聽秋立博士講故事

名人傳記,旅遊見聞,曆史故事
正文

蘇黎世流連二日,阿爾卑斯山前,立馬特河畔

(2025-07-27 17:36:27) 下一個
蘇黎世流連二日———
阿爾卑斯山前,利馬特河畔


結束半個月的巴爾幹旅程,鳳琪與我自克羅地亞杜布羅夫尼克(Dubrovnik)飛抵蘇黎世。所預訂的瑞士火車旅行團將在三天後從此啟程,我們便在蘇黎世與伯爾尼安排了三天的自由行。我倆本來就喜歡在世界名城自由自在地散漫流連;再者也讓情緒從巴爾幹的戰後重建中緩緩抽離,過渡到阿爾卑斯山下的寧靜與從容。

遠處阿爾卑斯山白雪皚皚之峰頂,陽光下閃爍銀光,為蘇黎世平添多少詩情畫意。剛一降落在蘇黎世機場,鳳琪和我便已喜歡上這座曆史名城。

蘇黎世是歐洲重要的一個交通樞紐,具有“歐洲最好的機場”和“最繁忙的火車站”。蘇黎世恰好也是我們此行的往返交會點,一個月內竟然四進四出:5月底搭乘瑞士航空,從舊金山出發,經此中轉飛往斯洛文尼亞;如今又從克羅地亞飛回。加之由此搭乘火車往返伯爾尼以及在完成瑞士半月遊之後搭機打道回府。置身這座交通樞紐,眼前是飛機起降、列車進出、人群熙攘、商店林立,我心中卻是一派從容。我想這是得益於四處清晰的指示標誌與現場工作人員的親切協助。

從蘇黎世機場到蘇黎世市中心,可搭乘專線列車,全程僅需12分鍾。我的手機已經預先安裝了瑞士火車軟件SBB。機場一位工作人員指導我選擇車次,並完成購票,也就一分鍾。

為了節省時間與體力,我特意預訂了一家位於蘇黎世中央火車站(Zürich HB)附近的飯店,從車站步行五分鍾即可抵達。入住後稍作安頓、歇息,我們隨即出門,漫步於車站大道(Bahnhofstrasse)——蘇黎世最著名、也最繁華的商業步行街。街道兩側名品雲集,世界一線奢侈品牌鱗次櫛比,而赫赫有名的瑞士銀行(Credit Suisse 與 UBS)總部也靜靜矗立其間。據說,此刻我們腳下正是瑞銀金庫深藏之處,令人不禁浮想聯翩:在這座一貫秉持“低調奢華”的城市裏,財富與秩序似乎也一同靜靜流淌,如湖水般深藏不露。不動聲色之下,或許另有波瀾。

我甚至忍不住揣想:若億萬金磚真藏在腳下,這兒的重力加速度,是否仍是每秒平方9.8米?問鳳琪,她笑而不答。

順著車站大道一路南行,盡頭便是蘇黎世湖。湖水澄澈如鏡,靜靜地鋪展在眼前;利馬特河從湖中流出,蜿蜒穿城而過,將這座城市優雅地一分為二。河畔綠樹成蔭,遊人如織,白鴿與天鵝從容悠遊,人與自然仿佛早已達成某種默契,各安其所,彼此不擾。

沿著利馬特河緩緩北上,陽光灑落在水麵,波光粼粼,仿佛為整座城市披上一層溫柔的光紗。夕陽漸沉,晚餐時分已至。我倆注意到,許多餐館臨街而設,食客們幾乎一律麵朝大街而坐,或飲酒、或用餐、或閑談,似乎津津有味。以我之見,麵朝大街進餐,未必舒適,倒像是把自己擺上了櫥窗。但他們似乎樂在其中。常言道“入鄉隨俗”。但這個風俗,我實在學不來。

翌日清晨,在飯店用過早餐,立即出門。今天的計劃是探訪三座臨水而建、相對而望的地標性教堂:聖彼得大教堂、蘇黎世聖母大教堂(Fraumünster),以及蘇黎世大教堂(Grossmünster)。這三座教堂,各具風貌,卻共同見證了蘇黎世千年城史的沉澱。高聳的尖塔、斑駁的石牆、肅穆的鍾聲,在現代與傳統交織的街景中,依舊低聲訴說著中世紀的故事。

我們先來到聖彼得大教堂,卻發現它正被腳手架與圍欄層層包圍,正在維修暫不對外開放。我們站在教堂腳下仰望,鍾樓上那全歐洲最大的時鍾,鍾麵依舊沉靜而莊嚴,簡潔的羅馬數字在陽光下閃爍微光,似乎正在默默計時著這座城市的百年安穩。

接著前往蘇黎世聖母大教堂。不巧的是,這裏也在維修中,教堂內部無法參觀。但開放的庭院卻別有一番意趣。我們沿著內院回廊緩步而行,腳步輕緩,仿佛怕驚擾了這靜謐的氛圍。回廊牆麵上的壁畫雖已略顯斑駁,依舊透出濃厚的宗教色彩與曆史感。噴泉水潺潺,石雕靜靜立,陽光穿過回廊投下斑駁光影,令人恍若穿越至幾個世紀前的修道時光。

穿過橫跨利馬特河的大橋,我們拾級而上,走向蘇黎世大教堂。這座雙塔教堂以雄偉而著稱,站在高處俯瞰河流蜿蜒與城市脈絡,眼前豁然開朗。曆史的厚重感,在此刻撲麵而來,令人不由肅然。我們在教堂內一隅長椅上靜坐片刻,默禱不語,隻聽遠處的鍾聲低沉悠揚,仿佛為旅人送上片刻寧靜。旅途中的疲憊與浮躁,在這一刻,都悄然退去。

參觀蘇黎世美術館(Kunsthaus Zürich)也是今天的計劃行程。這座美術館雖然不算宏大,卻內涵豐富。館內收藏涵蓋從中世紀宗教繪畫、文藝複興畫作、乃至十九世紀印象派到二十世紀先鋒藝術的諸多佳作。鳳琪平素愛好繪畫藝術,熟稔諸多大師與他們的傳世名作。此時她驚喜地發現,倫勃朗的肖像、雷諾阿溫柔的光影、畢加索早期的探索作品皆在眼前。蘇黎世美術館,雖低調,卻足稱世界一流。

下午走出美術館,我們沿河慢行,鍾樓在河水中投下長長的影子。此刻,蘇黎世不再陌生,我心也隨之沉靜。一念閃過:旅行,不隻是走過多少城市的街道,更是在靜默中,與某地、某段時光,靜靜達成一種心照不宣的融合。

午後我們繼續前行,下一站,伯爾尼。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