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轉型時代的中非互補

(2015-12-15 01:00:31) 下一個

12月4-5日,中非合作論壇(FOCAC)約翰內斯堡峰會暨第六屆部長級會議在南非約翰內斯堡召開。

中非合作論壇是中國和非洲2000年為進一步加強中非友好合作、促進共同發展而倡導創立的定期對話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於同年10月10日在中國北京舉行,首屆峰會則是2006年11月3日在北京召開的。今年11月6日,中國外交部非洲司受權宣布,約翰內斯堡舉辦的第六屆中非合作論壇部長級會議應雙方共同要求升格為峰會,主題為“中非攜手並進:合作共贏、共同發展”,這是中非合作論壇成立15年來第二次、也是在非洲本土舉辦的第一次峰會。

中非合作論壇建立15年來,雙邊經貿合作不斷邁上新台階,2013年雙邊貿易總額首次突破2000億美元大關,2014年更高達2218.8億美元,同比增長5.5%,創出曆史新高,是2000年的20倍。其中對非出口1061.5億美元,同比增長14.4%,自非進口1157.4億美元,同比下降1.5%。截止2014年底,中國對非直接投資存量總額逾300億美元,是2000年的64倍。

據本屆峰會中方籌委會秘書處兩秘書長之一、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日前介紹,自2012年第五屆部長級會議通過《中非合作論壇第五屆部長級會議-北京行動計劃(2013-2015年)》以來,中國在投融資合作方麵超額完成行動計劃所承諾的200億美元貸款額度既定目標,涉及減貧、農業、衛生、教育、貿易促進、氣候變化等多個領域,為非洲培訓各類人才逾3萬名,在5個非洲國家開展白內障治療和醫護人員培訓的“光明行”活動,幫助非洲國家和非洲區域組織建設、改造一批海關、商檢設施,積極參與非洲卡過、跨區域基礎設施合作共同參與埃塞俄比亞-吉布提鐵路、內羅畢-蒙巴薩鐵路等重大項目,在此期間,中國商務部和非盟委員會共同建立了非洲跨國跨區域基礎設施建設合作聯合工作組機製。3年間,中國在非洲各國援建經濟基礎設施項目近百個,提供政府獎學金名額兩萬多,舉辦近1000期麵向非洲的多雙邊技術管理培訓班和高級官員研修班,在交通、電力、房建、建材、電信、水利、食品加工、能礦資源開發等領域實施了85個大項目,並為許多項目提供融資支持。3年間中國企業、投資在非洲雇傭當地員工近60萬,繳納各種稅金逾20億美元。

許多非洲問題專家均指出,中非經貿關係之所以在新世紀短短15年間發展得如此迅猛,和雙方在經濟上的“互補”息息相關:非洲盛產資源,需要通過資源出口換取寶貴的資金,同時又缺乏各類工業製成品的生產、乃至進口能力;中國作為新興經濟大國和“世界工廠”,一方麵需要大量能源、原材料,另一方麵又需要穩定的工業製成品出口市場,中國門類齊全、性價比合理的工業製成品是非洲所需要的,中國對非洲資源的購買,又讓非洲具備了大量購買“中國製造”的能力。有資料顯示,近年來非洲資源大國經濟增速遠高於非資源國家,這並非偶然。

但毋庸贅言的是,這種互補關係在新時期正受到日益嚴峻的考驗:由於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和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今年上半年中國對非投資減少了逾40%。非盟未來發展的核心綱領,是《2063議程》,其核心部分是實現非洲的城市化、工業化,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從而培養非洲自身造血功能,為此他們希望中國能加大對非投資、尤其基礎設施投資,並大力向非洲轉移產能,創造就業機會,鑒於非洲大多數國家對資源輸出的嚴重經濟依賴,他們也對中國大幅減少資源需求和進口的可能前景憂心忡忡。

非洲各國近年來普遍認為“21世紀是非洲的世紀”,支持這一論調的兩大支柱,則是非洲豐富的資源和強大的人才潛力,據非盟的數據,2030年非洲城市人口比例將達到50%,2040年非洲勞動力總數將達到11億人,2050年非洲將有20億消費者,從而成為全球最大市場。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對“中國順風車”的期望值自然更加水漲船高。

2013年中非合作論壇第五屆部長級會議(北京會議)通過了《中非合作論壇第五屆部長級會議北京宣言》和《中非合作論壇第五屆部長級會議-北京行動計劃(2013-2015年)》,去年5月李克強總理訪問非洲4國期間,又在亞的斯亞貝巴非盟總部發表題為《開創中非合作更加美好的未來》演講,表示中國決定向非洲各國增加100億美元貸款額度,使已承諾貸款額度達到300億美元;中國將積極參與非洲公路、鐵路、電信、電力等項目建設;將為中非發展基金增資20億美元至50億美元,並將與非洲開發銀行商談建立聯合融資基金。過去一年間由於全球經濟形勢不佳,中國在全球範圍內遭遇貿易“滯脹”,出口增速的停滯影響了中國自身經濟的景氣,但中國對非出口卻一枝獨秀,較去年同期全球平均6.1%的增速高出一倍有餘。同樣,盡管遭遇“埃博拉”肆虐、恐怖極端勢力猖獗、政局動蕩和資源國際市場不景氣的衝擊,2014年非洲平均GDP增速仍達到3.5%,高居世界第二,中非間的經貿合作功不可沒。

但如前所述,中國從非洲資源進口的減少,和對非直接投資的大幅收縮,不免引起非洲朝野的憂慮,而支持中非經貿合作關係發展到今天的“互補”,是否能在中國進入“新常態”和非洲步入轉型期的關口,順利“升級”到全新模式,則格外引人關注。

此次峰會期間,習近平主席承諾向非洲提供600億美元促進非洲發展,其中包括50億美元無息貸款和350億美元優惠融資、出口信貸額度及優惠貸款。峰會期間,習近平主席密集會晤了眾多非洲國家領導人,和非洲各國討論了包括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促進從非洲進口、支持農業產業化,幫助更多當地人就業等問題,中非雙方表示,將在10個重點領域全麵展開合作,並期待雙方在公平、平等基礎上共建未來。

事實表明,中非雙方均對合作前景抱持很大期待。

中方此前曾表示,本方對中非合作論壇機製暨中非合作未來的信心源於三個方麵:合作理念互通、合作基礎紮實、合作動力強勁。非洲是中國經濟升級換代所不可或缺的目標市場、資源來源地和過剩產能轉移目的地,也是“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環節,如果沒有非洲這個重要夥伴,近幾年中國經濟形勢受歐美“大氣候”影響勢必會更嚴重,今後為謀求更平衡、更安全的經濟布局,非洲的重要性注定會有增無已。

非洲同樣如此。正如許多非洲政要、學者和輿論所指出的,“任何非洲國家都無法忽視與中國合作的好處”(讚比亞高級專員姆萬巴Emmanuel Mwamba在本屆峰會期間所言),如今中國是能與非洲實現“供需自循環對接”的唯一經濟體,非洲要獲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後勁,需要基礎設施的大興土木,需要持續穩定的資源輸出以換取所需的發展資金,需要價廉物美、門類齊全的工業產品,需要適合現階段和下階段自身條件、能力的產能、技術以“變現”豐富的勞動力潛能,需要對口的培訓機製和投入以提升本地勞動力能力和價值……能同時滿足非洲如此龐大且複雜胃口的經濟體,目前看來也隻有中國一家。

此次峰會期間雙方已認識到在轉型時代讓中非“互補”升級換代的必要性,與峰會同時舉辦的中非企業家大會和中國裝備製造業展(中國和非洲合作首次在非舉行的大型中國裝備展,也是中國優質裝備首次集體在非洲亮相),就體現了雙方的這種前瞻性。

但從總體上看,非洲各國對“大手筆”、“大投入”、“大單”的胃口依然過大,對自身優勢的評估(如勞動力資源的價值、投資環境、行政效率等)也仍然存在許多不切實際的想法,而一味“貪大求洋”在中非合作曆史上和現實中都有不少教訓,如何能既滿足發展、合作需要,又避免冒進和浪費,是對雙方的嚴峻考驗。

非洲國家迫切希望實現工業化,希望自己的勞動力“優勢”可以迅速變現,並對中國這個“世界工廠”期待殷殷。但如前所述,中非經濟結構和社會發展進程不斷演進,作為產能過剩國家,中國需要將過剩產能安全地向外轉移,而作為人口增速最快的大陸,非洲擁有世界上最年輕的人口結構,25歲以下人口占撒哈拉以南非洲總人口比例50%,每年新增勞動力1100萬,到2040年,適齡勞動力總數有望突破11億,這一方麵對中國轉移產能是極大機遇,另一方麵,也要求中國對非投資必須滿足東道主對新增就業機會的迫切需要和願望。而目前非洲勞動力素質、觀念和管理水平都不足以滿足雙方的需要和願望,這就對彼此間在就業培訓等方麵的合作提出新的挑戰。

就在峰會舉辦前夕,馬裏剛剛發生了震驚世界的“11.20”恐怖襲擊事件,3名前來洽談合作項目的中國中鐵建高管不幸殉職,這件事再度表明,中非合作項目和在非經營中國企業、個人的安全,極可能成為恐怖勢力、當地犯罪團夥和其它別有用心者攻擊的目標,加強在非中國利益保護成為新時代的迫切需求,而非洲各國也希望中國能在幫助當地反恐和恢複治安、秩序方麵作出貢獻。由於議程的安排和會議主題的限製,此次峰會並未過多談及這一問題,但如何在安全問題上解決雙方經濟、投資和項目合作上的後顧之憂,是在轉型時代的中非合作進程中,任何一方都無法回避的“大題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