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老爺子隨筆

信筆寫去,不吐不快,漫無目標,寫到哪兒算哪兒。。。
正文

【七律】壯烈譚嗣同 — 步雨清香韻之三

(2014-06-19 13:10:47) 下一個


 

絕立刑場俠骨香,橫刀笑去一何傷。
書生傲骨山河悴,才子遒文逸氣長。
難嚥馬關欺我族,豈容甲午毀關鄉。
忠魂九鼎昆侖祭,血濺屠刀鐵索涼。

 

注:1)橫刀笑去=譚嗣同寫在監獄牆壁上的臨刑前的絕命詩: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2)馬關,甲午: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全軍覆滅。清廷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6/19/2014

 附博客網文一篇

壯烈譚嗣同 - 曠原博客

去年以來,往返瀏陽的次數頻繁,瀏陽是世界煙花之都,經濟發展異軍突起,在湖南省內屈指可數。地方富了,路也修得格外寬坦舒適,就連兩旁的公交站台也格外漂亮,上麵不但廣告時尚,就連站台名稱的設計也非常講究,深綠色的油漆嵌底,潔白的類似石膏模樣的油漆楷書文字凸顯出來罩在玻璃下麵,既典雅又醒目。每次經過滬昆公路瀏陽段時,我總會不經意間看到一個叫“嗣同”的公交站台,起初隻是覺得很眼熟,沒怎麽在意,次數多了,每每總會在大腦的記憶庫裏使勁的翻找,終於有一次恍然記起,這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的故鄉。

記憶的閘門打開:年少時讀過一本《百日維新》的小說,裏麵講光緒帝如何要勵精圖治,康梁二人如何推行新政,總理衙門大臣榮祿受慈禧太後指使百般阻撓,袁世凱小站新軍如何發跡然後左右觀望於新政與頑固派之間並最終因為一代名媛賽金花的緣故而倒向頑固派,變法失敗後康梁二人倉皇出逃,唯有譚嗣同在結義生死兄弟大刀王五的屢次解救苦勸無效下毅然決然為變法而赴死.....當年的心被這些情節所吸引,雖然覺得譚嗣同應該和康梁一道逃至海外,然後憑三人才華卷土重來,完全可以重振山河繼續新政,留下受死實在是愚昧,但卻為他寫在監獄牆壁上的一首臨刑詩的曠古豪氣所深深震撼: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帶著這些記憶和欽佩,我毅然停下手頭的事情在嗣同站下了車去尋譚嗣同故居。故居是一座江南庭院式全木結構民宅,古樸莊重,早已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裏麵的擺設和我見過的大多數名人故居一樣,無非都是些生平遺跡的陳列,並無多大的看處,轉悠著二十來分鍾便離開了。

但回來趕往目的地的車上,眯著眼,滿腦子卻是譚嗣同絕立刑場橫刀向天豪笑的影像了......兒時記憶裏的震撼驀的升華,直逼丹田!世上居然有這麽不怕死的讀書人,居然可以毫不留戀的拋棄榮華富貴的公子少爺生活(譚父官至湖北巡撫),居然可以為了自己所堅持的信念而不惜犧牲自己原本可以獲得拯救的唯一一次上天賦予的生命!!即使是後來那些為中國革命而英勇就義的共產黨人也無法比擬!因為後者大多是在無可能被拯救的情況下才為堅持信念而死的!譚嗣同的壯烈實在可以用“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來形容! 中國的文人書生的錚錚傲骨在譚嗣同這裏有了曆史的長河裏最耀眼的光芒!

逝者如斯,足矣,壯哉!但同時又有一種憂鬱深情的眼神在我的腦海久久盤旋,揮之不去。那就是譚嗣同的遺孀李閏女士寫的悼亡詩:

盱衡禹貢盡荊榛,國難家仇鬼哭新。
飲恨長號哀賤妾,高歌短歎譜忠臣。
已無壯誌酬明主,剩有臾生泣後塵。
慘澹深閨悲夜永,燈前愁煞未亡人!

我讀完這些至真至切的句子,不禁潸然淚下!!譚嗣同就義時不過三十來歲,李閏想必二十來歲,依 我們今天看來,正是夫妻享受愛情享受生活的年紀,還有就是他們僅有的一個兒子早年夭折,但譚嗣同堅決反對納妾,誓與李閏相敬如賓,相守終生!據說譚嗣同北上後,牽腸掛肚的李閏曾對月焚香,祈求遠行的丈夫順利平安。“如有厄運,信女子李閏情願身代。”二人感情之深之沉,令人無限感動感慨!!李閏女士對愛情的至真至切足以讓天下所有真性情的男子為之感念涕零!
 
譚嗣同是壯烈的,但壯烈得幸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