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禪修打坐的散盤、單盤和雙盤的比較 + 雙盤開髖方法

(2019-02-18 20:39:30) 下一個
禪修打坐的散盤、單盤和雙盤的比較 + 雙盤開髖方法
巴黎野城2017.03.13閱讀10萬+
絕對幹貨知識貼,作者是象雄瑜伽資深修習者,心得頗為真切,經作者同意遂編輯發布此文

?文字:Alex

編輯整理:野城

 

 

?

?

“ 身直則脈直,脈直則風直,風直則心堪能 ”   ----《心滴耳傳甚深卷》

 

如果是60分鍾以內的打坐,其實散盤,單盤和雙盤分別也不是很大。但是長時間打坐的話,坐姿對脊椎的影響就要注意。一般來說,主要打坐的坐姿都是散盤、單盤、和雙盤。事實上,如果要長時間打坐,又要保持脊椎形態的健康,雙盤是最好的。

 

 

?

我們把散盤,單盤,雙盤坐姿對脊椎形態的影響分別做分析。

先看散盤。散盤是兩邊膝蓋都同時懸空,身體重心最不穩定,因此脊椎也最不穩定。因為坐著都會自然地身體重心過度集中在坐骨,導致身體重心有後翻的傾向,因此上背會自然稍微前彎來平衡重心後傾的傾向。但是上背後彎,脊椎和中脈就不直,雙肩也前傾憋住胸腔,氣也不順暢,容易出現昏沉。如果刻意對抗重心後移的傾向而刻意去挺直腰部,長時間這樣就會導致腰肢勞損。打坐最重要是脊椎要直,胸腔和肩部也是舒展的。有沒有看過佛像的坐姿?胸腔和肩部都是舒展的。所以一開始打坐,可以用打坐墊子稍微墊高臀部來平衡身體重心後翻的傾向,脊椎就會比較容易保持正直,而不會因為要抗重心後傾的傾向而不自覺彎背。但是通過道具來糾正散盤的脊椎形態,其實長時間做成依賴的話,並不是好事。

 

單盤

 

再看單盤坐姿。單盤時候,上麵的腿的膝蓋是懸空的,身體重心就容易有往膝蓋貼地的一側傾斜。長久單盤坐就容易有脊椎側傾的問題。因此不論散盤還是單盤,打坐久了,脊椎形態就會變形。而脊椎形態出現畸形,會帶來什麽問題呢?脊椎裏麵是連接大腦和身體內髒的神經中樞,因此脊椎形態不正常影響脊髓裏麵的神經中樞運作,就會產生很多身體毛病。可以留意一下,即使是出家人,長時間散盤,或者單盤的。到了老年,不少人就會有慢性的內髒病變,甚至行動不便,要坐輪椅。我個人認為,都是和脊椎形態變形,影響了神經和內髒的正常溝通導致產生病變。有些人去體檢,發現心率不齊。怎麽檢查,心髒都沒有問題。後來查明,發現原來是胸椎錯位,影響了脊髓神經和心髒的正常運作。腰椎神經受損了,導致坐骨神經痛,甚至雙足行動不便,就非常普遍。我認識一位一直單盤打坐十多年的師兄,出現不少慢性病變,照X光就發現,原來脊椎側彎。

 

雙盤

 

最後看看雙盤的坐姿。明顯地,相對於散盤和單盤,雙盤的好處就是雙腿的膝蓋都靠近地麵,髖關節夠鬆的情況下則可以完全貼地,這樣左右膝蓋和坐骨形成三角型均勻承托身體重心,脊椎容易保持豎直狀態。雙盤另一個好處就是雙腿是強力的收攝,帶動密輪,生殖輪和臍輪收攝,這樣下盤氣收攝,除了腰和自然挺直,打坐時候也不會昏沉。在道家,就認為雙盤容易培養丹田氣,這也是有原因的。有雙盤經驗的就會發現,雙盤時候小腿是交叉壓住大腿的動脈,那麽自然限製了大腿動脈血管供血和氧氣輸送到腿部肌肉細胞燃燒能量。自然就會出現麻痹和痛楚。但是,為什麽堅持雙盤一小時之後,慢慢就會感覺到腳底生起雄渾的氣驅使酸麻呢?這股氣好像從腳底和腳趾生起,湧向會陰產生快感。所以會有一段時間越坐越舒服,直至下次痛楚再次生起,無法抵禦為止。這裏說的氣,不是呼吸的空氣,而是在氣脈裏流動的氣。雙盤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通過壓製腿部動脈的血流,來刺激生起丹田和足部的氣來增強心髒力量和推動血流通過被壓製的大腿動脈。  原來雙盤時候,腳底得不到充足氧氣,所以腳底都開始發紫和發酸麻。但是當氣生起之後,腳底自然恢複原來的血色,和產生輕安。   至於這種輕安舒適狀態能夠維持多久,其實和臍下的氣有多足有關。當氣開始減弱時候,酸麻又開始出現,然後變成酸痛。  所以,古時祖師建議用七支坐(七支其中一支就是蓮花坐),其實是很有道理的。

 

雙盤透視分析圖

?

雙盤為什麽不容易呢?主要是因為大腿在髖一側的肌肉不夠靈活。雙盤時候,留意一下,大腿是處於外旋狀態的,但是膝蓋其實幾乎沒有轉動的空間的。主要是靠髖一側肌肉帶動外旋,現在問題來了,日常活動,是很少會牽涉到大腿外旋的。所以髖關節是比較僵硬的。特別是隨著歲數漸大,血氣衰退,其實盆腔和臀部的血液循環也會減弱的。盆腔和臀部的血液循環變差了,出現的症狀就是冬天時候腳會怕冷。慢慢甚至感到腹部冷,女士嚴重的話會出現宮寒。盆腔和臀部血液循環不好,髖部位的肌肉就更僵硬,雙盤就更難了。如果大腿在髖一側的肌肉僵硬,。勉強雙盤會出現什麽問題呢?就是膝蓋一側的韌帶和肌肉會被過度伸展來補償另一側(髖)的的僵硬,長期這樣雙盤會對膝蓋一側造成損害。這就是為什麽有些人練雙盤會損害膝蓋的原因了。

 

青蛙趴

?

要練雙盤的話,其實核心是要先練開髖。先把胯部位的肌肉的伸展性練好,改善這部位的血液循環。練開髖,首選是練趴青蛙,盡量練習把髖完全貼地。禪修時候最重要是保持脊椎中直,如果不能雙盤又要長時間禪修的話,不如用閃電坐或者坐在普通椅子一半(背要挺直,不能靠椅背變成彎背)做禪修更好。當開髖練好之後,雙盤打坐就不會弄傷膝蓋,而且髖打開之後,雙盤時候,兩側膝蓋容易貼地,和坐骨形成三角承托上身重心,就坐的舒服,容易保持脊椎中正。沒有人一步到位的,除非是小孩,或者天生身體特別柔軟的人。

下坐後緩解疲勞的動作。雙手握拳,用手指朝下的拳麵,從大腿根部內側往腳踝的方向敲打。然後敲打腳心,再沿著腿的外側敲到返回髖的外側。幫助恢複腿部血氣。然後用手指揉搓膝蓋四周。

如果身體有條件的話,我建議平日練練瑜伽體式的後彎,前彎,和開髖(如豎叉,橫叉)的體式,對糾正脊椎和骨盆形態很有幫助。實際上,如果看瑜伽體式的梵文 asana的原來意思,其實就是sitting down 坐下來。意思就是說,練瑜伽體式的真正意義是為了幫助我們打坐時候能夠更容易長時間地安穩坐下去。

 

圖為Alex師兄在做開髖練習

 

圖為Alex師兄在做開髖練習

?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