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千北

我不是專業醫生,但對防病治病有興趣,想多向大家交流,學習,多蒙恩惠。
個人資料
正文

小時候的一些事情 (五),完

(2018-01-02 23:04:56) 下一個

我剛到外婆家那一年還沒上小學。第一年的冬天到了,很冷。也許是老式房子的緣故,這是我第一次感覺到冬天的寒冷,刺骨的冷。在房間裏,不論躲到哪裏,躲不過冷。其實以前住過的地方,氣候應該比這略冷一些。我第一次見到取暖用的腳爐,裏麵燒的不是碳,忘了是燒什麽材料了,好像是木屑。燃燒時沒有火苗,有淺淺的暗紅色的光,燃燒速度很慢,長時間產熱。腳可以擱在上麵取暖。麵對寒冷和新見識到的腳爐,我畫了一張想象中的取暖裝置。一個箱子背在身後,裏麵像腳爐一樣可以緩慢燃燒,燃燒的熱氣通過一根管子通到衣服領子裏麵。畫完後給我表哥看。我姐姐看到了我們兩個在看這張圖,不知怎麽認定是我在醜化她,和我吵了起來,向外公外婆告狀。我在家裏是弱勢群體,隻好把圖給撕了。

那時豆製品是計劃供應,要憑購糧本購買,即便如此,還要淩晨4-5點鍾去排隊購買,遲了就買不到了。大約兩年級時,我自告奮勇要幫家裏買豆腐。本來這是表哥的任務。他帶著我實習了一次,我覺得可以勝任,就開始承擔買豆腐的任務。買了幾次都很順利,外公外婆很高興。不料有一次我摸黑起早去買豆腐幹,到了豆製品商店,發現放在口袋裏的購糧本不見了。我急了,知道購糧本的重要性,趕緊回去沿路尋找,找了兩個來回沒找到。天色漸明,街上人多了起來,我隻好回去告訴外婆,購糧本丟了。外婆大怒,揪住我,讓我跟她一起去尋找。一邊尋找一邊數落我,我大聲哭了起來。哭聲引來了一個同學的家長,問是什麽回事,外婆告訴她我把購糧本給丟了,弄得我更加灰頭土臉,覺得讓同學知道了丟麵子。找了一圈還是沒有。結果剛回到家就有人找上門來問,這是不是你家的購糧本。事情總算解決了。此後一年左右,我不再承擔買豆製品的任務。

我的曾外祖父(外公的父親)是清末秀才,在他的督促下,外公的文言文功底很好,經常有人來找外公代寫家信。一天,一個鄰居來找外公,要他幫助擬寫電報文稿。她有三個女兒。其中一個女兒原定某月某日去東北撫順,探訪另一個女兒,但突然有事情要拖延幾天再走,可是已經去信約定了車次和日期,需要馬上發電報通知改變行程。當時的電報,三分錢一個字。外公擬定的電文是: “XX不要接”(記不清前麵兩個字了)。那時我已經上三年級,趴在桌子邊上,看我外公給鄰居幫忙。聽完外公給鄰居解釋了電文後,我插了一句嘴,說:可以省一個字,,用“勿”來代替“不要”。誰知外公聽了板起麵孔,對我說: 小孩子,懂什麽! 我聽了,一邊嘟噥著“就是可以省個字”,一邊訕訕離開。這件小事,對我以後理解人性很有幫助。

外公外婆家經常有親戚走動。64年夏天(也可能65年),家裏來了一對父子,是我們家的親戚。那個父親高興地對外公說,他的兒子考上了西北工業大學,是保密的軍工學院,很快就要離開了。並說,這一年全縣隻有三個人考上大學。那個考上大學的年輕人麵目清秀,是我第一個留下記憶的大學生。65年初,春節之後不久,有一個身材高大健壯的農民來外婆家串親戚。他很健談,滿臉喜色,身上的衣著也很好。對外婆說,今年收成很好,並自豪地從口袋裏拿出一張存款單給外婆看,說,你看,這是200塊錢的存款,分紅剩下的。還記得他說他如何如何能吃,說他走訪另一個親戚家,也在當地農村。那個親戚對他說,這裏有一大碗油炒飯和雞蛋,還有一大碗湯團,你若不夠,還有幾塊年糕,肯定夠你吃了。結果他把那些東西全吃完了,拍拍肚子,對那個親戚說,還有飯麽,再來一碗。他對外婆說完,哈哈大笑起來,自豪和滿足的神情溢於言表。他是我在文革結束之前,唯一見過的驕傲自豪、充滿陽光的普通農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