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聞,我思我想

從大陸來到美國,至今在東西方度過的時日大致各半。願以我所見所聞觸及一下東西方的文化和製度。也許能起一點拋磚引玉的作用。
個人資料
溪邊愚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馬丁·路德·金紀念日,說說我們的移民機會怎麽來的

(2022-01-17 06:57:18) 下一個

約翰遜總統簽署《1964年民權法案》。(圖源:LBJ Library photo|CecilStoughton。)

 

今天是一個美國國假日——馬丁·路德·金紀念日。馬丁·路德·金這個名字在全世界都是家喻戶曉。人們提到1950 - 1960年代的民權運動就不可能不提到馬丁·路德·金。約翰遜總統簽署《平權法案》時,馬丁·路德·金是直接站在他身後的那個。總統簽署完畢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身與馬丁·路德·金握手(上圖)。

 

大家都知道我們今天方方麵麵享受的平權都與馬丁·路德·金有不可分割的關係。但如果說我們能夠比較容易地移民來美國,也是與馬丁·路德·金組織、帶領的民權運動有極其密切的關係,是不是不少人會吃驚呢?

 

在馬丁·路德·金紀念日的今天,就講一講這方麵的故事。

 

 

美國移民法的曆史就是一部種族歧視史

 

美國華人不會不知道《排華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但可能知道美國還曾經有一個《排亞法》的不多。是的,美國國會通過的《1924年移民法》(Immigration Act of 1924),也被稱為《排亞法》(AsianExclusion Act)。

 

《排華法案》是美國第一個有關移民的法案。美國移民法的曆史就是一部種族歧視的曆史。

 

《1917年移民法》( Immigration Act of 1917)禁止亞洲人、墨西哥人和地中海人以及窮人、政治激進分子和有精神或身體殘疾的人進入美國。

 

《1924年移民法》則建立了一個配額製度,優先考慮來自北歐和西歐的移民,大幅限製來自南歐、東歐和非洲的移民,並完全禁止阿拉伯人、亞洲人和印度人移民。該法宣稱這樣做的目的是“維護美國同質化的理念”。這也就很容易理解當初為什麽會有《排華法案》了。保持美國人口的“純潔”一直是早期美國移民政策的宗旨。

 

《1952年移民法》繼續維持配額製度及對北歐和西歐移民的優先,但結束了完全禁止亞裔移民的政策。該法每年為每個亞洲國家分配至少100個簽證配額,並取消了禁止亞裔成為美國公民的法律。但新法律對亞裔根據種族而不是國籍分配新的亞裔配額。就是說,如果一個已經獲得英國公民身份的華裔要移民美國,占用的是其母國(即中國)的移民名額。對亞裔移民名額如此奇怪的算法,讓人不得不懷疑是又一種限製亞裔移民的設計。

 

(不知是什麽出處,中文自媒體有一種說法是根據1952年移民法的配額,每年僅允許105名華人進入美國。事實上在具體實踐中,一些亞裔國家之間的配額有相互調整,所以華人不是每年一個固定的數字,但大致就是100多一點點,如105,108等。)

 

1952年的移民法還建立了一個優惠製度,讓具有特殊技能的個人或已經居住在美國的家庭獲得優先權,這項政策至今仍在使用。

 

美國是在這樣的移民法背景下迎來了以馬丁·路德·金為代表人物的民權運動。

 

 

《1965年移民和國籍法》是一個兩黨妥協的產物

 

很明顯,無論是1924年還是1952年的移民法,都有嚴重的種族歧視。不少民主黨人一直在致力於推出一個比較公平,較少歧視成分的移民法。事實上,當初杜魯門總統就否決了1952年的版本,但該法案在國會得到的支持足以克服他的否決,所以杜魯門的否定隻是一種價值表態,沒有實踐意義。

 

1964年通過了《民權法案》後,約翰遜總統就一直把通過新的移民法作為下一個民權運動的目標,因為在他看來,當時的移民配額是赤裸裸的不公正,類似於限製南方美國黑人政治權利的吉姆·克羅法。移民法不改革,民權運動就沒有真正完成。

 

但是,當時美國白人對其他族裔的滲入充滿了恐懼,就是民主黨議員也不是都支持移民改革,新法案在國會得不到足夠的票數。看看該法案的主要支持者參議員愛德華·肯尼迪(Edward Kennedy)在參議院辯論時設法說服同僚所用的語言,就知道白人普遍的恐懼感:“該法案不會讓我們的城市充斥著移民,它不會破壞我們社會的種族組合。它不會放鬆準入標準。它不會導致美國工人失去工作。”

 

1965年5月7日,約翰遜在白宮與來自俄亥俄州的民主黨議員邁克爾·費根的一次會晤為移民法改革打開了一條通道。

 

費根堅持,要擺脫配額製則仍然需要一種方法來控製國家的種族構成。他提出了一個折衷方案:優先考慮有家人在美國的人入境。費根推斷,由於大多數美國人是白人,他們在國外的家庭成員也將是白人。這樣的移民政策,美國的種族平衡就隻能改變這麽多。

 

約翰遜總統在簽署《1965年移民和國籍法》前在自由女神像前發表講話。受民權運動的激勵,該法取消了美國移民製度中的種族配額。(LBJ圖書館照片|Yoichi Okamoto)

 

 約翰遜接受了這個協議。這樣既能吸引支持移民的自由主義者,同時也緩解了國會中移民限製主義者的擔憂。四個月後,在自由女神像腳下,總統簽署了《1965年移民和國籍法》(Immigration and NationalityAct of 1965),廢除了1924年的配額。

 

約翰遜在簽署儀式上說:“我們今天將簽署的這項法案不是一項革命性的法案,它並不影響數百萬人的生活。它不會重塑我們日常生活的結構,也不會大大改變我們的財富或權力。然而,它仍然是本屆國會和本屆政府最重要的行為之一。因為它確實修複了美國司法結構中一個非常深刻和痛苦的缺陷。它糾正了美國國家行為中一個殘酷而持久的錯誤。”

 

 

移民法改革帶來的變化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

 

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裏發生的事情幾乎讓所有人都感到驚訝:1965年的移民法對美國人口構成的影響具有裏程碑意義。

 

費根堅持的家庭優先製度,希望維持美國的白人身份,反而為亞洲、拉丁美洲、非洲和中東移民打開了大門,其規模前所未有。到二十世紀末,《1965年移民和國籍法》實施的政策大大改變了美國人口的麵貌。

 

在1965年至2000年期間,進入美國的移民中,來自墨西哥的人數最多(430萬),此外還有大約140萬來自菲律賓。韓國、多米尼加共和國、印度、古巴和越南也是主要的移民來源。

 

皮尤數據顯示,1960年,84%的美國移民出生在歐洲或加拿大,6%來自墨西哥,3.8%來自南亞和東亞,3.5%來自拉美,2.7%來自世界其他地區。2017年,歐洲和加拿大移民共占13.2%,而墨西哥人共占25.3%,其他拉丁美洲人共占25.1%,亞洲人共占27.4%,其他人口共占9%。

 

人口學家現在預測,非白人美國人的數量將在30年內超過白人美國人。這其實蠻諷刺的,因為該法優先考慮家庭關係,最初是作為一種保持美國繼續“白”下去的方式。結果與動機完全不符。

 

 

移民法改革是民權運動的一部分

 

其實移民法改革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也不完全是歪打正著。畢竟,移民法改革本來就是民權運動的一部分。60年代的民權運動使得美國作為一個白人國家的想法越來越不能被接受。改革的初衷就是要去除不平等的移民配額製度。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移民法教授,《1965年移民和國籍法:立法建設新美國》一書的共同編輯Gabriel JackChin說,1965年的法案必須被理解為民權運動的結果,是消除美國法律中種族歧視的努力的一部分。他說:“我認為,在1965年每一個明智的人都知道,移民的來源將發生變化,......就像許多立法者明確表示的更根本的變化,也是更根本的政策改變,即移民來自哪裏根本不重要;每個人都將作為一個個體被評估。這種說法很新穎,但與1965年《投票權法案》和1964年《民權法案》的反種族主義是一致的。”

 

 

肯尼迪總統是一個堅定的民權主義者。早在1958年他還是參議員時,他就寫了後來出版為書的文章《一個由移民組成的國家》(A Nation of Immigrants),強調“在任何地方,移民都豐富和加強了美國的生活結構”

 

1963年6月11日,在由黑人主導的風起雲湧的民權運動已經開始收獲成果時,肯尼迪總統向全國發表了著名的民權演講,推動民權立法。他說:“我希望每個美國人,無論他住在哪裏,都能停下來,審視自己對這一事件和其他相關事件的良知。這個國家是由許多國家和背景的人建立的。它建立在這樣一個原則上:人人生而平等,當一個人的權利受到威脅時,每個人的權利都會被削弱。”

 

肯尼迪總統向國會提出移民立法改革,取消配額製度,根據移民的技能和家庭狀況製定新的移民標準。肯尼迪總統遇刺後,是約翰遜總統完成了他的未竟的事業,但同時也是由馬丁·路德·金所帶領的黑人的民權運動協作完成的。

 

 

從民權運動極大獲益的亞裔團體也應該對社會有特殊貢獻

 

根據皮尤數據,美國亞裔人口中非西班牙裔的單一種族部分占全國所有亞裔的絕大部分(83%)。這一人口也是美國增長最快的種族或族裔群體。2000年至2019年期間,他們的人數增長了81%,超過了西班牙裔人70%的增長。在此期間,黑人人口增長了20%,而白人人口幾乎沒有變化。

 

 

(上圖)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的人口預測,到本世紀中期,單一種族、非西班牙裔的亞裔美國人(深綠)將成為美國最大的移民群體,超過西班牙裔(淺綠)。到2055年,亞洲人預計將占美國所有移民的36%,而西班牙裔將占34%。這樣的估算未必準確,但近年亞裔人口增長最快的確是事實。

 

亞裔不僅在移民方麵獲益,就是在教育、就業、置業和創業等方麵都是受益良多。所以,亞裔是美國民權運動的最大收益團體之一,很可能就是獲益最大的團體。

 

很多華人,特別是華一代,抱怨《平權法案》(AffirmativeAction,往往簡稱為AA)讓亞裔在藤校錄取上遇上了玻璃天花板,或者說是逆向歧視。應該說,歧視肯定是存在的。但這是一個很大很複雜的問題,三言兩語說不清也道不白,請允許我以曾經的一篇關於AA的文章提供一些思考。(詳見“說歧視,說AA,說千道萬,美國社會還沒準備好華人出人頭地”。

 

我們亞裔從這個國家得到了很多很多,特別是以留學方式來美的這一波人。為了讓這個國家越來越好,我們不僅應該在經濟上有所貢獻,也應該在社會責任上有所承擔。說實話,我覺得也隻有這樣我們才有資格要求更多的藤校名額。看看華人走社會服務道路的人有多少就可以知道我們手裏究竟有多少籌碼。如果進藤校的目的隻是為了一份高薪職位,藤校興許還真有理由選擇其他族裔。

 

美國的民權運動已經走過了一個輝煌的曆程。但種族歧視依然存在,有時候、有些方麵甚至還是非常嚴重。近兩年飆升的亞裔仇恨犯罪就是一個警鍾。費洛伊德之死更告訴我們前麵還有大山要翻越。在馬丁·路德·金紀念日,讓我們緬懷黑人民權運動帶給我們的成果,更讓我們期待,在以後繼續爭取民權的路上,有越來越多亞裔的身影。

 

P.S. 文中有一個地方說錯了。每年移民105個名額的確是有出處的,見下麵鏈接

https://www.archives.gov/milestone-documents/chinese-exclusion-act#:~:text=In%201943%2C%20when%20China%20was,the%20right%20to%20seek%20naturalization

 

參考來源:

https://www.facingsouth.org/2017/02/how-civil-rights-movement-opened-door-immigrants-color

https://www.history.com/topics/immigration/us-immigration-since-1965

https://www.history.com/news/immigration-act-1965-changes

https://www.nytimes.com/2020/06/13/sunday-review/immigration-history-us.html

https://history.state.gov/milestones/1921-1936/immigration-act

https://history.state.gov/milestones/1945-1952/immigration-act

https://asamnews.com/2020/09/29/the-civil-rights-movement-lead-by-african-americans-made-it-possible-for-asian-americans-and-others-immigrate-to-the-u-s-most-asian-americans-would-not-be-in-the-u-s-without-the-work-of-african-amer/

https://www.pewresearch.org/fact-tank/2021/04/29/key-facts-about-asian-americans/

本文原創首發於“加拿大和美國必讀”公眾號“細說美國”專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4)
評論
TexasIns0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槍迷球迷' 的評論 : 你是真無知嗎?還是假裝糊塗?共和黨和民主黨曾經掉個的事實,你假裝不知道嗎?美國內戰是支持奴隸製的南方州,曾經都在民主黨,支持過你說的所有法案,現在都在共和黨!以前反對你的那些法案的州,現在都在民主黨!
HenryCharles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槍迷球迷' 的評論 :

嗬嗬, 槍迷球迷憑你這些洗地,就能否定共黨簽署排華法案的偉大成就?
能否定廢除排華法案的是民主黨?
沒人指出這些事實你會自己承認?


...不覺得拿一知半解的曆史知識來蓄意曲解140年前的曆史很無聊很幼稚麽?
槍迷球迷 回複 悄悄話 嗬嗬, HenryCharles憑你這些洗地,就能否定貴黨倡導通過排華法案的偉大成就?沒人指出這些事實你會自己承認?
HenryCharles 回複 悄悄話 "所有本文之類文章都在刻意隱瞞真實的曆史" -

又來了 -
隱瞞曆史的是你閣下吧?

(1): 沒提的是: 排華法案是共和黨總統 Chester A. Arthur 簽署的;
提出法案廢除的是民主黨議員Warren Magnuson,並由民主黨總統羅斯福 Franklin D. Roosevelt 簽署的。


(2): 13th憲法修正案是1865年通過的。那時的民主黨和現在的根本是兩碼事-這是基本曆史常識好麽。
1865年的林肯共和黨,和2017年的川普共和黨,難道一樣麽???


(3): 要說1964年民權法案那就有趣了:且不說此法案有兩黨的共同支持。就依此人的數據來看:民主黨不論是參院眾院,支持的人數都超過共和黨!
溪邊愚人 回複 悄悄話 有人總喜歡拿民主黨與共和黨的曆史投票來說話,一次又一次,但不提(還是不知道?)美國曆史上兩黨的基本盤曾經有一次互換。所以,用比較簡單的說法,早期的共和黨其實就是現在的民主黨。林肯是共和黨,但那是兩黨基本盤互換前。互換後,林肯的黨就是民主黨了。去看曆史投票也就是這麽回事,完全符合邏輯。

另外,我們談論事實,為什麽非要扯到黨派上去。不懂這算是什麽意思。如果要說今天民主黨搞得不好,直說就是了,繞那麽大個圈,累不累啊!
ahniu 回複 悄悄話 反對票民權法的大部分也是豬黨。
三河匹夫 回複 悄悄話 向 King 和為移民法改革不懈努力的 Kennedy,Johnson 等致敬。
mikecwu 回複 悄悄話 移民法的修改也是美國進步的表現。美國曆史上的歐洲人種族細分給白人自己帶來了多少衝突和災難。以前是以北歐和西歐人當作“高貴人種”,“高於”東歐和南歐;然而就算北歐和西歐人中也有黃頭發和棕色,黑色頭發的不同,那麽是不是要繼續細分下去,讓一種顏色的頭發更顯得高貴?這樣下去隻能自相殘殺。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一起紀念!
槍迷球迷 回複 悄悄話 有意思的是, 所有本文之類文章都在刻意隱瞞真實的曆史:

排華法案: 參加投票的議員讚成排華法案的:

民主黨:100% 參議員, 97%眾議員,
共和黨:37% 參議員, 72%眾議員

參院 (32-15)
100% 民主黨投票議員讚成排華法案 (22 yes, 0 no, 15 not voting)
37% 共和黨投票議員讚成排華法案 (9 yes, 15 no, 14 not voting )

眾院 (220-37)
97% 民主黨投票議員讚成排華法案 (102 yes, 3 no, 28 not voting)
72% 共和黨投票議員讚成排華法案 (88 yes, 34 no, 23 not voting )

還有:
13th憲法修正案: 廢除奴隸:
100% 共和黨讚成票
23% 民主黨讚成

14th憲法修正案: 給予被解放的奴隸公民身份
94% 共和黨讚成票
0% 民主黨讚成票

15th 憲法修正案: 給所有人選舉權
100% 共和黨讚成票
0% 民主黨讚成票

1964年民權法案:

眾院 289-126
共和黨 80%讚成 (136 yeas, 35 nays, 2 Present,5 not voting)
民主黨62%讚成 (152 yeas, 91 nays, 2 Present,7 not voting)

參院 73-27
共和黨:82% 讚成 (27 yeas, 6 nays)
民主黨:69% 讚成 (46 yeas, 21 nays)
選民 回複 悄悄話 modems 發表評論於 2022-01-17 09:23:10

美國在三十年內就會變成一個大號墨西哥,這是你希望的嗎?當年羅馬帝國就是這麽玩兒完的,和平演變

xxxxxxxxxx

你應該“從我做起”, 帶頭離開美國. 少了你, 美國的人口就可以稍微“白”一點. 和平演變得變一點.
ahhhh 回複 悄悄話 紀念MLK,就不要夾帶私貨。什麽平權法案(AffirmativeAction,AA),那個就是個李鬼。和MLK的race blind信念背道而馳。
modems 回複 悄悄話 美國在三十年內就會變成一個大號墨西哥,這是你希望的嗎?當年羅馬帝國就是這麽玩兒完的,和平演變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