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思

每天都發現一個新的自己
個人資料
小思維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老中並不輸老印,文化傳統差異是有的

(2014-02-24 22:10:43) 下一個

再論中印之別,我粗淺的看法是中國人其實並沒有輸給烙印。我們智力不比他們差,
在大學任教尤其藤校裏的王牌教授不一定少於他們。第二,很卓越的人才,華裔也
不少於老印。共有11人獲諾貝爾獎,印裔隻有9人。然而日本區區小國,卻有19人獲
獎。優秀的日本人,在美國照樣翻不起大浪,成為某個領域的統帥寥若晨星。第三,
作州長或任政府官員,華人也不比印裔人少。還有許多方麵我們都可以信手拈來對
比一下,兩國人的成就和地位的差異並不是想象的那麽大。的確,在IT行業,大學,
政府或公司中層管理人數,華裔有可能比不過印裔。究其原因,不是別的什麽情商,
團隊精神,英語,而是綜合評分不夠。而這事關重大的綜合素質與我們儒家思想文
化傳統有關。要改變是不大可能一朝一夕完成。既然如此,請君讀完這篇豆腐幹後,
盡可放心打牌,釣魚,逛大街,看中文網。我們總體上仍然不遜老印。區區一個微
軟總裁,沒啥大不了的事,明天沒準我們把蘋果摘來吃了。天不會塌下來的,地球
照樣圍著太陽轉。

傳統文化是中國古聖先賢幾千年經驗、智慧的結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在當前文
化缺失、物欲橫流的大環境下,有不少人誤認道德是限製人們行為的條條框框。然
而,有道德的生活才是幸福的生活。儒家思想一直在官方意識形態領域占據著正統
地位,對中國文化發生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可以說,儒學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思
想主流。

儒家創始人為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人(今山東曲阜)。孔子思想裏,最重要的
內容之一就是“禮”。所謂的“禮”隻是綱常名教化的政治、社會秩序。其次是道
教。所謂道家,最初見於漢代司馬談《論六家要旨》。司馬說:“道家使人精神專
一,動合無形,瞻足萬物,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
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知變,因變,應變”可謂道家之特長。其三,佛教,從印度於兩漢之際傳入,在
中國生根、發展,成為中國封建社會上層建築的一部分。佛教是一種倫理道德色彩
相當濃厚的宗教。佛教以人生為苦,因而它就把追求人生的解脫作為自己的最高理
想,為了實現理想便提出了一套去惡從善的理論學說和倫理道德準則,形成了有關
宗教倫理道德的思想體係。所以印度文化對中國文化有較大影響。

另外,印度人也不是一個模子出來的,好中壞都有。能人,一般人,庸人都不少,尤
其懶人和蠢人不疏於華人。但出類拔萃的強人,同國人一樣,寥寥無幾。好印人正
直無阿,邪人會把你飯菜偷來吃,更有可惡的,把你計算機打開,用你的密碼發信
給你的友人或戀人造成嚴重後果,這就叫“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無恩無
冤,他們也會這樣幹的喲!使人哭笑不得,全然不知源何幹這等缺德事。也就是華
裔對印度人看法不一樣的原因。像盲人摸象,如果你遇到了好人,你以為他們都是
好人,其實不然呢。我們切忌一杆子打一船人。評議印人,我們也要客觀,冷靜。

寡言ZT的文章很妙:[雇用印度人--“我們”一起工作],印度人有些像大陸人,遼
闊疆域,各地方有其特色,北方人豪爽,南方人更精明,會盤算。西部人聰明者多
些。所以招人幹活要先問好應聘者的門第,出身地,讀的什麽大學等等。印度古文
明源遠流長,總體要比中國發達,也同華夏文明有一定相似性,還產生過相互影響。

舉例說說國人傳統文化因素的作祟,中國人來到美國還想到有朝一日要衣錦還鄉回
國發展,所以從來沒有作生根開花結果的準備,得了“半身不遂症”。這是一種臨
時工觀念,結果顧此失彼。往往偷雞不著失把米,結果兩邊都想搞好,卻都搞不好。
沒有深深融入美國社會,怎麽能得到好的職位呢?同時優柔寡斷,在國內也沒有很
好發展。還有人盡管不想回國發展,但計劃退休後一半住美國,一半住在中國,還
是不融入人家溫暖的大家庭,人家當然不接受我們。

中國人不愛與美國人社交,不吃西餐不喝咖啡,不飲雞尾酒。而且有的中國胃還消
化不了漢堡包,吃不得披薩.哈特。有些人不愛交往(天生悶罐),或隻與黃種人打
交道。不太和街坊鄰居打招呼,讓孩子呆在自家室內,不參加室外活動,不與鄰居
孩子玩,不大熱心體育活動。可能在一個社區多年,認識不了幾個人。留學生在實
驗室都不說英語,集體事務一般不關痛癢,係裏聯歡聚餐都不參加。

中國人外語比較學得死,表達能力差。語法好,發音也不比印人差。但不少人表達
不好,不會體會情景英語。加上人為的封閉,害羞,不願大膽發言,拋頭露麵,更
是缺乏讓美國人充分認識我們特長,施展才華的機會。不少人有雄心壯誌,才華橫
溢,但中庸之道的影響,不願意冒險,有時也怕得罪人。結果懷才不遇,很可惜的
浪費了。

總結起來,這幾天各種論點鋪天蓋地,熱議了中印人民的英語水平,情商,智商,
文化,國家的製度,連出國精英的比例都有涉獵,且眾說紛紜,不一而足。我同意
某君的觀點,不能反省過度,傷了自身的元氣。也完全同意情商非常重要,國人要
加強人文主義學習,特別是西方的文化,宗教,政體,哲學的學習,參加三大實踐。
但光有情商不夠。人是複雜的動物,成功與失敗因素太多。機遇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我們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能畏首畏尾,望之卻步。華裔要發揮我們智力優勢,刻苦
勤奮,家教嚴格的優良傳統,溫文爾雅的君子風度。同時盡量勇敢地參與政治活動,
走進政壇,在目前SCA-5嚴峻形勢中,堅決的維護華裔的利益。我們在中層管理方
麵有朝一日也勝過印度人或其他族裔。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沈成涵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無知無為' 的評論 :
嚴潤濤的中國傳統文化--近交遠攻有害論確實比較可笑。
印度自古以來就沒統一過,是被英國殖民者統一的,獨立後還留在英聯邦,認為自己是英國在南亞利益的天然繼承者,印度精英心裏對殖民者,對白人是感恩的,有親近感。而且身在美國的印裔也多原本國內就是精英(印度貧富差和受教育程度距太大)。
華裔和印裔在美國的成功率的高低與各自的民族文化背景有一定關係,卻與文化的高低無關。
Wiserman 回複 悄悄話 這是一篇好文章!

值得讀.
小二兒 回複 悄悄話 兒子的同學中有印度人,印度人跟中國人一樣努力想使孩子上好學校,名校網房子都被華人和印度人買去了。印度同學特別愛發言,經管能將英語說成像印度話也不害羞,肯定是因為比老中黑,所以臉皮夠厚,這一點我們需要學。
無知無為 回複 悄悄話 幾周前潤濤閻也寫過類似的主題,我罵了幾句,被他這位小心眼的娘們刪了。就搬過來罵你吧?

這種動不動就比輸贏的做法是蠢民的二流子思維。(第二句不適合你我就不搬了)這在美國屬於種族歧視。移民在美國成功與否跟人種、文化沒有直接的關係,這一點我在你的教育那帖已經說過了,好想你根本沒領會。到了美國就該學點美國人的價值觀,你說你學到了哪一條,跟我說說看?

如果比文化,就不可比輸贏,文化隻有不同沒有優劣。你那一段儒家文化的論述牛頭不對馬嘴,印度文化又是什麽?列舉一些個別中國人、印度人的言行就算文化?
jinzhengping 回複 悄悄話 隨便插一句:老中信的教是從老印那裏來的。
周老虎 回複 悄悄話 在美國的印度,印度裔大學本科女生比中國女生外向,開朗得多。沒有評判的意思,就是印象。同事中也一樣。總體上,印度裔更熱情,外向,中國人更謹慎。為什麽要和印度人比?因為中印都是亞洲文明古國,都是人口大國,都是第三世界國家,又都有大量專業人士留在美國發展。當然有可比性。
數字證 回複 悄悄話 我記得以前有篇印度人寫的“Next Year Syndrome",一篇談到印度學生一直想回印度但最後在美國定居下來的自嘲但非常幽默的短文。
SUNNE 回複 悄悄話 真不知道為什麽要和印度人比。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