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追尋大師的足跡(七)—— 賴特的最後家園,西塔裏埃森

(2019-07-17 13:34:30) 下一個

流水別墅一炮而紅,讓古稀之年的賴特走出低穀,重回事業的巔峰。煥發了事業第二春的大師,身體狀況卻不能返老還童,對威斯康辛凜冽的嚴冬氣候,越發不能忍受,一次又一次患上肺炎,險些去見了上帝。賴特決定給自己找一個暖和的地方過冬。幾年前,他曾經到過亞利桑那州的鳳凰城做過項目,那裏地處沙漠,冬季氣候溫暖幹燥,適合老年人居住,地價也很低廉,是個理想的選擇。經過一番考察,他在鳳凰城附近的斯哥茨代爾(Scottsdale)找到了一片出售的土地,按照賴特在他的《自傳》裏的記錄,“我們聽說在離鳳凰城二十六英裏的地方,天堂穀沙漠的另一邊,有塊地,就在麥克道威爾山下的台地上。我們來到那裏,佇足觀望,環視四周,仿佛就是世界之巔。”1937年,賴特用流水別墅的設計費,以每英畝3.5美元的價格買下了這片土地,開始興建他的第二家園——西塔裏埃森(Taliesin West)。

【西塔裏埃森】

整整7年,每個冬天,賴特帶著家人和學生,在工地紮營,親自設計監工,帶著學生施工。那裏亂石叢生,寸草不生,熾烈的陽光下,幹旱的沙漠上隻有一些仙人掌類的植物,響尾蛇從地上嗖嗖爬過。光是為了尋找水源,就先後花費了一萬美元。在設計西塔裏埃森的過程中,賴特將他的有機建築的理念充分發揮,每一棟建築,無論是造型,還是建材,都盡力保持與周邊環境的和諧,與沙漠有機地結合,融為一體。沙漠中大量天然的石塊,為建築提供了取之不盡的建材。賴特發明了一種新工藝,將這些石塊與沙子和混凝土混合在一起,築成建築的牆壁,稱為“沙漠石砌”(Desert Masonry)。這些石塊各異的形狀、天然的色彩和斑駁的紋理,配上切諾基紅的屋梁和純白色的帆布屋頂,使得每座建築仿佛是沙漠中自然生長而成,絲毫不顯突兀,渾然天成。

西塔裏埃森建成之後,成為賴特的第二家園,每年他都會像候鳥一樣,帶著家人和學生,在威斯康辛和亞利桑那兩地之間遷徙,直到1959年去世。賴特去世以後,賴特基金會和賴特建築學院繼續在西塔裏埃森辦公。1982年,西塔裏埃森被列為美國國家曆史名勝。2019年7月,西塔裏埃森和其它七座有代表性的賴特建築一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1. 西塔裏埃森訪客中心。

2. 訪客中心內部。

3. 訪客中心前的紀念碑上刻著賴特最喜歡的詩人惠特曼的詩歌《宇宙之歌》的片段。

4. 石頭上刻著的當地印第安人的岩畫圖案。

5. 賴特選擇其中的一個圖案作為西塔裏埃森的標誌。

6. 西塔裏埃森。

7. 西塔裏埃森的工作室(Studio),是最早修建的建築之一,當年賴特用作工作室兼辦公室。

8. 工作室內部。屋頂使用了白色的粗帆布,既節省了材料,又能有效地遮擋沙漠中烈日的照射。

9. 噴泉。當年賴特耗資一萬美元,終於幸運地找到了地下水源。

10. 大劇場(Pavilion)。有126個座位,用於音樂戲劇表演。原來是木梁與帆布的棚頂,1963年毀於火災之後,次年重建時改為鋼梁與玻璃纖維。

11. 小劇場(Cabaret)的入口,中國風裝飾的朱紅大門。

12. 小劇場內部,可以容納50人。裏麵的家具都是賴特親自設計,客人可以在這裏飲酒用餐,一麵觀賞表演。

13. 小劇場內部。

14. 牆上的燈飾。

15. 西塔裏埃森的主體建築:繪圖工作室(Drafting Studio)、廚房與餐廳。

16. 繪圖工作室。

17. 賴特當年的一位學生為訪客介紹西塔裏埃森。

18. 麵朝花園的Garden Room。

19. 園中有賴特與意大利雕塑家Alfonso Ianelli當年為Midway Garden共同設計的少女雕像。

20. 花園客廳(Garden Room)。

21. 花園客廳。

22. 花園客廳。

23. 賴特頭像。

24. 休息室。

25. 建築師與用戶的妥協:賴特當初設計西塔裏埃森的時候,所有房間都窗戶都是敞開的。亞利桑那的冬季,雖然不像威斯康辛的冰天雪地,卻也時常會很冷,特別是晚上,住在裏麵雖不算是露宿,艱苦都程度也可想而知。賴特夫人花了十年時間,才終於迫使賴特同意,為所有窗子裝上了玻璃。因為窗台設計得太窄,裝上玻璃之後,這尊陶罐就放不下了。不過這難不倒大師,於是那塊玻璃就被挖了一個園洞,讓陶罐突出的地方延伸到窗外。

26. 花園的月亮門。

27. 花園的另一側是主人的臥室。

28. 吉瓦(Kiva),得名於Pueblo印第安人用於宗教儀式的一種地下建築。這是西塔裏埃森最初建成的一批建築之一,曾經用作餐廳、客廳和圖書室,不過賴特本人最喜歡的用途是放映電影,招待來自好萊塢的客人,一遍一遍地放映他最鍾意的一部電影《關山飛渡》(Stage Coach)。

29. “沙漠石砌”的牆壁。

30. 陽光小築(Sun Cottage),是賴特為女兒Iovanna設計的閨房。後來準備用來接待伊麗莎白·泰勒,但是大明星最後卻選擇了住在旅館。

31. 內部。

32. 內部。

33. 後院。

34. 受日本建築影響而設計的鍾塔。

35. 長廊(Pergola)。

1959年4月9日,賴特在西塔裏埃森與世長辭。按照他的遺願,他的遺體被運回威斯康辛的東塔裏埃森,葬在家族墓地。1985年,賴特的最後一任妻子奧爾加去世,死後將她和賴特的遺體火化,骨灰移葬到西塔裏埃森。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

從70歲至逝世的二十餘年間,賴特又完成了將近兩百座建築,很多作品的設計風格與早年大相徑庭。晚年的賴特特別沉迷於曲線和圓形,完全突破了自己原來設計風格一貫沿用的方盒子,最具代表性的當屬紐約的古根海姆博物館。所羅門·古根海姆(Solomon R. Guggenheim)是一位美國大收藏家,他於1937年建立古根海姆基金會,專門致力於收集現代藝術。1943年,古根海姆委托賴特為他設計一座博物館,地址選在紐約市曼哈頓的第五大道。賴特先後花了13年時間,畫了幾百張草圖,反複修改設計方案,最終於1956年完成設計,動工修建,1959年賴特去世之後才落成。

36. 第五大道上的古根海姆博物館。建築的主體為一螺旋形的圓柱體,上大下小,造型的靈感可能來自中東地區的階梯金字塔與螺旋金字塔。樸素的外觀,似乎是對現代建築極簡主義的某種致敬。

37. 內部的主展廳。好像海螺殼一樣的螺旋形,盤旋上升。中央的大玻璃天窗穹頂,為博物館提供了良好的自然采光。

38. 螺旋上升的階梯,也構成了博物館展廳的主體,打破了傳統博物館那種一個個展室彼此分隔的固有格局,讓參觀者得到一種連續的、漸變的體驗。

39. 主展廳的大圓環旁邊還套著一個小圓環,設有禮品店、咖啡屋和休息室。

古根海姆博物館建成之時,評論界褒貶不一。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逐漸為公眾接受。以往的博物館設計,隻有兩種常見的形式,古典主義的宮殿式與國際風格的現代式,賴特的古根海姆開創了第三種形式,為後來的設計開拓出一個嶄新的楷模。

 

【未完成的設計】

賴特1959年的辭世,留下了一些未完成的設計,之後有些在他的學生後輩的努力下,最終付諸實行。在鳳凰城地區,就有這樣兩處建築。

40. 坦佩市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Gammage Memorial Auditorium,以該校校長Gammage博士點名字命名,1964年由賴特的學生、他和斯大林的女婿威廉·彼得斯(William Wesley Peters)按照賴特生前的設計主持建造。

41. Gammage Memorial Auditorium。

42. 第一基督教堂(First Christian Church)是鳳凰城的一座教堂,建於1972年。

43. 教堂是根據賴特在1950年為鳳凰城的西南基督教修道院(Southwest Christian Seminary)所做的設計修建的。

44. 教堂的尖塔高77英尺,旁邊的鍾樓高120英尺。

45. 第一基督教堂。

46. 第一基督教堂。

47. 教堂內部。

48. 祭壇。

49. 屋頂的一排菱形的天窗,日光透過天窗的彩色玻璃,給教堂內部投下一抹玫瑰色。

 

【結語】

賴特是舉世公認的現代建築大師,在長達70多年的漫長職業生涯當中,他完成了一千多項設計,其中半數以上付諸實現,作品涵蓋住宅、辦公樓、學校、圖書館、博物館和宗教場所,除了建築設計,他還廣泛涉獵了室內裝修、家具設計、雕塑裝飾等領域。他一生對建築藝術孜孜不倦地追求,勇於創新,從“草原風格”到”有機建築“,是二十世紀現代建築最傑出的代表人物。正如評論家對他的讚譽,“如果說今天處在文藝複興時期,那麽賴特毫無疑問就是當今的米開朗基羅。”

 

—— 追尋大師的足跡係列 ——

追尋大師的足跡(一)——賴特的“草原風格”建築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frontend.php?act=article&blogId=56015&date=201409&postId=28427

追尋大師的足跡(二)——賴特的家園“塔裏埃森”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frontend.php?act=article&blogId=56015&date=201409&postId=28657

追尋大師的足跡(三)——橡樹園鎮海明威故居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frontend.php?act=article&blogId=56015&date=201409&postId=28753

追尋大師的足跡(四)——看得見風景的玻璃房子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frontend.php?act=article&blogId=56015&date=201411&postId=15650

追尋大師的足跡(五)—— 探訪聶魯達故居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56015/201903/41622.html

追尋大師的足跡(六)—— 賴特的流水別墅,有機建築的典範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frontend.php?act=article&blogId=56015&date=201907&postId=19433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aranjuez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悠悠信步' 的評論 : 多謝您的美言。
悠悠信步 回複 悄悄話 文字照片都很棒!!!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