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千年古都伊斯坦布爾(中)

(2013-11-01 08:04:28) 下一個

提到君士坦丁堡,人們都會很自然地聯想到索菲亞大教堂,這座雄偉的圓頂大教堂,是拜占庭建築的典範,君士坦丁堡的象征。索菲亞大教堂的名稱Hagia Sophia,希臘文裏的意思是“神聖的(Hagia)智慧(Sophia)”,有的介紹稱其為聖智大教堂,索菲亞隻是音譯,大教堂並非以聖人索菲亞命名。

曆史上,君士坦丁堡共有三座索菲亞大教堂,第一座建於公元360年,毀於404年,第二座建於公元415年,毀於公元532年的尼卡暴亂。當時拜占庭帝國的皇帝是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 I),羅馬拜占庭從君士坦丁大帝算起,一千多年間共有99位皇帝,查士丁尼的地位和聲名僅次於君士坦丁,他最著名的功績,一是留下了一部查士丁尼法典,奠定了歐洲法律的基石,另一項就是重建了索菲亞大教堂。

尼卡暴亂發生的時候,查士丁尼剛登基不久,地位還不穩固,元老院和貴族裏有不少反對他的勢力。尼卡暴亂的起因是一場馬車競賽,當年君士坦丁堡的居民瘋狂地迷戀這種賽事,城中有一座大賽車場Hippodrome,可以容納10萬人。當時民眾分為兩派,因為一場比賽的結果,兩派爆發了激烈的衝突,最後演變成暴亂,暴民燒毀了元老院,索菲亞大教堂,並且在反對派的挑唆下圍攻皇宮,逼查士丁尼讓位。查士 丁尼見局勢失控,準備乘船出逃,被他的皇後痛罵道,頭戴皇冠的人不應該在失敗時臨陣脫逃,必須堅持下來,皇帝的紫袍是最美麗的裹屍布。查士丁尼羞愧難當,打消了逃跑的主意。一麵派出太監總管,用重金收買其中的一派,另一方麵暗地從外地調來大軍,對暴亂的民眾進行了殘酷的鎮壓,三萬多人被屠殺,暴亂才終於被平息。查士丁尼隨後大搞秋後算賬,借機滅掉了反對勢力,鞏固了自己的統治。

平息暴亂之後,查士丁尼下令重建索菲亞大教堂。為了修建一所前無古人的宏大建築,查士丁尼聘請了一位物理學家和一位數學家作為設計師,應用了當時最先進的理論和技術,征調了全國的物資和人力,耗時五年多,於公元537年年底,舉行落成儀式。據說,當查士丁尼見到這座空前龐大的建築時,情不自禁地說道:“所羅門王,我終於超過你了!”索菲亞大教堂從建成之日起,直到1520年塞維利亞主教堂建成的一千年間,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索菲亞教堂不僅規模宏大,內部裝潢也精美無比,牆壁和屋頂都裝飾著造型精美的壁畫鑲嵌畫。

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帝國征服之後,索菲亞大教堂旋即被改成清真寺。征服者並沒有摧毀這座建築,隻是進行了一係列改建,原來的壁畫鑲嵌畫並沒有被毀掉,隻是塗上了一層泥灰,因而得以保存下來。奧斯曼的建築師們在原有的建築上,有增加了宣禮塔,米哈拉布,敏拜耳等伊斯蘭教的元素。索菲亞教堂精美宏大的建築結構,為奧斯曼帝國的建築師們,提供了一個完美的模板,奧斯曼風格的清真寺,就是脫胎於索菲亞大教堂。

土耳其共和國成立之後,實行政教分離製度,索菲亞由清真寺改為博物館,地毯被撤走,原來覆蓋在牆上的那層泥灰石膏被細心地剝離,使得這 些古老的鑲嵌畫重見天日。走進教堂,你會看到一個獨特的場景,基督教題材的鑲嵌畫和伊斯蘭教書法並排陳列,在米哈拉布(祈禱壁龕)上方是聖母的畫像。


1. 索非亞大教堂。



2. 索菲亞教堂內部:據說那長年不倒的腳架終於在2012年拆掉了,可惜好景不長,我們去的時候有一麵又搭起來了。



3. 教堂穹頂高56米,直徑31米,直到1520年,一直保持著中世紀教堂建築的記錄。當年為了解決如何將圓形的穹頂安裝在四方形的 底座之上,建築師采用了四個三角形的帆拱,將穹頂的重量分散到四個角上。



4. 巨大的穹頂由40根肋條加固而成,穹頂 的底部開了40扇窗戶,一是為了減輕重量,二是為了采光。



5. 支撐穹頂的四個帆拱,各裝飾著一位長著六個翅膀的熾天使(Seraph),中世紀神學認為六個翅膀的熾天使是地位最高的天使。



6. 索菲亞教堂保留了很多中世紀 的基督教題材的馬賽克鑲嵌畫。這一幅是西南大門上方的鑲嵌畫,描繪了聖母聖嬰和兩位最著名的拜占庭皇帝。右邊手捧君士坦丁堡城的模型的是君士坦丁大帝,左邊捧著索非亞教堂模型的是查士丁尼。



7. 這幅壁畫叫作三聖像,從左到右分別是聖母,耶穌和施洗者約翰,可能出自十三世紀藝術家之手,人物刻畫非常細膩生動,特別是耶穌 那悲天憫人的神態,栩栩如生,是索菲亞大教堂裏最為傑出的一幅畫作。隻可惜下半部分已經剝離。



8. 耶穌的特寫。



9. 聖母聖嬰與拜占庭皇帝John II Comnenus(美男子約翰二世)和皇後Irene。皇帝手裏的錢袋象征對教會的捐贈。



10. 聖母像局部。左右兩側的字母MP和ΘY,分別是希臘文Mētēr(母親)和Theou(上帝)的縮寫。



11. 教堂的後堂展現著兩種宗教的混合:半圓形穹頂上的聖母聖嬰壁畫,兩側裝飾著象征安拉和默罕默德的阿拉伯書法圓盤,和下方朝向麥加的米哈拉布(祈禱壁龕)。



12. 這幅聖母聖嬰圖作於九世紀,據說是搗毀聖像運動之後恢複的首幅壁畫。



13. 西側的二層迴廊,供皇後和隨從使用。



14. 這幅11世紀的鑲嵌畫繪有手持聖經的耶穌與皇帝君士坦丁九世(Constantine IX Monomachus)和佐伊女皇(Empress Zoe)。耶穌頭像兩邊的IC,XC是希臘文耶 穌·基督的縮寫。



15. 佐伊女皇,拜占庭帝國僅有的三位女皇之一。



16. 威尼斯總督丹多羅之墓。據說丹多羅早年曾到君士坦丁堡經商,遭人陷害入獄導致雙目失明,從此還恨在心。當上威尼斯總督之後,丹多羅參加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經過君士坦丁堡時鼓動十字軍掉轉矛頭,攻打拜占庭,血洗了君士坦丁堡,於1205年建立了拉丁帝國。丹多羅死後葬在索非亞大教堂,幾十年後拜占庭複國,收複君士坦丁堡,傳說重返家園的民眾紛紛來到丹多羅的墓 碑前,對著他的墓大吐口水。



17. 曆代拜占庭皇帝登基加冕的地方。



18. 夜色中的索非亞教堂。



19. 當年發生尼卡暴亂的古賽馬場(Hippodrome)遺跡:由近到遠分別為古埃及吐特莫西三世方尖碑,蛇形銅柱,君士坦丁方尖碑(Porphyrogenitus Oblisk)。



20 . 吐特莫西三世方尖碑原來在埃及的卡納克神廟,公元四世紀末被羅馬皇帝提奧多修斯一世運到君士坦丁堡。底座的浮雕描繪了提奧多修斯一世和群臣觀看比賽的情景。



21. 三頭蛇青銅柱(Serpent Column,又稱Tripod of Plataea),原存放在希臘德爾菲的阿波羅神廟,是為紀念希臘聯軍在普拉提亞戰役中戰勝波斯軍隊而建造,公元324年被君士坦丁大帝移到君士坦丁堡。



22. 地下水宮(Basilica Cistern)是一座巨大的地下蓄水池,查士丁尼時代修建。水宮長138米,寬65米,可容納八萬噸水,直到近代還一直為伊斯坦布爾的皇宮提供用水。



23. 地下水宮的屋頂由336跟大理石柱支撐,石柱分為12排,28列,每根高9米。



24. 其中兩根石柱的基部是刻有美杜薩頭像的底座。這兩座雕像的來曆以無從考證。



25. 其中一座頭像是側臥,另一座是倒立 。



如果說索菲亞大教堂拜占庭建築的典範,那麽代表伊斯坦布爾奧斯曼風格建築的精華,則非藍色清真寺莫屬。藍色清真寺的全名是蘇丹阿赫麥德清真寺(Sultan Ahmed Mosque),因為內部裝飾使用了伊茲尼克的藍色瓷磚,而得名藍色清真寺。藍色清真寺建於1609至1616年,由蘇丹阿赫麥德一世出資,建築大師錫南的弟子默罕默德·阿伽 (Sedefkâr Mehmet A?a)設計。

藍色清真寺的設計基本上遵循了錫南所創立的風格,默罕默德·阿伽隻不過是亦步亦趨,中規中矩。藍色清真寺整體上簡潔大氣,特別突出的是六根宣禮塔,獨樹一幟。當年隻有伊斯蘭教聖地麥加大清真寺擁有六根宣禮塔,其它清真寺 最多隻能有五根,否則是大不敬。為什麽藍色清真寺也有六根宣禮塔,傳說是設計師問蘇丹想要什麽樣的宣禮塔,蘇丹回答說“鎏金的”(土耳其語alt?n),結果設計師聽成“六根”(alt?)。其實這多半是對外界的一個托辭,蘇丹這樣做真實的目的是要顯示自己作為伊斯蘭世 界領袖的地位,和麥加叫板。這一逾製之舉在伊斯蘭教界還是引起了不少非議,最後蘇丹不得不出資給麥加大清真寺又加了一根宣禮塔,才算平息了這場風波。

和其它清真寺稍有不同,藍色清真寺在每天有幾段祈禱的時間內,不對遊客的開放。內部很大一片也給攔了起來,隻對信徒開放,允許遊客活動的空間十分有限。我們參觀的那天,正趕上周末,排了半個小時才進去,裏麵又是人擠人,印象不免打了些折扣。

26. 藍色清真寺。



27. 藍色清真寺的前庭。



28. 藍色清真寺的四角由四根俗稱大象腿的粗大柱子支撐穹頂。



29. 大理石雕成的敏拜爾。



30. 藍色清真寺內部裝貼使用了兩萬多塊伊茲尼克出產的彩色瓷磚。因為其中的藍色瓷磚,得了藍色清真寺的俗稱。



31. 穹頂的尺寸比索非亞大教堂和塞利米耶清真寺都要小很多,隻有23.5米。



32. 清真寺內的瓷磚花飾。



33. 花紋色彩十分豐富。



34. 清真寺內部。



35. 夜景。



除了索菲亞大教堂,伊斯坦布爾還有一座保存更完好的拜占庭建築——科拉教堂。科拉教堂的全稱是Church of the Holy Saviour in Chora,土耳其人稱之為卡裏耶博物館(Kariye Müzesi)。希臘文了,科拉的意思是城外,鄉下,因為最初科拉教堂建在君士坦丁堡老城牆之外。公元414年提奧多修斯二世擴建君士坦丁堡,在外圍又修建了一圈更大的城牆,科拉教堂就從城外變到城裏了,隻是名字一直沒改。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攻陷君士坦丁堡,科拉教堂也毀於戰火。現存的科拉教堂是拜占庭帝國最後一個朝代巴列奧略王朝收複君士坦丁堡以後修建的,教堂內部裝飾精美的壁畫和鑲嵌畫,完成於十四世紀初。

奧斯曼帝國占領君士坦丁堡之後,科拉教堂改成卡裏耶清真寺,因為伊斯蘭教禁止偶像崇拜,教堂內的鑲嵌畫被覆上一層泥灰,得以保存下來。上個世紀中葉,這些隱藏的壁畫被重新發現,由兩位美國的拜占庭學家主持修複,1958年作為博物館對公眾開放。和伊斯坦布爾的其它拜占庭時期宗教建築相比,科拉教堂雖然規模不大,但其內部精美豐富保存完好的壁畫和鑲嵌畫,卻獨領風騷。

36. 科拉教堂 ,從外麵看去平淡無奇。



37. 內部的壁畫精美絕倫。此為教堂內前廳北側穹頂,穹頂中心為聖母聖嬰,周圍環繞著十二位天使。



38. 十二位天使之中的兩位。



39. 聖Cosmos,公元八世紀東正教學者,讚美詩人。



40. 側麵禮拜堂內的壁畫“最後審判 ”。



41. 耶穌複活。



42. 內前廳南側穹頂鑲嵌畫:耶穌家譜世係圖,包 括聖經中記載的耶穌的66位猶太先祖。



43. 穹頂中心的耶穌聖像。



44. 前廳牆壁上的幾幅鑲嵌畫是關於聖經裏記載的耶穌的種種神跡。這一幅是耶穌治愈兩位盲人。



45. 兩位盲人的造型十分生動逼真。



46. 耶穌治愈聾人。



47. 耶穌治愈一位患慢性出血症的婦女。



48. 耶穌治愈聖彼得的嶽母。



49. 前廳大門上方的鑲嵌畫:手捧聖經的耶穌。



50. 外前廳的這幅鑲嵌畫講的是與耶穌出生有關的人口登記的故事。根據路加福音,在耶穌出生之前,羅馬皇帝奧古斯都下 令全國進行人口普查。當時規定必須在原籍登記,於是約瑟帶著懷孕的妻子瑪麗亞從居住地拿撒勒回到原籍伯利恒,於是有了耶穌在客店的馬槽裏降生的故事。站在右邊,頭上戴光環的是瑪麗亞和約瑟,左邊坐著的是當時羅馬的敘利亞總督基裏紐斯。



51. 參觀完科拉教堂,就在旁邊的飯店吃午餐。雞翅Kebab。



52. 鐵鍋燉牛肉。



未完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