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日本對廣東的殘暴的殖民統治

(2013-09-17 18:33:10) 下一個

日本對廣東的殘暴的殖民統治

一、    侵華日軍廣州使用細菌武器述略

日本軍國主義為擴大侵華戰爭的需要,從1931九一八事變至19459月日本投降的14年時間裏,由石井四郎一手策劃在中國組建了許多細菌戰部隊的秘密基地。

據日本史學家常石敬一教授的研究統計,日本細菌戰部隊的人員共有2萬餘人,規模較大的有以下五支細菌戰部隊。建立在哈爾濱的第731部隊建立在長春的第100部隊建立在南京的榮第1644部隊建立在北京的甲第1855部隊建立在廣州的波字8604部隊。

日軍侵占廣州及珠江三角洲地區後,於1939年初正式編成波字8604部隊,對外稱華南防疫給水部本部駐廣州市原百子路中山大學醫學院內。該部為師團級單位,編製1200餘人,其中專業將校100人,是日軍在華南地區的一支重要細菌戰部隊。部隊長先後為田中嚴軍醫大佐、佐佐木高行、佐藤俊二、龜澤鹿郎。本部下設6個課。總務課:管理後勤保障、人事和財務等,熊倉少佐任課長;第一課:從事細菌研究,由溝口軍醫少佐任課長。下設庶務班、研究班、檢驗班、培養班、消毒班和動物班。共80人,其中將校官10人,中國勞工7人;第二課:從事防疫給水研究,江口衛生少佐任課長;第三課:從事各種傳染病治療的研究工作,由小口軍醫少佐任課長;第四課:從事鼠疫培養和病體解剖,渡邊軍醫中佐任課長;第五課:從事器材供應等。

波字8604部隊除了給日軍做防疫給水工作外,主要是進行細菌戰。防疫給水單位駐廣州市郊江村,對人體進行細菌試驗則在廣州南石頭難民收容所。據前侵華日軍波字8604部隊班長丸山茂回憶證實,1942年他所在的日軍細菌戰部隊向廣州南石頭難民收容所秘密使用細菌戰劑,殺害中國人上千名(參見《細菌戰罪證累累》,《南方都市報》1999122)。波字8604部每月可生產10公斤鼠疫蚤,並先後從東京運送大批鼠疫、傷寒霍亂、白喉、赤痢等病菌,於19396月、19406月、19415—6月和1942年,在廣九鐵路沿線、廣東陽江、樂昌、謙江、湛東和海南等地投放,造成華南地區在1942—1943年間鼠疫、霍亂等疫病流行,殺害了大量中國軍民。

侵華日軍5支細菌戰部隊僅人體試驗所殺害的中國人(含少數朝鮮人、蘇聯人和蒙古人)達2萬人以上(據不完全統計為20,899人,其中第731部隊殺害8400餘人,第100部隊殺害5400餘人,榮第1644部隊殺害6080餘人,華北甲1855部隊殺害19人,波字8604殺害1000餘人)。與此同時,日軍在侵華期間,通過飛機播灑、向江河水源投放鼠疫、霍亂、傷寒病菌等方式實施細菌戰,所殺害的中國民眾,據不完全統計有769,772人,感染後而死亡者35萬餘人,共計約120萬人(約為111.9萬餘人)。如果加上細菌戰所擴大傳播和持續性疾病流行時間長,其死亡人數更是一個高出當時記載數倍而難於統計的數字。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在臨近日本投降時,日軍為了逃避戰爭罪責,下令炸毀了在中國各地建立的各細菌部隊的建築物和重要設施,銷毀了所有實驗的儀器設備和資料,秘密殺害了全部囚禁的犯人。能帶走的文件和研究資料全都運回了日本。同時,這夥法西斯分子又故意把感染鼠疫的跳蚤、老鼠和鼻疽菌的馬等動物,向四麵八方驅趕,使當地疫病流行。第100部隊在撤離長春時,就把60多匹感染鼻疽菌的馬、數千隻疫鼠從營區放出,從而導致1946年、1947年和1951年長春及其周圍地區鼠疫、鼻疽和炭疽,連續爆發流行。

 

 

肖琤老人默默地摩挲著石碑,仿佛撫摸著那段不忍回視的歲月

 興隆大街44號,粵海港檢疫所舊址。兩層結構的黃色樓房,外牆已經開始剝落。這裏曾經是侵華日軍進行細菌大屠殺的舊地。1938年,侵華日軍第四支細菌部隊波字8604部隊在這裏組建了細菌試驗所,對外稱華南防疫給水部。數以千計粵港難民慘遭秘密殺害。20079月,72歲的肖琤站在樓下,追憶往事百感交集,60年前同他一起在這煉獄”,今天還能看到陽光的,隻剩他一人了。1942年,他才10歲,和父親、弟弟一起被送進日軍設在廣州南石頭的難民所。難民所吃的常不夠分量,且是劣質大米。弟弟沒多少天就開始經常性全身發冷,我把撿來的破棉被都往他身上堆,但他還是很快沒有了呼吸……他才7歲。 這個怪病又很快出現在肖琤身上,他也全身發冷,開始爛腳。而據有關細菌戰史的專家分析,這樣的症狀正是感染了日軍細菌武器傷寒菌和炭疽菌的典型症狀。這座難民所,常規容納人數是1200人。不斷有人死掉,不斷有人進來,同樣的命運。對於年輕、健壯的,日軍把他們帶到粵海港檢疫所裏進行細菌試驗。日軍在那裏培育了霍亂鼠疫細菌,先讓蚊子感染上這些細菌,然後把難民趕進充滿蚊子的房裏,讓蚊子叮咬。有的人則被帶有細菌的刀子刮掉大腿上的一塊肉。那些被試驗的難民基本上都死掉了。唯一逃離的一個人是本地人肖樹,因為熟悉地形,在一個深夜通過地下水道逃了出來,趕緊找醫生醫治,才脫離了生命危險。日軍在南石頭村難民所內建了兩個化骨池。這是兩個麵積在25平方米左右,高約三四米的無底混凝土池,最多可分別堆放五六十具屍體,有時放在上麵的人體的嘴巴還會動。放滿後,加入藥水封蓋,約十多天,屍體的血肉開始爛盡,水分滲入地下。然後日軍叫運屍工在深夜打開蓋再放屍體。1994年,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沙東迅教授調查證實,1938年到1945年間,日軍1200名專業人員,就是在現為中山醫科大學圖書館舊樓的地方從事細菌研究和病體解剖等。而當年南石頭難民收容所,實際上是8604部隊的細菌戰實驗場所。這段曆史終於昭彰於世。1995年,幾位民間人士自發在廣州造紙集團居民區一個水塔圍院旁豎了紀念碑。

 

二、    侵華日軍廣東實行毒化政策

193810,日軍占領廣州,日軍將鴉片看作重要財源,命令陳思齊,在廣州設立福民堂,壟斷廣州鴉片專賣。鴉片被日軍當作貨幣使用,日本軍人逛妓院,用鴉片支付費用;工人在日本軍事基地幹活,日軍也用鴉片支付工資。

1939年,日偽強迫從化、番禺等地農民種鴉片,到1941年底,廣州市郊與附近各縣遍開罌粟花。龍歸、南村、人和、竹料、鍾落潭一帶生產的鴉片,俗稱“禺北土”;沙河、西坑、天平架、龍眼洞一帶生產的鴉片,俗稱“禺南土”;石牌、員村、棠下生產的鴉片,俗稱“黃埔土”。1944年,日軍強迫廣東南澳,至少要種植鴉片6000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