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56)
2020 (53)
2023 (119)
上篇:D37~探訪起點
今天是2022年11月9日,回程的飛機票預訂在11月11日清晨,從裏斯本經巴黎飛往舊金山。
歐洲大陸上的公共交通十分便利。從聖地亞哥前往裏斯本雖已是穿行在兩個國度間,卻依然給我有市內交通般的便利感覺。我計劃明天傍晚從聖地亞哥搭乘大巴直接前往裏斯本機場。今天就留在聖地亞哥老城裏,體驗一下西班牙人的慢生活。
聖地亞哥,不僅是天主教三大聖地之一,旅遊業也非常興旺。有許許多多往來的觀光客和旅行團,但仍是朝聖者占多數,通過他們碩大的背包和滄桑的麵孔就能分辨出來。不過也有像我一樣放下背包之後出來閑逛的。走在街巷裏,手上端著相機,反而更像是路過的遊玩客。
Linden離開聖地亞哥前曾經向我推薦過大教堂旁邊的朝聖博物館,說內容很豐富,還是免費的,她一人在博物館裏流連了三個多小時。
今天中午,我走進了Museum of Pilgrimage。博物館有四個樓麵,不僅介紹了聖地亞哥之路,也介紹了世界各地的其它朝聖文化。
每當談及宗教以及人文曆史,我都深感心有餘而力不足。作為理工女,我一直對閱讀大部頭的文史書籍興趣缺缺,而是將旅行作為彌補自己人文知識欠缺的一種手段。盡管我至今都沒能成為宗教信徒,但我願意對嶄新的事物和觀念敞開懷抱,以一顆赤子之心享受宗教帶來的美的氣息,動作,聲音,服飾,道具等等。我感受到了人們虔誠傾訴的靈魂,相信我們能夠心心相通。
聖地亞哥之路,源於宗教朝聖。但恰恰是這條路對所有人的親切包容,使我對它的敬意油然而生。
這組徒步聖地亞哥之路寫實照片中的每個畫麵都令我感到熟悉和親切。我甚至可以聽見晨光下鳥兒的啼鳴,午後葡萄架下悠揚的歌聲,傍晚朝聖招待所裏歡快的交談。
相信每位走過聖地亞哥之路的朝聖者都會珍藏自己的貝殼,背包,朝聖護照。隨著時光漸行漸遠,這些曾經伴隨著自己一路走來的隨身攜帶品,就像是拋下的錨,將穩穩的牽著載滿記憶的小船。
我嚐試了一下,想看看係統裏會不會有我的名字。嗬嗬,估計要等100年後,或許,我要為聖路做些貢獻後,我的名字才會進入係統。
博物館裏對熊野古道的介紹,引起了我的關注。在徒步葡萄牙之路時,”四人幫”在一起時多次聊起這條在日本的朝聖之路。Martin說,他接下來要去徒步的步道,便是熊野古道。Jose對此也興趣盎然,甚至約我要一起去走。
即使親眼目睹過也非所有的朝聖都能引發我的敬意。畢竟我們每個人生而不同,目睹並闡釋的世界也會有所不同。
西班牙人的慢生活中當然少不了Tapas。從博物館出來後,我走進一家人氣最旺的Tapas店,各點了一份Galicia的香腸仔和Padron Pepper。
原本還打算參觀大教堂博物館,登上聖地亞哥教堂的頂塔,因為正在下雨,還是把登高的機會留給下次再來聖地亞哥吧。
聖地亞哥,這座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古城,是非常值得文人雅客遊賞的,而我卯足了勁兒,也隻能看了個熱鬧。如果我能再博學一點,沒準兒也能醞釀出個什麽苦旅一歎之類的,這樣想來發覺自己真是貪得無厭,難道這趟旅行帶給我的收獲還不夠多嗎?經曆本身就是最大的福分了。
傍晚回到招待所時,房廳裏和廚房裏都很熱鬧。房廳裏圍成一圈的長沙發上幾乎坐滿了人,有的在上網,有的在聊天。廚房裏也彌漫著燒煮晚餐的香氣。這時一位坐在沙發上的女士起身說是要去燒些開水泡茶,問我要不要也來一杯。我謝了她,找了一個空處坐下。不一會兒,女士端來兩杯茶,遞給我一杯。
我手捧著熱茶,盤腿坐在沙發的一角,傾聽著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述說著自己的心聲。這是我喜歡的時刻。在絲綢之路的蒙古包裏,在亞馬遜雨林的小木屋裏,在穿越非洲的大篷車邊,在歐洲青旅的天台上,在數不清的旅途中,傾聽人們的心聲是我旅行經曆的重要一部分。
下篇:D39~更多感動&後記
:)
如果我對“苦旅”理解正確的話,藏人一路“磕長頭”朝聖苦的程度恐怕要算世界第一了。
看幾個描述:
“藏族人上千公裏的朝聖之路:磕10萬長頭,行拜大半年,風雨無阻!”
“等到晚上休息的時候,就必須待在原地停足歇息。第二天的早上就仍然從昨天的原地進行磕長頭。”
這裏有個視頻,走幾步就全身正麵貼地,磕個頭,站起來,走幾步,再伏下貼地。很震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ZwSlDLPrIw
:)
這些傳達如此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