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閻錫山統治下的山西為何沒有黑磚窯?

(2011-09-07 19:53:30) 下一個

閻錫山統治下的山西為何沒有黑磚窯?


 作者:燕王王皓  





1. 閻錫山主政山西時,在農村基層民主上有什麽特色呢?  


1. 變安民政治為用民政治

 

閻錫山指出:中國的傳統政治止求安民,不求用民。其善者,以無事不擾民為主;其不善者,則與民為智謀,愚之柔之。故其民知依人而不知自立,知守舊而不知進取,知愛身家而不知愛群。專 製政府的愚民政策造成了人民的守舊而不愛群,專 製國家不能用民眾,民眾的積極性調動不起來。對此,閻錫山猛呼中國今日可謂大睡半醒之時代。何以言之?中國采取愚民政策久已!人民處於專 製之下,習以固然。 

而用民政治是借著民力的集合與發動,切實推行各項建設政治之用民,是為保障人民之安全,增進人民之幸福,實即民自用。(《閻伯川言論輯要》)

 

 

2. 村本政治

 

閻錫山提出了把政治放在民間的主張,說到辦法一方麵,放在民間這句話,究竟是放在縣對呢?還是放在道對呢?我以為縣、道都不對,放在村頂對(很對),所以我名之曰村本政治。“ 村者,人民聚集之所也,為政不達諸村,則政乃粉飾,自治不本於村,則治無根蒂,舍村而言政治,終非徹底之論也”。以一村為單位,組織成有機的活體,使人民有自動的能力。因為在閻錫山看來,一省以內,依土地之區劃,與人民之集合,而天然形成政治單位者,村而已也。村以下家族主義失之狹,村以上之地方團體失之泛,唯村則有人群共同之關係,又為切身生活之根據,行政之村舍此莫由。(《閻伯川言論輯要》)

 

 

3.“行政網

 

 在閻錫山看來,大凡世界各國,其行政網愈密者,其政治愈良好、愈進步故欲期政治得良好之結果,須先從極密之行政網起。鄙人現在亟亟於編村製,意欲由行政網不漏一村入手,一村不能漏然後再做到不漏一家而一人,網能密到此處,方有政治可言 (《山西村政綱要》)

基於這種理念,閻錫山便著手整頓行政編製,建立以村為單位的行政網,強化基層行政組織的作用和力量,以便進行有效管理。191710月,山西省署頒布《各縣村製簡章》,進行戶口調查,編行村製,劃定村界。具體方法是,一村村民300戶者設村長1人,村副1人。多於300戶者酌增村副,便至多不得超過4人,少於三百戶者隻設村長1人。後來在編村的基礎上又設立了閭和鄰:每5家為一鄰,設鄰長一名;每25家為一閭,設閭長一名,閭長在村長副之下,受其指揮。“村長副職務如左:一、承行政官之委托,辦理傳布及進行事項。二、本村民之公意陳述利弊事項;三、辦理職務內應行報告及特別發生事項。”“村長副係名譽職均不支薪,並且酌量事之繁簡給予車馬費。辦公費用均得依照舊日慣例,由知事酌定數目,令村民攤認支付,並隨時列款宣示,以昭公實。”至此,建立了村農戶四級的村級組織管理體係。村製的推行,使得山西建立了上下貫通、應用自如的行政網絡,為其政策法令的貫徹執行奠定了組織基礎。

其次,“把政治放在民間”,村治主體由政府轉向村民,村治也就發展到村民自辦村政階段。

 

4.宣傳,教育與選舉


為了配合村民自辦村政的開展,閻錫山先後編寫《人民須知》和《家庭須知》,省政府還出版發行村治方麵的書刊,廣為印發。為了動員更多的社會力量投入村治建設,閻錫山一方麵下派負責村治的工作人員入村向村民講解村治的好處,另一方麵集合城內的官紳商學、男女老少甚至各村的小學生動員講演巡遊,目的是消除人民對村治的疑慮和障礙。


閻錫山有言:“對於壞人,與其排除於選舉之後,何如慎重於選舉之前,凡此種種,務須先期曉諭村民,參加村民會議投票選舉,並由縣區派員,分往各村認真監選,如發現把持運動情弊,應從嚴懲處。”(《村政實務》)


 

5.村民議事機構-村民會議


“村民會議”是閻錫山設計的村中民意機關。在他看來,實行“民治”是現代政治的必由之路,但就當時農民的“程度”而言,尚達不到參與政治的程度。怎麽辦呢?這就需要進行“民治之練習”,“民治之練習”不能隻局限於少數人中,而“欲使村中全民練習”,非實行村民會議不可。是故,“村民會議”就成了實現“把政治放在民間”的首要一環。於是在“村民會議”製度下,各村先後設立了“村民會議”。

根據有關法規,“村民會議”的職權如下:

 

1.選舉村長副及村監察委員、息訟會公斷員;

2.縣法令規定應議事項;

3.行政處廳交議事項;

4.村監察委員會提交事項;

5.議定和修改村禁約及一切村規事項;

6.村長副請議事項;

7.本村興利除弊事項;

8.村民20人以上提議事項。

關於“村民會議”的具體實施辦法,閻錫山說,“村民會議,如何辦理?應先由各村自行規定試辦;或一家出一人,或按成年男子全數到會。何項事件必須村民會議通過才行;何項事件由村長副閭鄰長議定就算;以及會議時如何取決,均聽各村先自定辦法。遇有爭執,區長或知事為之解決”。

 

史學家呂振羽指出,山西村治開創了中國下層政治重心先河,其可備訓政之楷模,而為憲政之基礎,對山西由政治力量提倡民治,以及其村民自覺之精神村民負擔平均的做法都極為欣賞。村民會議的目的在於選舉村長村副和各委員,不識字的村民可以舉手表決,多數村民都認為村民應自己辦理自己的事,而村民會議是辦理自己事的機關,因為有村民會議,使得官吏不能隨便壓迫村民,而村中均係好人辦事,壞人亦不敢作壞事。呂振羽針對山西各村村民會議之事說:此即小社會全民之精神,而行使選舉官吏罷免官吏之權也 《村治月刊》第一卷第一期,1929115日出版。)

 

6.村政的執行機關-村公所

 

村公所是執行村務的行政機關,一般由7人組成,包括村長副及閭長。根據有關規定,村公所在村務決策時,實行合議製,即必須以合議製多數議決以執行;但在執行村務時則采用分權製,由閭鄰長互選數人,分司村款、保衛團、積穀、學務等各項事務。這種製度設計對於我們當前村委會的決策與執行機構都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也就是說,我們也可以借鑒山西村治的做法,將決策與執行分開,采用不同的原則。

 

7.村禁約村之憲法

 

 ?村禁約是保障好人,製裁壞人的自治方法,閻錫山稱之為村憲法,由村民會議製定,乃全村共守之信條。凡是妨害公共安寧秩序、妨害公共事務、交通衛生以及他人財產身體,以及按照一村風俗應禁止的事,由縣區人員根據村禁約的規定以及執行簡章,幫助各村召開村民會議。各村的村禁約沒有統一的定法,議定禁約,要在適合其村情,及能使人人共守,故各村村禁約,大綱相同,綱目各異。但求適合村情,不取統一之定法也。凡是違反禁約者,就要受到製裁,但製裁的執行過程不能由村長副自行決定,必須由村閭長7人以上合議處理。如果閭長不足7人,必須加入鄰長共同商量。對於因違犯村禁約而所罰之款項將作為村費,納入村財政,以維護村公所的正常開支。

 

8.村財政


村財政是一村命脈。根據當時的規定,村民會議選出2人,專門管理村款,其中一人管賬,一人管錢。凡是村裏的開支,必須經管理村款人員之手。管賬人員必須對於村款的收支隨時登記,注明日期,每月結算一次,如村款過於簡單,可三月結算一次,至年終時再總結一次。村長副對於村款的開支,是村財政的主要內容,也是村監察委員會監督的主要內容之一。村長副在每年春節20天內將上年村款的帳簿,送交監察員檢查。監察員檢查完畢後,會同村長副開列清單,連名公布。如果發現村長副有貪汙舞弊的情況,上報縣區,進行查辦。村財務公開的製度使村長副對村款的開支受到強有力的監督與審查。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閻錫山就開始進行財務公開和監督工作,今人看來,未免“震驚”。

 

9.村監察委員會


監察委員會是村民行使監察權的機關。為了能正確公正地行使監察權,由村民會議選出5-7公正廉明之監察員,采用多數會議之製,處理會內事務。監察員的職務是專司清理村公款,有無浮濫,糾察執行村務人員能否盡職。為了使監察員充分了解並正確行使其職權,山西各縣的村監察員在每年改選後的一個月內,由各縣分區(或段)進行訓練。

閻錫山有言:“地球之光明,惟賴太陽;民主政治之光明,全賴人民之監政。”(《閻錫山日記》)



最後談談當下農村的賄選問題。造成賄選成風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麵的,但值得注意的一個主要原因是:賄選者希望選上去後,得到非法利益,將賄選投入加倍撈回來。這與村長這個職務集權過甚,選上去容易,彈劾下來難;選前聽其承諾容易,選後監督落實難;選前大張旗鼓,選後暗箱操作,存在很大關係。而在閻錫山的製度設計下,賄選者即使成為村長也難以得到非法利益,賄選無必要,反而賠本。

----------------------------------------------------------------------------------------------
附:當下談論鄉村治理,閻錫山可以給我們很多啟示。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個農業大國。但因為天高皇帝遠,某些時候,一些縣以下廣大農村往往會墮落成供一些人胡作非為的小天地,土圍子;或者是被國家治理邊緣化,成為充斥髒亂差,黃賭毒的大糞坑。清末以來,由於社會的發展,興辦實業、修築交通、興辦社會教育等社會事業,都要進入農村,因而需要設立各種組織,開展各種工作。自清末以所謂地方自治為名開展農村社會建設以來,各地已經取得了不少實際經驗和效果。但總的來講,所謂的地方自治很不規範,很亂。閻錫山認為:自強是今日救國的唯一要圖建設是自強精神的詳細表現;而鄉村建設又是全般建設的中央工作改善人民生活最有效的實施辦法。閻錫山欲將自己的施政重點放在村一級組織上在講話中他強調:鄉村占整個社會的主要部分”“為人民政治組織的最小單位團體經濟生活的基本組織社會最下層的社會基礎。假如此種最下層的社會基礎不能建立起來所有以此為基礎的一切上層設施將盡入空虛不著實際的狀態吾國行政,向係疏闊不精散漫無紀,政治無可循之軌道,機關乏完密之組織,偶有政策亦不能下逮於民間。假如要完成、推行自己的施政方案必須以村為施政之本。隻有將完備的行政組織建設在村一級才能穩定廣大的鄉村社會鄉村社會秩序良好有助於鄉村建設方案的推行。閻錫山還指出:“經濟建設之基點在於村鄉村建設為全般建設的中央惟有鄉村建設才是貼合人民生活的真正建設;惟有貼合人民生活的真正建設才能達到我們預期;振起自強精神發展造產能力以完成救國的使命


1917年9月——1922年3月,閻錫山稱之為“官治提倡村製之時代”,在這一階段的五年間,鄉村建設推行以“六政三事”為中心的“村製”與“用民政治”。從整理村製、用民政治、六政三事上開展鄉村建設。

何為整理村製?閻錫山發現,鄉村治理混亂的最大症結就在於基層組織不良。在閻錫山的主持下,政治上,編行、完善村製,使行政權力普遍實施。由山西省政府編行村製,劃定村界,並建立了“村—閭—鄰—農戶”四級組織管理體係。在這一階段,山西省政府頒布一係列關於編建行政村的章程。1917年9月,山西頒布《村製通行簡章》,規定建立具有行政功能的編村。編村分為獨立編村和聯合編村,聯合編村由主村和聯合村組成,比如“襄垣第二區第九編村,主村為花岩嶺,聯合村為何家莊和趙家嶺。”編村的方法:將百戶為一編村,設村長一人,村副(副村長)按戶數多少設置,不得超過四人。不滿一百戶之村莊,幾村聯合組成聯合村,擇定距離適中、戶口最多之村為主村,其餘聯合小村稱為附村,附村由主村管轄。聯合村在主村設村長一名,附村酌量情形配置村副,村副不得超過四名;若有特別情形,不便聯合他村者,亦得自成一編村,設村長一名。村長副(就是村長及副村長)負責辦理編村內的一切行政委托事務和村自治事務。從此,山西將編村作為國家行政最基本的政治單位,即行政村。村製實施後,閻錫山在實踐中發現了兩個問題:一是縣、村之間缺乏有效的聯係。大縣有數百村,小縣有數十村,如此多的村長,縣知事一人很難指揮周到。“非於知事以下,街村長副以上,設一補助行政之機關,不足以促進行”。為了解決以上問題,閻錫山於1918年12月對村製進行修改,在縣與村之間設區,並擬定公布《縣地方設區暫行條例》,規定每縣設區三到六個,每區設區公所,置區長一人,兼任警務,必要時得設臨時助理員三到五人。二是由村到戶的困難。各縣編村中聯合村居其大半,村長副之設多則事權不一,少則管理不周,最後規定最多不得超過五人。但戶口過多,舉辦一切,村長副很難考慮周到。1918年4月,頒布《村編製現行條例》,規定在村長副之下添設閭長,並設辦公機構“村公所”。從此,山西在村一級建立了“村—閭—鄰—農戶”四級組織管理體係,進一步加強了對鄉村社會的管理。


何為用民政治?閻錫山發明了閻錫山三民主義:民德,民智和民財。民德是指信、實、進取、愛群。民智是指國民教育(以普及為主。)

職業教育(以發展國民經濟為主)。人才教育(以供給適應時代之行政自治及社會高等事業之用為主)。社會教育(以改良風俗開啟民眾普通常識為主)。民財是指農業(以增加生產為主)。工業(以製熟土貨仿造外貨為主)。商業(以提倡輸出限製輸入發展金融為主)。礦業(以開發地寶、利用投資為主)。

何為六政三事?所謂“六政”,是指水利、種樹、蠶桑、禁煙、剪辮、天足(禁止婦女裹足),其中前三項為“興三利”,後三項為“除三弊”。所謂“三事”是指種棉、造林、牧畜,合稱“六政三事”。 六政三事的重點還在於根除封建陋俗、移風易俗,一掃清朝末年以來山西農村的窮困破敗愚昧落後的麵貌。開始時,閻錫山禁煙的決心很大,措施也比較嚴肅。曾有人警告說,今吸食洋煙者遍布各地,人數眾多,硬性戒煙,惹起眾怒,怕是不好收拾。閻錫山表明:洋煙對人的毒害太大,不戒不足以振民氣,就是冒再大的風險也要戒了它。他派出大批警察到各地檢查,並規定查獲抽大煙者可以從罰金中大比例提取獎賞。所謂重賞之下有勇夫,警察查煙的積極性高漲,大抓大扣大罰,一時間各縣的看管所中塞滿了被查罰的煙鬼。山西的鴉片主要從陝西、綏遠等種植地運進,而洋煙金丹料麵,則主要通過正太鐵路從天津租界運進。為了打擊運銷的毒販,對這兩條通道也進行了嚴肅的查禁。閻錫山本人不吸食大煙,在他的家訓中也把不準子弟吸食大煙作為重要家規。


1922年3月——1928年6月,閻錫山稱為“村民自辦村政時期”。這一時期的鄉村建設推行以“改進村政”為中心的“村本政治”,這一時期主要注重於進一步推進村民經濟事業的發展,提倡村民自治,以實現村村無訟,家家有餘為目的。1922年春,山西省公署提出“做好人有飯吃”為主旨的“改進村政”,號召人民“主張公道,熱心愛群”。閻錫山認為,“欲達此目的,不但非普通之官治所能及,亦非形式之自治所能成”,必須使人民成為自治的主體,“使村製組織完全,儼成有機活體。凡村中所能自了之事,即獲有自了之權。庶幾好人團結,處常足以自治,遇變亦足以自防”。為實現這一目的,閻錫山製定了改進村政的製度設施,即整理村範、召開村民會議、設立村公所、監察委員會、製定村禁約、村財政、建立息訟會和保衛團。下麵,我們來重點談談村民會議,監察委員會和息訟會這三項。


村民會議村民議事機構一家出一人,所議事項的決策權由村民會議或村長副決定選舉村長副及村監察員、息訟會公斷員;議決縣區政府交辦的各種事項;議定和修改村禁約及村規。監察委員會是村民行使監察權的機關,由村民會議選出5-7個監察員,采用多數會議之製,處理會內事務監督村務人員和清查村款收支情況,獨立設置於村民會議和村公所之外,對村公所人員進行有效監督,保證村民會議通過決議得到切實執行,及村民的合法權益。息訟會是平息訴訟的專門性調節機構,由村民會議推舉出來的公斷員5-7人組成,互推會長一人。處理事件時,由多數公斷員決定。如票數相等,則由會長決定。兩村發生爭執時,由兩村的公斷員組成臨時公斷會,共同處理。


1917—1928年的山西鄉村建設可以總結為三點:

1.求真務實,實而不華。

2.身心雙重改造,經濟發展與教育熏陶並重。即得富裕,也得好風俗。在當時,整理村風的主要幫教對象是販賣金丹洋煙者,吸食金丹洋煙者,窩娼者,窩賭博及賭博者,盜竊者,平素好與人鬥毆或持刀行凶者,壯年男子遊手好閑者,家庭有殘忍情形者(現代人稱之為家庭暴力),忤逆不孝者,失學兒童者。

3.村民自治。“欲達此目的,不但非普通之官治所能及,亦非形式之自治所能成”,必須使人民成為自治的主體,“使村製組織完全,儼成有機活體。凡村中所能自了之事,即獲有自了之權。庶幾好人團結,處常足以自治,遇變亦足以自防”。

民國初期,河南、山東、河北等鄰省的災民大量湧入山西,尋求安居樂業之所。山西曾獲得了模範省的稱號,被視為鄉村建設的典範。1928年6月,南京國民政府更是以山西鄉村自治模式為楷模推行全國。


附錄:


《整理村範歌》

作者:閻錫山

 


督軍教人學好,定下村範一篇。

巴望人民程度(現代人稱之為人民素質),一天高於一天(哈哈,在閻錫山看來,提高自己治下的人民素質,乃是自己的責任,他才不會說“中國人素質低,隻配得口飯吃”)。


沒有開場聚賭,沒有竊穀偷田。

沒有窩贓聚盜,沒有金丹洋煙。

沒有持刀行凶,沒有打架揮拳。

沒有男子不孝,沒有女子不賢。

沒有兒童失學,沒有遊手少年。

沒有家庭不睦,沒有殘忍可憐。

這樣模範村子,大家住得安全。

做好人有飯吃,快樂好比神仙。

從前鄉下渙散,遇事沒人向前。

如今村閭鄰長,都有管事的權。

這個整理責任,就在你們雙肩。

愛家必愛家鄉,千萬不要推延。

機會且莫錯過,別人著了先鞭。

奉勸諸君努力,榮譽流傳萬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