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靠 順服

人饑餓非因無餅,幹渴非因無水,乃因不聽耶和華的話。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命運三部曲之三:死(3)

(2011-04-25 19:26:17) 下一個

信的誤區

兩天之後,耶穌突然對門徒說要去猶太。這下,門徒又緊張起來,趕緊說:“拉比,猶太人近來要拿石頭打你,你還往那裏去嗎?”門徒的這種心態,類似當初跟隨大衛的人擔心大衛戰死一樣,大衛王在戰鬥中因為身體疲憊差點被敵人殺死時,跟隨他的勇士都極為後怕,說:“以後你不可再與我們一同出戰,恐怕熄滅以色列的燈”(《撒母耳記》下
21:15-17),這也是所有人間的王接受維護的情形----王是眾人的事業,王一死,眾人的事業就完結,所謂樹倒猢猻散。

然而,人間的王至多隻是燈光,耶穌卻比日光更明亮,是生命的真光。耶穌實在太了解門徒的心理,就又用了那個“白日”與“黑夜”的比喻,與祂醫治瞎眼人時所用的比喻類似。這個看似極為“淺顯”的比喻隻有耶穌使用才有意思,才有表達力,因為命定“白天”與“黑夜”,使時光周而複始的正是耶穌。因此,這裏的意思就是要告訴門徒:“我在掌管,你們所信的不是一個人間的王,我也不是可以被人熄滅的燈光。”如果人信的是一個空洞的“主義”、理論、或觀念,那信仰的價值是他賦予的,這信仰也必須靠他自己維護;但我們信耶穌,我們要靠祂,是祂賦予我們價值與生命,祂是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主。

接著耶穌又把話題轉回拉撒路,用“睡了”和“叫醒”來描述他的死和“複活”,這同樣是承接舊約曆史的脈絡,站在永恒的觀點上看待信徒的死。同時,這樣的表述,也是與下文所說“複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複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相呼應,預備門徒的信心,培育他們的靈命。所以,主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在向我們的鼻孔裏麵吹進生命的氣息。門徒當然相信耶穌“未卜先知”的能力,所以,當聽說拉撒路“睡了”的時候,他們就又高興起來,就告訴耶穌,不用親自去那裏看了,我們相信你的話!但當耶穌直接告訴他們“拉撒路死了”的時候,他們有些不知所措了:這下倒是真的麻煩了,我們的老師明明地說過“這病不至於死”,現在他卻死了。這時,他們才明白,耶穌所說的“叫醒”是要拉撒路從死裏複活。這些門徒曾看見過耶穌使死人複活的神跡(《路加福音》
7:11-178:49-56);如果是在其它時候,他們會巴不得再看一次這樣的神跡;但這一次,他們覺得劃不來:若把拉撒路救活了,耶穌就可能死了;實際上,門徒的這種擔心正是後來要發生的事---正是因為使拉撒路複活,大祭司下決心殺害耶穌(本章45-53節)。但是,不去似乎也不妥,他們不能眼看著耶穌的話語落空,因為耶穌是他們的“信仰”。

最後,多馬對其它門徒說:“我們也去和祂同死吧。”聖經用這句話作為故事第一部分的收尾,是十分耐人尋味的。這句話不但對本故事的主題至關重要,而且是一個伏筆,與後來多馬不信耶穌從死裏複活構成強烈的對比(《約翰福音》
20:25)。同時,多馬的這種言行又與信誓旦旦地說“為耶穌舍命”的彼得後來卻三次不認主相呼應,都是指向同一個屬靈主題。門徒親眼看見耶穌行死人複活的神跡卻還是一再“失足”,這樣的事往往會使我們嘲笑他們的信心是何等軟弱,甚至懷疑他們是否真誠。但事實上,他們的“信心”是很堅定的,也是真誠的。這裏,多馬在如此險惡的情況下敢於冒死跟隨主,清楚地表明他那種“砍頭不要緊”的勇氣。彼得也是這樣,當大祭司派人抓耶穌時,彼得帶著刀,當場砍掉一個人的耳朵;可見,如果耶穌不喝止他,他是決心為耶穌“奮勇殺敵”、舍身赴死的。既然這樣,門徒後來失敗的原因是什麽呢?其實,這裏麵的真正原因不是信心或決心的問題,更不是淺層的個人品格問題,而是深層的真理問題。首先,他們對自己信仰的認識仍是那種“為仁人死”的舍身取義、以信徒自己為主體的信仰觀念;其次,他們對死亡的認識停留在經驗裏麵,對耶穌無限生命之大能沒有足夠的認識。他們可以接受自己為耶穌死,但不能接受耶穌的死,他們認為耶穌的死就是他們信仰的完結;他們可以相信耶穌使別人複活,卻仍不敢相信耶穌能使祂自己從死裏複活----就是舊約的先知也行過讓死人複活的神跡(《列王記》下4:18-37),而先知還是“死”了(《列王記》下13:14-21)。所以,他們要拚命維護耶穌,為祂舍命也在所不惜,但一旦看到耶穌被捕、看到耶穌被釘死,他們就絕望地四散逃離。而事實上,耶穌得榮耀正在於祂必須死,為信祂的人死;然後自己複活,使信祂的人也能複活。正如一位著名布道家所說,“基督的死是將一切的死投入死亡的死”,是廢除死亡的權勢的死。門徒不明白這一點,而是抱著一種類似“砍頭不要緊,隻要主義真”的信念,但問題在於,這種立自己的義的信念不能救他們,因為“主義”不可能證明自己是真的,主義都是死的;人為了某種“主義”被砍頭,注定了隻能是白砍。耶穌和一切“主義”不同的地方恰恰在於,祂是永活的那一位,祂也是唯一真實的那一位;而最能證明這一點的,就是祂的死,祂的複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