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靠 順服

人饑餓非因無餅,幹渴非因無水,乃因不聽耶和華的話。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三元人論(2-4):從聖徒的經曆看靈魂劃分

(2009-09-08 11:48:16) 下一個


什麽是聖徒的經曆?簡單地說,它是聖徒在認識神、服事神的道路上的一係列經驗。仔細推敲,這個問題其實並不像看起來那麽簡單。通過經曆,聖徒對神的認識由聖經所啟示的客觀真理化為真正屬於自己的主觀認識,以至建立起與神之間的個人關係。所以,經曆就是認識,這在希伯來語言中是很直觀的
(《創世記》4:1)。另一方麵,聖徒經曆又與常人認識世界的實踐經驗不同;因為後者的目的是認識被造物,而前者是為了認識造物主。認識被造物的活動中,人是主動的,認識對象處於被操縱的地位;認識造物主的經曆中,人處於被動順服的地位,等待認識對象()賜下環境和曆史來帶領人認識祂。這一點決定了不信的人不可能自己認識神,因為認識神的第一步是信(《希伯來》11:6),這第一步恰恰是從靈裏麵開始的。有了第一步的信,神就賜下的外麵環境,人可以看得見、摸得著,以印證神的帶領。

然爾,環境不是神自己,要通過環境明白神的帶領,並在這個環境中沿著正確的方向走下去,還是要基於信。沒有信和順服,再明確的環境和神跡都不能使人歸向神,因為沒有信的人是靈裏的瞎子。要說特別的神跡,沒有人像猶太人所經曆的更多、更大。從出埃及到耶穌時代,神跡數不勝數;但主給他們下的結論是“不信”。走過紅海、吃過天降嗎哪的人,除了兩個憑信心得進應許之地外,其餘全部死在曠野;眼睜睜看著耶穌以五餅二魚喂飽五千人的人,始終沒有從靈裏抓住從無到有創造的主,卻死死在他們魂的私欲中抱著那個為他們建立世上強權的“彌賽亞”,迫使耶穌作他們的政治君王,以至看到神跡卻失去了神
(《約翰福音》6:14,15)。倒是一個肉眼的瞎子,用靈裏的眼睛看見神(《約翰福音》9:32),降服下來就得到了神(《約翰福音》9:38)

最後,經曆總歸要形成靈裏麵的認識,使信更新、增長。外麵的經曆固然好,有時甚至轟轟烈烈。但要小心,這不是目的,不可停在外麵的經曆中,因為外麵的經曆隻是現象,在魂的層麵上。聖徒必須從外麵的熱鬧中沉下去,沉入靈的深處觸摸神。因為神本身是超越的、絕對純粹的本質,而不是現象。“烈火先知”以利亞在對亞哈、耶西別一連串的爭戰中一步步靠神取得勝利,最後“一人”獨鬥假神的數百個先知,並使他們一敗塗地,百姓紛紛轉向神。這個勝利可謂輝煌
(《列王記上》18)!可緊接著,神卻任憑耶西別追殺他,讓他經曆一落千丈的失敗,以至向神求死,這時我們才發現,原來那大幅喪失地盤的空中仇敵利用以利亞高漲的魂悄悄地麻痹了他,使他不知不覺將注意力放在了自己身上(《列王記上》19:419:14)。神用失敗提醒他,使他從“烈風大作、崩山碎石”般的外部經曆沉下心來,在靈裏麵聆聽神的微聲(《列王記上》19:11,12)。這時,他才知道忠心的仆人其實不止他一個:靠神自己的保守,以色列中居然還有“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未曾與巴力親嘴的”(《列王記上》19:18)

《哥林多前書》第
13章給我們看見這種深刻的經曆。前三節一連排出九項驚天動地的壯舉,卻結束於“無益”兩個字;從第4節至第7節話鋒一轉,細膩地列出十五項諸如“忍耐”之類的平常小事,反在第8節中用“永不止息”概括它們並使其與那些壯舉的“歸於無有”形成強烈對比。接下來的四節經文發展這個對比,直到最後歸結為“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因為神就是愛,而愛卻隱含在平常小事中。

所謂裏麵的道路,就是聖靈借著
(人的)靈引導魂、魂帶動體的生命法則。隻有如此,生命才有平安;顛倒順序,就為罪轄治。許多屬靈前輩都深知道裏麵道路的重要。勞倫斯說[1]:“當我們忙於事情的時候,或思念屬靈的事情的時候,或在專心祈禱的時候,我們應當不時地停下來(次數越多越好),往我們的深處去敬拜神。暗暗地去嚐到祂一次、摸著祂一次。你既然知道,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神都與你同在,祂住在你的最深處,那麽為什麽不在你作事的時候,或禱告的時候,不時地停下來,往你的深處去讚美祂、敬拜祂、求祂的幫助,從心裏獻上你的工作,並為著祂的慈愛和憐憫來感謝祂呢?有什麽奉獻能叫神更悅納呢?豈不就是在一天當中從外麵的事情裏抽出時間來往深處去敬拜神嗎?並且這樣行,可以毀滅自愛,因為自愛滋長在外麵的事物裏。人若安靜在神的麵前,就不知不覺地會脫離自愛。”

正由於外部經曆可以到達靈裏麵,聖徒的經曆能夠超越經驗片斷,形成真知灼見。



[1]勞倫斯,《與神同在》,《屬靈格言》俞成華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