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靠 順服

人饑餓非因無餅,幹渴非因無水,乃因不聽耶和華的話。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愚風科普(2):數學的基礎

(2009-08-13 12:28:30) 下一個


自然科學代表理性的精華,而數學被稱為“自然科學的皇冠”。從十九世紀後期到二十世紀初,一些思想家認真開始反思一個問題:數學的基礎是什麽?這個問題實際上一直可以追溯到古希臘人歐幾裏德的著作《幾何原本》
---第一個將數學從玄學和形而上學的雜燴中分離出來的公理體係。

兩千年前的《幾何原本》可以看作是自古至今所有硬科學的範本;這種結晶化的公理體係展現出理性的威力:從幾個抽象的基本假設推理出非常不明顯、卻完全正確的自然命題。這裏就產生了一這根本問題:既然所有結論都從基本假設推演出來,那麽,基本假設是從何來的?如何知道這幾個基本假設在邏輯上是相互獨立的?如果它們對理論體係的構造和形式如此重要,我們又如何驗證它們是最優化的?

歐幾裏德顯然對自己所作的五個基本假設的來源不太明白,他僅僅指出它們是出於經驗,就把這個問題留給後人。但是,隨著牛頓等人將解析數學建立起公理體係,又創立了經典力學,公理體係漸漸成為科學理論的標準形式。這樣,基本假設來源的問題越來越突出。

在十八世紀的科學進展中,特別有衝擊性的一個事件是非歐幾裏德幾何學的發現:原來基本假設可以被改變,隻要改變一個,就可以推導出另一套完全不同的公理體係,即,非歐幾裏德幾何。在尚未明白非歐幾何實際意義的當時,這發現徹底打破了數學思想家的心理平衡。難道數學沒有堅實的客觀基礎?難道數學隻是遊戲?難道現實世界可以被遊戲描述嗎?到了二十世紀初,統一數學基礎的努力終於以四種互不調和的觀點並立而告一段落。除了經驗主義仍有信徒外,另外三種也被不同程度地堅持:羅素的邏輯主義,希爾伯特的形式主義,以及彭加勒的直覺主義。

由於這個問題一直到現在還留在那裏,我們可以說,知識的根本來源並不僅僅是人類意誌、理性、以及身體活動可以說明的。那麽,在人類理性、以及身體活動之外,一定還有別的更根本的東西,能夠為認識提供動力。其實,有兩點至關重要:第一是作為絕對真理本體的上帝自己;第二是人對真理的信念。所以,聖經開門見神,神是明明可知的。智慧和科學,不過都是祂的普遍恩賜所發的光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