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公眾號「一條生活館」
文中觀點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日本人靠不住。”
“那我靠誰啊?”
“老蔣?”
“一個寫日記的人。”
“正經人誰寫日記啊?”
“你寫日記嗎?”
“我不寫。”
“我也不寫。”
“誰把心裏話寫在日記裏啊。”
“寫出來的那能叫心裏話?”
在薑文最新的電影《邪不壓正》中,薑文飾演的藍青峰和廖凡飾演的朱潛龍,就對蔣介石進行了一番調侃。
在中國近代史上,評價懸殊、爭議最大的人物恐怕要數蔣介石了。褒貶之間,因為立場不同,蔣介石的形象、評價可以說是天差地別。
但真實的蔣介石到底是怎麽樣的呢?
今天,一條君要為大家推薦一套《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4》,
這套書由中國大陸研究《蔣介石日記》第一人、著名學者楊天石所著。
楊天石潛心研讀蔣介石日記30餘年,從日記中挖掘蔣介石隱秘的內心世界。這套書是楊天石研究蔣介石日記的收官之作,揭秘了蔣介石退守台灣後的政治布局,挖掘其不為人知的內心世界。
蔣介石日記手稿現藏於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自2006年始,蔣介石日記在美國胡佛檔案館分四批陸續開放,楊天石曾四年內四次應邀前去閱覽,用時10個半月,讀完蔣介石自1918年至1972年長達53年的全部日記,抄回高過尺餘的資料。
楊天石覺得,“這些日記,生前從未公開,比較真實地袒露了其主人的內心世界和部分外人難知的政壇內幕,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之後,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因此,作者廣泛參考海峽兩岸以及美國、日本、英國、俄羅斯等地的檔案和文獻,做過一百餘個專題研究,陸續在海內外出版了三輯“解讀”著作。現在呈現在讀者麵前的是第四輯。
本書是楊天石先生解讀蔣介石日記的收官之作,著重聚焦1949年至1975年蔣介石在台灣的政治生活。
主要包括蔣介石在台灣的土地改革、國民黨的“改造運動”、對孫立人“兵變”案的處理、招撫“台獨”勢力、與大陸的秘密聯絡等內容。
楊天石先生對蔣介石日記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盡可能還原曆史真相,揭秘蔣介石在台灣的政治布局,挖掘其不為人知的內心世界,為讀者描繪了一個真實而複雜的晚年蔣介石,也為“一個中國”的曆史事實提供注腳。
另外還收錄抗日戰爭時期若幹事件的專題研究和書序。
現在,這套《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4》已在一條生活館獨家全網首發,
限時特惠60元(原價88元)
點擊上圖,即可購買
● ● ●
蔣介石:在好色與禁欲間苦苦掙紮
說到寫日記,蔣介石可以說是一個“日記狂人”。20世紀的中外重要政治人物裏,沒有一個像他那樣愛寫日記的。
蔣介石從1916年開始寫日記,一直寫到1972年,每天都要寫,53年天天堅持用毛筆寫日記,一寫就寫一輩子。
如果某天因生病住院了,他也要在日記裏寫一句話,“因病不能記事”。
蔣介石的日記不僅天天寫,每周還要寫周記,月底還要寫上幾千字的《上月反省錄》,到了年底,那年終總結一寫就寫幾萬字。
論寫日記的認真和毅力,曆史上能和蔣介石比的,恐怕沒幾個。
楊天石如此評價蔣介石日記的價值和意義:“不隻是中國,就算綜覽全世界的政治家,橫跨如此長時間、包含如此豐富內容的日記,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
蔣介石為什麽那麽愛寫日記,按“國內蔣介石研究第一人”、學者楊天石的說法,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學曾國藩。
曾國藩是晚清四大中興名臣之首、湘軍首領,也是蔣介石一生崇拜的偶像。用蔣介石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平生隻服曾文正公”。
曾國藩天天寫日記,每天通過寫日記反省自己的行為,總結得失。作為曾國藩的鐵粉,蔣介石自然也要每天寫日記。
曾國藩寫日記為了修身,蔣介石寫日記也是為了修身。蔣介石一生非常推崇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理念,而且身體力行去實踐。他曾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要做“古今往來的第一聖賢豪傑”,要做中華民國的代表。
日記揭秘蔣介石早年“風流史”
蔣介石的日記真實性可不可靠?學者楊天石認為蔣介石的日記真實記錄了蔣的內心世界,具有高度的真實性,沒有造假、說謊的必要。
證明蔣介石日記可靠的第一明證就是:蔣介石還真的是把心裏話寫在日記裏。蔣介石為什麽要每天反省、檢討自己呢?原因在於蔣介石年輕時生性頑劣,是個浮浪弟子,身上有不少壞毛病,其中最大的毛病就是好色。
蔣介石為了成為中華民國的道德楷模,早年日記裏就記錄了大量自己“好色”的惡性以及與“色欲”作鬥爭的曆程。
1919年3月8日,蔣介石在日記裏寫下:“好色為自汙自賤之端,戒之慎之!”這一天,他因在路上看到一個漂亮的姑娘,“見色起意”,在日記中為自己“記過一次”。
次日,又勉勵自己要經受花花世界的考驗,在日記中寫道:“日讀曾文正書,而未能守其窒欲之箴,在閩不見可欲,故無邪心。今初抵香港,遊思頓起。吾人砥礪德行,乃在繁華之境乎!”
這一段時期內,蔣介石的日記裏留下了大量在“好色”與“戒色”間掙紮的記載。例如:
1919年10月1日:“妓女昵客,熱情冷態,隨金錢為轉移,明昭人覷破此點,則戀愛嚼蠟矣!”
1919年10月2日:“以後禁入花街為狎邪之行。其能乎,請試之!”
1919年10月5日:“其有始終如一結果美滿者又幾何?噫!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世人可以醒悟矣!”
1919年10月7日:“無窮孽障,皆由一愛字演成。”
1920年1月6日,蔣介石在日記裏說:“今日邪心勃發,幸未墮落耳。如再不強製,乃與禽獸何異!”
過了幾天,1月14日,蔣介石晚上外出遊蕩,估計逛到妓院裏了,又在日記中痛罵自己:“身份不知墮落於何地!”第二天,蔣介石又在路上起了“邪念”,在日記裏寫下:“何窒欲之難也!”怎麽遏製自己的欲望就那麽難呢?!
在不斷的內心掙紮鬥爭中,蔣介石時而節製,時而放縱,然而自製力太差,日日在日記裏痛罵自己,又屢屢不改。
這樣的記載一直持續數年,直到1926年左右,“戒色”字眼才從蔣介石的日記中消失。
此時,蔣介石已成為“黨國”要人,他不但沒有隱去早年的惡跡,反而誠實留下相關記載,可見蔣在日記中寫下的確實是“心裏話”。
蔣介石日記揭秘:拿小本本記仇
蔣介石喜歡罵人,且不說那句已成為蔣氏罵人口頭禪的“娘希匹”,在日記裏,他把至親、下屬、對手統統罵了個遍。
雖然蔣介石一直以“儒家道德修養”要求自己,但“嘴上笑嘻嘻、心中mmp”,一遇到不爽的人和事,內心的怨恨、憤怒、委屈全部發泄到日記裏,有種“拿個小本本記仇”的即視感。
1928年國民革命軍進行二次北伐,收複濟南後,日本以保護僑民為由出兵占領濟南,並殺害大量中國軍民,造成“濟南慘案”。
為避免與日本直接衝突,蔣介石繞開濟南,完成北伐。
自濟南慘案之後,蔣介石的日記均以“雪恥”二字開頭,終生如此,以示自己臥薪嚐膽、報仇雪恨之決心。
高曉鬆曾在《曉鬆奇談》節目裏談到他看過蔣介石日記的感受,就是每一個被他罵的人,都是寡廉鮮恥。
他在日記裏罵胡漢民是胡賊,罵他不知廉恥、厚顏無恥之極。
孫中山之子孫科,蔣介石在日記裏罵他不肖,是扶不起的阿鬥。
蔣介石的小舅子宋子文,蔣介石罵他狡猾、驕傲跋扈,決不可用。
孔祥熙是蔣介石的親戚,蔣介石罵他可恥之至。
桂係的李宗仁、白崇禧,蔣介石罵他們兩個無恥之徒。
當時的空軍將領周至柔,被他罵“槍斃十次都不夠”。
連曾經援助過蔣介石的美、蘇盟友,蔣介石在日記裏也要罵。
他罵斯大林為“史醜”(斯大林民國時譯為“史泰林”),罵尼克鬆為“尼醜”,都是小醜、醜角。
還有馬歇爾,蔣介石在日記裏刻意寫成“馬下兒”。
蔣介石的夫人宋美齡他罵不罵呢?也罵。隻是罵得比較巧妙、隱晦。
例如1972年的5月27日的日記,蔣介石抄下孔子的一句話“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這“小人”指的就是孔祥熙的兒子孔令侃,而“女子”罵的就是宋美齡。
敗退台灣後,滿腔怨氣全發泄到日記裏
1949年,國民黨敗退台灣後,蔣介石在表麵上維持著和美國密切的“外交”關係,依靠美國人在台灣穩固政權,但在私密日記中,則大罵美帝國主義,從杜魯門到尼克鬆,曆任美國五屆總統,均遭到蔣介石尖銳、嚴厲的批評,甚至可以說是刻毒的指責。
1949年,美蔣矛盾漸深,相互厭棄,美國甚至有打算在台灣換掉蔣介石,扶植一個新的“代理人”的打算。此一時期,蔣介石對美國恨之入骨。
1949年12月11日的日記記載:“美國外交行動,無異幼童撒嬌,非得撫順善慰不可。”
1949年遷台至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是蔣介石的“至暗時刻”,他要依賴美國在台灣站穩腳跟,要反攻大陸。這使得他既要防範美國、警惕美國,又不敢得罪美國,離開美國,於是就將它對美國的滿腔怨氣都傾瀉到自己的日記中了。
楊天石說,蔣介石對美國政府的憤恨已經到了口不擇言的程度。8月4日日記雲:“每念美國幼稚孩子氣之神態,荒唐背謬,隻可視之為糊塗之渾蛋。”
1971年,中美關係開始正常化。7月,美國國務卿基辛格秘密訪問北京,與周恩來會談。9月,美國總統尼克鬆舉行記者招待會宣布,美國將讚成中共進入聯合國,獲得安理會席位,同時將設法保持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一個席位。
蔣介石認為這是“最重大的打擊”,當日胃病複發。接連幾天,痛罵“尼醜”的“寡廉鮮恥”和“忘恩負義”,決定退出聯合國。
1972年2月21日,尼克鬆訪問北京。29日,中美在上海發表聯合公報,蔣介石則在日記中繼續大罵“尼醜之無恥極矣”。
1972年7月22日,蔣介石心髒病發作,停寫日記。
自1949年敗退台灣,至1975年病逝,蔣介石和美國繼續打了26年交道。
這26年,蔣介石堅持“一個中國”,反對美國獨占或托管台灣,反對美國支持台獨,或製造“兩個中國”,曲折地反映出其思想和性格中的民族主義因素。
楊天石認為,蔣介石保住台灣,和抗戰後期他保住新疆,反對“東突”,都是維護中國國家領土完整的行為,應該加以肯定。
蔣介石敗退台灣後的反思與改革
1949年,蔣介石敗退台灣後,痛定思痛,認識到大陸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沒有貫徹孫中山的民生主義思想,沒能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
到台灣後,蔣介石也及時進行了土地改革政策,使大量農民上升為自耕農,又以土地債券和公營公司的股票補償地主。結果,台灣農業超越站前最高水平,土地資本向新興工商業轉化。
台灣一度躋身亞洲“四小龍”,土改是其起步階段。蔣介石在台灣一係列改革的成功,是蔣介石政權能夠存活的關鍵。
除此之外,蔣介石驅逐陳立夫,整理黨務,將黨、政、軍全麵控製在自己手裏。
此種情形,楊天石都在書中的《蔣介石與陳誠在台灣的土地改革》《國民黨的“改造運動”與陳立夫的驅逐離台》《孫中山的“知難行易”學說與蔣介石在台灣的“革命實踐運動”》《孫立人對蔣政權的不滿及其“兵變”冤案》等篇章中,都有或多或少的論述。
在本書的下編中,楊天石在《“倒孫風潮”與蔣介石刺殺陶成章事件》一文中論述了早年蔣介石刺殺陶成章一事的始末。
《中國抗戰的三個艱危時刻》則以“淞滬戰敗,南京淪陷,國民黨高層多數主和”、“廣州、武漢淪陷,汪精衛出逃”、“日軍進占貴州獨山,美、英、蘇準備撤僑,蔣介石決心與重慶共存亡”三個艱危時刻反映出抗戰的艱難。
楊天石還在《國民黨為什麽丟掉了大陸?》一文中分析了抗戰勝利後,蔣介石為何從如日中天到迅速敗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