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蘭原創

天生夜遊神,小半生從事中文。敝姓王,但從未登基,隻是沾了些先祖靈氣而已;生於午夜,著歌而來……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小說】:1%的愛情 (十三)

(2004-07-17 16:18:01) 下一個
【小說】:1%的愛情 (十三)   ●惠蘭 十三、“鴻門宴” 李紅生病的這段時間,金花太忙。她請方怡吃飯的事,就拖到了三個星期之後。 星期天中午,金花終於和方怡坐在了聖路易斯最好的中餐館“鴻門宴”。“鴻門宴”位於WEST PORT,離金花和方怡住的地方很近。她倆雖說已來聖路易斯三年,卻從來沒有到這個餐館吃過飯。但關於這個餐館,她倆倒是一點也不陌生的。 這是當地最豪華的一個中餐館,不僅價格比所有聖路易斯的中餐館貴,還甚至比這裏以價格昂貴著稱的日本餐館貴了許多。像方怡這樣的學生,是不敢隨便到這樣的地方來吃飯的。實際上,來這裏三年了,她壓根兒就沒有想過到這裏吃飯。就是今天金花請她到這裏來,她都沒敢跟自已的老公說。怕到這樣的地方,節省慣了的老公說她浪費。而金花呢,沒有來這裏吃過飯,是因為她在餐館打工,天天吃的就是餐館。她平時想要出來體會一下,又確實是沒有時間。 今天,金花在這裏請方怡,是因為她拿到了綠卡。平時,金花雖把錢看得重,但絕不是小氣的人。請朋友一場,當然要在最好的餐館。 “鴻門宴”的確不同凡響。剛一進門,就有穿著中國旗袍的漂亮服務員為顧客帶路。看樣子,服務員都經過時間不短的培訓。她們個個動作優美,舉止端莊,態度恰到好處。桌子和椅子是清一色的、看上去古色古香的深褐色,有點兒像名貴的楠木家具。同聖路易斯所有的昏暗的中國餐館不同,這裏燈光明亮又柔和。桌子與桌子之間的距離擺得很開,讓人感到溫馨高雅。而且,桌子上也沒有一般餐館裏擺的那種極為難看、大紅大綠的放餐具的屬相算命紙,而是清香而潔白的、折得和所有餐館不一樣的布巾。牆上的畫,也不是一般中國餐館那樣大紅大綠像中國年畫一樣的,而是一些清淡的中國名家的國畫。 方怡一看那畫,就知道全是複製品。金花也說一定是的。她們雖說對畫不是很有研究,但卻明白一個餐館,是無法擁有這麽多價值連城的名家真跡的。她倆站在桌前看了半天,才開始坐下來。餐館的一切太讓她倆吃驚了。她們在中國的時候,吃過無數的餐館,但從來沒有到過哪家餐館,像“鴻門宴”這樣舒適和地道的中國化。事實上,這三年,方怡和她老公遊玩了不少地方、吃過不少外地的中國餐館。在紐約、芝加哥、舊金山、洛杉磯、華盛頓等等許多地方,他們吃的都是中餐館。但目前為止,還沒有哪個餐館讓方怡感到這樣特別。金花也有同感。她打工曾做過中國餐館、韓國餐館、日本餐館,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見過哪家餐館,有這裏舒適明亮。 她倆剛坐下來,就開始注意到音樂。音樂的聲音不大,先是一些純粹的古箏或是琵琶曲子。她倆隻覺得好聽,卻不知是什麽。後來,開始放一些經典的古曲子,像《漢宮秋月》、《月兒高》和《高山流水》等等。那些音樂給人一種輕鬆,美妙,而又身置世外的幻覺。 音樂是沒有種族和國界之分的。這樣美妙的聲音,即使是不懂中國文化的外國人聽了,都不可能無動於衷。到美國來了三年,方怡去過不少地方,但從來沒有哪個地方的音樂讓她感到如此受用。別看方怡生得一副現代人模樣,骨子裏裝的,卻都是古典情結。這些音樂,暗合了她個人的喜好和熱愛,就好像是經過她自已一曲一曲地精心挑選出來的一樣。金花的感覺和方怡很是相同。在美國,金花從前所感受到的最美的音樂,是WEST PORT旁邊的那個美洲銀行播放的。金花每次去存錢或取款的時候,都能在那裏聽到那種她最喜歡的聲音。為了聽這種音樂,她每次辦完事後都不立即離開銀行,而總是要在那裏的長沙發上坐一會兒。最近,為了打工方便,金花的家從西邊搬到了市區附近附近,可為了那音樂,她有次還開很遠的車,專門跑到西邊那家銀行去存錢。但是現在,在“鴻門宴”聽了這些曲子,她就知道,這才是世上最好聽的音樂。 這種發現,讓她倆都有點兒激動。 金花是愛上了這裏的一切。不過,她不是像方怡一樣隻是欣賞,她想得更多的是:如果能把一個餐館辦成像“鴻門宴”一樣的,那麽這個餐館便永遠不愁吃客。 為什麽人們把絕大多數的中餐館的環境,都搞得黒暗而俗氣呢?為什麽絕大多數的中餐館,都搞成菜譜相似價格低廉呢?難怪中餐館在美國人心目中的印象成了“肮髒而廉價” 的餐館。事實上,金花對老板們的麻木和循規蹈矩很是不理解。在這一點上,她是有著很深體會的。就她自已而言,她討厭自已打工的每一個餐館。不說別的,光是那種昏濁燈光下裝飾出來的陰暗環境,就足以讓她感到不舒服。她從來都是喜歡在軟和而明亮的燈光下吃飯。而那種陰暗的色彩,總讓她想到妓院、賭場或是類似的烏煙瘴氣的地方。她記得在中國時,哪怕是一個小餐館,進去都是亮堂堂的。美國的外國人真是怪了,一到這裏,怎麽都把餐館搞得黒孚孚的。金花在自已打工的每一個中餐館,都曾對老板說過這樣的環境問題,可老板們都說在美國的中餐館從來都是這個顏色,隻有這樣的布置才能招來顧客。金花不信,問老板試沒有試過把餐館搞得明亮一些,老板們的話卻都像是開過會一樣的驚人相似,他們對金花說著同樣的四個字“入鄉隨俗”。這樣經過多次,金花不就不再是對中餐館的老板們感到吃驚了,而是對美國人感到吃驚。金花怎麽也不明白:餐館是吃飯的地方,又不搞間諜活動,為什麽美國人都喜歡黒漆漆的環境? 而此刻,看著“鴻門宴”湧動而又清靜的吃客,金花證實了她過去感覺的正確性,也說明了絕大多數外國餐館、包括中餐館老板們的盲從和麻木。金花想:這才是一個吃飯的地方。熱鬧而不喧嘩、明潔而又清雅。這種情調,才是中國古代文人喜愛的氣氛,也像是中世紀貴族所崇尚的氣氛。對了,這種情調,在高度壓力、高度發達的現代,就是一種絕對的“小資產階級情調。”這種情調,迎合了人們的一種心理需要。給人放鬆、愉快的同時,還讓人感到高雅。金花想:老板這樣聰明,想不賺錢,也是不可能。難怪這裏的菜價像刀,可自願被宰的人,還是絡繹不絕。 不光是環境問題,還有價格問題、菜係問題、服務管理問題等等許多方麵,“鴻門宴”都不失為一個絕好的典型。金花突然想起自已多年以前在《中國婦女》雜誌讀到過的一篇文章,那故事大概講美國一個一般大學以不高的價格聘到了一個世界一流的教授。那個教授為什麽不計較低薪要去那裏教書,成了當時知道這件事情的所有人的疑問。後來,當一個記者去問這個教授真正原因時,教授說,這個學校的環境讓他感到愉快,因為它的所有教室和辦公室的窗戶都麵對一個美麗的湖。教授還補充說其實自己的薪水並不低,因為他每天都像是在旅遊,他享受了美麗的風景。想到這個故事,金花突然受到一種啟示。是啊,觀念在一個商業行為中是最值錢的東西。隻要認準人們的心理、再抓住觀念,你就是不想賺錢,錢也要自己往你兜裏跑。 “我太喜歡你們的音樂了。” 方怡的話打斷了金花的思路。金花這才注意到,桌上已放好了三個冒著熱氣的菜。方怡正在跟一個領班模樣的人說話呢。 “你要是喜歡,可以經常來聽,我們每天放的音樂都不一樣。不止你一個人喜歡我們的音樂呢。”那個紫紅旗袍領班說完,正準備離去。剛剛挪動腳步,她卻又返了回來,對方怡補充說:“對啦,我忘了告訴你,你是可以到這裏隻聽音樂不吃飯的。我們有一個專門的寬敞房間給顧客提供這樣的免費服務。聽音樂或聊天都可以。水是免費的,但需要自助。等你們吃完了,我就帶你們去看。”(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