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侯孝賢-最佳電影作品多獎(1985)童年往事mkv國語中英字843MB(單文件MGU)

(2009-06-04 23:29:09) 下一個
  影片於1985年獲第二十二屆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最佳女配角獎(唐如韞);第6屆夏威夷國際影展評委會特別獎。在1986年期間獲得了第三十一屆亞太影展評委會特別獎,第三十六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國際電影評論家協會獎;1987年期間獲得荷蘭鹿特丹國際影展非歐美電影最佳電影作品獎。


◎片  名 童年往事
◎譯  名 The Time to Live and the Time to Die
◎年  代 1985
◎導  演 侯孝賢 Hsiao-hsien Hou
◎編  劇 朱天文 Zhu Tianwen
      侯孝賢 Hsiao-hsien Hou
◎主  演 梅芳 Mei-Feng
      唐如韞 Yu-Yuen Tang .... Grandmother
      田 豐 Feng Tien
      辛樹芬 Shufen Xin
      遊安順 Ann-Shuin Yiu
◎影片類型 劇情
◎片  長 136 Mins
◎國  家 中國台灣
◎對白語言 普通話
◎IMDB鏈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090185/
◎IMDB評分 8.0/10 436 votes
◎字  幕 簡/繁/英文 + 中英雙字幕
◎編  碼 x264 + AAC
◎視頻碼率 800 kbps
◎音頻碼率 63 kbps
◎視頻尺寸 720 x 384
◎文件大小 843 MB
◎MD5值 4C8288FEC600420FB78E49A9AB44451D
◎CRC值 06DEC23C
◎簡  介 
  影片的一開始,就是一段點明主題的旁白:“這部電影是我童年的一些記憶,尤其是對父親的印象……”。很顯然,侯孝賢已經向大家表述了這是怎樣的一些故事,這是他的自傳性作品,以侯孝賢從小生長的鳳山眷區為背景,紀錄了侯孝賢國小到當兵之前的點點滴滴。主人公在本片中被稱為阿孝,整個故事的敘事年代則定義在十九世紀五十年代末期到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之間。阿孝出生於廣東梅縣,幼年隨家人遷居到台灣。他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和兩個弟弟。剛到台灣沒幾年的父母,不時告訴子女,在大陸的種種往事。而祖母則不斷要阿哈陪她走回大陸老家。在阿孝小學畢業那年,他的父親去世了……升上中學後的日子,阿孝更與周圍的同伴們一樣,開始有著青澀卻叛逆的生活體驗。混幫派、泡馬子、打撞球、因副總統陳誠大斂而與老兵起衝突,並偷偷砸人家玻璃等,無不展現青春期的血氣與純情;此後阿孝的大姐北上結婚,而大哥阿忠也離家念師專,母親也染上了重病。這原本都是他應該盡快成熟起來辛勤持家的征兆,但是他還是繼續著打架、耍流氓,暗戀鄰居的女孩的懵懂日子。不久以後,母親也去世了。
  母親的去世讓阿哈意識到了生離死別的滋味。本來受到學校保送,而想要進軍校深造的阿孝,最後因為心儀的高雄女中同學的一句話“等你考上大學再說吧”,而決定參加大學聯考,但他也因這一時的少年意氣而就此改變了自己的一生。在聯考失利之後,女友也就此淡淡地離他而去。不久,祖母也默默地離開了人世間,於不經意間死在塌塌米上,那似乎象征著一個陳舊年代的結束,更象征著家庭的分崩離析與理想的破滅而不得不讓少年的所有夢幻清醒。在付出了諸多的人生代價之後,成長也就不可避免地來臨了。影片以阿孝入伍的結局作為收尾,在畫外那充滿深深愧疚的旁白之中,我們見證了一個懵懂的童年經曆,與叛逆的少年時光,如煙雨浮雲般地匆匆地在眼前傷感地劃過。
  幕後製作
  《童年往事》雖然是候孝賢的個人記憶,但其意義卻已經遠遠超越了它平靜而樸實的影像,成為那個特有時代的一曲命運交響詩。在台灣奉行“臨時”政策以來,諸多的文化壓抑禁錮著一代外省移民的成長,祖母口中那模糊的老家印象、父親三年之內就帶著家人回廣東老家的夢想、孤苦無依、依靠救濟集中的老兵、那不許在學校與公共場合說起的閔南語、那些滿是政治宣傳口吻的虛假戰事報道,都是戒嚴令頒布以來台灣電影幾十年都不敢觸及的禁忌,但這一切卻是民眾最為深切的記憶,那種生活細節之間的刻畫遠遠要比長鏡頭下詩意化的遠山近水實在得多。
  影片的高明之處在於它的寫實,而影片的情感升華之處也有賴於它的寫實,它不同於傳統台灣電影那般大喜大悲的煽情特點,也完全脫離了電影作為第七藝術必然對情感描述刻意創作的一貫本質。影片雖然是侯孝賢的個人化經曆,有著主觀的敘事線索,但他卻堅持以客觀的第三者姿態去鋪排整個故事的畫麵,冷靜地注視著自己的成長歲月,平實地追溯自己曾經的歡喜與憂傷。





下載請點擊


http://www.megaupload.com/?d=6QW9QQLV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chihmingchiang 回複 悄悄話 1970年之前出生在台灣長大的所謂第二代外省人都有著類似的共同記憶~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