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風“
我們每天行走在大街上,稍微留意一下,大概都會注意到行走不穩的患者;親朋好友中也不乏中風後不良於行、口眼歪斜的患者;這些人多數是“中風後遺症狀患者。即便是你沒有見過這類病人,最起碼,“中風“這個詞你大概是常常聽到。
但它究竟是什麽病呢?
中風及卒中兩名稱皆來自中醫。《黃帝內經》認為此病為外感風邪所致,證狀為手足偏痹,稱為卒中; 明朝樓英《醫學綱目》則將其稱之為“中風“。
中風(英語:stroke)又稱腦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 accident,CVA),是因腦血管阻塞或破裂,而引起腦組織缺血、缺氧導致腦組織損傷的一組急性腦血管疾病。因為人的不同的大腦部位掌管著不不同功能。因此,如果掌管某種特定功能的腦部位缺血損傷,就會表現出相應的功能障礙,如完全癱瘓、偏癱、單一肢體功能障礙,感覺性失語症 或 表達性失語症、覺得天旋地轉、偏盲症(半側視野全盲),嚴重者會腦梗死或死亡。
?
中風分為兩大類:腦缺血和腦出血,其中腦缺血占了83%。簡單來說,腦缺血是因為血栓堵塞了腦血管,而腦出血則是腦血管破裂導致的腦出血。
腦缺血的原因
腦缺血的主要原因是血栓阻滯了大腦血管的血液流通。什麽是血栓?我們知道血管內流動的是“液體“血液,而血栓是指中出現在血管內血液中的不正常的固體物質;如由於動脈硬化的血管內壁上脫落下來的硬化斑塊,也可以血液凝固後形成血塊,氣泡等等。這些血栓在腦血管內,阻滯了局部腦組織供血,造成這一部位的腦組織缺氧、損傷壞死。
打個比方好了:一條小水溝送水澆灌著一畦菜地。突然滾落一塊石頭,或者水溝淤泥形成堵住了水流;這石塊或淤泥就相當於“血栓“;水流不通,菜得不到澆灌,就幹枯了。
?
其中血栓的主要來源有兩個:
1. 腦動脈硬化:隨著年齡的增長,血管可能變得堅硬,形成斑塊;形成血塊可能堵塞腦部血流。
2. 身體其他部位的血栓、血凝塊脫落:例如,心房顫動可能導致血凝塊形成,從心髒脫落,進而流進腦血管,堵塞腦血管。
中風的危險因素
引發中風的五大危險因素包括:
高血壓
糖尿病
高血脂
吸煙
年齡
其中,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和吸煙是可以通過改善生活方式來控製的。
如何識別中風發病?
了解中風的早期症狀至關重要,記住BE FAST六步法:
B(Balance):突然難以行走或失去平衡。
E(Eyes):視力突然模糊或看東西困難。
F(Face):麵部出現不對稱,嘴角歪斜。
A(Arms):手臂突然無力或麻木。
S(Speech):說話變得困難。
T(Time)時間就是生命:如果出現上述症狀,請立即撥打911(美國)或120(中國)尋求醫療幫助,不要等待症狀自行消失。
中風的治療
時間就是生命,及時治療可以減少神經細胞的損傷。中風的治療方法包括:
1. 藥物溶栓:是用藥物化解血血凝塊。這該在發病後的3.5小時內進行。
2. 介入取栓:就是從外周血管內插入一根如釣魚線般纖細的鐵絲把血栓”釣“出來;適用於發病後6至24小時。
3.手術:你譬如說出血造成的中風,把腦子裏破裂的血管紮住止血,去除血塊,等措施。
4. 尋找原因:找出造成血栓或出血的原因,預防中風的再次發生。如,如果是房顫引起的就治療房顫。
小中風的警示
小中風(即一過性腦缺血,TIA)可能是大中風的前兆,千萬不要掉以輕心,要立即采取緊急措施。
中風後的結局
中風後的恢複情況各不相同:
- 10%的人可以完全恢複。
- 20%的人會有部分恢複。
- 40-50%的人可能需要長期護理,無法自理。
- 10-15%的人會不幸去世。
如何預防中風:
上醫治未病,最好的治療就是預防,而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就是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飲食、規律的運動、控製體重,定期體檢,控製好血壓、血糖和血脂,遠離煙酒,這些都能大大降低中風的風險。
通過了解中風的知識,讓我們共同努力,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遠離中風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