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國悠久的曆史裏,戰爭不論在時間上或在社會上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就在這個戰鬥不斷的國家裏,克敵製勝的戰術研究相當興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歐洲不太可能“喜歡”中國,但他們識時務

(2014-06-19 10:00:24) 下一個


李克強總理今天前往歐洲,參加中英總理年度會晤,並正式訪問英國和希臘。與習近平主席今年3月訪歐相呼應,李克強此行再次彰顯了中國對歐洲的高度重視。歐盟是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歐洲大約占了“西方”這一政治文化概念的一半內容,這一切讓歐洲不言自重。

中國社會對歐洲的態度相對於國家戰略,顯得更加分散。一方麵,中國人對歐洲文化的崇尚根深蒂固,常把歐洲老牌資本主義社會的風貌看成“貴族文化”的典範。另一方麵,國人中“俯視歐洲”的情緒開始有針對性地出現,它往往是因為受到歐洲對華不當行為的刺激,並且受到因中國崛起中歐力量對比持續變化的鼓舞。

總體看,中國公眾對歐洲的關注度近年有所下降,對歐興趣在向文化和消費領域集中,中國同歐洲大國無論關係順利或是齟齬,後者對中國的直接政治影響或衝擊都不再像過去那樣強烈。這或許會讓一些歐洲人感到失落,但這也為雙方長期“君子之交”創造了穩定條件。

中歐關係在一定程度上證明國家之間的確“遠有遠的好處”。中國崛起引發的地緣政治矛盾大多集中在周邊,在世界主要力量中,中歐相處應是相對輕鬆的。相對於中歐那些臨時性爭吵,雙方各自都麵臨更加急迫且長期的挑戰。

中美關係受到政治分歧和地緣政治競爭的混合擾亂,其中地緣因素越來越突出。中日關係就更不用說了。歐洲人也會把歐洲衰落的一部分原因記在中國頭上,但這種“怨恨”對塑造中歐關係的實際參與並不多,歐洲人現在不太可能“喜歡”中國,但他們是識時務的,會追求更符合歐洲利益的中歐關係,而在抒發情緒上適可而止。

中國更應跳出“情緒”。要看到,“西方”構成了中國崛起的最大戰略挑戰,而歐洲是化解西方阻力最現實的突破口。從這個意義上說,歐洲不是西方的末尾,而是西方的前哨。中國同歐洲主要國家的關係也的確是迄今中國同西方的“相對最好關係”,盡管這種合作的內在結構和評價環境很容易受到臨時性因素的衝擊。

20世紀的世界大國之間或者抱團或者敵對,21世紀新興大國的崛起從根本上改變了這一過於簡單的模式,中國同每一個大國的交往都同20世紀人們熟悉的大國關係有所不同。同歐洲大國我們有時候很“親密”,有時又因具體摩擦急劇轉冷,這種搖擺很可能是某種戰略關係定型的前期過渡。

中歐的合作和摩擦雖然長期交織,但前者的主導性逐漸增強,對於經常交替變換的歐洲執政者來說,它會產生一定的強製性。中國和歐洲互搏實力,也在“鬥心眼”,但中國如今的戰略高度和視野都超越了歐洲國家,我們應能把中歐合作和衝突的性質都看得更清楚,也做得更加遊刃有餘。

中國在同英法德“輪盤轉”的摩擦中,逐漸練就了外交層麵的成熟。就國家關係來說,中國應當說獲得了主動。但中歐價值觀衝突的根源依舊,今後仍有可能發作。

中國還很難在一個具體對歐衝突中取得壓倒性勝利,但我們的執著已經產生威懾力,歐洲人漸漸清楚了同中國鬧別扭的代價大於他們的收益。中國人或許不應太著急,歐洲仍有點“軸”,我們需坦然處之。中歐關係是充滿曆史刻度的,它再清楚不過地記錄了這個世界的變遷。而且,今天的中歐在相互塑造,一方向另一方一邊倒施加影響的時代結束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大號螞蟻 回複 悄悄話 罵兩句換肉吃,吃完再罵,再給。誰傻?中國人民。反之是他們的肉。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