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新娘

我的心裏有個角落 在等著你的出現
正文

: :[古典與唯美] 繪畫精品展: :

(2008-11-07 12:29:47) 下一個
                  by 表裏如意
            

古典與唯美——西蒙基金會藏歐洲19世紀繪畫精品展 
by 表裏如意

Il Divo - Isabel

2008年3月7日至6月8日,由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上海美術館、湖南省博物館、廣東美術館和墨西哥西蒙基金會共同舉辦的“古典與唯美——西蒙基金會藏歐洲19世紀繪畫精品展”將在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隆重展出。這次來華首展的100幅繪畫精品,涵蓋了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印象主義及拉斐爾前派等眾多充分代表那一時期藝術風格的作品。展覽將按曆史時期與作品內容相結合的方式分為四個板塊:1.學院派與古典人體 2.浪漫風情與懷古 3.光與色的交響 4.勞動的讚歌。

這是100幅與盧浮宮、大英博物館、大都會中的藏品等量級的繪畫精品,它們的創作者是歐洲19世紀一係列聲望與作品同樣響亮的藝術家:萊頓、羅塞蒂、透納、柯羅、米勒、莫奈、雷諾阿、畢沙羅、提索特、蒙克、佐恩……。這也是100幅很少為人所知的繪畫精品,因為它們在其藝術價值還不為大眾所賞識的年代就被各位獨具慧眼的私人收藏家收藏,並在90年代輾轉成為墨西哥/西班牙出色企業家安東尼奧·佩雷斯·西蒙先生 (Juan Antonio Pérez Simón)的所有,包括這100幅在內的所有藏品也成就了西蒙先生作為全美洲最重要的藝術品收藏家之一的地位。

西蒙先生創立的西蒙基金會成立於20世紀90年代初,是墨西哥一家非營利性的慈善機構。它設立的初衷是為墨西哥社區提供服務,幫助一些沒有資格的家庭或個人申請銀行貸款。另外,基金會也支持一些有助於墨西哥發展的項目。同時,由於西蒙先生對歐洲文化的仰慕、對藝術品收藏的濃厚興趣及其雄厚的經濟後盾,使西蒙基金會成為歐洲本土之外最大的藝術品私人收藏機構之一。這些藏品表現了西方式的藝術和審美,也充分體現了人類最偉大的創造成果。對美的不斷追求是西蒙先生在全世界範圍搜尋藝術品的原動力,而將他偉大的發現與收藏與眾人分享則是基金會最高哪勘輟?br>
西蒙基金會的藝術收藏種類豐富,上至歐洲中世紀的聖像畫,近到20世紀各種現代藝術流派,包括歐洲藝術史上眾多令人耳熟能詳、印象深刻的名家名作,其中尤以歐洲19-20世紀的繪畫和雕塑收藏最為豐富和精彩。輾轉數載,這些最具代表性的西方藝術精品終於從西蒙家族的牆壁上走出,在包括西班牙馬德裏的普拉多博物館、美國華盛頓的國立美術館、德國科隆的路德維希博物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凡·高博物館、法國巴黎的裘德·波姆國立美術館、美國費城藝術館以及威尼斯的葛拉西宮等世界各地享譽盛名的藝術館及博物館展出,但對於中國乃至亞洲觀眾來說,西蒙基金會以及它的珍貴藏品都還相對陌生。

此次展覽首站在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展出,展期3個月,這是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繼“意大利文藝複興藝術展”、“從莫奈到畢加索——美國克裏夫蘭藝術博物館精品展”和“龐貝末日——源自火山噴發的故事”之後推出的又一個重量級的世界藝術精品展。此外,為了能讓更多的觀眾欣賞到這批難得一見的繪畫精品,展覽采用了四地聯展的形式,這也符合展覽主辦方及西蒙先生本人一直以來致力於為更多的公眾提供欣賞西方優秀藝術作品的機會的初衷。相信隨著這些珍貴的藝術精品向世人揭開它神秘的麵紗,人們將與它們的收藏者一道在古典與唯美的氛圍中共同分享其雋永的藝術魅力。

邵大箴(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理論家):“這是一個很有文化品位、很有藝術水平、有獨特文化視野的展覽,展品有較高的文化內涵和藝術質量,將會受到畫界和觀眾的歡迎,值得舉辦。”
靳尚誼(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油畫係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出於收藏家西蒙先生唯美的收藏傾向,此次精選的這批作品有俗的精致的特點,將豐富中國學院派主流意識以外的視覺,給廣大民眾以賞心悅目的呈現。”
朱青生(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展覽一個突出的亮點是女性肖像,它從一個角度展示出西方人對於審美的理解,即不僅是對於當時存在的美的記錄,而且也是對當時沒有的美的向往。因此可以說這次展覽是一個關於19世紀的歐洲人如何營造美的理想的展示。展覽還可以給我們提供一個對中國學院派藝術發展狀況的反思。因為19世紀是歐洲學院藝術集大成的時期,但中國的學院派究竟要向西方學什麽?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需要切實了解西方學院派的真實情況,根據中國的、當下的需要來重看西方學院藝術,這是這次展覽在除了能提供大量供人欣賞的作品之外所具有的更深層次的學術意義。
李建群(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教授):19世紀古典藝術的繁榮可以比喻為西方傳統藝術最壯麗的夕陽,也可以說是一場古典藝術最後的盛宴。說它是盛宴,因為這一時期的大量藝術傑作將古典藝術理想以接近於考古一般真實的模仿古希臘的、最壯麗和華美的形式表現出來;說它是最後的,因為在它的絢爛和壯麗下麵卻蘊藏著古典藝術盛極而衰的無奈。無論如何,這一時期的藝術作品留給後人的是一場及其奢華的視覺享受。
張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展覽介紹了學院派在西方藝術發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19世紀藝術的全麵回顧。”


萊昂·奧古斯丁·萊爾米特《聖佩爾山的割麥人》

阿爾伯特·約瑟夫·摩爾《四重奏:一個畫家對音樂藝術的讚頌》

勞倫斯·阿爾瑪·塔德瑪《埃拉加巴盧斯的玫瑰》

《池塘邊的三頭牛(埃弗雷的記憶)》

朱利安·杜普荷《第二次收獲》

弗雷德裏克·萊頓《海邊撿拾鵝卵石的希臘女孩》

弗雷德裏克·萊頓《安提戈涅》

雅克·約瑟夫·提索特《春》

弗雷德裏克·萊頓《克琳娜,達格爾的寧芙女神》

威廉·阿道夫·布格羅《農婦》

約翰·威廉·格威德《古典美》

亨利·呂西安·杜塞《後宮之美》

亞曆山大·卡巴內爾《克婁巴特拉用死囚嚐毒》

霍金·索羅拉·巴斯蒂達《牛群·午後斜陽》

約翰·梅爾休伊什·斯特拉德威克《神學院的圍牆》

約翰·梅爾休伊什·斯特拉德威克《無言的歌》

朱爾·布雷東《拾麥穗的女人》

愛德華·蒙克《仲夏之夜》

埃德溫·朗《瓦實提》

安德烈·佐恩《在沃納劃的船上》

克勞德·莫奈《塞納河畔,韋特伊附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