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第一!

你也許會因為說了實話,損失了什麽;但正因為你說了實話,你得到了別人的信任,而且可能是一輩子的信任。
正文

諸葛亮和我新的思想

(2005-03-18 07:31:22) 下一個

諸葛亮的隆中對犯兵家大忌

---毛澤東評古代軍事家  

     毛澤東是我國兵法史上的集大成者。從辭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部長後開始研究戰爭問題。無論是戰爭時期轉戰南北,還是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都對《史記》、《資治通鑒》、《孫子兵法》和《智囊》等曆史巨著研讀不輟,對我國古代帝王將相用兵得失都有其獨到的見解,所有這些都奠定了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基礎。   毛澤東在研讀《孫子兵法》時,認為孫臏能夠掌握戰略主動權,駕馭戰爭,調動敵人,在運動中削弱敵人,戰勝敵人,是實踐中國兵法的千古高手。他寫道:“攻魏救趙,因敗魏軍,千古高手。”毛澤東對“圍魏救趙”這一戰法非常重視,對這一戰法所蘊含的思想認識深刻。抗日戰爭時期,他在其著名的《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論述外線作戰靈活機動打擊敵人時曾指出,“這就是‘圍魏救趙’的辦法”;解放戰爭時期,他創造性地運用這一思想,指揮劉鄧大軍千裏挺進大別山,實現了人民軍隊由內線防禦作戰向外線進攻作戰的戰略轉變,牢牢掌握了解放戰爭的主動權。孫臏是中國曆史上唯一一個躺在輜車上謀劃戰爭策略的大軍事家,這更令毛澤東讚歎不已。   

     毛澤東一生多次談到漢高祖劉邦,稱讚劉邦是高明的政治家。毛澤東還指出,劉邦是個大老粗,“他得天下一因決策對頭,二因用人得當。”決策和用人是中國兵法探討的重要內容。有一大幫人為劉邦出點子,這位老粗取得天下,自然不是偶然的。不要小看老粗,老粗能幹大事。   

      隆中對是諸葛亮未出茅廬之時向劉備提出的謀取天下、複興漢室的戰略建議。諸葛亮為劉備策劃的戰略目標是恢複漢室,統一天下。具體步驟分兩步走,第一步是占據荊州、益州,建立根據地:第二步是兵分兩路,進取中原。毛澤東評點說:“其始誤於隆中對,千裏之遙而二分兵力。其終則關羽、劉備、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敗。”認為造成蜀漢滅亡的原因就是諸葛亮的隆中對。中國兵法強調集中兵力,以兵力集中之勢,戰勝兵力分散之敵。這也是毛澤東慣用的策略。三分兵力使本已弱勢的蜀漢政權兵力不得集中,國勢分散,戰而無功,最終滅亡。   失街亭、斬馬謖是一件亦悲亦壯的曆史事件,評書中說,京戲中唱,都以此來頌揚諸葛亮愛惜人才、執法嚴明。毛澤東則不然,他對此有獨到的見解。毛澤東評點道:“初戰亮宜自臨陣。”認為街亭之戰諸葛亮應大軍挺進,臨陣調度,不應分散兵力、委責於人。諸葛亮初次北伐失利的原因不在於街亭之敗,而在於諸葛亮用兵無法,調度失略。張合圍困馬謖之時,諸葛亮當北進街亭,策應馬謖,與張合展開決戰,戰勝張合。這就是毛澤東評點中所說的“亮宜自臨陣”的關鍵所在。 明帝青龍二年(公元二三四年),諸葛亮率十萬大軍出斜穀(今陝西省眉縣西南),築防於渭水南原。明帝命司馬懿抵禦蜀軍。諸葛亮大軍遠道而來,利在速戰,司馬懿堅守不出。諸葛亮多次挑戰,諸將欲與亮戰,司馬懿皆不從,按兵不動,靜待其衰。亮無奈派人送給司馬懿“巾幗婦人之飾”,以激怒司馬懿出兵應戰。司馬懿知亮計已窮,佯裝大怒上表朝廷請求決戰,朝廷不允,並派骨鯁之臣辛毗杖節監軍,不許魏軍出戰。司馬懿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假藉王命製禦諸將是其智略的顯現。司馬懿更大的智略還在於不戰,使亮自敗。因此,毛澤東評點時說“司馬懿敵孔明之智”。毛澤東曾說,司馬懿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我看有幾手比曹操高明。   

      一九二○年毛澤東在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時曾說,李世民是草莽英雄,“太原公子,褐裘而來”;晚年還曾對身邊工作人員說:“打仗要像唐太宗那樣,先守不攻,讓敵人進攻,不準士兵談論進攻的事,談論者殺。待敵人屢攻不克,兵士氣憤已極,才下令反攻,一攻即勝。這樣一可練兵,二可練民。”一再流露對李世民能征善戰的讚賞。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取後周政權,建立宋王朝。趙匡胤即帝位後,深感兵權對皇權的威脅,恐懼權臣兵變的鬧劇再次重演,“杯酒釋兵權”解除了禁軍重臣的兵權,建立了一套軍權分立、兵將分離的軍政體製,管人的不管事,管事的不管人,權力統歸於皇帝本人,規定將帥隻能按皇帝規劃的成旨行事,不得臨機決斷。這種機製在其變革過程之中,對趙匡胤強化皇權統治、進行統一戰爭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它一旦作為一種製度確定下來,就顯現出了它的僵化和腐朽,致使大宋王朝國力軍力衰微,自毀長城。宋太宗趙匡義繼位以後,兩位大舉興兵兩次慘敗而歸,至此大宋王朝無力再戰,喪權辱國,直至滅亡。   君主製禦將帥是用兵弊法,兵家大忌。毛澤東在他數十年的戎馬生涯中十分重視對戰爭指揮藝術的把握,賦予前方將帥戰場指揮臨機決斷的全權,充分發揮了前方將帥在戰爭中的重大作用。他認為在整體戰略高度統一的前提下,前方將領必須發揮能動作用,自覺根據戰場實際,機動靈活地組織作戰,牢牢掌握戰爭主動權,確保實現中央的戰略意圖。宋太宗趙匡義在對契丹的戰爭中秉承“弊法”製禦將帥,被毛澤東稱作“無能”、“此人不知兵”,極力唾棄。

     PS:讀書確實是一種幸福的事,其一就在於讓人明理,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不能太糊塗,太糊塗了讓會別人覺得太窩囊,一個娃娃腦袋比較大,人家說那時一種病,但人腦袋太大,那就叫做冤大頭了。讀書,讓人明理,讓人明白事實的真相,而不是人雲亦雲,嘴上不說可以,但心裏一定要如明鏡一般,絕對不能糊塗!

         過去我總是如飯碗一樣,隻有接著的功能,別人往裏放米,我就當飯吃;別人往裏放瓜,我就當菜吃。畢竟人就是人,不是無窮大的硬盤,硬盤隻是儲存的功能,但人必須有分析的能力! 想想過去,真真從來沒有想過諸葛的一點壞處,如神一樣的敬仰,敬其智,仰其忠;但看過這篇文章,突然有個想法,一種新的思想:反! 什麽事情都反著看。想想,千年來,失街亭、斬馬謖,評書中說,京戲中唱,都以此來頌揚諸葛亮愛惜人才、執法嚴明,但有人說過街亭是諸葛的錯呢?諸葛錯,就錯在應大軍挺進,臨陣調度,不應分散兵力、委責於人,既然劉備已又留言:馬謖此人剛愎自用!諸葛又明其為人,又曉此戰的利害,為什麽他還要用馬謖呢?由此可見,諸葛是人不是神,因為神是不會有錯誤的,但人就一定有!隻不過後人敬仰其功,無限製的誇大他的能力而掩蓋他的鄙陋之處罷了。隆中對,定了三分天下的大計,也擬訂了一套戰略思想:占據荊州、益州,建立根據地;兵分兩路,進取中原.最終呢?關羽敗走麥城,劉備淬死白帝城!如文章中說的,犯了兵家一大計:集中優勢兵力,擊敵弱處。本來三國之中,蜀國就為最弱者,但又來了一個兵分三處,其有不敗之裏?

        今天看了胡軍演的破釜沉舟,在讚歎項羽勇猛之餘,也有所思考,項羽真的是沒有智謀嗎?巨鹿之戰, 秦兵40萬,而且都是驍勇善戰。項羽呢?4,5萬雜牌軍。何以戰? 唯有智謀! 砸了鍋,沉了船是“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三天為限,體現的是一個快字!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更是其大智謀!九戰九捷,那是何等的榮耀,那是如何的輝煌!天才,我隻能給他這個評價了!

        以前,在我的眼中,諸葛是神,是智慧的象征;項羽,隻是一勇士。而現在,我覺得,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項羽的戰爭智慧是超越諸葛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天才!

         反著思考問題,會看到另一個世界!

 

巨鹿之戰介紹: http://military.netbirds.com/14/21278.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紫鷹 回複 悄悄話 我怎麽感覺認識你?
bellamaimai 回複 悄悄話 喜歡獨來獨往的人通常都是個性十足的...但我覺得人在異鄉往往最難求的是與朋友推心置腹的交流...敞開多一點,走出自己獨守的圍城,與更多的人交流分享,說不定會更快樂呢
(隨便瞎說的,請別介意)
紫鷹 回複 悄悄話 找一個安靜的地方放縱自己的思想,在不平靜的生活中找一條出走之路;性格的多重性決定了我獨來獨去的行事方法,很喜歡自己的另一個名字Hero from hell。
bellamaimai 回複 悄悄話 最近看了一下冷成金所著的讀史有智慧,其中裏麵就提到諸葛亮被我們所熟悉的三國演義神化了,小說的魅力大大掩蓋了史實...其是否是一個成功的政治家還值得商榷...
BTW:你有點像窈窕淑女司令筆下的生活在博客城裏孤獨的居民呢?:) just kidding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