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慕容青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人類善惡的一個微觀動力學統計結構

(2016-07-06 09:39:24) 下一個

雖然在這個世界上人們的善惡分布有著巨大的漲落,每個人行善與行惡也可因對象不同而有天差地別的不同,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每個(四十以上的)成年人在不同環境場合的善惡表現,卻可以發現這樣一個具有統計意義的一般性的模式:親善,近惡,遠善。所謂具有統計意義的一般性就是說並非絕對地適用每個人當仍具有相當的普遍性。

這裏的親善指的是對於至親的人往往表現出善來;近惡是指對於非至親卻又比較近的人往往表現出一定程度的惡來,這是因為殘酷的現實告訴他如果不那樣做就無法生存;所謂遠善指的是對於更遠的對象來說,他對於近處的惡心反而會消退些。其實,每個人雖都具有人性中一些共同的惡,其內心中也都有著些與生俱來的善,每個人心中都有些美好的願望,所以當對象對自己的生存不具備危險,也不會影響自己的發展時,想要實現內心中美好願望的原始的善心便會開始發生效應。?‍

當然,這裏的遠近善惡都是相對的,而且遠近的意義也並非一定是以空間距離為度量的。比如,兩個相隔千裏的人在網絡上爭吵了起來,彼此之間就覺得一種近距離的威脅感,因而盡量搜刮一些惡言惡語來壓製對方,而自己內心的良善此時也就被壓製了。再比如,兩個人商討分享一個共同的願景時可能氣氛融洽投機,可以掏心窩子地暢所欲言誇誇其談,但是如果一旦兩個人打算共同為這個願景合作時,幾十年磨練出的詭詐欺騙就出來了,其第一原因並不一定是要傷害對方,而是怕自己被對方傷害,因為幾十年的人生磨練告訴他不提防周圍的人就無法生存,無法生存就談不上實現內心美好的願望。同理,在和與自己沒有利害關係的打交道時人們常會顯得很大度,因為這樣做會帶給自己一種良好的感覺,但是當兩個人關係稍微近一些後,幾十年養成的小氣詭詐就又會因為自衛的本能而顯現出來了。。。

當然,上述這種結構隻具有統計的意義,具體到現實都是因人而異。有些人即便對至親都很惡,有些人對周圍的人雖不能做得象傳說中的聖人,但也比常人更能讓他人感覺到良善,因而就比較具有吸引力。當然,這一切又與每個人社會地位與經濟條件密切相關,兩千多年前的《易經。係詞》(一說是孔子所著,又一說另有他人著此)就指出當一個人富有時,別人就會來跟隨他,當一個人窮困時,別人就會離他而去。所以,不但一個人的行善與他的能力有關,而且別人判斷一個人善否也與那個人的地位條件有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