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慕容青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體驗老子的心境

(2009-11-06 09:24:50) 下一個
老子是2500多年前的一位智者,他的僅5000字的傳世之作《道德經》在當今世界上也廣為人知。由於老子在他歸隱500多年後被當時興起的道教拜為了偶像,還被後人尊為是道家的開創之人,關於他的身世就有一些離奇的傳說。這些對老子進行的超人格化的描述倒也不失為古典文化的有趣的一部分。但遺憾的是,人們在對《道德經》的注解中往往由於忽略了老子作為一個自然人的自然心境,而把在原文中本來非常明顯地闡明老子良苦用心的語句進行了曲解。這裏比較典型的一個例子是對《道德經》第70章中的“是以聖人被褐懷玉”這句話的注解(這裏的“褐”是指破舊的衣襖)。這句話中的“被褐懷玉”甚至成為了一個成語,如果你有心去查找這個成語的解釋,會發現大多數的字典中都把這句話解釋成了“深藏不露”。

而“被褐懷玉”之所以被解釋成“深藏不露”卻是因為不知從何時開始,人們在曆史上注解《道德經》的時候,就已經習慣性地把第70章中的“是以聖人被褐懷玉”這句話解釋成了“所以聖人常常是明明懷裏揣著寶玉,卻深藏不露,身上還披著破短襖。”可以說這樣的注解是對老子原意的極大誤解,把老子在文中表示出的一種對世人對道的無動於衷的感歎地心境完全扭曲了。

其實,如果我們把第70章完整地讀一遍,不難看出老子的文中所表達的原意。《道德經》第70章的全文如下: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這一章的一開頭,老子就非常明確地指出了他所說的話很容易懂,也很容易照著去做。但是,世人卻偏偏不懂,也不照著去做。這因為這樣,沒有什麽人了解老子,而能夠以老子為榜樣(或解做按照老子的道)去行的人就更稀貴了。所以在這一章的最後老子以古喻今地表示他就象古之聖人一樣,雖然懷裏揣著的是一塊寶玉,卻由於沒有人認識到自己懷裏的這塊寶玉的價值,(就好像是)身上卻披著舊短襖(一樣的)----考慮到老子任當時的圖書館館長那樣的職務,生活應該不會太窘困,所以這裏的破短襖或舊短襖應該是一種比喻。

可見,老子在這章中表達的是一種對於世人淡漠道的愚頑的一種傷悲的情懷,根本不是為了表示自己是在故意地深藏不露。

其實,從《道德經》我們可以看出老子是一位心胸非常地坦蕩蕩的正直的偉人。這一點不但從上述的第70章可以看出,而且從《道德經》的結尾篇,即第81章也可看得更加清楚。《道德經》第81章的全文如下: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在這第81章中老子非常誠懇地告訴後人他並不自稱什麽都知道(“知者不博,博者不知”),但是他卻毫無保留(“聖人不積”)地把自己所知道地全都告訴了大家,因為他為別人做的越多,自己就越有收獲,他給與別人的越多,自己所得也就越多(“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這是何等坦蕩的胸襟啊!

可是,如果我們把第70章中的“被褐懷玉”解釋成“深藏不露”一類的意思的話,那麽不但把整個第70章都搞得變味了,而且把老子的高尚的偉人的人格也扭曲了。因為,那樣一解釋,《道德經》的第70章的意思就變成了:老子的話很容易懂,也很容易照著做;但是世人卻不懂,也不照著做。為什麽呢?因為,老子把他的道深藏不露,不告訴世人,所以世人根本就得不到這些道。

這樣的解釋是對老子的一種侮辱。但遺憾的是,這卻是過去千百年裏人們對老子的一種主流性的解釋!

當然,曆史上人們之所以會對老子產生誤解的一個原因可能是老子並沒有象孔子那樣地招攬了很多 學生弟子。其實,這一點與老子在《道德經》中表現出來的坦蕩和自信是非常一致的。對於老子來說,他首先不隱瞞自己的道,把他所認識的道大大方方地講出來;但是他也並不強行把自己的道推銷給別人。他的心態是,“我的道肯定是好的,我也苦口婆心地告訴了你們,你們不願學,那是你們自己的損失,怪不得我。”
其實,在曆史上凡相信自己“懷玉”的人都有一種滿足感,即便是這塊玉不被人知,不能給自己帶來任何好處,也仍然滿足。這就是我們常聽說的有的人家世世代代守住一些珍寶也絕不拿來換錢的原因。當然,“道”這種寶貝與那些實物的珍寶的不同之處是道的價值在於更多的人能夠認識和運用道。

但是,世人的愚頑及對道的不珍惜而導致的道本身在世人眼裏的廉價也常常引起懷道之人的感慨。老子雖然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道說了出來,但是對世人的愚頑卻也很失望,甚至表現出懶得去和他們多羅嗦的心態。

比老子更極端一些的例子有著名的西人達芬奇。達翁在世時對自然的認識已遠遠超出他同時代的人,但是他的價值卻不被世人承認。雖然在晚年曾結交了法國國王這樣的比較交心的富貴朋友,他的一生卻不得不寄於豪門籬下,作為他們的禦用畫家而辛勞地混口不太好的飯吃。對此,達翁心中很是憤憤不平,於是他采用鏡象書寫法把自己所有的科研成果進行了加密(也就是說,他把自己的科研成果用字母反過來拚寫---因為我不懂意大利語,所以用英文打個比方,他把read寫成daer----所以必須把整本筆記反過來讀才行)。這樣一來,由於沒有人讀得懂他的筆記,直到數百年後才被人們發現了其中的奧秘,但是當時的科學已經興起,所以達翁的巨作並未能為人類的科學進步起到推動的作用。有人估算過,由於達翁的科研成果的被埋沒,人類的科學進步推遲了幾百年。

很顯然,這些大師們雖然會覺得未能得到世人的承認是一種遺憾,但是他們更多地覺得那是世人的損失而不是自己的損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