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生西勸持觀音聖號(印祖)

(2010-08-13 07:18:06) 下一個
生西勸持觀音聖號(印祖)
cnorg
55位粉絲
1樓

觀音聖號,乃現今之大恃怙,當勸一切人念。若修淨業者,念佛之外專念。未發心人即令專念。以彼誌在蒙大士覆被而消災禍耳。待其信心已生,則便再以念佛為主,念觀音為助。然念觀音求生西方,亦可如願耳。(印光大師文鈔三編·複周伯遒居士書十五)

念彌陀,亦可作恃怙,念觀音,亦可得往生西方。但取其誠則有感,何竟作此種崖板會計乎。觀音,是彌陀法王子,輔弼彌陀,度脫眾生,是一家事,不是各別門庭。(文鈔續編·複殷德增居士書)

念觀音求生西方,亦可往生西方,但不可謂何必更念阿彌陀佛。以觀音乃阿彌陀佛之輔弼也。彌陀是主,觀音是賓。彌陀如國王,觀音如塚宰。善會其意,即可無疑。(文鈔三編·複丁普瀞居士書)

真念佛人,專一念佛,成佛尚有餘裕。修行固以專一為貴也。真念佛人兼念觀音,亦可為念佛之助。何以故,佛度眾生,尚須觀音相輔而行。況吾人上求下化,兼念觀音,豈有不可之理乎。(文鈔三編·複卓智立居士書三)



2010-4-16 00:25 回複

cnorg
55位粉絲
2樓

念佛也好,念觀音也好,何必多此一種閑計較。光以末劫苦重,觀音悲深,故每令人兼念,以期速獲慈護也。然念佛亦非無感通,而念佛亦非不可兼念觀音也。專兼均可,佛亦曾令人念,故知了無妨礙也。若念彌陀求生西方,又念藥師求生東方,則不可。彌陀,觀音,同是一事。而觀音悲深願重,故當兼念,以期速得感通也。所有閑議論,均用不著。古人雲,遵其所聞,行其所知,此二句,乃真實修持之龜鑒也。觀音乃過去古佛,為彌陀輔弼。念觀音求生西方,亦可如願,有何不可。念觀音、地藏、彌陀等功德之校量,乃令人發決定念佛心,不可有遊移之念而已。若死執其語,不會其意,則成佛怨矣。(文鈔續編·複念佛居士書)

念觀音求生西方,有何不可。不觀《楞嚴》雲: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富貴得富貴,求長壽得長壽,如是乃至求大涅盤得大涅盤。大涅盤乃成佛所證之理體,是究竟成佛尚可得,況往生西方乎。且觀音與彌陀,同為一度眾生事,有何分別。然亦須於朝暮念佛,方為事理圓融。不觀《大悲經》觀音令禮拜持咒者,先念彌陀名號乎。(文鈔三編·複傳度和尚書)



2010-4-16 00:25 回複

cnorg
55位粉絲
3樓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豈有不救苦厄之事。觀音菩薩隨機示導,豈有不接引生西之理。念佛人臨終親見佛及聖眾親垂接引,何得此種死執著。果如是,則佛也不足為佛,菩薩也不足為菩薩矣。生西當以信願為本,若遇危險念觀音,有信願命終決定生西方。或隻專一念彌陀,有苦厄亦必解脫。古書所載,難更仆數。今於塵勞中則事事圓通,於修持中則事事死執,不當圓通而妄圓通,不當執著而死執著,此苦海之所以長沸,輪回所以無息也。作此見者,直同小兒,如是之人,何足與議。(文鈔三編·複如岑師代友人問書)

一心念佛,無事不辦。而觀音慈悲尋聲救苦,當此極苦之時,令念觀音,較彼令念佛,尤易生信。以佛之威神,人多不知。經中於救苦救難之事,絕少發揮。觀音救苦救難之事,則大乘經中屢屢發揮。如《法華經·普門品》、《楞嚴經》、第二十五《觀音耳根圓通章》、《華嚴經·善財參觀音章》(第二十八參),《大悲經》,則專說大悲咒,及觀音救苦之事,《悲華經》,說觀音因地發願救苦之事,其它經中說者甚多。因此因緣,世無不知觀音救苦救難者。當此大劫,令上等人(乃上等智識)念佛則易。下等人(乃下等智識)以經中未曾說及,或不生信,故令念觀音也。汝何可以佛與菩薩果位神通等較量乎。須知觀音與我世界有大因緣。乃於無量劫前,久已成佛,號“正法明”。但以慈悲心重,不離寂光,(乃佛住處)垂形九界,以行救濟耳。況示跡為阿彌陀佛法王子。如民眾欲求皇帝恩澤,即向太子求耳。念觀音發願求生西方,亦可滿願。以彌陀觀音同一度生之事,非有二義也。(文鈔三編·複寧德晉居士書十八)


2010-4-16 00:25 回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