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筍凍

真誠,是我做人的底色; 美好,是我想看到的畫麵
個人資料
土筍凍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妮妮在清華的中文作業

(2017-09-27 11:43:46) 下一個

 

大女兒妮妮的中文是我4個孩子裏麵學得最深的一個。雖然大兒子寶寶的中文口語比妮妮好,但她哥哥的書麵中文,用中文寫東西的水平卻不如妮妮。

 

妮妮曾經二次被美國國務院公派去中國學中文:第一次是16歲讀高中時去南京大學6周。第二次是大二19歲時去長春師範大學2個月。她說第二次的學習讓她的中文突飛猛進,因為長春師範大學給他們20個美國學生,每人一個單間,並配一個在校在讀的對外漢語專業研究生“陪吃陪住”2個月,還立下“軍令狀”:同居一室共同生活期間,二人之間不能說一句英語,必須100%純中文交流!

 

如此強化學習下來,妮妮的中文有了質的變化,回美國後,她還意外收到州參議員的祝賀信,鼓勵她再接再厲,把這個愛好繼續下去!

 

妮妮說她學中文,並不是想以此為職業,因為不管她學得再好,也好不過土生土長的中國學生,她隻是把中文當作一個非常有用的工具來學的,中國的發展如此迅速,中文將是職場上的殺手鐧,取決勝負的最後籌碼之一,她大學的職業谘詢老師也告訴她:如果你懂中文,你畢業時不愁沒有job offer

 

當然,她學中文還因為她身上有一半的中國血統,而且她想讀老媽我寫的有關她們的故事,特別是我2014年出版的那本書【愛無止境】--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0623/201509/13795.html 

 

所以,她準備拿雙學位:一個將來她要從事之職業的專業學位,一個輔助其職業的中文學位。這次去清華大學修的一學期課,修的中文學分是朝著她的第二學位修的。

 

這孩子從來做事都很有規劃,什麽事都是自己決定,自己搞定,然後才告訴我們結果。在清華學習期間,她就自己在北京找到“一帶一路”機構實習,每周去實習一天。7月放假後,便全職實習,因此,她美國的大學還給了她2千多刀獎學金補貼她在北京的房租。。。回美國後,9月中旬北京方麵來哈佛開會,還邀請她飛去哈佛一起參加。

 

妮妮善於文字,她說她在北京“一帶一路”辦公室實習時,為該機構寫過7篇英文稿子。她用中文寫的東西和用英文寫的,遣詞造句方麵還是有差距的,但思路和風格應該差不多。。。

 

貼一篇她在清華的中文作業或報告:【中國教育發展】

 

 

------------------------

 

妮妮

中國概況文章

5/14/2017

 

【中國教育發展】

 

教育對國家發展是基本的主題。國家發展是人的責任。為了充分發揮發展的好處,比如說高效的公共行政還是農業創新,國家需要釋放人心的潛力。所以教育是國家發展最重要的工具。今天的學生必須要有“二十一世紀的技能”,如批判性思維,解決問題,創造力和數字素養。鎖業年紀的學生需要熟悉新技術和應對快速變化的工作場所。

 

教育是一項人權。 而且,像其他人權一樣,不能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全球有5900萬兒童和6500萬青少年沒上學。 1.2億兒的孩子沒完成小學教育。在這些數字背後,有孩子被剝奪了自己的權利和機會無法獲得體麵工作,沒有擺脫貧困,支持家庭和發展社區的公平機會。教育使人們脫身貧窮,進入繁榮。

 

教育讓人更好使用健康服務和預防疾病。例如,已經完成小學教育的年輕人比沒有受教育的人更少患上艾滋病,不到艾滋病毒攜帶者的一半。受過教育的母親有更健康的孩子。

 

教育也讓國家收到更高的工資和經濟增長。在許多貧窮國家,每增加一年的學費,人們的工資就會高出10%。這些收入有助於國家經濟增長。沒有達到至少40%的成人識字率,沒有一個國家實現持續快速增長。

 

教育也有助於民主和政治穩定。教育支持民間社會的增長,民主和政治的穩定。教育允許人們了解他們的權利,並獲得實踐所需的技能和知識。

 

無論國家財富如何,所有國家都可以從越來越多的教育中獲益。根據最近的OECD報告,為每個孩子獲得教育和社會要求的技能在低收入國家增長28%,和在未來八十年將達到46%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政府認為教育發展非常重要。中國政府製定了法律確保所有中國人,特別是學齡兒童,少數民族,婦女和殘疾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經過五十年的努力,中國在教育方麵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教育體係。

 

1949年前,中國的識字率隻是15%25%。隨著中國人在新的領導和社會環境下進入五十年代,中國把識字率和教育看來必不可少的改進。為促進可持續發展,中國領導人力求提高教育質量,增加全國的教育。1986年“九年義務教育法”要求學齡兒童普及入學和二十歲以下的人士全麵識字。

 

可是,中國教育範圍不是平衡的。學生從富裕的家庭比學生從收入較低的家庭更多地獲得高質量的教育。“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表明,中國城鎮居民收入優勢比農村居民高出三倍。戶籍製度(戶口)通過限製人員內部流動進一步擴大了這一發展差距。

 

讀寫能力是教育範圍的基準指標。截至2011年,中國消除了青年和中年人的文盲 - 對於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而言,這是一項具有裏程碑意義的成就。雖然,省級差異揭示中國不斷發展的不完整性。富裕的城市,如北京和上海,報道了2014年的識字率在98.52%96.85%。另一方麵,西藏同年的識字率為60.07%。

 

城市化誇張教育範圍方麵的區域差異。農村移民造成了鄉村學校的關閉。人口從農村向城市轉移造成過度擁擠的教室。居住在中國最大城市的農民工子女人數每年增長。更發達地區抵消了這一人口變化。一些中國人口最密集的地區與美國城市在學生與教師的比例方麵比較好。北京和上海中小學教師的平均學生人數是151141。相比之下,紐約市和洛杉磯的中小學教師比例分別為151211。中國教室的教師人數比美國中小學的平均水平要低。經濟不發達地區經常被老師遷移的問題困擾:有資格的老師搬到國內較發達的地區。而這些貧困地區也缺乏足夠的資金來聘請教師和正確訓練教員。

 

為了解決這些不平衡的教育問題,中國政府落實政策重組教育經費。“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強調要發展中國人力資源基礎,推動科技創新。一些其他目標包括普及學前教育和完善九年義務教育製度。本地政府也采取行動,解決教育機會的差距。深圳已經免收學費和上海對流動兒童提供法律地位和資金。教育部也打擊任意收費,並允許一些家庭將孩子送到學生家鄉以外的更好的學校。此外,中國政府在2006年通過了“義務教育法”推動本地改革引發武漢等城市製定政策允許移民兒童住在城市地區,在沒有必要的城市戶口的情況下入讀當地學校。

 

在中國,每個學生需要完成九年的教育。大部分學生在小學上六年,然後在初中上三四年。1990年之前,初中學校有入學考試。因為中國政府想把重點考試取代整體教育,所以現在的初中是基於居住地區。初中上完以後,學生可以選繼續上高中還是停止教育。上高中之前學生要通過中考。

 

雖然上高中不是中國政府強製性,在2014年,95%初中學生繼續去上高中。這個數字是值得注意的,因為在2005年,隻有40%的初中學生繼續上高中。從高中想上大學的學生需要靠高考。

 

然而,中國大學的素質落後於其他國家。“2016-2017時代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在全球前100名大學中隻有兩家中國大學。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是第29和第25位。相比之下,這項研究發現,美國有全球十五所最好的大學。中國頂尖的大學選擇性很強。北京大學不公布入學率,但來自北京的申請人據說有0.5%的接受機會,比國內其他地方的申請人高出40倍。當與全球比較時,北京大學的入學率低揭示了中國高等教育的特殊競爭力。

 

在我看來,中國的高考係統有很大的問題。最近,中國高中學生覺得自己有太大的壓力,最嚴重的壓力就是跟高考有關。高考為什麽會讓高中學生有這麽大的壓力呢?首先,高中學生的父母給他們樹立一個遠大的目標,就是必須在高考中考一個很高的成績。其次,除了每天上八個小時的課以外,高中學生還有早自習晚自習。高中學生要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學習。再次,每次考試的時候,學校都會排名,學生會很擔心自己的名次。這會導致很多中國高中學生尋短見。

 

國家入學程序的結構進一步混合了這種差距。大學希望的學生被戶口和高考成績為界。每年,大學設定配額,有多少申請人可以從每個省進入。大學向該大學所在省份的申請人提供優惠分數。因此,中國農村或低收入省份的學生常常要比大學所在地城市戶口的學生考高得多的分數才能進入同一所大學。

 

想上大學的最重要的條件就是高考。這個考試需要考兩天,長達九個小時才結束。學生可以選擇兩個學科考試,文科傾向還是理科傾向。據統計,2006880萬人參加了高考。這些人中,百分之二十八保送了,還有百分之四十失敗的學生選擇複讀或上民辦大學。

 

根據中國政府的調查,每年25萬中國人會自殺。自殺是青少年死亡最大的原因,大部分是因為考高考的許多壓力。有這樣一件事,高中生趙翔(音)的生活充滿痛苦,每天除了吃和睡,就是學習。他這樣告訴《紐約時報》說:“有時是來自家庭的壓力,有時是老師的期望,有時是來自自己的壓力。高考前我經常心情很糟糕、很難過。”

 

中國每年自殺的學生越來越多。2014年,一個高中學生,小真,從教室裏的窗口跳下去就是因為準備高考的壓力太大。從教室的監控錄像中可以看到別的同學都非常震驚。另一個學校,河北衡水第二中學,在窗口修建籠狀“反自殺” 屏障禁止學生從窗口跳下去。這個小學去年已經有兩個學生自殺,所以這些“反自殺” 屏障想防止別人自殺。

 

這些自殺的案件常常發生在被教師羞辱或學習壓力過大之後。老師和學生的關係非常重要,這會影響學生對考試的看法。在我眼裏,自殺從來不是一個解決生活壓力和鬱悶的辦法。高中學生可能有無助和孤獨感,缺少知心朋友。我覺得老師應該在學生的生活中發揮作用,讓學生有“分數並不能代表一切”的想法。老師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未來的現實,就是好的高考成績不一定會有美好的未來。生活中重要的事情不是隻有高考成績。如果學生采納這個想法就不會對未來茫然。

 

來源:

http://www.oecd.org/edu/universal-basic-skills-9789264234833-en.htm

https://www.oecd.org/china/Education-in-China-a-snapshot.pdf

http://chinapower.csis.org/education-in-china/

http://www.xuexila.com/news/979939.htm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MM-78S7AI

 

 

 

 圖文:版權土筍凍所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房房房 回複 悄悄話 很棒!
ZheFei 回複 悄悄話 這中文,比我還好啊!
tmp 回複 悄悄話 這是要培養未來中國問題專家或者駐華大使的架勢啊!
小棒棒 回複 悄悄話 哇,閨女好棒!一定把這篇介紹給兒子看看,也許他也有動力多學點中文。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