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早茶小點裏的變遷

(2008-07-09 22:14:25) 下一個

早茶小點裏的變遷

凡 草

  出國前的最後一站是廣州,臨行時在旅館吃早飯。我按照北方習俗,要了一碗粥、一份小點心。隨之上來一壺茶,我還以為是江南茶鄉的風俗,隨飯奉茶。可是結賬時卻發現多了一份茶錢,不會笑的服務員板著臉說,“不管你要沒要,喝不喝,這錢一定要付,茶樓的規矩。”

  這個規矩卻是我到美國以後才明白的。中國城裏,“老廣”為多,餐館語言非中非英,是我聽不懂,也說不出的廣東話。“老廣”們有個習慣,泡壺好茶,拿張報紙,隨意叫上幾客點心,就可以在茶樓泡一個上午。

  不久,我嫁了個“老廣”同學。雞狗相隨,煲湯燒菜尚可學,烹飪點心可就不容易了,泡茶樓就成了家常便飯。隔上一兩個星期不去,老公就坐臥不安。我很快明白了“哈搞”就是“蝦餃”,“簫枚”等於“燒麥”,“鳳找”不過就是雞爪子,也愛上了這些樣式精巧、味道鮮美的小點心。可是端起茶杯來卻不禁哀歎,茶葉乎?樹葉乎!從此不再雲“飲早茶”,隻說“吃點心”,更加恰如其分。

  本以為中餐早已普及北美大陸,誰想到,剛搬來這個小山城時,居然找不到茶樓!好不容易,有家餐館增設了周末點心,老公雖然皺著眉頭說不地道,畢竟老饕口味難改,還是接二連三光顧。

  可惜好景不長,畢竟華人沒幾個,偶然碰到的也大都是學生,大不了是個剛畢業的窮博士,誰舍得經常泡茶樓?沒幾天,餐館變成了快餐店。

  這以後,又有幾家茶樓先開張後關張,走馬燈似地來回循環,最終連那些樹葉子都變成了老公懷念的對象。

  時光流逝,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城裏看到黑頭發黃皮膚的幾率增加了很多,餐館裏又有了“哈搞、簫枚、鳳找”的呼喚。我們擔心他們又會倒閉,呼朋喚友趕去捧場,還不失時機地向“大鼻子”們介紹飲茶的好處。

  十幾年下來,今非昔比,好幾家茶樓同時崛起,又是優惠價格,又是贈送禮品,競爭到最後,普通話成了餐館語言,“蝦餃、燒麥、雞爪子”暢通無阻。

  美國有句俗語,“餐館裏邊看經濟。”經濟好轉,餐館就生意興隆。經濟衰退,誰還舍得下館子?

  看著一家家中餐館在這裏興旺發達,格調越來越高,樹葉子變成了高檔名茶,明前龍井、陳年普洱、洞頂烏龍、鐵觀音……,價格雖然高昂,仍然人頭濟濟。再看看周圍的華人朋友,一個個成了榮譽教授、高級科學家、小公司老板、大公司總管……,時常在茶樓裏碰上。

  這小小的早茶小點,果然能看出些歲月流逝和人事變遷。

原載 《僑報》副刊,2008年6月30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