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漂泊的後半生
行走的畫帝
著名學者陳寅恪曾說,張大千敦煌之行的創舉,是為“吾民族藝術上,另辟一新境界,雖是臨摹之本,兼有創造之功,實為敦煌學領域中不朽之盛舉”。因此,從張大千的臨摹作品中,也讓更多的中國人充分領略到,中國文化有著多麽豐富博大的瑰寶。
第二部分
中國收藏界的父子傳奇(1)
作者 : 文歡
除了李家兄妹與張大千有著如此之深的淵源之外,徐森玉和徐伯郊父子也同是張大千的至交好友,其中淵源同樣感人至深。
徐伯郊1952年在香港見到張大千時,其公開身份除廣東省銀行香港分行經理外,同時還肩負著一項秘密的重要工作,此項工作意義重大,乃是由周恩來總理親自批準為收購國寶而成立的“香港秘密收購小組”的負責人。
此身份因當時特殊的社會背景不便公開,又因徐伯郊一直生活在香港,另一負責人鄭振鐸又過早地因飛機失事而故去,所以這段收購國寶的經過在國內外都鮮為人知,充滿了傳奇和曲折,頗有神聖的“地下工作者”的味道。其間工作就包括收購張大千所收藏的兩幅世人矚目的國之瑰寶:五代董源的《瀟湘圖》和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
這兩幅稀世珍寶的去向在當時曾引起過種種猜測,最後如何被大陸所收購藏入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內幕,也成為當時乃至現在的謎團。而收購這兩幅古畫的經手人正是徐伯郊。
為中國的文物收藏事業做出如此巨大貢獻的徐伯郊,由於多年來一直生活在香港,加上深藏若虛的淡泊個性,使這重大事件的前前後後也隨之深埋。以至多年後當有人問起這段離奇的經曆時,他隻一句輕淡的“那是該做的事”,便了卻掉許多滄桑浮雲。他身上所體現的正是一種真正的大家風範,舉重若輕的文人傲骨。
談徐伯郊得先從他的父親——我國古文物鑒定大師、著名金石學、版本目錄學家、被全球文物考古界譽為“中國百年十大著名文物考古學家”之一的徐森玉老人談起。
徐森玉的母親徐閔氏出身於浙江湖州一個世代以刊刻為業的名門望族(明萬曆天啟年間“套邑閔刻本”曾風行天下),寫得一手好字,徐森玉自幼受母親教導,所以打下了深厚的古文功底,加上天資過人,剛念了兩年家塾便考進了著名學府白鹿洞書院,師從著名學者於式枚先生。1900年,他因聽一位親戚說學工科可以留洋深造,便考入山西大學堂讀化學,在校期間被人稱做“奇才”。
當時的山西大學堂的校長、著名學者宣熙非常賞識徐森玉的才華,常找他談古論今,因而兩人成了“忘年交”。由於這位宣熙先生酷愛收藏,並對皇族清宮裏的收藏及掌故有很多了解,所以每新得到一件古物,都會把徐森玉接進府中,連夜引經據典、分析考證。所以使得徐森玉的古文物考證與鑒定研究的水平得到了飛快提高。後來他曾對人說,他的許多古物知識都得益於宣家。兩家交往也因此一直延續到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