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人生,互助互愛

互相提攜勉勵;為我,為你,為我們的子孫後代在海外闖出美好的生活和成功的事業奉獻自己的綿力。
個人資料
peterpan1668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連載】行走的畫帝張大千: 獨往深山遠·暫居印度大吉嶺(4)

(2007-12-26 03:23:39) 下一個

行走的畫帝


張大千漂泊的後半生




  著名學者陳寅恪曾說,張大千敦煌之行的創舉,是為“吾民族藝術上,另辟一新境界,雖是臨摹之本,兼有創造之功,實為敦煌學領域中不朽之盛舉”。因此,從張大千的臨摹作品中,也讓更多的中國人充分領略到,中國文化有著多麽豐富博大的瑰寶。


第二部分

獨往深山遠·暫居印度大吉嶺(4)

作者 : 文歡


徐悲鴻在一次向全美院的師生們講話時,已旗幟鮮明地說出“自然主義是懶漢,應該打倒,而形式主義是惡棍,必須消滅”的整風方向。在總結建國一年來所取得的 新成就的一篇文章中,又說:“以往流行的形式主義和我國原有的陳腐惡劣的末流文人畫,在新的文藝政策和方針下都銷聲匿跡,不打自倒”,“這是我和一部分搞美術的朋友與之鬥爭了三十年不能得到的結果”。

  政治風雲的掀起,給美術界帶來嚴重的危害,國畫首當其衝遭到抨擊,理由是國畫中的山水、花鳥、仕女等,不能在社會主義時期為工農兵服務。

  徐悲鴻和張大千都是中國美術史上成就顯著的
藝術大 師,也是年紀相仿的一對好友。兩個人在藝術上相互欣賞和推崇,徐悲鴻曾讚張大千是“五百年來一大千”和“自仇十洲之後,中國畫家第一人”。他尤其喜愛張大 千的山水、花鳥畫。張大千也以“畫功紮實,手法奔放,善於構圖,畫貫中西”讚譽徐悲鴻是“最具前途和不可多得”的中國畫壇大師。

  1933年1月,當時的國家
教育部籌辦中國畫赴歐洲巡展,籌備會主席是蔡元培,副主席是葉恭綽,徐悲鴻、劉海粟、陳樹人為籌備會的常委,所征集到可以展現中國藝術最高水準的作品二百餘幅。先後在法國巴黎、比利時布魯塞爾、英國倫敦、意大利米蘭、德國柏林和蘇聯的莫斯科、列寧格勒共七個城市中展出,強烈地震撼了世界畫壇。張大千的一幅《金荷》被法國政府選購,另一幅《江南景色》被蘇聯政府購藏。

   1936年徐悲鴻在《中國今日之名畫家》一文中曾對張大千評價:“大千瀟灑,富於才思,未嚐見其怒罵,但嬉笑已成文章,山水能盡南北之變(非反指宗派, 乃指造化本身),寫蓮花尤有會心,倘能舍棄淺降,便益見本家麵目。近作花鳥,多係寫生,神韻秀麗,欲與宋人爭席。夫能山水、
人物、花鳥,俱卓然自立,雖欲不號之曰大家,其可得乎?”並在主持美術學院的工作期間,多次聘請張大千擔任中國畫教授。而張大千對徐悲鴻能夠畫貫中西,將油畫的長處融化到中國畫中甚表欽佩。

  但不可否認,張大千和徐悲鴻雖在藝術之路上能互為喜愛,越走越近,但在人生道路的選擇和目標上,卻有很大不同。

  張大千是典型的古代文人畫家的活法:縱情山水,充分地創造和享受每一處的美好情致。雖對各式人物都能應付自如,並深諳處世之道,使自己生前便享有如雷盛名,但其所遵循的處世之法,還是秉承中國傳統的儒家修養,從不過問政治,這一點和徐悲鴻有極大不同。

  徐悲鴻是個有政治抱負的藝術家,時刻貼近時代的脈搏,關心時代的命運,作品主題也是緊緊圍繞時代的需要而創作。作品中有較鮮明的時代寓意。而張大千在藝術表現上則絕對是一個唯美主義者,他的畫完全脫離現實時代的影子,是標準的中國文人畫。


 【連載】行走的畫帝張大千:為毛澤東畫《荷花圖》(5)
【連載】行走的畫帝張大千:人生自古傷離別(1)
【連載】行走的畫帝張大千:人生自古傷離別(2)
【連載】行走的畫帝張大千:人生自古傷離別(3)
【連載】行走的畫帝張大千:人生自古傷離別(4)

【連載】行走的畫帝張大千:求助張群飛離大陸(2)
【連載】行走的畫帝張大千:解密敦煌往事(1)
【連載】行走的畫帝張大千:解密敦煌往事(2)
【連載】行走的畫帝張大千:解密敦煌往事(3)
【連載】行走的畫帝張大千:獨往深山遠·暫居印度大吉嶺(1)
【連載】行走的畫帝張大千:獨往深山遠·暫居印度大吉嶺(2)
【連載】行走的畫帝張大千: 獨往深山遠·暫居印度大吉嶺(3)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