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1895年—1953年),江蘇宜興屺亭橋人。中國現代美術事業的奠基者,傑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
徐悲鴻出身貧寒,自幼隨父親徐達章學習詩文書畫。1912年17歲時便在宜興女子初級師範等學校任圖畫教員。1916年入上海複旦大學法文係半工半讀,並自修素描。1917年留學日本學習美術,不久回國,任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1919年赴法國留學,1923年入巴黎國立美術學校,學習油畫、素描,並遊曆西歐諸國,觀摹研究西方美術。1927年回國,先後任上海南國藝術學院美術係主任、中央大學藝術係教授、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1933年起,先後在法國、比利時、意大利、英國、德國、蘇聯舉辦中國美術展覽和個人畫展。抗日戰爭爆發後,在香港、新加坡、印度舉辦義賣畫展,宣傳支援抗日。後重返中央大學藝術係任教。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任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現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等職,為第一屆全國政協代表。
徐悲鴻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於一爐,顯示了極高的藝術技巧和廣搏的藝術修養,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典範,在我國美術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巨大作用。他擅長素描、油畫、中國畫。他把西方藝術手法融入到中國畫中,創造了新穎而獨特的風格。他的素描和油畫則滲入了中國畫的筆墨韻味。他的創作題材廣泛,山水、花鳥、走獸、人物、曆史、神話,無不落筆有神,栩栩如生。他的代表作油畫《田橫五百士》、《徯我後》、中國畫《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滿了愛國主義情懷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表現了人民群眾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達了對民族危亡的憂憤和對光明解放的向往。他常畫的奔馬、雄獅、晨雞等,給人以生機和力量,表現了令人振奮的積極精神。尤其他的奔馬,更是馳譽世界,幾近成了現代中國畫的象征和標誌。
徐悲鴻長期致力於美術教育工作。他發現和團結了眾多的美術界著名人士。他培養的學生中人材輩出,許多已成為著名藝術家,成為中國美術界的中堅骨幹。他對中國美術隊伍的建設和中國美術事業的發展作出的卓越貢獻,無與倫比,影響深遠。
1953年9月26日,徐悲鴻因腦溢血病逝,享年58歲。按照徐悲鴻的願望,夫人廖靜文女士將他的作品1200餘件,他一生節衣縮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書畫家的作品1200餘件,圖書、畫冊、碑帖等1萬餘件,全部捐獻給國家。次年,徐悲鴻故居被辟為徐悲鴻紀念館,集中保存展出其作品,周恩來總理親自題寫“悲鴻故居”扁額。
徐悲鴻繪畫作品----馬
哀鳴
八駿圖
奔騰
不用揚鞭自奮蹄
飛馬
個馬奔馳,形態各異(一)
個馬奔馳,形態各異(二)
個馬奔馳,形態各異(三)
個馬奔馳,形態各異(四)
個馬奔馳,形態各異(五)
六駿圖
三駿圖
雙馬
天馬行空
揚蹄
又見行空
徐悲鴻畫馬 |
2006年 08月 21日 14:30 深圳新聞網 |
劉國信 |
徐悲鴻畫馬,堪稱一絕。他很喜愛馬,最早也是以畫馬聞名的。他對馬的肌肉、骨骼以及神情及動態,作過長期的觀察研究,經常在山鄉和有馬的地方對真馬寫生,馬的速寫稿不下千幅。所以他下筆時能作到“全馬在胸”,筆墨酣暢。他早年流落上海時,曾畫了一幅馬,寄給上海美術館,得到主持該館的嶺南派畫家高氏兄弟的讚賞,說:“雖古之韓幹,無以過也”。
1934年4月,徐悲鴻應邀到莫斯科舉辦畫展。一天,他應蘇聯文化局長之請為觀眾作一次畫馬的現場表演,他充分運用中國畫獨有的線條,水墨濃淡相宜,寥寥數筆,一匹勢不可擋的奔馬便躍然紙上。當時,在場的素有愛馬之癖的騎兵元帥布瓊尼,撥開人群走到徐悲鴻麵前,直率地說:“徐先生,就將這匹馬贈給我吧,否則我會發瘋的!”徐悲鴻被布瓊尼的幽默逗笑了,欣然點頭答應。布瓊尼高興地和徐悲鴻熱烈擁抱,並大聲稱讚道:“徐先生,你不僅是東方的一支神筆,也是屬於世界的一支神筆。你筆下的奔馬,比我所騎過的那些戰馬更加奔放、健美!”
徐悲鴻畫的馬落筆有神,奔放處不狂狷,精微處不瑣屑,盤骨強壯,氣勢磅礴,形神俱足。他以周穆王八匹名馬為題材所畫的《八駿圖》,成為這位藝術大師的不朽名作。而其最著名的則是《九方皋相馬》,現藏北京徐悲鴻紀念館。
在徐悲鴻筆下的馬,賦予了畫家自己的個性和理想。他常借畫馬抒懷,有所寓意,以寄托自己的悲哀、憂鬱、希望和歡樂。這從畫麵和畫上的題詞即可清楚地看出,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上世紀40年代初,徐悲鴻在抗日戰爭的戰火紛飛中,隻身遠走南洋,4次舉辦作品展覽,將賣畫的全部收入捐獻給失去家園的祖國難民。他在一幅馬畫上題詞:“水草尋常行處有,相期效死得長征。”表達了主張積極抗日的願望。1944年在重慶中央大學授課並籌備中央美術學院時,他把賣畫的收入多用來幫貧寒的學生、教師和文化界人士,而自己卻過著異常艱苦的生活。他在一幅側麵奔馬畫上的題詞是:“問汝健腳果何用,為覓生活競日馳”,反映著當時的現實境況。1953年,徐悲鴻在北京故居,歡快地揮動墨汁淋漓的畫筆,隻用了十幾分鍾,便畫出了一匹栩栩如生、四蹄騰空的奔馬,並題寫道:“山河百戰歸民主,鏟盡崎嶇大道平”。這充分表達了畫家對新中國誕生的神情和發自內心的真誠喜悅。
品名:九方皋相馬
作者:徐悲鴻
規格:351cm×139cm
價格:
出版物:
時間:1931年
簡介:
作品取材於九方皋相馬的故事。九方皋是相馬名士伯樂的好友,被伯樂推薦給秦穆公相馬。他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尋得一匹好馬。他告訴秦穆公說這是一匹黃色的雌馬,穆公叫人牽來一看卻是黑色的雄馬,不禁大失所望。伯樂卻說:“九方皋見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內而忘其外,見其所見,不見其所不見。”即不重視馬的外觀而重視其內在精神和品質。秦穆公令人實驗,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馬。作品著重刻畫了九方皋這位見識高明的長者。
徐悲鴻在畫中運用人格化的手法,描繪了那匹黑色雄馬,它看到九方皋,得遇知己而發出歡快的嘶鳴。徐悲鴻畫的馬從不戴套繩,但這匹馬卻例外。有人問徐悲鴻為什麽這樣畫?他回答:“馬也和人一樣,願為知己者用,不願為昏庸者製。”徐悲鴻留學回國後,借這幅作品抒發渴望發掘人才的美好願望。
《奴隸與獅》是徐悲鴻油畫創作成熟時期的作品。圖片來源:千龍網
徐悲鴻的油畫《奴隸與獅》26日在香港佳士得拍賣會上以5388萬港元成交,遠遠超出此前3000多萬港元的估價,創下中國油畫世界拍賣新紀錄。
據介紹,《奴隸與獅》創作於1924年,當時正值徐悲鴻油畫創作成熟時期。畫作取材於西方古代神話,表現對象是一頭受傷的雄獅和一個被蹂躪的奴隸。這幅高1.23米、寬1.53米的巨幅油畫展示了徐悲鴻刻畫人物和動物的高超技藝。
今年夏天,徐悲鴻的《愚公移山》在中國內地以3300萬元人民幣拍出,曾創下徐悲鴻作品最高拍賣價。
為紀念香港佳士得成立20周年,佳士得拍賣公司26日在港推出亞洲曆史上最大規模的拍賣會。來自世界各地的買家競投踴躍,多件拍品均以高價成交。(記者王敬中)
謝謝轉貼,謝謝貝兒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