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人生,互助互愛

互相提攜勉勵;為我,為你,為我們的子孫後代在海外闖出美好的生活和成功的事業奉獻自己的綿力。
個人資料
peterpan1668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童年的腳印:奇秀甲於東南的上海故園林【豫園】(圖)

(2006-11-28 16:17:27) 下一個

我的童年大半是隨著豫園不斷的變遷中度過的。由於家鄰豫園,而當時豫園的門票亦才一毛錢一張,特好古建築的我寧可不吃零食,將一分分積賺起來的小錢都付諸豫園票房的錢箱仍樂此不疲。雖然家中清貧,時時又因父母之間的不快、爭吵而平生煩惱;然當置身於豫園內那些玲瓏剔透的奇山怪石,精工細巧的樓台亭閣,爭豔鬥奇的花草林木,凝望著在碧水中悠閑遊蕩的紅鯉魚和那雙雙對對拍打嬉戲的乳燕,一切憂慮煩惱頓時間便隨之煙消雲散。。。

豫園由於她的鮮明的民族風格享譽世界。位於繁華熱鬧的上海老城廂東北隅的豫園,北靠福佑路,東臨安仁街,西麵與上海城隍和豫園商城毗鄰,是著名的江南古典園林,聞名中外的名勝古跡和遊覽勝地,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豫園始建於明肛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至今已有400年曆史的豫園建成於明嘉靖年間(1577年),其建築風格屬宅第式園林,由明代四川布政使的潘允端所建。潘允端建此園是為了“愉悅雙親,頤養天年”之意,供其父親安享晚年所用,因古時“愉”與“豫”通用,故取名“豫園”。









這座體現江南園林建築藝術特色的古園林曾被譽為“奇秀甲於東南”,至今仍是江南地區聞名的古園林之一,明末豫園園景荒廢,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重建。19世紀鴉片戰爭時期,豫園古老美麗的園林慘遭破壞。上海小刀會起義時,豫園的點春堂曾作為起義軍的城北指揮部,現在點春堂內還存有當時所留下的武器、錢幣和文獻等。










上海解放後,政府對豫園進行了數次撥款修繕,於1961年對外正式開放。一進園門,迎麵的建築是三穗堂,抬頭仰望,“城市山林”的四字匾額,形象地反映了豫園所處的環境。周圍是喧鬧繁華的都市,園內則充滿了山林野趣。穿過仰山堂,一座大假山隔池相望,高12米左右,是用2000噸武康黃石堆疊而成,迂回曲折,氣勢磅礴。豫園內園係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建,全園麵積僅約1333平方米,但山石池沼大廳堂室、亭軒樓台一應俱全,花牆小廊,布置得宜,疏密有致。








1956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又對豫園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1961年正式對外開放。現在的豫園占地麵積2公頃,樓閣參差、山石崢嶸、樹木蒼翠,以清幽秀麗、玲瓏剔透見長,具有小中見的特點,是一個集明清兩代南方園林建築藝術精華的古典園林,內有四十餘處景點可供遊人觀賞,分為大假山、萬花樓、點春堂、會景樓、玉華堂、內園六大景區。 







 “玉華堂”前,臨水而立的有三座石峰,中間一座便是著名的“玉玲瓏”,它與蘇州留園的“瑞雲峰”、杭州花圃的“皺雲峰”合稱為江南園林的三大名石,高3.3米,石上有72個孔洞,從下麵燒一燭香,上麵會孔冒煙,從上麵澆一盆水,下麵又會洞洞流泉,至今立在這裏已有400多年的曆史了。

  














現在豫園還留有魚樂榭、萬花樓、和煦堂、萃 秀堂、內園、九曲橋、荷花池、湖心亭等幾處勝景。如今這座揉和了我國明、清兩代園林建築藝術的古園林,樓閣參差,山石崢嶸,樹木蒼翠,以清幽秀麗,玲瓏剔透見長,具有小中見大的特色,體現出明清兩代南方園林的藝術風格,不愧為中國古代林中的精品。









三穗堂是豫園的主要建築之一,取名三穗,寓有吉祥之意。在清代曾是上海地區政治經濟的活動中心;文人紳士在這兒慶賀聖典和“宣講對諭”。堂內陳設的家具是名貴的清代紅木家具。







   
黃石大假山是江南地區現存最古老、最精美、最大的黃石大假山,由明代的疊山高手張南陽堆疊。進入此山,遊人恍如置身於重巒疊嶂的真山之中。







  
鑄造於元代的鐵獅子是園內最早的文物之一。造型生動、製作精美。 銀杏樹位於萬花樓前,高24米,相傳為建園時園主人親植,至今依然枝繁葉茂、生機勃勃。   








萬花樓東麵的穿雲龍牆為豫園特色。龍頭用泥塑成,龍身以瓦作為鱗片,整條龍似欲昂首騰雲,穿向雲天,象征著炎黃子孫蒸蒸日上的騰飛。







 
  
點春堂建於清道光初年(公元1820年)。1853年9月—1855年2月,為上海小刀會起義的指揮部。現陳列著有關起義的文物。1985年被上海市政府列為“上海市青少年教育基地”。
 






  
和煦堂因麵山背水、冬暖夏涼、“和煦溶溶”得名。陳列的榕樹根家具至今已有200餘年的曆史,其用材和造型為國內罕見。   





  
會景池畔“觀魚“也是遊覽豫園藝一個項目。紅鯉魚色澤鮮豔,成群結隊,頗為壯觀。




  
“玉玲瓏”是豫園的鎮園之寶,被譽為江南三大名石之首。原是北宋年間花石綱遺物,具“皺、瘦、透”之美。  




  
麵對玉玲瓏是主人的書房玉華堂。玉華堂內是典雅的明代書房擺設,書房的書案、畫案、靠椅、躺椅等都是明代紫檀木家具的珍品。
 







  
  
玉華堂前的白玉蘭樹是上海最古老的市花樹。  




 
  
玉玲瓏西麵的得月樓,高二層,三麵臨水。月明之夜,登樓觀月,水中倒影皎潔;樓上陳列著鑲嵌大麵積癭木麵的紅木家具及描金雕花紫檀木多寶櫥和黃楊木根雕等名貴文物。樓下的回廓,簷下有各種不同形狀寫法的壽字,故名“百壽廊”。   




過環龍橋是內園。內園建於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原名東園,現為豫園的園中之園,麵積僅二畝一分八厘六毫(0.36英畝),但十分精致,亭台樓閣,小橋流水應有盡有,是一個保存較好的清代小園。   






古戲台建於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雕梁畫棟,藻飾精美,被譽教育界“江南第一古戲台”,呈穹窿形的藻井,裝飾華麗,構造合理,能有助於取得良好的音響效果。




  
散布於豫園的許多磚雕、石雕、泥塑、木刻,不僅曆史悠久,而且十分精致。《神仙圖》、《八仙過海》、《廣寒宮》、《郭子儀上壽圖》、《梅妻鶴子》、《上京趕考》、《連中三元》等極具文物價值和觀賞價值。
 



  
豫園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從建園時即和書畫結緣。明代著名書畫家王稚登、董其昌、王世貞、莫是龍等就曾在豫園賦詩題額、揮毫作畫。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高邕、楊逸、錢慧安、吳昌碩、王一亭等在得月樓發起組織的“豫園書畫善會”成了海上畫派的濫觴。經過多年積累,豫園現珍藏書畫、家具、陶瓷等珍貴文物數千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