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姑蘇,是我母親故居黎裏的首府。兒時雖隨我母親回鄉時曾拜訪過,但那時的印象幾乎已經模糊了。
隻記得我祖父和我父親均酷愛蘇州的評彈和說書;朦朧中尚記得曾隨著我祖父頻頻出入在上海福佑路上的東方書場外,令我記憶猶深的是我父親除了酷愛評彈,更能手持三弦和好友們來上一段。
為了不至於因缺少女角而無法盡興,父親傾其僅有的一點點積蓄,不但為我姐姐請了老師調教,更買了琵琶和留聲機。因此今天我姐姐能有此一技之長是在應該受惠於我父親對評彈的酷愛。
然而,真正令我時時緬懷的是古城蘇州尚留著的我和我發妻翠琴相戀的足跡和彼此情愛的追憶。。。
惜別―謹獻給我的愛妻翠琴[全文] 更多:【古鎮西塘】喚醒了我對童年的追憶(圖) 【古鎮西塘】喚醒了我對童年的追憶(續圖) 【西子湖畔】沒有婚禮的蜜月遊(圖)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圖)】 【回顧】我的青春-天柱 青春的搖籃-再說天柱 夜上海 華夏五千年,曾孕育了多少座人類賴以生存和生息的古城?又有多少古城湮沒於曆史長河?我們或許無力去解答這些曆史懸案,卻不妨礙我們有幸一睹那些幸存於世的古城的風采。當輕輕拂去曆史的塵埃,迄今仍屹立在中華大地上的一座座古城,宛如一顆顆散落四處的明珠,在以為人知或尚不為人知的角落裏熠熠生輝。
江蘇蘇州,在世界文化遺產的名冊上,中華古城占據越來越多的席位,象“大珠小珠落玉盤”。使時間之工,曆盡百載千年,細細打磨、鍛造了他深邃神秘的迷人色彩。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現代都市人的一種生活向往。那麽,何不忙裏偷閑,背起行囊,走入古城大街小巷, 去領略人世間的滄海桑田。
留圓
蘇州是國務院首批命名的全國曆史文化名城,是著名的風景旅遊城市。她是春秋時期(公元前514年)吳王闔閭建造的一座古城。隋文帝開皇9年始稱蘇州。經曆2500多年來的滄桑變化,蘇州的城址基本未變,仍保留了“河街相鄰,水陸平行”的特有風貌。 頗負盛名的“園林之都”、“絲綢之府”、“工藝之市”,還有眾多的文物古跡和蜚聲海內外的吳文化以及質樸典雅的古建築,至今仍閃耀著奪目的光輝。
蘇州市位於長江三角洲中部、江蘇省南部。東臨上海,南接浙江,西傍無錫,北依長江。全市總麵積8488平方公裏,現轄滄浪、平江、金閶、虎丘、吳中、相城、蘇州工業園區、蘇州新區等8個區和常熟、張家港、太倉、昆山、吳江5個縣級市,總人口578萬人。境內河流縱橫,湖泊眾多,京杭運河貫通南北,望虞河、婁江、太浦河等連接東西,太湖、陽澄湖、昆承湖、澱山湖鑲嵌其間。
這裏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農業特產有產大米、棉花、油菜籽、香粳米、鴨血糯和太倉白蒜;特產柑桔、枇杷、板粟、梅子、桂花、茶花、碧螺春茶;太湖銀魚、蓴菜、珍珠和陽澄湖大閘蟹聞名遐邇。
虎丘
蘇州是吳文化的發祥地,文壇賢能輩出。評彈、昆曲、蘇劇被喻為蘇州文化的“三朵花”。已有400多年曆史的昆曲,是“中國戲曲之母”;評彈是用蘇州方言表演的說唱藝術,已在江、浙、滬流傳了300餘年。蘇州的工藝美術聞名中外,蘇繡與湘、蜀、粵繡同被譽為我國的“四大名繡”;桃花塢木刻年畫與天津楊柳青木刻齊名,世稱“南桃北楊”;蘇州的緙絲、雕塑、宋錦、玉石和紅木雕刻等工藝品,各有千秋,巧奪天工。
蘇州是全國重點旅遊城市,古城座落在水網之中,街道依河而建,水陸並行;建築臨水而造,前巷後河,形成“小橋、流水、人家”的獨特風貌。集建築、山水、花木、雕刻、書畫等於一體的蘇州園林,是人類文明的魄寶奇葩,拙政園和留園被列入中國四大名園。
蘇州既有園林之美,又有山水之勝。寺觀名刹,遍布城鄉;文物古跡,交相輝映。加以文人墨客題詠銘記,作畫書聯,更使之名揚中外。靈岩、天平、洞庭東山西山、鄧尉、虞山、玉山等處,都是天然的風景勝地。
拙政園
蘇州市2000年的國民生產總值達1541億元,基本建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的現代製造業基地;產、學、研緊密聯合,各類人才聚集的技術創新基地;科技含量高、外向度高、經濟效益好的現代農業基地;融人文景觀與自然風光為一體、生態環境優美的旅遊度假基地,21世紀的蘇州將是“經濟繁榮、科教發達、生活富裕、環境優美、社會文明”的現代化地區。
寒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