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是在天柱山腳度過的。那裏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留下了我的足跡。天柱的八年,令我有了屬於自己的真正的思想和靈魂。雖也充斥了某種無奈和彷徨,然亦留下了許許多多美好的回想和追憶。。。
天柱的山水養育了我,在此獻上我的祝願--願天柱的山長青水長綠,願天柱的父老鄉親代代昌盛繁榮!
天柱簡介:
天柱山位於安徽省的西南部安慶市潛山縣境內,東臨長江,西連大別山,雄峙江淮。天柱山因主峰雄偉峭拔如“擎天一柱”而得名。據《史記.封禪書》載,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南巡,登臨天柱,封為“南嶽”。至公元589年,隋文帝開拓南疆,改封湖南衡山為南嶽,天柱山仍以古南嶽而受人仰慕。又因春秋時為皖國封地,山名皖山,水名皖水,城名皖城,安徽省簡稱“皖”即源於此,所以又稱為安徽的“源頭山”。
這裏處於南溫帶和北亞熱帶的交匯地帶,動植物種類豐富 ,有植物119科,千種以上,主景區森林覆蓋率達95%;珍稀動物數十種,至今仍有虎豹出沒於深山密林。珍貴植物有香果樹、紅豆杉、天女花,特別是成片的珍珠黃楊與雲錦杜鵑 ,伴生於海拔千米地帶,形成高山特殊的景觀。珍貴動物有花麵狸、琴鳥、四聲杜鵑、娃娃魚等。
天柱山為古皖文化薈萃地,人文景觀博大精深,摩崖石刻遍布山中。始自漢武封嶽,即為道教發祥之都。道教尊天柱山為第14洞天、57福地;佛教禪宗二祖、三祖曾在此往來駐錫;唐佛光寺、南梁山穀寺顯赫一時;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黃庭堅等文人墨客存留的近400方摩崖碑刻,集曆代文學和書法之精華;石牛古洞摩崖石刻之多之精,名冠安徽全省;薛家崗古文化遺址,將新石器時期原始文化重現。
天柱山的自然景觀令人歎為觀止。峰無不奇,石無不怪,洞無不杳,泉無不秀。“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門千仞鎖雲雷”,是白居易讚美天柱山的詩句;李白的“待吾還丹成,投跡歸此地”;蘇東坡的“平生愛舒風土,欲居為終老之計”,流露出他們把天柱山選為自己歸宿的願望,足見其迷人之處非同一般。她既有充溢陽剛之氣的“擎天一柱”,又有構成挺拔之軀的45峰;既有奇鬆怪石、流泉飛瀑,又有峽穀幽洞、險關古寨,還有全國第三大高山人工湖“煉丹湖”,真是目不暇接,美不勝收。
天柱山的自然景觀令人歎為觀止,自然風光雄奇靈秀,霧潮雲海,瑰麗壯觀,兼具黃山之雄奇、廬山之幽秀。既有奇鬆怪石、飛瀑流泉,又有峽穀、幽洞、險關、古寨。峰無不奇,石無不怪,洞無不杳,泉無不秀。“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門千仞鎖雲雷”,是白居易讚美天柱山的詩句;李白的“待吾還丹成,投跡歸此地”;蘇東坡的“平生愛舒州風土,欲居為終老之計”,流露出他們把天柱山選為自己歸宿的願望,足見其迷人之處非同一般。她既有充溢陽剛之氣的“擎天一柱”,又有構成挺拔之軀的45峰;既有奇鬆怪石、流泉飛瀑,又有峽穀幽洞、險關古寨,還有全國第三大高山人工湖“煉丹湖”,真是目不暇接,美不勝收。
天柱山奇峰林立,天柱、飛來、天獅、蓮花、天池等大大小小45座山峰,或奇偉突起,仰摩霄漢,或比肩巍立,身遏行雲。主峰海拔1488米,孤身突起,石骨嶙峋,峭立如柱,群山拱衛,屹然獨尊。
天柱山水資源十分豐富,泉、瀑、溪、潭,隨處可見。或飛流直下,或林間潺潺,或山鳴穀應,或清澈可鑒。深山幽林中又有洞穴,以寬敞可容幾千人的觀音洞為最。縱橫交錯,纏繞詭秘的峽穀中,以飛來峰下的“天柱一絕”神秘穀最為奇險。穀底54個洞穴形態各異,雲集交錯,洞連洞,洞套洞,洞洞相連,人遊其中,狹窄處須屈身匍行。穀旁古樹虯枝,穀內怪石異草,恍似仙境,引人入勝。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鬆竹海,構成了天柱山的雋雋秀色。危崖險峰中,交替閃現的雲海、佛光、日出、曉霞、霧淞等時景,雲蒸霞蔚,更使天柱山勝景常在,春顏長駐,引人折腰。
來天柱山旅遊,走在古皖大地上,你還可以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薛家崗文化遺址”領略距今5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文明,可以在中國最早敘事長詩《孔雀東南飛》的主人公焦仲卿、劉蘭芝合葬的孔雀墳前,體會他們那不屈的反抗精神,舒王台,留下了王安石秉燭夜讀的身影;胭脂井,映照過三國美人大喬、小喬的容顏。始建於清乾隆初年的萬澗古戲樓上餘音繞梁,石牛古洞邊的摩岩石刻,黃庭堅等文人墨客留下的書法神韻猶存。登臨覺寂塔、太平塔,心曠神怡;乘竹筏皖河漂流,則情趣無窮。天柱山的靈氣還孕育出了京劇創始人程長庚、現代通俗小說大師張恨水、雜技皇後夏菊花、黃梅新秀韓再芬等藝術精英。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天柱山,以其雄奇靈秀的山水、令人讚歎的文化、爭奇鬥豔的花卉和四季宜人的氣候,構成了獨特的自身價值,成為旅遊觀光的勝境,陶冶情操的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