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創】毛澤東身後的三駕馬車--毛澤東和他的接班人構想

(2004-07-06 09:16:33) 下一個
毛澤東對於赫魯曉夫在斯大林死後所作的《秘密報告》一直是洞若觀火的,他曾經這麽說過:“蘇聯那個過去把斯大林捧到天上一萬丈的人現在又把他打倒地下九千丈,我們國內也有人跟著他轉。”(毛澤東《論十大關係》)所以,毛澤東對接班人的態度是一直比較慎重的,在建國之後,毛澤東先後屬意於劉少奇、鄧小平、林彪、王洪文、張春橋、華國鋒等多人作為他不同時期考慮的接班人,然而,他們各自的政治命運也因為毛澤東的種種打算進而波瀾起伏。 劉少奇是毛澤東同時代的戰友和最初堅定的合作者,因為劉少奇的努力,使得毛澤東在黨的七大上最終被明確為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核心,毛澤東思想被寫進黨章,成為全黨的行動指南。所以,毛澤東對劉少奇也是很抱好感的,然而,時過境遷,因為工作上的分歧和路線的不同理解,毛劉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以致於最後不得不分道揚鑣。毛澤東曾經對英國的蒙哥馬利說過:“在中國,繼承人是很清楚的,並且已經確定了,那將是劉少奇。”為了這個和英國人的對話,毛澤東做了進一步的闡述:“前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改名換姓了,不再姓毛名澤東,換成姓劉名少奇,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出來的。以前,兩個主席都姓毛。現在,一個姓毛,一個姓劉。過一段時間,兩個主席都姓劉。要是馬克思不請我,我就當那個名譽主席。誰是我的繼承人,何需戰略觀察!這裏頭沒有鐵幕,沒有竹幕,隻隔一層紙,不是馬糞紙,不是玻璃紙,是鄉下糊窗戶的那種薄薄的紙,一捅就破。這位元帥對中國友好,就讓他來捅。捅破了有好處,讓國內國外都能看清楚。什麽長生不老藥!連秦始皇都找不到。沒有那回事,根本不可能。這位元帥是好意,我要告訴他,我隨時準備見馬克思。沒有我,中國照樣前進,地球照樣轉。”劉少奇第一次當選國家主席之後,湖南就打出“歡迎兩位主席回鄉”的標語。然而,毛澤東的這番議論結束不過幾年,也就是一九六四年年底,毛澤東已經從思想上認同打倒劉少奇了,特別是次年年初的那次爭論更讓毛澤東認定劉少奇必去不可。 在扶植劉少奇的過程中,毛澤東並不是完全甘心把班子交給他,這從高饒事件和鄧子恢事件中就可以窺到蛛絲馬跡。八屆六中全會期間,當議及國家主席下一任人選時,毛澤東帶頭保持沉默,而鄧小平那一句“都不提,我提”的話語中包涵的涵義也是相當微妙的。六中全會定下了劉少奇接任國家主席,然而,時隔不到一年,在八屆七中全會上,毛澤東竟然又說出這樣的話來:“我這個人叫毛澤東,我掛正帥,就是大元帥,鄧小平為副總司令、副元帥,我們兩個人,一正一副。”他還對鄧小平說:“你是總書記嘛,鄧小平,你掛帥了,一朝權在手,就把令來行,你敢不敢呀?你是書記處的總書記,你也是常委的總書記,你也是政治局的總書記,你也是中央委員會的總書記,你也是我的總書記。”這等於把鄧抬高和劉少奇同等的地位上來。其實,早在高饒事件之後,毛澤東就刻意的培養鄧小平,從秘書處到書記處,鄧在毛的支持之下,聲望日隆(具體參看我的《建國之後中央書記處之興廢》)。在反右、反教條、大躍進這新三大戰役中,鄧小平緊跟毛澤東,配合毛澤東的戰略部署,讓毛澤東非常滿意。 所以,這一段時間中,毛澤東對鄧小平的讚賞是溢於言表的。可是,在大躍進末期,鄧小平通過一些考察和研究以及其他中央領導人的反映發現這次運動給中國帶來的災難是十分嚴重的,這也就讓他重新反思過去的不遺餘力支持毛澤東的初衷起來,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劉鄧從一開始的分歧走向合作並且密切的配合糾正黨的路線上的左傾,代表作就是著名的七千人大會和事後的甄別工作、策劃包產到戶等,這些被毛澤東指責為“黑暗風、單幹風、翻案風”加以批判。這時開始,毛鄧之間逐步走向對立,顯然鄧這個接班人也不可能接班了。 林彪在一九五八年的竄升也是毛澤東一手導演的,這位戰功顯赫而且一直作為毛澤東的“寵兒”(斯諾及史沫特萊等人都有這樣的印象,在他們的書中有所反應)的“病號”一旦走到前台立刻 作出了極大的對毛澤東政策的響應和支持,從一九五九年的廬山會議到六十年代初期的活學活用、頂峰論等無不體現了林彪對毛澤東的無限忠於,毛澤東終於決定樹立林彪的聲望借以打擊劉鄧 ,八屆十一中全會上,林彪成為唯一的黨中央副主席,九大更被寫進黨章,成為絕無僅有的法定的接班人。但是,打倒劉少奇之後出現的巨大權力真空,毛澤東並不想讓林彪全方位的填補,而 林彪本人基於自己的這一“汗馬功勞”得不到足夠的酬庸乃至和江青新貴集團的不和,對毛澤東從最初的響應、配合到拆台、反對乃至動手。毛澤東不顧康生等人的勸說,毅然決定打倒林彪, 這個黨章賦予無限光榮的接班人死的也是離奇的,可謂暴屍荒野 、臭名遠播。 林彪死後,毛澤東在一次偶然的時候問及張春橋:“王洪文會不會寫文章?”毛澤東看重了年輕的上海造反頭子王洪文,他見到王洪文時誇他:“你是工農兵集於一身。”甚至在十大之前,毛澤東還考慮把王洪文的政治地位排在周恩來之上(王洪文擔任中共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準備委員會主任,副主任為周恩來、康生、葉劍英、江青、張春橋、李德生。),可是,這位年輕的黨中央副主席的後來的所作所為和他不堪任用的能力讓毛澤東放棄了這個想法轉而把目光重新投到鄧小平和張春橋的身上。 張春橋雖然深得毛澤東的喜愛,然而不懂經濟不抓全局以及拉幫結夥的特點讓眾人大搖其頭,毛澤東為了權力平衡,不得不對張的重用采取低調。這時候,華國鋒便脫穎而出了,早在十大之前 ,華國鋒和吳德等人就被調來中央作為預備幹部使用,而後經過王洪文、鄧小平、張春橋等人的綜合考慮不成熟後,華就自然而然的成為毛澤東一生最後的接班人的唯一人選。毛澤東希望在他的身後,有一個三駕馬車出現,主導自然是華國鋒,左邊是王張江姚,右邊則是葉劍英、李先念這些老派,庶幾可以維持政治格局不至於走到文革的對立麵去,也可以讓大家接受。毛澤東的這個想法可謂是用心良苦、頗費周折的,但是,最後還是被打得粉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