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五節 說寬容

  上學期,我們班轉來一位新生。別看是個女生,可真是與眾不同。在新的環境裏,她一沒有陌生感,二是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事就大吵大鬧,有時甚至還要拳腳相加(聽說她練過武術)。驟然間,把個本來好端端的集體弄得沸沸揚揚,關係緊張。為此,班主任老師和班幹部經過幾次討論,決定以“寬容”來對待這件事。同學們也挺爭氣,真的做到了“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並且處處給新生提供方便,創造了一種團結友愛的氛圍。在這樣的環境中,這位新生也還知趣。在一次生活會上,她坦白地對大家說,她媽媽常叮囑她,不管到哪兒都得“橫”點,特別是到了一個新地方就更應如此,這樣的女孩才不會挨欺負。聽了她說的話,大家都笑了,可這位新生倒不好意思起來。

  ——在一次班級工作交流會上一位班幹部的發言

  看了這位中學生的發言,我心裏很高興。這個班集體的確是個好集體。一個好的集體,依靠大家的力量是完全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不良行為的。是的,在突然飛來的麻煩事麵前,他們以冷靜的態度,用“寬容”給以解決,這無疑是明智的辦法。不過對此,有的同學會不會也有其他的想法呢?比如,班裏這麽多人反倒讓一個女生給“鎮”住了,是不是太窩囊了?是不是也應該有人站出來給她點“顏色”看看呐!等等。

  為此,這裏我想對“寬容”談談自己的看法,供同學們參考。

  寬容是為人的美德

  當人們在現實社會中遇到自己難以接受的人物德行時,常會說出這樣一句話:“林子大了,什麽鳥兒都有!”其實這是真理。放開視野,廣為考察,在大森林中,不僅鳥類千奇百怪,而且同一種鳥也會各具姿色,個體之間絕不相同。世界上絕不存在完全相同的兩個事物,事物之間的差異性、個性是絕對的。

  人們還可以發現,世界上最多的東西也許是天上的星星,但人們卻找不到兩顆相同的星星;世界上最多的東西也許還有樹葉,山林平地,樹木蔥蘢,樹葉密密麻麻,即使一棵樹上的葉子也是數不勝數的,但能否找到兩片相同的樹葉呢?絕對不可能,不信就試試看;世界上的山脈也是不可勝數的,但有哪一段山巒是相同形態的嗎?絕不可能,桂林的“七星岩”就與肇慶的“七星岩”大不相同;世界上的花不可謂不多,任何一種花,有完全相同的形態嗎?同樣不可能。世界上的東西互不相同這一點是絕對的。說到這裏,我還有一個有趣的經曆:一次我在莫斯科,走到郊外的樹林邊,看到林中草地上落著許多鳥,紫灰色的翅膀,白色的胸脯,像野鴨、鴛鴦的顏色,一個個輕盈地走在草地上覓食。這是什麽鳥?中國沒有這種鳥,經過詢問,再三核實,這些鳥是烏鴉!中國有句俗話,叫做:天下烏鴉一般黑。這裏的烏鴉怎麽不黑呀?這確實是烏鴉,但確實不黑,這就是俄羅斯的烏鴉。此後,我覺得,“天下烏鴉一般黑”這句話,應該打個折扣了。天下的烏鴉多姿多彩,不一定都是黑的。

  山川樹木花草各具自己的特色風姿,構成了美麗的大自然,它們和諧自然地存在一起。

  同樣的道德,人也是各種各樣,差異性也是絕對的。古今中外,人類繁衍至今,有過億萬子孫,但是卻不存在兩個相同的人。人的差異性、個性是普遍的。

  但是,人與山川樹木花草不同,人與一般動物也不同,人的本質在於其社會性。即是說,人必須接觸社會,接觸他人,才成其為人。否則,他就不是一個典型意義的人。記得印度有個“狼孩”,小孩子一生下來,就被狼叼走了,狼用自己的乳汁養大了這個小孩。由於這個小孩一直生活在狼窩裏,看到的是狼,聽到的是狼嚎,根本沒見過人和人的社會,所以直到五六歲還是像狼一樣四肢著地爬行,不會講人話,隻會像狼一樣號叫。這個小孩具有人性嗎?他雖具有人的軀體,卻不具有人的性質。原因何在?他沒有接觸過人,沒有與社會發生密切聯係。所以,人的本質是其社會性。人隻有與周圍的人建立正常的、密切的交往關係,才能有人的文明狀態。

  人與人差異是絕對的,人與人之間又必須發生交往關係,寬容的意義就在這裏發生了。如果在人類社會交往中,每個人都完全、徹底地堅持自己的個性,那就不會存在人類社會了。即使在兩個人構成的社會中,如果這兩個人互不讓步,互不妥協,也不能構成一個社會。隻有有了寬容,求大同,存小異,人與人之間才能相容,才能構成一個集體,才能構成一個社會。

  所以,寬容是為人之必需,寬容是一種美德。

  人們在互諒互讓中,維持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產生了合作,推動著曆史的發展,提高著人類自身的品位。

  寬容是人際交往中的一種緩衝設施。沒有這一緩衝設施,就會變成硬碰硬,鋼鐵公司遇到了鋼鐵公司,你死我活的鬥爭就要開始了。這對於處於敵我狀態的人們是必要的,但在人民大眾之間、朋友之間、同學之間、師生之間、長幼之間、夫妻之間,則不能采取這種硬碰硬的個性直接相撞的方式。應當有緩衝設施,就不會硬碰硬了。這道緩衝設施,便是寬容。

  我在碼頭上觀察到:輪船在靠攏碼頭時,柔和而平穩,原因在於船體的側麵設置了許多橡皮輪胎,富有彈性;碼頭的水泥石墩側麵,也掛著許多橡皮輪胎。這樣,輪船與碼頭的接觸就不是鋼甲板與石墩的碰撞,而變成了軟貼軟了。輪船和碼頭都受到了保護,兩相受益,船上的客人和貨物也更加安全。這就是緩衝設施的作用和意義。寬容在人與人之間就是這樣一種作用和意義。因此,寬容是為人之美德。

  寬容是中華民族傳統的一大特色

  中華民族胸懷闊大,富有寬容的品格。中華民族的圖騰就標識了這一點。中國的傳統圖騰之一是龍。龍的身上,長著牛的頭、虎的口、鹿的角、蛇的軀體、魚的表皮、鷹的爪,匯集了各種動物之一部分於一體,使其具有騰空飛翔的本領,翻江倒海的功夫,奔馳搏擊的能力。龍的產生,正是信仰各種不同圖騰的部落團結融合的結果。龍作為中華民族的圖騰,說明了這個民族自古以來的寬容胸懷,凝聚精神。

  西方則不然。在英格蘭,直到15世紀中期,以紅、白玫瑰為標誌的兩大封建家族還在進行著長達30年的一場混戰殘殺,幾乎殺得雙方同歸於盡。在歐洲大陸,有的國家直到近代仍分裂為幾百個小邦小國,不能統一。這種結局本身就說明了西方文化中缺少的正是寬容。

  正因為寬容相處,善於融合,中華民族才成為一個大民族。中國古代,也存在不同血統的許多部落,他們之間也有鬥爭,如炎、黃相爭,你死我活。但中華民族的後代,卻十分寬容地自稱“炎黃子孫”,並不看重當時的分野,足見民族傳統中的博大胸懷。直到今天,中華民族作為多民族的共同體,56個民族之間互相尊重,互相平衡,和睦相處,沒有狹隘的觀念。這其中的文化因子,也是寬容。

  從宗教視角,更可看出中華民族的寬容美德。在西方,多信一神教,原因是宗教信仰領域的不相容造成的。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在任何一個國度,都是各不相容,格格不入的,很難共存於一域。更有甚者,同一個教內的各派別也是各不相容、格格不入的。這足以反映不寬容的內心世界。直到今天,美國的政客們還在以自己的信仰指責東方各國,更是這種缺少寬容、刻薄心理的反映。有的地方,甚至因宗教信仰不同而發動戰爭。在中國,情況則大不一樣了。中國大地上,儒教、道教和睦相處,而且還主動引進一個佛教,稱作儒、釋、道並不行不悖。在廬山仙人洞,一個廟宇中竟然同時供奉著三個宗教的神靈,稱三仙洞。這足見中國人宗教方麵的寬容。後來,不僅是儒、釋、道,而且還有基督教各派、伊斯蘭教,都在中國得到相當發展,且並行不悖,相安無事。這在世界宗教史上,恐怕是罕見的。這可以看出中國傳統中,宗教的寬容,坦蕩自立。這正是中華民族的偉大之處。

  中國的古代聖人孔子及其代表的儒家,就是強調寬容的。《論語·裏仁》有言:“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其中,“忠”是盡己之責,積極為人,而“恕”則是推己及人,寬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便是處理人際關係的一種寬容的主張。至今,其積極意義也不容抹煞。孔夫子還大力倡導“有教無類”,將文化的價值置於民族、階級、地域等差別之上。這種寬容,反映了自身有自信心、自尊心,有生命力。

  孔子之後的弟子寫成的《周易大傳》,其中有兩句話成為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支柱。一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有道德的人應像生機勃勃、永不停息運轉的天地日月大自然一樣,努力向上,絕不停息。二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有道德的人應像廣袤厚生的大地包容萬物一樣,胸懷寬大,包容各色人等,容納各種不同意見,不要隨便排斥哪一方麵。

  這種厚德載物的寬容精神,也並非儒家獨有。荀子也主張寬容的精神。他主張:“君子賢而能容罷,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這就較全麵地闡釋了寬容的內涵。莊子更是寬厚容人的先師。他不僅“常寬容於物”,而且“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傲倪於萬物,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莊子·天下》)

  這種寬容精神轉化為人倫,規範了人與人的相互關係。但可惜,這種人倫最後把著眼點放在家庭這個小單位上而沒有強調其更廣泛的社會性。這種以家庭為核心的人倫,借血緣關係、地緣關係、人緣關係建構了以家庭為核心的人際關係網,形成一種“熟人社會”特征,反倒難以形成社會公共關係規範。這是我們傳統文化中落後的一麵,即寬容精神演化為它的反麵。

  隻有在新中國,寬容這種傳統文化的因子才重新伸展出新生命的枝芽並得到發展,被賦予嶄新的時代意義。毛澤東同誌提出了一切革命隊伍中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的原則;他還從密切聯係群眾的高度,提出同一切願意及可能同我們合作的人進行合作,絕無排斥他們的權利;在講到革命接班人的條件時,他特別指出,他們必須善於團結不同意見和犯了錯誤的人;在人民內部強調,要互相少講別人的缺點、錯誤,別人的缺點、錯誤,讓人家自己講,各自多作自我批評,求大同,存小異。這不僅使寬容精神有了時代的升華,也體現了毛澤東的偉大胸懷。

  寬容使友誼之樹常青

  人生在世,除了物質方麵的需求之外,還有社會、心理方麵的需求。友誼和良好的人際關係便是社會、心理需求的一個重要部分。

  但是,麵對人際交往中的民族差異、社會曆史差異、個性差異、年齡差異、性別差異、職業差異、觀念差異、習俗差異、心理差異、文化修養差異、道德水平差異、臨時處境差異,要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和友誼,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寬容在這裏就更是必要的。沒有寬容,便沒有朋友。

  要使友誼之樹常青,寬容的心態有以下要求:

  第一,培育自身的良好的心理應激反應能力。應激反應能力是一種社會心理特質。在被對方誤解、受到委屈、自尊心受到損害時,有人便大發雷霆、暴跳如雷、做出決絕的事來,結果丟了朋友,事後真相大白,自己又悔恨不已。

  這種人便是應激反應能力差,麵對刺激,不能反映出一種沉穩成熟的心態。反之,便是應激反應能力強的表現,這種人往往在反麵激發麵前以博大胸懷理智待人、寬厚多恕,充分理解對方的心情,表現出一種高姿態。

  培養應激反應能力,最直接的是克製個人情緒的宣泄。因為情緒是一泄而不可止的,最後必定傷人。有人為了克製個人情緒,寫下了“製怒”的座右銘,但要真正做到才有意義。在日常生活中要時刻提醒自己的這一弱點,遇事先沉著思考一番,甚至晚發泄比早發泄好,不發泄比發泄更好。如果有一次遇到激變而沒有發泄,就證明自己有了進步。持之以恒,性格就變得韌起來了。同時,對方與自己的關係也便增進了一層。

  第二,理解人,尊重人。因為人與人之間差異性是絕對的,所以,絕對地堅持個性或過多地堅持個性就會失去朋友,在人群中孤立起來。科學地看待這些差異,就會容易理解人。對人的理解和尊重,就會產生寬容的心態。

  特別是在我們的社會處於急劇變革的時候,人們的利益、心態、情緒受到刺激的因素極多,這就要求人們在交往中,更需互相理解和尊重。一個人在工作崗位上情緒低落,可能是家庭出現糾紛,可能是親友出了不幸,可能是私生活中有了曲折,可能是社會活動的其他方麵不順。總之,不一定是簡單地對自己態度的變化,加以理解,友誼之舟便繞過了暗礁。

  人總是可以理解的。即使對方出於一種極為低下的私心,也可以從人格上理解其水平,而自己不必與之處於同一個水平上。這也是對對方的一種尊重。有時,還要三省己身,看看自己是否有意無意傷害別人的地方。這也是理解人的一個重要方麵。發現這類問題,及時作個自我批評,消除誤會,雙方都舒暢。

  有這樣一個實例。孫中山先生為了比較東西方的文明進化程度,曾提出一個標準:“西方人身體上多毛,說明他們文明進化程度低,離猿距離還不夠遠;中國人身體上毛不多,說明中國人文明進化程度較高,離猿的距離比西方更遠。”我覺得這很有趣,便在一次授課中引用了這一說法。想不到聽課的這些中國人當中就有毛發長得發達、胸脯上毛茸茸的人。他聽了後幾天不悅,對我敬而遠之。經別人提醒、點撥,我恍然大悟,趕緊前去公開道歉:“為師放肆,提了一個不恰當的問題!”對方也破顏一笑,曰:“你講得很有意思。沒關係!”一場誤解就這樣消除了。如果我不去理解他,他肯定認為我的那番話是尋機譏笑他,矛盾就深了。

  第三,加強自身人際交往的道德修養。在人際交往中,為所欲為是行不通的。要修養出好的私德,才能與同誌和友人相處融洽。

  這方麵的私德應包括:平等待人,不能盛氣淩人;顧全大局,隻講大是大非,克製局部爭議;嚴以責己,多在自身找原因,找責任;而且還要得理也讓人,實行冷處理,不激化矛盾。

  這方麵的私德還應包括:不責人之小過,不揭人之隱私,不念人之舊惡。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不責人之小過,正是高標準要求自己的表現。隱私,人皆有之;隱私是人的尊嚴的最後一道防線;揭人隱私,等於毀滅人的尊嚴,實是應忌諱之事。人的一生是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積極的人生應是向前看,念未來,舊惡成為過去,不應拘泥。這便是寬容。

  這方麵的私德還應包括一係列的正確方法。對於陽剛之氣過盛的人,可以用柔韌的方法緩衝之;對於好弄權術的人,可以用坦誠的熱情感化之;對於盛氣淩人的人,可以用講道理的嚴謹降服之。這也是一種寬容的表現。

  第四,淡化實利觀念,遠離實用主義。

  自古以來,因利而聚,往往成小人之朋黨;因道而合,方才為君子之交。因此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以實利為出發點,進行社會交往,就會跌入實用主義的泥坑。人們常說的某某人太勢利、勢利小人、太勢利眼,就是這種情況。因勢利而表現出的不寬容,往往是落井下石,其原因是在利害關係上不寬容。

  人遇到困難、挫折、失敗、委屈,是最需要朋友幫助的時候。這時的一句問候、一件饋贈、一封書信、甚至一個眼色,都如春風化雨般的溫馨,足以使對方記一輩子。這種感情上的雪中送炭,是人們最珍貴的,對方會發出這樣的感慨:“患難識真交”,“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反之,怕別人牽累自己,遠遠躲開,或冷眼旁觀,甚至不惜趁勢落井下石,就會傷人至深,甚至會由朋友轉化為仇敵。

  在實利、名譽麵前,應當是沉著不爭,自古之所以有“同行是冤家”,“同欲者相憎”,其源皆出自對名利的過分追逐。爭名逐利,互不相讓,難免成為冤家對頭。反之,居心寬廣、持身嚴謹、信心充分、淡泊名利,則會保持老朋友並且招來無數新朋友。

  做到以上寬容的原則,社會交往就會順利,友誼之樹就是一株常青樹。

  寬容的反麵是嫉賢妒能

  缺少寬容的典型表現是嫉賢妒能。古今中外,嫉妒心理與表現,受到了無數次的批判和唾棄。嫉妒,無論采取一種什麽形式表現,都是一種醜行。

  荀子曰:“世之災,妒賢能。”“士有妒友,則賢交不集;君有妒臣,則賢人不至。”屈原也歎息:“世混濁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可見,嫉妒之心,源遠流長。但嫉妒一直是損害賢良,阻礙社會進步的腐蝕劑,不可不戒除。否則,於人於己,都沒好處。多一分寬容,少一分嫉妒,人們就會躍上更局一級的人格階梯。

  《水滸傳》上有一個關於“林衝火並王倫”的故事。說的是最早在梁山泊落草的是一個沒有什麽本事的,不及第的秀才王倫。當曾任京都八十萬禁軍教頭的林衝前來上山人夥時,王倫出於無能和嫉妒,怕林衝來了“占強”,便以“寨小糧少,屋宇不整”為借口,不容林衝落腳。經過百般刁難,才勉強留下。後來,當晁蓋、吳用等七位豪傑到梁山泊落腳時,氣量狹小的王倫嘴上說著“晁天王大名如雷貫耳,今日且喜光臨草寨”,一麵仍以“敝山小寨”、“一窪之水”、“糧少房稀”為由,加以排斥,不肯相留。結果被林衝一頓好罵:“這梁山泊便是你的?你這嫉賢妒能的賊,不殺了要你何用?你也無大量之才,也做不得山寨之主!”說畢,一刀結果了王倫性命。林衝罵得好,無大量之才,做不得寨主,嫉賢妒能則非殺不可。可憐一個王倫,因嫉賢妒能失了性命。王倫作為一種人品,直到如今,種子不絕,綿延不乏其人。這是沒有好結果的。

  其實,更早些,《三國演義》裏的周瑜,更是一位嫉賢妒能的人。他雖文武雙全,才高蓋世,但覺察到自己與諸葛亮的某些差距之後,便不顧大局,由嫉妒而頓起殺心。他長歎道:“既生瑜,何生亮?”一句話道破了自己是個死不改悔的嫉賢妒能的人。最後硬是氣悶而死,成為千古笑柄。

  由於世人蔑視嫉賢妒能的人,日後流傳著一句諺語,叫做:武大郎開店,比我個子高的人別進來。武大郎個子不高,這是既成事實,並非自身有誤,但以自己個子為標尺,排斥一切高個子的人,這不成了可憐而可憎的人物了嗎?

  究嫉賢妒能的根源,往往是把一個單位,一個領域,看成是自己獨霸的王國,為保住自己的霸主地位不受到威脅和挑戰,醋意大發,嫉賢妒能。不是把招賢納才看成事業的發達,隊伍的壯大,而是相反,視賢能人才為眼中釘,肉中刺,加以排斥和壓製。輕者如王倫一樣抬出“寨小糧稀”之類的客套;重者便以壓垮、趕跑為快,甚至以置人於死地而後快。這後一種人無疑是中國人中真正的敗類。

  麵對有真才實學的人,還有一種說法,即“你驕傲了”,“你應夾著尾巴做人”。你自己是否已夾起尾巴來了?缺德少才之輩卻這樣訓斥他人,真乃黑白顛倒。

  為了幫助消除嫉賢妒能這種病態心理,增加許多寬容。我願錄下幾段世界哲人的語錄,以供參考:

  嫉妒的人常自尋煩惱,這是他自己的敵人。

  (古希臘)德謨克利特

  在缺乏才能和意誌的地方最容易產生嫉妒。

  (瑞士)希爾泰

  憎恨是積極的不滿,嫉妒是消極的不滿。因此,即使嫉妒立即變成憎恨,也是不足為奇的。

  (德)歌德

  嫉妒乃是平庸的情調對於卓越的才能的反感。

  (德)黑格爾

  人類的嫉妒心告訴人們,他們是多麽的不幸;而密切地注視別人的行為,說明他們本身是多麽的無聊。

  (德)叔本華

  什麽是嫉妒?那就是對於別人的價值伴隨著憎惡的羨慕。

  (日本)阿部次郎

  嫉妒是心靈上的腫瘤。

  (中國)艾青

  這麽多名言,對於不願聽的人,無異於一堆廢話;但對於上進的人,願意變得高尚的人,卻是不少的寶貝。

  寬容與原則並行不悖

  強調寬容絲毫不意味著損害原則。這是因為,我們所說的寬容不是絕對的,不是適用於一切問題的。在有些問題上,我們不但不讚成寬容,反而要讚成堅決的鬥爭。

  講寬容是有前提條件的。

  對敵對的勢力不能講寬容。中國流行的“東郭先生與狼”的故事,古希臘《伊索寓言》中“農夫與蛇”的故事,都說明了不能憐惜和寬容惡人的道理。因為,對敵人的寬容和憐惜,無異是對人民的殘忍。凡是勸人們憐惜惡人,說不憐惜和寬容惡人就不夠偉大的人,實際上充當了敵人的朋友,而不是人民的朋友。寬容隻適合於人民內部的人際關係,而不適用於敵我問題。

  對敵對的思潮不能講寬容。魯迅先生曾與敵對的思潮進行了不懈的鬥爭。魯迅認為,對敵對思潮的寬容,便是對惡勢力的慫恿。因此,他主張“費厄潑賴”(fairplay)應該緩行。他表示,如果到臨死時,有些“新式”的人們問起他是否寬恕了他的論敵,他將決絕地回答:“我一個都不寬恕!”魯迅的榜樣,說清了一個原則問題。

  對社會的醜惡現象不能講寬容。我們生活的社會是一個離開舊社會不很遠的社會,許多舊社會的渣滓隨波翻動,不斷泛起,不足為怪。目前,嫖娼賣淫,販毒吸毒,貪汙受賄,裙帶關係,以權謀私等醜惡現象,就是舊社會沉渣的泛起。它嚴重地敗壞社會風氣,阻礙社會的發展,衝擊安定團結,需要嚴厲打擊,決不能姑息寬容。

  在個人的修養上,應該嚴於律己,不應寬容苟且。“千裏之堤,潰於蟻穴”,對自己修養的任何放鬆,都會造成品格上的損失。隻有嚴於律己,才會產生對別人的寬容。在這一點上,我欣賞嶽麓書院正廳銘刻於牆壁上的一句名言:“是非審之於己,毀譽聽之於人。”

  隻有把握了以上幾個方麵,才算全麵理解了寬容的概念。

  最後,我想再提一下前麵那位同學的發言。如果他們的班集體不是以“寬容”的心態和辦法對待那位新生,真像槍對槍炮對炮地幹起來,到頭來,不僅問題得不到解決,說不定還會捅出什麽婁子來呢!

  (原文載《麵對你真誠的眼睛》,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