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民族精神 薪火相傳——再論在抗擊“非典”鬥爭中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近來,非典型肺炎疫情的肆虐使我國遭遇一場突如其來的重大災難,嚴重地危害著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災難當頭,危急時刻,在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迅速行動起來,一場群防群控、抗擊“非典”的人民戰爭在全國展開。

  麵對“非典”疫情,當代青年大學生以主人翁的精神,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發揚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萬眾一心、眾誌成城,團結互助、和衷共濟,迎難而上、敢於勝利”的精神,勇敢地投身到抗擊“非典”的鬥爭中。他們在這一從未有過的大挑戰、大考驗麵前,臨危不懼;在這一從未有過的大戰場、大課堂上,經受鍛煉。他們“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珍重自己、關愛他人”,以實際行動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優秀的答卷,充分展現了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風貌和青春風采。

  實踐證明,打贏這場抗擊“非典”攻堅戰,既要充分運用科學技術力量,又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

  一、民族精神,在抗擊“非典”鬥爭中經受考驗

  非典型肺炎是一種新的傳染性疾病,“非典”病原體特殊,傳播途徑複雜,流行蔓延迅猛,診斷治療困難,看不見、摸不著,防不勝防。這場疫情不同於其他自然災害,直接威脅到每一個人的生命安全,對黨和政府駕馭複雜局麵、應對突發事件能力是一場嚴峻的考驗,也是對我們民族精神的考驗。

  多難興邦。這一充滿辯證法的話語,是中華民族發展曆史的寫照。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曾飽受屈辱,經曆種種磨難。然而,在各種危機和災難麵前,中華民族始終沒有被壓垮,反而愈挫愈勇、愈挫愈奮、愈挫愈堅。中華民族精神在考驗中不斷得到振奮和弘揚。“非典”疫情帶來的嚴重災難,又一次考驗著我們的民族精神。

  嚴重的考驗擺在全民族麵前,也擺在了當代大學生麵前。大學生承載著祖國賦予的曆史使命。人們深知: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人們期望:大學生在關鍵時刻、在疫情威脅麵前,展示時代風采,代表民族希望。

  就大學生所處狀況而言,在“非典”疫情麵前,他們有特殊的困難。社會閱曆較淺,在突發事件麵前容易驚惶;人群密集,極易交叉感染;來自全國各地,其健康和安全牽動著千家萬戶。大學生在防治“非典”鬥爭中的狀態,是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

  曆史的經驗富於啟迪。在國家和民族危難之時,青年大學生總是能夠挺身而出,站在時代的潮頭,國家至上、民族為重,想國家之所想,急民族之所急。自五四運動以來,青年大學生始終高舉愛國主義旗幟,把個人的命運與民族、國家的命運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把個人的抱負與民族、國家的前途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把個人的價值與服務祖國、人民緊密地結合在一起。20世紀80年代初期,大學生喊出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口號,成為時代的最強音;20世紀90年代末期,“5·8事件”爆發後,大學生群情激奮,展示了維護國家尊嚴的愛國主義精神和中華民族的巨大凝聚力。麵對“非典”的考驗,黨和人民有理由相信並要求,在抗擊“非典”的人民戰爭中,大學生應該也一定能夠經得起考驗,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二、民族精神,在抗擊“非典”鬥爭中發揚光大

  事實證明,在抗擊“非典”的戰鬥中,新一代青年學生無愧於黨和人民的教育和培養。危難時刻,緊要關頭,他們臨危不懼、團結一致、相互關愛、迎難而上,以高尚的精神境界,嶄新的精神麵貌,實踐和體現了偉大的民族精神,用自己的信念、智慧和勇氣與疫情作鬥爭,演繹了一部感人肺腑、催人奮進、雄渾壯觀的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他們通情達理、顧全大局,體現了“萬眾一心、眾誌成城”的精神。

  麵對突如其來的“非典”襲擊,少數學生也曾有過一時的錯愕和恐慌,對學校采取的防控措施有些不太理解。但隨著全國抗擊“非典”鬥爭的開展,大學生很快轉變了看法,他們冷靜地思考,勇敢地麵對,堅定地相信組織的力量、集體的智慧,對學校防治“非典”的各項工作給予積極支持和配合,並迎難而上,主動參與。這一轉變,最迅捷地反映在各高校網站上,在千萬條留言中一時顯示出“三少四多”的態勢,即抱怨少、恐懼少、宣泄少,感動多、鼓勵多、擁護多、期待多。這種情感態度,傳達出當代大學生對黨和政府的高度信任,更體現出通情達理、顧全大局的精神風貌。

  顧全大局還表現在聽從指揮,尊重公德,要求自己的行為不給他人、社會帶來不便和危害。大學生們認識到,在抗擊“非典”的鬥爭中,每個人都是抗擊鏈條中的一環,整體的一部分。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始終保持和發揚集體主義精神。為了維護良好的防治秩序,他們以大局為重,服從安排,遵守紀律,不信謠、不傳謠,並將此視為自己對國家和社會承擔的義不容辭的責任。

  中國農業大學一學生黨支部發出倡議:“為了國家,為了社會,也為了我們的父母家人,我們不要回家!”更有同學誓言:“我們要以實際行動承擔起我們的一份社會責任。”即使在疫情嚴重的地區,絕大多數大學生響應政府的號召,留在校園,在做好自我防護的同時,按照學校的統一部署,繼續學習,完成學業。為了防止疫情擴散,一些高校設立了隔離區,大學生主動配合。一位被隔離大學生在日記中寫道:當災難從天降臨時,當危險向我們步步逼近時,有誰敢說一點都不害怕?在此時此刻,正在經受巨大災難的國家需要我們這樣做,我們不能說“NO”。這種高度理解配合和顧全大局的思想,充分體現了“萬眾一心、眾誌成城”的精神。

  ——他們友愛親和、積極協作,體現了“團結互助、和衷共濟”的精神。

  “珍重自己、關愛他人。同舟共濟、共渡難關。”這幅懸掛在北大校園裏的條幅,代表了當代大學生的共同心聲。在抗擊“非典”鬥爭中,大學生團結友愛,相互幫助,集體主義精神發揚光大。他們中許多人參加各項誌願者活動,宣傳防治“非典”知識,組織開展防治“非典”工作,維護校園秩序,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對於非典型肺炎患者或被隔離的同學,更是給予多方麵的關心與體貼。一位同學說,為什麽危難之際有許多東西讓我們感動,那是生命與生命相互依托、相互支撐而產生的信任和力量。這些事情似乎極為平常、平凡,說不上驚天動地、氣壯山河,但他們十分清楚,這是在盡一份心意,盡一份責任,盡一份力量。正是這一切,緊緊地把同學們凝聚在一起,進一步增進了相互了解和友情。

  在抗擊“非典”的鬥爭中,大學生表現出對社會特別是對戰鬥在第一線的醫務人員的極大關愛。他們向奉獻者學習、為奉獻者奉獻,發揚扶危濟困、互幫互助的優良傳統,開展形式多樣的送溫暖、獻愛心活動。許多高校學生組織開展“紙鶴寄深情”、“鮮花獻英雄”、愛心捐款等活動,為參與抗擊“非典”工作的醫務人員及其家人,被隔離觀察人員及其家人等提供各種力所能及的服務,生動地體現了“團結互助、和衷共濟”的精神。

  ——他們不畏艱險、勇往直前,體現了“迎難而上、敢於勝利”的精神。

  “非典”疫情大大激發了大學生的民族精神,青年學生勇往直前、奮發向上,以實際行動為防治非典型肺炎的鬥爭作貢獻。中國人民大學一位研究生說:經曆這場與非典型肺炎鬥爭的考驗,中華民族固有的“愈挫愈奮、堅忍頑強、敢於勝利”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進一步增強,並獲得新的發展。南開大學國際商學院一位學生說:抗擊“非典”的鬥爭,像一個熔爐,錘煉著堅忍不拔、不屈不撓的品格,使人們的精神境界得到新的升華;像一所學校,使人們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黨、偉大的祖國,使偉大的民族精神得到弘揚和培育。這種精神必將化作進一步鼓舞和激勵我們戰勝“非典”的巨大力量。

  麵對“非典”,大學生把參加抗擊“非典”第一線的戰鬥看成是一項光榮的任務。許多高校學生特別是醫學專業的大學生組織起來,主動請纓,紛紛要求到第一線工作。他們鄭重地表示:哪裏需要我們,我們就到哪裏去,隨時隨地聽從組織的安排,為人民健康服務,為廣大同學服務。許多大學生特別是研究生踴躍參加科研工作,協助導師,開展攻克“非典”課題研究。

  重大災難麵前尤其需要堅強的意誌。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考驗了新一代大學生經受風浪和戰勝困難的意誌品質。“一座不垮的大廈,必定有挺拔的棟梁;一個不倒的巨人,必定有剛直的脊梁。偉大的中國就是一座不垮的大廈,偉大的中華民族就是一個不倒的巨人。”北方交大一位被隔離同學在日記中所寫的這段豪言壯語,就是當代青年大學生麵對肆虐的“非典”疫情所表現出的膽識和氣魄。它生動地體現了“迎難而上、敢於勝利”的抗擊“非典”精神。

  三、民族精神,在抗擊“非典”鬥爭中錘煉升華

  民族精神始終是一個與時俱進的、隨著曆史發展而薪火相傳的過程。中華民族精神從幾千年曆史的優秀傳統中汲取營養,在當代社會實踐特別是迎接各種挑戰中得到錘煉。當前,防治“非典”形勢仍然嚴峻,鬥爭還在繼續。我們要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再接再厲,乘勝前進,進一步在抗擊“非典”鬥爭中,弘揚民族精神、錘煉民族精神;在大學生中培育民族精神,升華民族精神。

  第一,抓住時機,在關鍵時刻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的弘揚和培育無疑是長時效的、日積月累的曆史積澱過程。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始終重視、加強和改進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經過師生共同努力,青年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呈現積極健康、昂揚向上的良好態勢。大學生在抗擊“非典”鬥爭中民族精神的大發揚,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的結果。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民族精神的弘揚和培育要抓住關鍵時刻。民族精神作為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它在日常生活中普遍起作用,而每一次重大事件、重大活動,更是民族精神的一次大考驗、大激發,以及一次新的升華。無數事實證明,在非常時期、關鍵時刻,人們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民族感情、民族意識都會得到特別的強化。與之相應,人們所受的觸動和感受也比平時要深刻得多,影響深遠得多。抗擊“非典”給了大學生心靈以巨大震撼。這場洗禮也是一堂寶貴的民族精神課。

  第二,積極參與,在親身實踐中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的培育離不開宣傳引導,但是投身實踐則是更為有效的途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多年來,大學生積極參加社區服務、青年誌願者和“三下鄉”等活動,從中學到了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體悟出許多課堂上體悟不出的道理。社會實踐活動的經曆,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抗擊“非典”鬥爭中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大學生不能等待、觀望,不能坐而論道,更不能把自己單純作為一個被保護對象,而應當積極投身到這場人民戰爭的洪流中去;學校要創造條件,組織大學生參與學校防治“非典”期間各項活動,發揮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為他人和集體、為學校和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投身抗擊“非典”鬥爭,既是弘揚民族精神的過程,受教育的過程,又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過程,自我教育的過程。滲透和躍動在火熱的抗擊“非典”活動中的中華民族精神,是有血有肉的、實實在在的,生動具體的,必將給親身實踐的大學生留下深刻的記憶,產生深遠的影響。

  第三,創設氛圍,在真情互動中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的弘揚和培育需要一定的環境和氛圍,這如同鋼鐵在熔爐中冶煉需要必要的溫度和條件一樣。黨和國家領導人在抗擊“非典”最嚴峻時刻,多次發表的重要講話,多次看望大學生和對學生的牽掛、惦記之情,給大學生以極大的鼓舞;全國人民在黨和政府領導下,同心同德、同舟共濟、共渡難關的精神麵貌,給大學生以深刻影響;廣大幹部教師,想方設法,努力保護每一位學生的健康和安全,深深感動和教育了大學生。特別是在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中第一線廣大醫務人員和先進人物,不畏艱險,無私奉獻的可歌可泣的事跡,在大學生心中樹立了一座座高尚的精神豐碑。在這種氛圍中,黨和國家領導人同普通大學生之間、學校幹部教師和學生之間、同學之間,信任、關愛與信心、真情互動,情感與理性交融,在思想感情上形成共振、共鳴。大學生置身於此,猶如置身於一個強大的磁場和熔爐,強烈地吸引學生、深深地陶冶學生,激勵青年學生以更大的勇氣和力量迎接新的挑戰。

  疾風知勁草,危難見精神。“非典”疫情對我們民族是一個巨大的災難,與這種災難的頑強鬥爭將成為我們民族精神弘揚和培育的大熔爐。大學生在抗擊“非典”的鬥爭中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實踐和表現,是一個蘊藏豐富的精神寶庫,需要我們不斷總結、豐富和升華。讓我們在抗擊“非典”鬥爭實踐中,共鑄偉大的民族精神;讓民族精神激勵我們奪取抗擊“非典”鬥爭的最後勝利。

  (原作發表於《中國教育報》2003年5月20日第1版;該文是作者帶領博士研究生蔡文鵬應教育部領導之邀,以“本報評論員”的名義撰寫的文章;該文獲中宣部、新華社“全國抗擊‘非典’優秀新聞作品獎”)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