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五四”傳統與青年的選擇

  在五四運動80年華誕之時,廣大有誌青年都在進一步探尋五四運動的精神,深刻理解五四運動曆史貢獻,努力在新的形勢下,發揚五四運動的光榮傳統,與改革同行,與我們的社會主義祖國共同跨越新世紀。

  無論從什麽角度觀察,五四運動在中國現代曆史上都是一個光輝的轉折點。五四運動時期的先進青年們麵對當時的中國和世界,抓住了曆史的機遇,作出了正確的選擇,推動了曆史的發展,成為站在時代前列的先鋒隊。這是五四運動留給我們當代青年的最有價值的精神遺產。在新的世紀,當代青年繼承五四運動的傳統,作出經得起曆史考驗的正確選擇,確實是一件意義重大的事。這不僅關係著祖國的過去,更關係到祖國的未來。

  一、在中華民族危亡麵前,“五四”青年選擇了愛國主義

  五四運動的精神最根本的就是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五四運動的旗幟就是愛國主義的旗幟。客觀事實就是這樣。

  五四運動是由帝國主義對中國主權的破壞和北洋軍閥政府的賣國行徑激發出來的。1919年1月,中國的北洋軍閥政府也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參加了巴黎“和平會議”,但其合理要求被列強無理拒絕。在美、英、法、日、意五個帝國主義國家的操縱下,巴黎和會拒絕廢除袁世凱與日本訂立的賣國條約“二十一條”;拒絕把戰敗國德國在我山東的膠州灣租借地、膠濟鐵路和其他特權歸還中國,而由日本接收;拒絕廢棄在中國的勢力範圍;拒絕撤退駐在中國的外國軍隊和巡警;拒絕歸還租借地和租界;拒絕中國關稅自主的要求。麵對這樣一個重新宰割和滅亡中國的“協約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北洋軍閥政府竟然屈服於帝國主義的壓力,準備在和約上簽字。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問題就擺在了中國人麵前。

  麵對民族危亡,青年選擇了愛國主義。國內外反動勢力對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的破壞,激起了青年愛國的責任、愛國的義憤、愛國的熱情。為了民族的前途和命運,他們表現了忘我的革命精神。北大、清華、高等師範、中國大學等13所院校的學生,在籌備“五四”大遊行時,群情振奮,寫出了“還我青島”的血書,並且捐錢捐物,支持遊行示威。在“五四”遊行示威的隊伍裏,出現的口號完全是愛國主義的:“外爭主權,內懲國賊”,“取消二十一條”,“還我青島”,“誅賣國賊曹汝林、章宗祥、陸宗輿”。被捕入獄的學生,表現了“鋤奸不惜死,來把中國救”的愛國獻身精神。進步的青年們經過一個多月的拚死鬥爭,使得徐世昌為“大總統”的北洋軍閥政府不得不釋放了被捕的學生;不得不免除了曹汝林、章宗祥、陸宗輿三個賣國賊的職務;不敢在巴黎和會條約上簽字。愛國主義的運動取得了勝利的成果。

  五四運動表現出的愛國主義精神形成了中國青年運動的傳統。在“五四”愛國主義傳統的鼓舞下,先後出現了1925年抗議日本資本家槍殺青年工人顧正紅的“五冊”反帝愛國運動;出現了1926年抗議日、英、美、法等八國公使向中國政府提“最後通牒”的“三一八”愛國運動;在華北五省淪陷,日、蔣簽字“何梅協定”時,愛國青年又掀起“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抗戰中愛國青年組織了“民族解放先鋒隊”、“中國學生救國聯合會”,紛紛奔向抗戰最前線。

  “五四”愛國主義傳統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演化為投身社會主義建設和維護國家主權和尊嚴的精神。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青年的愛國主義精神融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之中。在80年代,青年就喊出“幹社會主義,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口號,體現了時代主旋律。19%年,麵對中國第一次舉辦的亞運會,青年們又萬眾一心,以圓滿的工作維護了社會主義祖國的尊嚴。90年代,目睹了蘇東國家驚心動魄的劇變,麵對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中國的製裁,青年的愛國主義精神被激發,廣大青年顧大局、識大體,以理智的態度對待改革,保持了十年穩定發展的好形勢,為國家爭得了發展的時機。近年來,青年思想界出現了《中國可以說不》這樣的書籍,全國青年調查問卷中出現了“最討厭的國家是美國”這樣的結果,在克林頓訪華發表帶有幹涉我國內政性質的言論後,北大學生對他據理質問,都是青年中愛國主義精神的一再表現。可見,當代青年的選擇,仍然是“五四”愛國主義傳統的延續和發展。

  在跨世紀的重大曆史時刻,中國青年的選擇關係更加重大。令人欣慰的是,在即將進入新世紀的時候,中國青年出現了“學小平理論,與改革同行,與祖國共同跨世紀”的精神風貌。這將又是一次充滿愛國主義的、決定中國在新世紀方向和麵貌的曆史性選擇。

  二、在眾多力量之中,“五四”青年選擇了與工農民眾相結合

  五四運動作為全國規模的反帝愛國運動,各階級的革命力量先後都卷入了這一大潮之中。從5月19日開始的學生罷課,發展到6月5日由上海工人開始的大規模工人罷工。在學生罷課和工人罷工高潮中,又出現了商人的罷市。全國22個省150個城市都舉行了“三罷”鬥爭,這對北洋軍閥政府形成了巨大壓力。參加“五四”反帝愛國運動的人,包括了青年學生、知識分子、工人、資產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市民和各種力量。在眾多的力量之中,“五四”時代的青年選擇了與工農勞動群眾相結合,從而使運動有了不同於以往任何青年運動的特點,也使運動有了勝利的希望。“五四”青年的這一選擇,帶有劃時代的性質。

  在五四運動過程中,中國工人階級舉行政治罷工,參加五四愛國運動,是第一次以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中國的政治舞台,成為運動的主力軍。這不但壯大了運動的實力,擴大了反帝愛國運動的規模,而且啟動了全國社會各層麵的參與。從此以後,五四運動才擺脫了單純學生運動的性質,成為全國的反帝愛國運動。工人階級的力量被愛國青年所認識,“勞工神聖”成為風行一時的口號。

  愛國青年與工農勞動群眾相結合,不僅找到了運動的主力軍,而且也找到了自己革命道路的歸宿。五四運動後期,許多青年學生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脫下學生裝,穿上工人服,走向工棚,深入礦井。這不僅使他們自身得到鍛煉,而且促使了革命思想在工農群眾中的傳播。五四運動之後,以毛澤東同誌為代表的一代革命青年,走向工礦、農村,發動工農革命,向工農學習,轉變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在革命實踐中建立符合工農勞動大眾基本利益的立場、觀點和感情。他成為五四運動光榮傳統的典型代表和繼承人。

  五四運動二十年後,毛澤東同誌在延安發表了紀念五四運動的文章《“五四”運動》和《青年運動的方向》。他深刻指出了青年與工農群眾相結合是青年運動的方向。他指出:“革命的或不革命的或反革命的知識分子的最後的分界,看其是否願意並且實行和工農民眾相結合。他們的最後分界僅僅在這一點,而不在乎口講什麽三民主義或馬克思主義。真正的革命者必定是願意並且實行和工農民眾相結合的。”毛澤東同誌還把與工農群眾相結合概括為學習革命理論、實行生產運動。學習革命理論,就是在政治上把握符合工農勞動大眾的根本利益的方向;實行生產運動,就是與工農勞動大眾打成一片,解決一個立場、感情問題。

  五四運動時期的青年為我們解決立場、感情問題樹立了一個光輝的榜樣。今天,是否還存在一個與工農群眾的結合的立場感情問題呢?仍然是有的。今天,廣大工農勞動大眾的最大、最根本的利益就是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一根本利益在政治上的集中表現就是黨的四項基本原則。在今天,隻有堅持和維護黨的四項基本原則,自覺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事業,才算是堅持了工農勞動大眾的立場和感情,才算是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實行了與工農相結合。

  三、在各種思潮之中,“五四”青年選擇了馬克思主義

  五四運動又是一場文化革命運動。在五四運動以前,以“民主與科學”為旗幟的新文化運動主要是以資本主義的新文化反對封建主義的舊文化,雖然在當時不愧為一場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但在思想上一般沒有超出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範疇。五四運動以後則不然,新思潮的主流表現為懷疑和否定資產階級共和國的道路,轉而向往社會主義。這是“五四”青年的一大選擇,也是中國思想界的一大進步。

  “五四”時期的社會主義思潮形形色色,雜陳於社會之中。有主張依靠“紳商階級”的基爾特社會主義;有主張和平進入社會主義的伯恩施坦修正主義;還有主張革命後立即實行“各取所需”的無政府主義;還有工團主義、互助主義、新村主義、合作主義等社會主義思潮。另外,還有反對馬克思主義傳播的所謂“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的實用主義思潮。然而,“五四”時期的青年,在革命運動中經過研究、分析、比較,最終選擇了富有科學性和革命性的馬克思主義。這就使五四運動前的新文化運動發展成為以傳播馬克思主義為中心的思想運動。眾多的先進青年,確信馬克思主義是救國救民、改造中國的最好的武器,確信中國的前途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這是“五四”時期青年最有價值的選擇。

  “五四”時期青年的這一劃時代的重大選擇,有其曆史的原因。第一,由於巴黎和會上帝國主義列強的表現打破了人們的幻想,資產階級共和國的理想在中國人民心目中破了產;第二,工人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曆史舞台,顯示了決定性的作用,使進步青年找到了新的希望;第三,蘇俄革命及其國際主義政策深受中國人民的歡迎。

  “五四”時期的青年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從此找到了最先進的思想武器,形成了強大的時代潮流。介紹馬克思主義的報刊競相出現,如《新青年》、《每周評論》、《晨報副刊》、《國民》、《建設》、《星期評論》。這一潮流使“五四”青年隊伍發生了曆史性的急劇分化。經過學習馬克思主義、與工農相結合的實踐,許多青年從民主主義者轉變為馬克思主義者。陳獨秀、毛澤東就是這一潮流的代表。鄧中夏、蔡和森、惲代英、瞿秋白、周恩來、趙世炎、董必武、陳潭秋、向警予、何孟雄、李達、李漢俊也是在這一時期,經過各自的努力,成為馬克思主義者。這就形成了未來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指導下建黨、建軍、建國、引導中國走向社會主義方向的種子和骨幹。從這個意義上說,沒有五四運動及青年的這一選擇,就沒有中國的光明前途。

  當然,大浪淘沙,參加五四運動的右翼卻走了相反的路。他們不僅反對與工農相結合,而且反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充當了阻擋曆史發展的反麵角色,最終成為反動的文化官僚和死硬的反共分子,背叛了“五四”精神和傳統。還有的人,停下了前進的腳步,沉寂下去了。五四運動後,青年的這一分化,從自身主觀來看,都是作了錯誤的選擇。

  青年的這一正確選擇,影響了整個20世紀的中國曆史的發展。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飛躍,產生毛澤東思想;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結合的第二次飛躍,產生鄧小平理論;都可以說是以“五四”青年的這一正確選擇為起點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中國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新中國的建立和發展,直至今日的改革,都要歸功於“五四”青年對馬克思主義的選擇。

  四、當代青年的選擇:與社會主義祖國共同跨越世紀

  “五四”精神的繼承和發展,在不同的時期都推動了曆史的發展,創造了輝煌的業績。

  今日的青年是否仍然存在類似“五四”青年那樣的選擇呢?每當我們唱著《義勇軍進行曲》和《國際歌》時,對此感受頗深。今天,我們麵臨著把一個什麽樣的中國帶入21世紀的嚴峻問題;麵臨著革命先輩沿著“五四”傳統流血犧牲換來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是否能夠繼承和發展的問題;麵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能否實現的問題。麵對這些問題,作出什麽樣的選擇,關係到祖國的前途,是選擇富強、民主、文明、尊嚴,還是選擇貧困、混亂、自私、恥辱?這就是跨世紀青年麵對的課題。

  在這一意義重大的曆史選擇麵前,有誌青年將義無反顧地繼承“五四”傳統,選擇愛國主義,選擇占人口95%以上的工農勞動人民群眾的利益並在政治立場上與之相結合,選擇堅持馬克思主義。這樣,一個輝煌的前程和永存史冊的業績就在眼前了。

  如果說在中國的社會主義改革剛剛開始的時候,青年對自身的這一重大曆史使命還不甚清晰的話,那麽在目睹和體驗了20年當代曆史之後,在經曆了自身的發展和某些劇變國家陷入災難的事實麵前,就不會不清楚了。這一體驗就是無窮的精神財富。今天的體驗,今天的實踐,就是今天青年選擇的出發點。因此,學習鄧小平理論,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事業全麵推向21世紀,為祖國爭得更多的光榮和尊嚴,這才是愛國主義,這才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意願,這才是馬克思主義。做出這一選擇,才不愧為“五四”傳統的繼承者。

  (原作發表於《中國青年研究》1999年第5期)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