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2.掛糊穿衣

  糊是一種比漿濃稠的呈糊羹狀澱粉半流態體,原料通過掛糊猶如穿了一件厚厚的冬衣,將全身包裹起來,因此川菜將掛糊形象地比喻為“穿衣”。嚴格地講糊與漿是有明顯區別的,首先糊比漿濃稠,其次漿可以直接將澱粉和調輔料與原料進行調拌,而且上漿的澱粉質較薄;糊卻要先將澱粉、雞蛋或水、油、發糊粉調製成漿糊狀,再把原料放入拖過烹製。再次從用途上講,凡掛糊的原料多用於炸或炸溜,而上漿的原料則多用於炒、爆、鮮溜、汆等。糊常用的種類有酥炸糊、蛋糊、泡糊、脆漿糊等,另外還有苦瓜糊、茶香糊、五香糊等新品種。凡掛糊炸成菜的,均具有膨鬆酥脆、鹹香化渣的特點。

  酥炸糊

  這是一種加了化學膨鬆劑――泡打粉的澱粉糊,各地的配料和調製方法不盡一致,這裏僅提供以下配方作參考。麵粉100克、泡打粉8~10克、雞蛋黃1個,吉士粉10克、色拉油30克、鹽少許,清水適量。調糊時切勿用力攪拌,否則易起筋發梗不酥。酥炸糊油炸致熟後,具色澤深黃、鬆酥香脆的特點。

  脆漿糊

  脆漿糊是在原有脆漿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的,並加入了起稠增香的黃油調製,因而又融入了一點西菜的調味風格。配方為:生粉60克、麵粉30克、泡打粉10克、黃油50克、雞蛋清2個,精鹽2克、清水適量。調糊時先將生粉、麵粉、泡打粉混合均勻,入盆後加入鹽、雞蛋清、黃油及適量清水攪拌均勻後,靜置一會兒即可使用。成菜具有膨鬆酥脆、脂香味濃的特點。可用於炸、�等菜式,如脆皮生蠔、黃油�扇貝等。

  蛋泡糊

  也稱高麗糊或雪衣糊。它是把雞蛋清抽打成泡沫狀後,再加入麵粉幹細豆粉調拌而成。雞蛋清與幹細澱粉的比例大概是4個雞蛋清加50克、幹細澱粉,也可加少許麵粉入內增加黏稠度。調製蛋泡糊容器要幹淨,無生水和油脂,要用力向一個方向抽撣蛋清,撣成蛋泡後以插入竹筷不倒為準,然後放入幹細豆粉輕輕拌勻。蛋泡糊主要用於鬆炸和茸泥類菜肴,如鬆炸蝦仁、雞柳、豆花魚茸、雞豆花等,成菜具有色澤潔白(或淡黃)、形態飽滿、鬆軟細嫩,或鬆酥化渣、鹹香可口的特點。

  麵包渣糊

  這是一種與麵包糠使用、調製方法相似的渣糊。製作方法是先將麵包去掉硬邊,把瓤切成綠豆大的粒;將醃漬入味的主料沾勻一層麵粉,入蛋液中拖一道,最後粘上麵包丁、熟芝麻壓實即可炸製。成菜具香脆可口、外焦裏嫩的特點,適用於豬排、蝦排、牛排、雞胸等原料的烹製。

  苦瓜糊

  用蔬菜汁來調糊,以突出酥炸菜的風味,並賦於它鮮豔的色彩,苦瓜糊便是其中的一種。它使用的原料不多,製作方法也不繁雜。取青翠苦瓜200克、去籽洗淨,用榨汁機磨碎後取汁。入碗,加雞蛋清100克、幹細澱粉250克、鷹栗粉30克、色拉油30克、精鹽3克、調勻成糊狀,靜置15分鍾即可使用。苦瓜糊適宜於大蝦、牛脊、雞脯、鱔段等原料的酥炸,成菜具青綠色豔、鹹鮮微苦、酥香可口、爽口不膩的特點。

  金瓜蛋黃糊

  金瓜不僅可以用來製作風味獨特的金瓜湯,還可用來調製酥炸的金瓜糊,成菜具有色澤金紅、酥香爽脆的特點。金瓜糊適用範圍比較廣,既可用來製作鴨粒金瓜卷、三絲黃金卷、金瓜雞絲卷等造型菜,也可直接將原料掛糊後炸製成菜,如金瓜裏脊、金瓜香蕉、黃金酥蝦等。其配方如下:美洲金瓜200克、雞蛋黃200克、脆炸粉125克、玉米澱粉100克、吉士粉30克、色拉油60克。

  製作方法:金瓜削皮去籽後,入籠蒸取出晾涼後攪拌成泥茸,入碗加雞蛋黃、脆炸粉、吉士粉、玉米澱粉一道拌勻成糊羹狀,最後放入色拉油攪勻,靜置10餘分鍾後使用。

  茶香糊

  茶葉在烹調中具有增香、除腥、解膩的作用,將茶葉烘幹後研磨成粉用於調糊,同樣也能增添菜肴的風味,成菜具有色澤金黃、茶香濃鬱、鹹鮮麻辣、酥脆化渣的特點。茶香糊適用於蝦、魚、蟹柳、牛柳、豬脊、茄子等葷素原料,烹製多種酥炸菜肴。用料配方如下:麵粉500克、生粉100克、泡打粉25克、茶葉粉30克、花椒粉5克、辣椒粉10克、色拉油100克、精鹽適量,頭道茶汁300克。

  製作方法:將麵粉、生粉、泡打粉、茶葉粉納盆混勻再逐漸加入色拉油攪勻,然後邊加入茶汁邊攪拌,直到濃稠,最後加入(也可不加)鹽、花椒粉、辣椒粉,拌轉和勻後靜置20餘分鍾,即可用於烹炸。

  這種用於酥炸的菜不宜選用性味清淡的綠茶,可用普洱茶、烏龍茶等茶味較濃的茶葉,吃起有味道微苦、回味略甘的口感。

  掛糊上漿的原理和方法

  上漿是入鍋烹製前對原料的一種預處理方法,即將刀工成形的肉類原料,加入適量的鹽、料酒、水、薑蔥汁、澱粉、嫩肉粉等拌勻上勁,使澱粉漿汁包裹住原料,猶如給原料表麵穿了件“衣裳”。

  肉類原料中的肌球蛋白是一種鹽溶性蛋白質,上漿時加入鹽,使蛋白質結構的弱鍵被破壞,多肽鍵伸張,提高了蛋白質的水化能力,再經用力攪拌使外界水分被吸進原料內部,原料表麵也變得黏稠。同時鹽作為一種電解質,可使肉類原料表麵的靜電荷增加,在低濃度時產生透析作用,引起蛋白質吸水膨脹,體積增大,使原料達到“上勁”的目的。當原料吃夠水分,黏稠上勁後,再下澱粉拌勻上漿,才能保持原料中水分不外溢,入鍋受熱後不脫漿“吐水”,成菜鮮嫩異常。

  嫩肉粉屬堿性原料,能使肉類中結締組織及肌纖維中的彈性蛋白、膠元蛋白內複雜結構分解,並破壞它們的分子結構,極大地提高肉的嫩度。料酒、薑蔥汁能削弱和除原料中的腥膻異味,增加菜肴的香味,雞蛋液可增加菜肴滑嫩的口感和營養成分,並美化菜肴的色彩。通過對以上幾種上漿主要原料的分析,可見上漿的關鍵是以下幾個環節:鹽分適量,攪拌上勁,吃夠水分,粉漿裹緊。

  不同原料的質地和所含的水分不同,因此上漿的方法也不同。豬瘦肉、雞肉先下鹽拌勻,再分次加入清水抓勻上勁,然後放入料酒、薑、蔥汁、嫩肉粉拌勻,最後下澱粉或蛋液拌轉,靜置一會兒即可入烹。然而牛肉血腥味重,應先用清水浸漂去血水,瀝去餘水入盆,加入用食粉、嫩肉粉、料酒、鹽、蠔油、生抽、清水等調成的味水醃漬30分鍾,待其吸收部分味水後,再用力攪拌至肉表麵發黏,吃足水分,放入坨坨水豆粉和雞蛋清拌勻上漿,入盆加適量油封麵,入冰箱保鮮冷藏2~3小時後即能使用。

  蝦仁含水量大,特別是冰凍蝦仁水分特重,不易上漿,受熱後容易脫芡吐水。蝦仁通過自然解凍或活水解凍後,先瀝去餘水,用淨布揩幹表麵水分,用少許鹽醃漬一會兒,再用幹紗布包住蝦仁輕輕擠壓,吸去餘水後入盆,加入蛋清、幹澱粉攪拌至上勁發黏,用少許油拌勻靜置一會兒即可烹炒。魚絲、魚片質嫩多水,但吸水性強,可直接將鹽、水、料酒、蛋清漿、生粉加入輕輕拌勻至魚片(絲)吃進水分、漿汁粘附原料均勻、不掉漿脫芡即成。肚頭、雞鴨肫質地脆嫩,上漿宜薄,如果粉漿過多,吃起來澱粉味重,且不宜剞花刀使原料花形展開。鮮魷、帶子也宜輕漿薄芡,而且上漿的水澱粉要稍幹稠一點。

  另外,撲粉也是上漿的一種方法,其實質與上漿一樣,同樣起防止原料內營養素和水分外溢,增加原料酥脆或滑嫩口感的作用。像旱蒸菊花魚中的魚花、茄汁菊花中的冬瓜都含水特重。如果用水豆粉上漿會膩糊,口感差且成型不好看。隻有通過撲粉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但是澱粉一碰上原料中的水分就會被稀釋為漿汁,因此有的原料要反複撲粉多次才能粘牢、收到預期的成菜效果。

  在烹製中造成脫漿的原因很多,例如滑油時油溫過低,或在烹製時頻繁地攪動,但根本原因還是在上漿時,未能將原料攪拌“上勁”,使原料吐水造成“脫漿”,使原料與澱粉(蛋豆粉、蛋清粉)分離。

  (二)芡汁

  芡汁就是將澱粉漿汁與調味料對在一起的“滋汁”,但習慣上將不同用途的澱粉漿汁統稱為“芡汁”。勾芡,則是根據不同菜肴的成菜要求,利用澱粉受熱後的糊化原理,對烹製中的菜肴進行稠汁上味的一種技法。有的在菜肴烹製時勾芡,這叫稠汁芡;有的在菜肴裝盤後,另起鍋下味料後勾芡再澆在菜肴上,這叫澆汁芡;有的則在碗中把調料和澱粉漿液對在一起,倒入鍋中與原料一道炒熟後起鍋,這叫對汁芡,俗稱“碗芡”。

  
更多

編輯推薦

1實習菜譜(農家小吃)
2鑒略妥注
3魯迅作品選
4元史演義
5道德經
6偽自由書
7北戶錄
8茶經
9長短經
10長生殿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傳習錄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閑 【已完結】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辭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

  • 鄧析子

    作者:【周】鄧析  

    生活休閑 【已完結】

    《鄧析子》分為無厚篇與轉辭篇兩篇,無厚篇所強調的是君主與臣民的共生關係,勸勉君王治國時應該以平等的心對待臣民,歸結到最後就是無厚,是民本的反映。

  • 東周列國誌

    作者:【明】馮夢龍  

    生活休閑 【已完結】

    《東周列國誌》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著作的一部曆史演義小說。原版名稱是《列國誌傳》,小說由古白話寫成,主要描寫了從西周宣王時期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曆史。作品中所敘述的五百多年之間,英雄輩出,...

  • 獨異誌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閑 【已完結】

    《獨異誌》者,記世事之獨異也。自開辟以來迄於今世之經籍,耳目可見聞,神仙鬼怪,並所摭錄。然有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