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6.鮮味

  雞精

  鮮味是由原料中所含穀氨酸、肌苷酸、琥珀酸等呈鮮物質所產生的。在動物性烹飪原料及菌類、筍類、大豆等植物性原料中含有豐富的呈鮮物質。作為增鮮劑的調味品有味精、雞精、酵母鮮味噌、蝦醬、菌油等。鮮味可提鮮增香,使菜肴滋味鮮美。

  味精

  又稱“味素”,是以澱粉為原料經加酸分解、細菌發酵、加堿中和、脫色濃縮、結晶烘幹等工序製成的白色粉末狀或結晶體。味精在烹調中主要用於增鮮,廣泛用於熱菜、冷菜、湯羹、麵點中。使用味精切忌在高溫中烹炒焦糊,最好在炒菜燒湯臨出鍋前加入,以保持其鮮味。如遇堿性食品可酌加醋中和,以防降低味精的鮮味。是一種以鮮雞、鮮蛋為漂原料,並配以穀氨酸鈉、呈味核苷酸二鈉、食鹽、雞骨粉或其濃縮提取物為基本原料,經混合、幹燥製成的一種複合調味料。雞精相對於味精的鮮味更柔和,口感更圓潤醇厚,且香味濃鬱,所含營養成分豐富,是一種營養增鮮劑。雞精在烹調中用途廣泛,燒燴、湯食、麵食和火鍋中加入均能起到提味助鮮增香的良好效果。

  酵母鮮味噌

  係一種酵母提取物,為高濃縮增鮮劑,使用時需要幾種類型的酵母鮮味噌配合使用,並要掌握好用量比例。酵母鮮味噌有雞肉、牛肉、豬肉、海鮮、火鍋增味劑及醬鹵燒烤汁等多種風味。在烹調中用在醃漬碼味、對滋汁、調湯鹵等環節,有較廣闊的使用前景。

  香菌油

  是用雞、牛肝菌之類的野生鮮菌煉製的一種高級調味油,具有香味濃鬱自然、鮮味雋永醇厚的特點,多用於燴、燒、清蒸、湯羹之類的高檔菜肴。香菌油對增添菜肴風味,提味增鮮具有其他調味油脂不可代替的作用。

  菌腳水

  即泡發菌子之後的下腳水,經過沉澱濾清後也可用於調味。菌中的口蘑、香菇、鬆茸、牛肝菌等菌水中,含有較多的呈鮮物質並具特殊的香氣,是進行輔助調味的好原料,多用於清蒸、燒燴、清湯鍋子等菜肴。

  美極鮮醬油

  是一種呈液態類似醬油的調味汁,具有獨特的增香提鮮效果,無論炒、蒸、�、煮葷素菜肴隻需滴入少許美極鮮汁,就能糅合原料本身的鮮味使菜肴鮮醇味感明顯增強。這種源自於粵菜的調味汁已在全國廚界普遍使用,並在內地形成了一個美極鮮風味菜式係列。

  魚露

  又名“魚醬油”,是一種魚類蛋白質的水解產品,富含各種氨基酸,營養豐富,主要用於菜肴的調味增鮮。廣泛用於原料的醃漬碼味,調製各種味汁,及蒸、炒、煎、煮等種類菜肴的調味中,其用法與醬油相似。魚露以液體澄清透明,色棕紅、橙黃或呈琥珀色,氣味香濃,無異味者為佳。

  鮑魚汁(醬)

  是用鮮鮑汁、幹貝、雞、火腿、魚、上等醬油、糖和澱粉等原料熬製而成,色澤黑紅,味鮮醇濃鬱。鮑魚汁濃度比鮑魚醬稍低,但使用效果較好。鮑魚汁(醬)在烹調中主要用於輔助調味,以增加菜品的鮮醇度,廣泛用於燒、燴、煲、燴菜肴中,如鮑汁扣鵝掌、鮑汁白靈菇、鮑魚扣仙人掌等。鮑魚汁(醬)是製作高檔菜肴的常用調味料,其風味特色頗受食客好評。

  磨菇精

  是用精選新鮮蘑菇,加入呈鮮味物質精製而成,成品為奶黃色細小顆粒,極易於溶化,口味純正清鮮,最大限度保持了蘑菇的天然香味、鮮味和營養成分。在烹調中可用做調味增鮮的輔助料,尤適宜鹹鮮本味燴煮蒸等菜式,能顯示出清鮮自然的風味。

  原味高湯粉

  是用精選鮮肉和多種天然香料經熬製後,再加入助鮮增味物質精製而成,成品為白色粉末,極易溶於水,其滋味和新鮮肉湯一樣,且口味柔和綿長,有濃鬱的肉湯香味,尤宜在燒煮燴蒸和羹湯麵食中使用,是一種使用方便快捷的新一代複合鮮味調料。

  海鮮醬

  是一種複合調味料,成品色呈棗紅,醬體細膩而有光澤,滋味甜鹹帶鮮,香濃悠長,調味中具有抑腥、助鮮、增香的作用,常與其他調味料配合,調製出多種風味的味汁,如海鮮沙茶汁、海鮮蠔油汁等。海鮮醬由粵引入內地後,廣泛用於煲、燒、�、蒸、燜、炒等菜式,並與當地口味結合,創新出了像青椒海鮮汁之類的新口味。

  在烹調中怎樣使用增鮮劑

  味精和雞精是使用最廣泛的增鮮劑,也是廚師和家庭主婦最熟悉的兩種調味品。但是任何一種調味品都應根據其特性來科學合理地使用,才能達到理想的調味效果。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不宜放入油鍋中炸、煎、烙。因為穀氨酸鈉在溫度高於120℃時,會變成焦點穀氨酸鈉,食用後會長期聚積在體內難排出,造成心跳過速、手顫抖、失眠等反應。

  味精在堿性環境中合變成穀氨酸二鈉,使鮮味降低,甚至失去鮮味。因此在堿發墨魚、魷魚和毛肚等食物中,味精會減弱增鮮的作用。堿性烹飪原料應先褪去堿味後,才能使用味精調味,更不能與堿同時使用。

  味精呈堿性,不宜在像糖醋魚、酸辣湯、醋溜黃瓜之類的酸性食物中添加味精。在酸性食物中加入味精,會引起化學反應使菜肴走味。

  味精與食鹽的比例在1:3~1:4之間,即可達到理想的鮮美口感。因此在調味時要注意鹹淡的程度。太鹹,就可能吃不出味精的鮮味;太淡,味精的鮮味也“吊”不出來。目前市場上主要有粉末和晶體味精兩種,粉體味精含鹽占百分之十幾,鹹味較重;晶體味精鮮味足,含鹽少。調味時應將味精自身鹹味考慮進去,才能做到不鹹不淡準確調味,充分發揮味精的增鮮作用。

  味精的溶解溫度為85℃,低於此溫度味精就難於分解,鮮味也難於“盡情釋放”。因此在拌涼菜時,宜先將味精對成“味水”後使用。

  雞精比味精鮮味度高,而且鮮味柔和,口感圓潤豐滿,香味濃鬱。但雞精比味精溶解性差,因此調味時多用於燒、燴、蒸、煮等帶汁的菜肴或麵食小吃中。雞精中也含有百分之十幾的鹽,自身就帶有一定“鹹味”,在調味時加鹽要適量減少。根據雞精自身的特點,最好先溶解後使用,對成“味水”用在蒸、煮、燒、燴等菜肴。若直接投放雞精入鍋調味,最好在鍋內略煮一會再出鍋。隻有溶解了的物質才能被味覺細胞感知,品味出鮮美的味道。

  味精和雞精吸濕性大,特別要注意防潮,用後要密閉。雞精富含營養,更易大量滋生微生物,造成對食物的汙染,影響人體健康。

  酵母鮮味噌目前在餐館業中使用還不普遍。欲使其在調味中的優勢顯現,使用時應注意以下兩點:

  (1)使用時需要幾種類型的酵母鮮味噌配合使用,並要注意相互的比例和使用的分量。例如將醬肉香型鮮味噌(808型)作為一種調配基料,按2%~3%的比例放入火鍋湯鹵或鹵水中,再分別調入1%的牛肉型或豬肉型或雞肉型的酵母鮮味噌,即可產生不同的風味和口感。火鍋還需加入0.5%~1%的專用飄香劑。

  另外在調製湯汁時,可根據不同的風味將豬肉湯精、雞肉湯精、濃縮鮮雞皇、雞肉香精配合使用。通過一定比例的調配,湯汁具有濃厚感和鮮香度。

  (2)掌握下料的時間及烹製的方式也是使用好酵母鮮味噌的一個關鍵。醃漬碼味時,隻需將切成形的豬肉、牛肉、雞肉放入盆中,加入相對應的酵母鮮味噌,調入適量鹽醃漬5分鍾即可。

  在製作爆、炒、溜類菜肴,先將酵母鮮味噌用熱湯稀釋,再加入其他味料調成碗芡,烹入鍋中與主輔料炒勻,待緊汁上味後出鍋。燒、燜、燴菜肴的使用方法,基本上與炒溜菜一樣,隻是入鍋烹調時間可稍長一點,使鮮味噌能溶入原料中去。

  調製白汁湯將豬肉湯精、濃縮鮮雞皇各按1%比例調入湯中,再加適量精鹽和少許味精、胡椒粉,然後放入一些大白菜細絲,熬煮5分鍾即成。也可在這種白鍋湯汁的基礎上,加入適量的金鉤、淡菜,再調入海鮮鮮味噌0.5%,即製成海鮮風味的湯汁。

  在鹵水中先加入808型酵母鮮味噌(2%~3%),再根據所鹵的不同原料,分別調入牛肉型、雞肉型或豬肉型酵母鮮味噌1%,就可產生不同風味的鹵菜。

  酵母鮮味噌也可用於炒製紅湯火鍋的底料,隻需在底料出鍋前10分鍾時投入炒勻,然後離火加蓋,晾涼後即成。但加入鮮味噌時切忌用猛火炒糊,隻要炒勻炒化,使鮮味噌與其他原料融合在一起就行了。在對製火鍋紅湯中,再加入約1%的鮮香劑,或火鍋增味劑就行了。

  酵母鮮味噌是一種新型的調味料,尚待在烹飪中不斷實踐總結,摸索出最佳的調味配方,調出菜肴的絕佳風味來。

  苦味

  古籍說:“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鹹,調以滑甘。”(《周禮・天宮・塚宰》)由此可見,苦味在人們飲食生活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以前苦味從不單獨作為調味品來使用,在烹調中也絕不突出苦味,即使像苦瓜、苦筍、苦菜等自身含的苦味,也要通過烹調手段來減弱或除去苦味,創造出一種能被食客接受的清香微苦的特殊風味。

  近年來隨著人們口味的變化,加上苦味對人體具清熱生津、健脾除濕等保健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和歡迎,苦味在烹調中應用也十分廣泛。常用於苦味的調味料有苦瓜、啤酒、咖啡、茶葉、陳皮、柚皮、苦杏仁、西洋參和砂仁等。

  苦瓜

  又稱“涼瓜”,是夏季的主要蔬菜之一。苦瓜有白皮苦瓜和青皮苦瓜兩種,白皮苦瓜肉質脆嫩,味清香微苦,青皮苦瓜苦味較濃。苦瓜富含維生素C和多種營養元素,在烹調中主要用於幹煸、醬燒、釀蒸、煲湯及醃拌。將苦瓜搗碎取汁,與其他調味料配合,可調製多種味汁,如苦香汁、鮮辣苦瓜汁、椒麻苦瓜汁等。

  陳皮

  又稱“橘皮”,係將鮮橘皮曬幹後使用,品質以橘香味濃、色紅幹爽、無黴斑者為佳。陳皮性味辛苦,在烹調中具壓腥增香作用,常配合辣椒、花椒及其他香料使用。川菜中主要用於陳皮味型的菜式,如陳皮雞、陳皮牛肉等,也可用於藥膳食療的輔料。燉羊肉、燒狗肉加入陳皮除腥膻效果較好。

  柚皮

  為鮮柚的果皮,味微苦,具特殊的柚香氣味。在烹調中常取柚皮的香味來烹製菜肴。即將半成品的雞、鴨瓤入取出果肉的柚子中,再蒸透至熟,使菜肴沾染上一股自然的柚香味和微苦的味道,吃起來清膩爽口。

  啤酒

  是一種經發酵的低度酒,以汁液澄清、泡沫細膩、味道醇正,並有爽口苦味者為佳。在烹調中具除腥增香、增加風味的作用。熱菜啤酒鴨和涼菜啤酒白斬雞均以啤酒為主要調輔料來使用。使用啤酒時應加入適量水或湯汁,方能達到烹調效果。

  茶葉

  是我國一種傳統飲料,具有提神醒腦、解膩滌塵的作用。茶葉清香微苦在烹調中運用較廣,著名的樟茶鴨、茶熏雞就是用茶葉熏製的,具有一種特殊的風味。茶葉用於調味取其汁液,如龍井蝦仁就是用茶汁來增添風味的。烹調中均選用高級綠茶做原料,一取其味,二取汁液淺碧嫩綠的顏色。也有將綠茶嫩葉略為浸泡後,用來溜雞片的。茶葉在烹調中的用途也越來越多。

  苦味在調味中的運用

  在人們印象中苦味總是與澀味聯係在一起的,說到苦味總有一種“苦不堪言”的感覺。其實在生活中跟苦味接觸還是很廣的,啤酒和茶葉可以說是人們生活中的“朋友”;苦瓜、苦筍、苦菜是餐桌上常見的蔬菜;陳皮、柚皮、砂仁、豆蔻、西洋參等,雖然不天天見麵,但用在鹵菜或湯肴中,吃了之後也令人十分留戀。隨著人們“品味”水平的提高,對苦味菜肴食療保健作用的認識加深,像含有苦味的苦瓜、苦筍、苦菜,及用苦味原料調味的陳皮菜、茶葉菜、啤酒類風味菜,受到廣大食客的歡迎,在飲食界十分流行。

  食物中的苦味主要來源於植物堿、單寧類物質及動物的膽汁。由於苦味對味覺器官有強烈的刺激,若是與澀味結合在一起,就令人難以下咽。因此對自身含有苦味物質原料的處理,就要“去蕪存精”。像苦瓜、苦筍就要先汆一道水去其苦澀味,再進行調味烹製。如果製作龍井蝦仁,第一次衝泡的茶汁不用,因為頭道茶水濃釅,苦澀味重,會影響茶肴的風味。用第二次衝泡的茶汁,正好體現了茶水清香幽雅、微苦回甘的特點,同時茶汁也很清澈碧綠,符合菜肴色、香、味的要求。

  在烹調時要根據不同菜肴的成菜要求,對某些苦味要有意保留。例如啤酒的爽口苦味,這本身就是一種風味。因此在烹製熱菜啤酒鴨時,啤酒的用量比較大,一般一份菜需用大半瓶啤酒。再者在入鍋時間上也有一定程序,在燒鴨時先倒入部分啤酒,鴨燒入味出鍋前,又烹入適量啤酒,使這道菜入席後有濃鬱的酒香,吃進嘴裏又能感受到啤酒的味道。至於用啤酒浸泡入味的啤酒白斬雞,更是酒香繞鼻,冰涼爽口。又如西洋參燉乳鴿,也應在湯汁中體現出自然醇和的苦鮮味,如果失去了這個特點,也就失去了這道菜的風味。

  單純的苦味是不可取的,苦味必須和其他調味料配合使用,才能真正體現出它的特點和風味來。像幹煸苦瓜,因為有了鹽、味精、麻油、蔥花、蒜薑米、肉末、芽菜等調配料,不僅苦味減弱了,菜肴的苦、鮮、香醇、酥軟入味的特點也突出了。雞汁苦筍由於有了鹹鮮味的陪襯,味道才顯得鮮美滋潤,脆嫩可口。陳皮的辛香在麻辣味中得到升華,使陳皮類菜肴不僅芳香襲人,苦味盡褪,而且味濃鮮美。在鹵水中用了不少含苦辛味的原料,在這五味交融中苦味隱去,卻產生了鹵菜的奇香鮮美。善於在調味中“以苦引鮮”,才能把苦味用得恰到好處。

  “以苦生香”是調味中的常用手法。煙熏時放入茶葉,就能增添菜肴的特殊風味,像茶熏羊肉、煙熏排骨、茶熏雞、樟茶鴨等。這類菜烹製時不能現明火,隻能暗火生煙,圍爐悶熏,重在給菜肴增香添味,去腥補色。柚香雞、橘盞粉蒸牛肉雖然烹製法與熏不同,但也是重在一個“香”,不取其味,這裏的苦味是派不上用場的。

  最具特色的是將苦味作為一種調味品來運用,把生鮮苦瓜絞成茸泥,加味精、精鹽、麻油等料調成苦香味汁,具清鮮微苦、鹹香爽口的口感;也可將苦瓜茸與青椒泥,或刀口花椒配伍,形成鮮辣微苦與麻香微苦、鹹鮮清香的味感,用來做白斬雞、拌牛肚梁的味料,是夏季最為開胃解膩、消暑祛熱的涼菜。苦瓜煲排骨湯是民間最為流行的一道菜,它也是以“苦”味為主要特色的。

  在烹製中運用技巧努力減弱苦味,調配出清鮮微苦、和諧協調的味道時,也要注重在一些“以苦為榮”的菜肴中,刻意保持和突出苦味的特色,並為苦味在烹調中的運用拓展更大的空間,這其中的調味之妙還有待於我們不斷地去探索。

  香味

  嚴格地說香味不是由味覺感知的一種“味道”,而是由嗅覺聞到的一種令人愉悅,能刺激食欲的氣味。盡管香味不屬於“五味”之列,卻是構成菜肴風味極其重要的因素(條件)。

  香味的類型很複雜,從風味上分有濃香、清香、五香、煙香、糟香、酒香、茶香、奶香、醬香和魚香等。可以說任何一款菜肴,都具有自己獨特的“香味”。

  可以形成香味的調味品也很多,主要有麻油、芝麻、芝麻醬、桂皮、丁香、八角、大小茴香、五香粉、十三香、黃酒、酒糟、芽菜、油酥腰果、花仁、鬆仁及薑、蔥、蒜等等。這些調味料雖然隻起輔助增香的作用,但對強化菜肴的風味也是十分重要的。

  菜肴的香味主要是通過調味增香來實現的,例如酒、薑、蔥、蒜、醋、胡椒等都有去腥增香的功能,受熱時散發出香氣,除掉腥膻臊臭等異味。在高溫條件下酒中的乙醇與動物原料中的脂肪酸發生化學變化,成為具有芳香氣味的脂類。在烹製高溫中糖、醋、椒、蒜、薑等產生的分解、化合反應所形成的香氣分子運動,使分子間相互滲透,黏附結合,從而產生了不同風味的“香氣”。

  另外一種調味增香的手法是在烹調後加入增香調味料:麻油、蔥花、芝麻麵、芫荽、油酥花生米、辣椒麵、花椒粉等。例如涼拌菜加麻油和蔥花,辣子飄香菜在成菜後撒熟芝麻、酥花仁和酥腰果粒。水煮牛肉撒辣椒麵和花椒粉後炸熱油增香等等。總之使用增香調料要因菜而異,靈活掌握。

  麻油

  又稱“香油”,是從芝麻籽中提取的油脂,以小磨麻油品質最好,成品紅褐色,香味濃鬱。麻油是烹飪中的調味佳品,廣泛使用於冷、熱菜的各種味型之中。麻油不能在鍋中長時間高溫熬煉,否則會失去香味,會焦糊變味。使用麻油一是要把握用好量,不能“傷油”,使用過量會膩味“悶人”。二是要把握投料的順序和時間,熱菜在臨起鍋前勾入麻油潤色增香。涼拌菜一般在拌好味後,再放入拌勻即可。而燒烤菜則在烤炙的過程中,不停地涮上麻油保持肉皮(表皮)的油潤,使表皮酥香油亮。

  芝麻醬

  又稱“麻醬”,係選用優質芝麻經炒香後磨醬而成。成品色黃稠,細膩如泥,油潤香濃。主要用於涼菜中麻醬、怪味味型,例如麻醬筍尖、麻醬蹄筋和怪味仔雞等。也用於甜食、甜點和甜菜。使用芝麻醬時須先用熟油或涼開水調散後,再與其他調味料調勻混合。同時在調味時注意,麻醬汁不宜太濃稠,不然會“糊口”膩味。

  熟芝麻

  係選用優質的褪皮白芝麻炒香後使用,多用於冷熱菜調味中起增香的作用。如冷菜中的紅油味、怪味,熱菜的香辣菜等,在成菜後撒上少許熟芝麻增香。也可將黑芝麻炒香研細,製作甜食小吃,如芝麻糊、麻圓及小湯圓的心餡。

  五香料

  泛指八角、山柰、大小茴香、桂皮、白蔻、草果、肉蔻、丁香等香料。這些香料各具辛溫甘辣涼等性味,且香氣濃烈馥鬱,具較好的除腥去臊、增香提味的作用。用於鹵菜中的香料,也可選用五香料中的品種,做其他菜肴調味增香用。使用五香料時要注意各種香料的搭配。像山柰、丁香香味鬱悶濃烈,不可多用。也可選用五香料中的一些品種研磨成五香粉,用於香酥、五香類菜式。

  薑

  通稱“生薑”,有老薑、嫩(子)薑之分。薑含有揮發油、薑辣素,有辛烈的辛辣味。薑在烹調中有除異增香、開胃解膩的作用,是配料中重要的小賓俏,或多種味型和菜肴麵湯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被譽為調和滋味的“和之美者”。老薑可製成幹薑片、薑粉;嫩子薑可醃漬泡炒,用途多樣。

  蔥

  為百合科植物大蔥的鱗莖和綠葉,含揮發性的蔥辣素,具濃烈的辛香氣味。蔥分大蔥、四季蔥、火蔥、細香蔥等。蔥可解腥氣,和美眾味,是使用最廣泛的調味品,能對菜肴起增香味或體現風味的作用。

  大蒜

  為百合科植物大蒜的鱗莖,大蒜營養豐富,所含大蒜素具強烈的殺菌作用,且性味辛辣濃烈,在烹調中能除腥去異,增香提味,是烹調中一種重要的調配料。蒜燒鯰魚、蒜泥白肉和魚香肉絲等,都離不開大蒜來調味,被廣泛用於冷菜、燒菜、蒸菜和炒菜之中。大蒜鮮品還可加工成鹽漬和糖漬食品,成為極具風味特色的佐餐鹹菜。

  芫荽

  原產地中海沿岸,又稱“胡荽”,內含揮發油和蘋果酸鉀等,有一種特殊的香味,故又以“香菜”稱呼。芫荽有很好的除異增香、調味提鮮的作用,在烹調中可做輔料使用,如炒牛百葉、孜然羊排均需嫩芫荽節做配料。若將芫荽切成碎末,也可用於味碟蘸水及涼菜味汁的調味料。芫荽氣味清香獨特,能增添菜肴的風味特色。

  藿香

  又名“排香草”,唇形科,多年生芳香草本,味清淡略甜,並具特殊的香氣。烹飪中取嫩汁作為調味料。藿香嫩葉對魚類的水腥味有極好的壓腥去異作用,是烹魚的理想調味料。若與野花椒、薑蔥蒜配合使用,去腥增香效果更佳。因藿香有獨特的香氣,用在漬胡豆中調味,別具一種農家菜的鄉土風味。藿香入藥有解暑、化濕、和胃、止嘔的功能。

  椿芽

  又名“香椿”,香椿的嫩芽,為春天的應時蔬菜。椿芽柔嫩味美,香味獨特濃鬱,用在調味中能增香和體現菜肴的風味,如椿芽白肉、椿芽溜雞絲、椿芽烘蛋等。椿芽要在受熱後才能較好地散發出香味,做涼菜時椿芽要先用水焯斷生,再焐一下用於調味。

  孜然

  又稱“安息回香”,其果實經幹燥研磨細後,即為用於調味的孜然粉。孜然具有濃烈的辛香味,有除異、增香、調味的功能,尤其適用於腥臊重的牛羊肉菜品,如孜然烤羊肉串、孜然煸牛肉絲。孜然與五香料、麻辣料配合使用,更能體現出味濃香鮮的特色,烹製出孜然水煮魚和孜然麻辣泥鰍等風味菜。

  芽菜

  四川特產,四大醃菜之一。芽菜有甜鹹兩種,甜芽菜色褐黃潤澤發亮,氣味甜香,質地脆嫩。鹹芽菜色青黃潤澤,鹹香脆嫩。芽菜香味濃鬱獨特,有增香提鮮、體現風味的作用。熱菜中的幹煸、幹燒的菜肴,蒸菜中的燒白,炒菜中芽菜炒肉絲、燒烤菜中的叉燒灌耳雞和叉燒全魚等,均配芽菜做配料或心餡,部分麵臊或心餡也用芽菜。使用芽菜須淘洗去泥沙,切碎炒香入烹,這樣增香提味的效果最佳。

  醪糟

  又稱“酒釀”,用糯米和酒曲釀製而成,成品色白汁甜,酒香濃鬱醉人。在烹調中可做配料,如醉八仙、香糟肉等;也可做調料使用,如糟醉冬筍、香糟雞條等。醪糟也常用於紅湯火鍋的調味。糟汁不宜在鍋中久烹,這樣易失去特有的糟香味,也易變色發黃影響菜肴的風味和質量。

  黃酒

  又稱“料酒”或“紹興老酒”(簡稱紹酒),成品黃色透明,酒精度低,具柔和的酒味和特殊的香味。在烹調中起除異去腥提色的作用。酒中所含的乙醇和氨基酸易與其他原料在加熱時產生酯化反應,發出芳香氣味,並增強鮮味。因此酒是促使香味形成的重要調味料,在烹調中被廣泛應用,被稱為烹調中的“魔術師”。

  乙基麥芽酚

  是一種食品添加劑,可增香、抑製苦味或酸味,使食品中的香氣柔和悠長,常用於風味鹵水、火鍋的增香。也可與鹽、糖、南乳、花生醬、芝麻醬等對成醃味汁,用在原料烹製時的初坯碼味上。新式的鹽�雞、鹽水鴨因為在坯料上塗抹了乙基麥芽酚而香氣四溢,但在使用時應盡量少用,以免影響原料的本味。

  煙熏液

  又稱煙熏香味料,分水溶性和油溶性煙熏液。水溶性煙熏液(2#)色澤較深、香味濃鬱且持久,表麵的發色和結皮能力較強,抗菌和抗氧化能力也強。油溶性煙熏液(3#)香氣更為濃烈持久,兼有焦香發甜的香味。煙熏液的使用量一般為0.05%~0.3%,也可根據食客口味適當增減,但用量不宜過多,以免影響肉製品本味。使用時,先將煙熏液用水稀釋,以浸漬、塗抹、噴灑等方式,使肉製品均勻地黏附一層煙熏液,然後晾幹即成。

  吉士粉

  是一種混合型的佐助調料,呈淡黃色粉末狀,具濃鬱的奶香味和果鮮味,原用於西點中製作糕點和布丁,後經香港廚師引進才用於中式烹飪。其特點:一是增鮮,能使菜肴產生濃鬱的果香味和奶香味;二是增色,在漿糊中加入吉士粉,可使炸煎後的菜品色澤鮮潤金黃,誘人食欲;三是具有良好的定型和增加鬆脆口感作用,使油炸後的菜品形態飽滿不癟不塌,鬆脆可口;四是黏滑性好,在勾芡時加入適量吉士粉,可使芡汁透明光潔,汁稠巴味。吉士粉可用於西檸汁、果汁、奶香味、港式糖醋味菜肴的醃漬碼味,用量每500克、原料用5克、左右,蒜香骨每500克、用15克。吉士粉若用於勾芡,每500克、加入3~5克、用於調製脆漿糊時,在糊中調入15克、左右吉士粉即可。但吉士粉不宜作為蝦、蟹、魚肉等性味清鮮原料的調味料,否則會破壞本味,致使菜肴味道走樣,影響風味。

  幹蔥

  與洋蔥同屬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其莖(蔥頭)做調味品,隻有鴿蛋般大小,香味濃烈,勝過洋蔥數倍,卻沒有辛辣的嗆鼻味。幹蔥在烹調中用途廣泛,可用於粵式沙嗲醬、OK汁、XO鮮醬、川汁醬的調製,及在突出蔥香味的菜肴中做調輔料。

  胡椒(粉)

  是烹調中常用的調味料之一,性味辛辣芳香,具增香、增味、除腥壓邪的作用。胡椒有兩種:黑胡椒以色黑皮皺、粒大飽滿、氣味強烈者為佳,白胡椒以粒圓個大、色白堅實、辛香味濃者為好。胡椒可製成胡椒粉、胡椒水,用於燒、燴、燉、煮、炒等不同的菜式中。

  香茅草

  在四川稱“薑草”,含香茅醇、香茅醛、檸檬醛等成分,具特殊的清香味,根部嫩芽的香味最為突出。香茅草是川粵滇黔等地常用的芳香類調料,在烹調中使用廣泛,常用於烤、炸、鹵、炒及對原料的醃漬碼味中,起輔助增香的作用。

  芝士

  即奶酪,它是由脫脂奶粉、幹酪菌和凝乳酸等原料經濃縮凝固而成,常見的芝士有顆粒粉狀和軟體片狀兩種。芝士作為一種西餐原料,經港粵傳入內地,常用在中餐的�、燒等菜肴中。芝士在奶香中略帶酸味和鹹味,經加熱其獨有的風味滲入原料中,使菜品散發出濃鬱的奶香味。

  薑汁酒

  是用生薑與廣東米酒浸泡製成的一種調味酒。把1000克、薑洗淨刮皮後放入攪拌器內打成茸,加入2000克、廣東米酒浸泡2小時後,過濾或擠去薑茸取汁即可用於調味烹製。薑汁酒具有較好的除腥增香作用,無論在運動性原料焯水過程中,或是對腥膻味的原料進行醃漬碼味,都能發揮薑和酒祛腥除異的功能。薑汁酒也可直接用於烹飪調味,清炒蔬菜淋入少許薑汁酒,可除去其中的苦澀味,在炒、爆、燒、蒸菜肴中,薑汁酒能代替料酒的大部分功能,起到祛邪扶正提味增香的作用。

  香糟

  分為白糟和紅糟兩種,白糟係紹興黃酒的酒糟加工製作而成,初期為白色,貯存日久後漸變黃色;紅糟是由福建黃酒糟加入5%的紅曲米釀製而成,色澤鮮紅故名。香糟含有10%的乙醇,因此有常有的酒糟香味。在烹調中主要用於糟汁、糟醉類菜肴的調味醃漬。如糟汁螺片、糟醉活蟹、敘府糟蛋等。

  薄荷

  又名“排香草”,味清涼略甜,有一種特殊的芳香氣味。在烹調中主要用於燒魚、冷鍋魚、漬胡豆等,有調味增香的作用。在民間常用薄荷泡水,能清熱解暑,有的在燒牛肉時也加入少許薄荷,起到減燥和味的功效。

  菜肴的增香保香訣竅

  色香味形養,這五個字是評判菜肴的普遍標準,“香”排在第二位。“聞香止步”一詞,就說的是菜肴香味對食客具有多麽大的吸引力,由此可見“香”味的重要性。在烹調中增香主要通過三條途徑。

  (1)調味去異動物性原料都有腥味,在烹調前加少許酒醃漬碼味,一些呈腥味物質就會被酒溶解,加熱烹調時就會隨蒸氣一道揮發。如果再加入薑、蔥、花椒這樣的香料碼味醃漬,不僅會除掉絕大部分異味,還會增加一些香味。中國菜調味增香的原料有近百種之多,選擇的餘地很大,可根據不同風味的菜肴來選擇不同的調味料增香。如豉汁鰻魚在醃漬時,除了薑、蔥、蒜、黃酒外,還要加入炒香的豆豉茸,這樣才風味突出。又如剁椒魚頭蒸前也要用剁椒醬抹勻,醃漬一會才入味,在加熱中產生去腥增香的效果。“汆一水”也是去腥除異的常用方法。大家熟悉的“白灼蝦”,有經驗的廚師總是要在水中加一些薑、蔥、料酒熬煮一會,再將蝦倒入鍋中汆一水撈出,這樣蝦的腥味在薑、蔥、料酒水中得到化解,蝦的鮮醇味會更突出。同樣的道理,蒸雞、蒸鴨、燒狗肉和羊肉,一般都會先汆一水後再烹調,蒸魚也要先用滾熱水淋燙一下魚身後,加薑、蔥、酒碼味後入籠。無論碼味醃漬或是汆一水,其目的就是除掉原料本身的腥膻異味,為下一步入鍋烹調創造條件。

  (2)調味增香很多烹飪原料都有各自的獨特香味,如畜肉的脂香、禽肉的鮮香、菇菌筍類的清香、薑蔥蒜椒的辛香、花椒的麻香、醋香、花香等等。但是這些原料各自單一的香味,還要經過相應調料的輔佐,才能香味濃鬱悠長。例如京醬肉絲因為有了蔥絲作陪襯,才有濃鬱醬香與辛芳蔥香結合的誘人香味。水煮燒白撒上辣椒麵、花椒粉後再用熱油澆淋,在濃濃的脂香中,充滿了火辣辣、麻幽幽的刺激味道。涼菜中拌入芥末或撒上蔥花、芫荽,熱菜起鍋滴醋,或勾入麻油、雞油,都是利用調味增香的原理,增加菜肴的香味和風味。

  調味增香是廚師們普遍使用的一種技法,但是在運用時要“因菜施料”,不可濫用。例如幹煸菜肴,像幹煸牛肉絲、幹煸鱔魚要加入辣椒麵、紅油辣子、花椒、花椒粉等麻辣味料,不放芽菜末增香;而幹煸蘿卜絲、四季豆之類的素菜呈鹹香味,應放芽菜末,卻不放麻辣調料。雖然都是幹煸,但味道不同,不要放錯了調料。

  (3)香氣吸附增香烹飪的主輔原料和調味料,在烹調加熱的過程中,都會散發出強弱不等的香氣分子,這些香氣分子運動使分子間相互滲透。油脂能吸附香氣,而香氣分子又具有親脂性,被油脂吸附著。當肉類與植物原料共烹一鍋時,香氣分子隨油脂滲透到植物性原料內部,植物性原料中的香氣分子又滲透到肉中,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菜肴中的肉香味和菜香味融為一體。這種“複合味”的香味比一種原料的香味更香濃醇厚。

  香氣分子的運動和相互滲透吸附原理,揭示了菜肴增香的奧秘,為什麽複合味菜肴的香味會那麽濃烈持久,道理就在於此。例如糊辣荔枝味就比單純的荔枝味,香味更濃烈刺激。魚香味也因為有了多種調料的香氣分子的參與吸附,才會產生令人愉悅的雋永香味。

  在烹調中合理用料,充分利用香氣吸附運動的原理,把握好烹調的火候,就會令食客“聞香止步”。但是香氣分子是運動的,會揮發掉,為了保持住菜肴的風味,一般采取以下幾種方法。

  (1)包裹之法就是將經刀工成形、碼味醃漬後的原料,用選好的輔助材料捆紮包裹後烹製,以保持住菜肴的鮮香味。“叫花雞”就是一款典型菜例。用於包裹的材料很多,有網油、粽葉、荷葉、芭蕉葉、保鮮膜、錫箔紙、玻璃紙、威化紙等。包裹法所用的烹製技法很多,用烤的有叉燒全魚和叉燒灌耳雞,用炸的有紙包雞、酥炸龍鳳腿和威化鴨粒卷,用蒸的有粽葉排骨和荷香牛蛙,用燒的有神仙鴨和雞包魚翅。還有一種特殊的包裹方法,就是用菜肴的主要原料包裹其他原料,如合川的燉�肉,用豬大肚填入�肉,再用針線縫合好,放入砂罐內煨燉至熟。類似這種做法的還有“三套鴨”“布袋鴨”等。

  (2)旱蒸法這也是廚界常用的一種烹調方法。就是將主料先入鍋汆一水,再揩幹水分,用薑、蔥、料酒、胡椒粉等在主料內外抹勻,如果像燈籠雞這樣特殊的菜肴,還要抹上辣椒粉上色。然後將主料裝入蒸缽內,鹹鮮本味的如貝母雞、蟲草鴨等可摻入適量湯汁,而像燈籠雞、旱蒸全魚則完全“幹蒸”不加水,待成菜之後再行掛汁。旱蒸要注意兩點:一是主料入盆後要用綿實且耐高溫的紙封嚴盆(缽)口;二是蒸時要用旺火一氣嗬成,中途不能“閃氣”。蒸製的時間一般需要3~4個小時。由於用紙密閉盆口,防止了香味外溢和汽水滴入盆內,因此旱蒸菜都保持了原汁原味,而且香味濃鬱,特別富於營養。

  (3)掛糊穿衣法就是將醃漬碼味的原料裹上一層粉糊,猶如“穿衣”一般,以保持原料的鮮香細嫩,及在高油溫中營養不被破壞。“穿衣”的粉糊有全蛋糊、蛋清糊、脆漿糊、高麗糊(蛋泡糊)、麵包糠、酥炸糊等多種,應根據不同菜肴的成菜要求來選用。由於原料被厚厚的粉糊裹在其中,香氣不易外溢。這類掛糊菜均采取了油炸的方法,成品具有外酥脆、內鮮嫩、脂香味濃的特點。如軟炸蝦仁、酥炸牛柳、脆炸蝦球和酥皮燒白等。

  (4)釀嵌留香法這類方法取材廣泛,手法多樣,口味多變。能夠作為釀料的有絲瓜、蘿卜、蓮藕、番茄、雞、鴨、鴿蛋、梨、橘、蘋果、豬肚、海參等,水陸雜陳五花八門,而餡料更是豐富多樣。釀製的方法是先將原料削皮洗淨,再把內部掏空或挖出凹形,另將配料加工後調味,製成心餡釀入其內。有的利用原料的自然形狀,如蓮藕的多孔,把糯米嵌入孔中;像雞、鴨就要先脫骨,再將餡料塞入腹中。釀製的菜肴品種很多,如一品南瓜、橘盞牛柳、龍燈裙邊、八寶釀雪梨、八寶糯米鴨、釀一品海參、節瓜釀蝦仁、蝦茸釀竹蓀、龍穿鳳翅、釀鴿蛋等。釀製菜肴大多采取氣致熟,成菜具有質地細嫩、清香適口、滋潤鮮美、原汁原味的特點。

  另外還有利用一些特殊的炊餐用具來增鮮和保持菜肴香味的做法。例如現在流行的瓦缸煨菜,就是將加工的原料和味料,放入一小瓦罐中,摻入適量湯汁,再以錫箔紙封口,放入瓦缸內鐵架上,以小火(微火)煨8小時。由於烹製工藝獨特,成菜後味道特別鮮醇,香味也異常濃烈。竹筒菜不僅保持了原汁原味,還增添了新竹的清香。川菜的壇子肉、福建的“佛跳牆”不僅用料多樣名貴,烹製時采取了密封壇口,小火長時間煨燜的方法,保持了香氣,味道也特別鮮美醇厚,質地亦異常軟滋糯。

  §§五、粉糊芡湯

  
更多

編輯推薦

1實習菜譜(農家小吃)
2鑒略妥注
3魯迅作品選
4元史演義
5道德經
6偽自由書
7北戶錄
8茶經
9長短經
10長生殿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傳習錄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閑 【已完結】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辭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

  • 鄧析子

    作者:【周】鄧析  

    生活休閑 【已完結】

    《鄧析子》分為無厚篇與轉辭篇兩篇,無厚篇所強調的是君主與臣民的共生關係,勸勉君王治國時應該以平等的心對待臣民,歸結到最後就是無厚,是民本的反映。

  • 東周列國誌

    作者:【明】馮夢龍  

    生活休閑 【已完結】

    《東周列國誌》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著作的一部曆史演義小說。原版名稱是《列國誌傳》,小說由古白話寫成,主要描寫了從西周宣王時期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曆史。作品中所敘述的五百多年之間,英雄輩出,...

  • 獨異誌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閑 【已完結】

    《獨異誌》者,記世事之獨異也。自開辟以來迄於今世之經籍,耳目可見聞,神仙鬼怪,並所摭錄。然有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