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10、政壇鐵娘子

  撒切爾夫人

  (1925年~)

  [傳略]瑪格麗特・撒切爾,英國首相,保守黨領袖。1925年10月13日生於英格蘭林肯郡格蘭瑟姆,結婚前名叫瑪格麗特・希爾・達・羅伯茨。1943年進牛津大學薩默維爾學院攻讀化學,入學伊始,即加入牛津大學保守黨協會,1946年任該校保守黨協會主席,並出席當年的保守黨年會。1947年獲牛津大學理學士和文科碩士學位,畢業後任一家化學公司研究員和律師。1949年起,作為保守黨候選人參加議員競選活動,兩度遭到失敗。

  1951年同丹尼斯・撒切爾結婚。1953年8月,生下一對雙胞胎,馬克和卡羅爾,同年通過律師考試,加入林肯律師協會。1959年當選保守黨下院議員。1961年至1964年任“養老金和國民保險部”政務次官。1964年至1970年,曆任保守黨影子內閣養老金事務發言人、住房和土地事務發言人、財政和經濟事務發言人、動力事務發言人以及教育事務發言人。1970年6月至1974年2月任保守黨希思內閣教育和科學大臣。1975年2月接替希思當選為保守黨領袖。1979年5月保守黨在大選中獲勝,撒切爾夫人成為英國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在1983年和1987年舉行的換屆選舉中,撒切爾夫人連選連任,擔任首相時間長達11年,成為20世紀英國任職時間最長的首相。1990年11月辭去首相職務。

  1992年被封為終身貴族。1993年5月任威廉・瑪麗學院第二十一任名譽院長。

  [影響]1979年大選獲勝後,撒切爾夫人推出了一係列的社會、經濟政策,旨在摘掉“英國病”的帽子,使英國重新成為世界強國。在經濟方麵,她一反戰後曆屆政府信奉的凱恩斯主義的經濟政策,推行以貨幣主義為主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對內采取緊縮貨幣供應量,減少公共開支和財政赤字等措施,控製通貨膨脹;削減個人所得稅;鼓勵企業自由競爭,加速實行國有企業私有化。這一係列的舉措旨在減少國家對經濟生活的幹預,重新發揮“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的作用。在社會政策方麵,撒切爾反對“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製度,主張削減社會福利,以提高英國經濟的競爭力;用對失業者的培訓計劃代替了充分就業目標;改革工會,限製和打擊工會權力,對工人罷工采取強硬政策。在政治方麵,與經濟上的自由主義相反,撒切爾夫人放棄戰後的“共識政治”,大力加強中央政府的權力,加強法製,對群眾運動采取強硬政策,顯示出權威主義的政治傾向。在對外政策上,撒切爾夫人以恢複英帝國的偉大為目標,增加軍費預算,加強防務,確保獨立的核威懾力量,主張加強同歐洲經濟共同體各國的合作;協調歐美關係,加強大西洋聯盟;鞏固同英聯邦國家的聯係;重視同第三世界國家發展經濟合作關係;開展東西方對話。任期內,英國因馬爾維納斯群島的歸屬問題,同阿根廷發生了馬島之戰。1982年,當撒切爾夫人在下院宣布阿根廷在馬爾維納斯群島投降的消息時,她對唐寧街的人說:“今天英國又恢複了她的偉大”,由此可見,成為世界的領導者是撒切爾夫人渴求的政治抱負。撒切爾夫人主張發展同中國的經濟合作和進行文化、科學的交流,1977年第一次訪華,1982年9月再次訪華,同意就香港問題同中國政府舉行談判。1984年12月第三次訪華,同中國政府簽訂《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使香港問題得到圓滿解決。

  縱觀撒切爾夫人11年的執政生涯,她在經濟改革方麵最顯著的變化莫過於國有企業的私有化。私有化是撒切爾政府推行的最重要的經濟戰略。1979年時,隻有航空與航天工業和造船業做出國有化的保證。到1983年大選時,準備私有化的企業在增加,包括英國電訊、英國航空公司、部分鋼鐵廠以及煤、氣、水、電等公用事業部門。經過80年代的大規模私有化,到1991年時,英國已有超過一半以上的公共部門轉為私營部門,工業中的國有部分減少了60%,有65萬名工人從國有企業轉到私營企業,國有經濟部門的產值占全國總產值的比重則從9%下降到不足5%。伴隨著私有化而推行的更加廣泛的股權製改革,大約有1/4的人擁有了股份。撒切爾夫人試圖重建一個自由企業占主導地位的經濟的目標部分得到實現。

  撒切爾經濟政策的另一顯著特點就是實行貨幣主義的改革,放棄了戰後曆屆政府沿襲的依靠增加公共支出來確保充分就業的目標,而是試圖建立正確的、健全的貨幣結構,實行低稅收、少加管製,建立靈活的市場以促進繁榮和增加就業。撒切爾任期內經濟戰略的首要目標是抑製通貨膨脹。撒切爾夫人任職期間,通貨膨脹從1980年的21.9%下降到1986年2.4%,1990年10月又上升到10.9%。政府的公共支出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在80年代也呈下降趨勢。可以說,撒切爾夫人抑製通貨膨脹、實現健全的財政和較低的邊際稅率的目標基本上也實現了。

  建立規模小、效率高、權力集中的中央政府是撒切爾政治改革的目標。在其任期內,撒切爾夫人通過改革行政部門和削減文官人數來達到壓縮規模的目標。1979年撒切爾夫人上台時,英國政府各部門約有73.2萬名文職人員,到1989年,英國政府官員的人數精簡至58.76萬人。許多政府職能轉由公共機構來承擔,中央職能減少了,效率得到提高。

  在社會福利方麵,撒切爾夫人極力反對實行高福利,認為這是鼓勵懶惰,培養“依賴心理”,不利於調動工作的積極性。1986年,撒切爾政府實施“重新開始”計劃,其目標是把英國改造成為一個鼓勵發奮、節儉、自立和承擔家庭義務的社會,她的一些政策措施帶有明確的目的性,旨在取消英國戰後建立起來的普遍的福利安全網。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由於英國“二戰”後形成的高福利的傳統,撒切爾夫人想要一下子解決難免會激起民憤。因此,她在執政時期,盡管宣傳上對社會福利的改革聲勢很大,但實施起來卻謹小慎微,並沒有擺脫60、70年代兩黨政府在社會福利問題上隻能進不能退的困境,因而在削減福利開支方麵的企圖往往歸於失敗。

  撒切爾夫人擔任首相期間對英國的工會進行了大膽改革。“二戰”後,英國工會的權力逐步擴大。撒切爾夫人要實現削減社會福利、發揮市場作用等目標,必然要與工會發生矛盾與衝突。從1980年起,撒切爾夫人就開始了逐步改革工會的計劃。1982年頒布《就業法》,旨在減少工會的豁免權;80年代中期對礦工罷工采取強硬政策。通過改革,工會的鬥爭權力遭到削弱,產業停工數有很大降低,加入工會的勞動力的比例從50%下降到35%。這一改革基本達到撒切爾夫人刺激競爭力的目標。

  在對外政策方麵,撒切爾夫人被評論家稱為一個狹隘的、懷舊的民族主義者,“抓住帝國的殘骸不放”,“迷戀過時的主權觀”。她對歐洲一體化進程的某些方麵,如單一貨幣、防禦一體化等持保留態度。她重視同美國的關係,要求維護歐洲地區的均勢,突出英國在歐洲的地位,主張建立強大的國防,為領土爭端不惜發動馬島戰爭,想以此重新確立英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可以說,撒切爾夫人有明顯的“帝國情結”。

  [餘論]從1975年成為保守黨的領袖到1990年辭職,撒切爾夫人擔任保守黨領袖長達15年之久。在她的領導下,保守黨連續三次贏得大選,這在保守黨的曆史上也是一個輝煌的奇跡。擔任首相期間,撒切爾夫人推行了一係列的社會經濟改革,創造了所謂的“撒切爾奇跡”,她的一係列政策措施也被人們冠之以“撒切爾主義”。由於其不畏艱難、銳意改革的形象,她還贏得了“鐵娘子”的美譽。

  (邢學敏)

  §§第五編 思想巨匠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