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5、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造紙祖師

  蔡倫

  (62~121)

  [傳略]蔡倫,字敬仲,東漢桂陽(今湖南郴州市)人。他幼年入宮作宦官,曆仕和帝、安帝兩朝,積官中常侍、尚方令,封龍亭侯。蔡倫,生性秉正,為人機敏多才藝。和帝委任他做尚方令。尚方是專門生產皇室器用的手工製造機構,下設許多手工作坊。尚方官署資金和技術都十分雄厚,這給愛好發明的蔡倫提供了技術研究的良好條件。史載,經過蔡倫改進和監製的各種器械、刀劍和生活用品,“莫不精工堅密”,世人爭相仿效,推進了東漢手工業製造技術的發展。

  [影響]在蔡倫的各種發明創造中,最大的貢獻就是他發明了造紙術。蔡倫是怎樣發明造紙術的呢?先來看考古工作的發現。考古工作者從20世紀30年代以來,曾4次在漢墓中發現了西漢紙。1957年,在西安市灞橋的一座漢墓中發現的西漢紙最為有名,被稱為“灞橋紙”。近年來經過一些科學工作者的鑒定和化驗分析,確定了“灞橋紙”的質量。這種紙結構鬆散,纖維分散不勻,是用一種很原始的方法沉澱製成的。據專家考證,“灞橋紙”並不是有目的地通過一定的生產工序專門製造出來的植物纖維紙,而是漚麻等加工過程中的副產品,上麵沒有字跡,也就是還不能用於書寫。當然,“灞橋紙”畢竟是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它為蔡倫發明造紙術提供了基礎。任何發明製造都有一定的前提,但不能用前提條件來否定發明本身的貢獻。因此,有人用“灞橋紙”的發現來否定蔡倫發明造紙術是不能成立的。近年來的考古又有新發現,如天水放馬灘紙地圖的發現,質量遠遠高於“灞橋紙”,但仍不能與蔡侯紙相提並論。正是蔡倫酷愛手工技藝,他做為尚方令,又具有進行大規模實驗的條件。蔡倫在此基礎上,深入民間,廣泛地總結勞動人民的創造,改進機械,設計生產裝置和工藝流程,經過反複試驗,終於發明了以樹皮、麻頭、舊布、破漁網等廢舊易得之物為原料,經過搗碎、漚煮、化漿、抄造、定形、幹燥等一整套工藝流程,製成了可供書寫的輕便而又價廉的紙。和帝元興元年(105),蔡倫向和帝呈獻了第一批紙。從此,人們把蔡倫向皇帝獻紙的公元105年,作為人類曆史上第一次以專門方法、有目的地製造出植物纖維紙的誕生年。

  蔡倫首次采用樹皮作原料造紙,是一重大創造,由樹皮而樹木,可以說是開創了近代木漿造紙的先河。據潘吉星《中國造紙技術史稿》(文物出版社,1979年)中的模擬實驗表明,從東漢麻紙的質量來推斷,其製作過程大致是:首先把樹皮、麻頭、破布和舊漁網等原料切碎,煮爛,使原料裏所含纖維分離出來,成為紙漿。然後,再經過捶打,加進粘汁,溶在漿中,成稀糊狀物,再用細竹簾一張張地均勻地撈出,從簾上取下,鋪平,晾幹,而成為紙,當時已經具備了原料處理、製漿、打漿、抄紙、幹燥等主要工序,其基本工藝原理沿用至今。特別是蔡倫首創的石灰堿液蒸煮新工藝,加速了纖維的離解淨化,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紙張質量,這正是後世化學製漿技術的雛形。

  由於紙的用途重要而廣泛,社會對紙有著巨大需求,同時因為蔡倫造紙術新用原料價廉而易得,所以,造紙術很快在全國推廣,工藝進步也很快。流傳到現在的南北朝時的經卷,紙質已十分精美。人們為了紀念蔡倫,把用蔡倫發明的造紙工藝生產的紙稱為“蔡侯紙”。

  蔡侯紙在我國各地流傳開以後,陸續傳到國外。晉代已傳到朝鮮和越南。610年(隋煬帝大業六年),朝鮮和尚曇征又把造紙術傳到日本。751年(唐玄宗天寶十年),在與阿拉伯大食國的戰爭中,唐朝安西節度使高仙芝的軍隊戰敗,被俘士兵中的造紙工人把造紙術傳到阿拉伯。而後又由阿拉伯陸續傳到亞洲西部、非洲北部,12世紀中葉傳入歐洲。公元1690年,我國的造紙技術輾轉傳到美洲。19世紀由歐洲再傳到澳洲。經過1000多年的流傳,蔡倫發明的造紙術被世界五大洲普遍接受,世界各國都分享著這項偉大發明的成果。當然,造紙技術傳到國外以後,外國工匠們和中國同行一樣,根據本國本地的具體條件又做了許多改進,從而為這項世界性技術發明的進一步完善做出了貢獻。

  在沒有發明造紙術以前,人類知識記錄的載體十分笨重。在中國,商、周時代把文書契刻在獸骨和龜板上,這就是甲骨文字。貴重的記錄鑄刻在青銅器上。戰國、秦、漢大量使用竹簡木牘,書寫、攜帶和收藏都極不方便,限製了知識的積累和文化傳播。當時,皇室、官宦富商之家也有用縑帛作書寫材料的。縑帛是絲織品,本為衣著用料,價格昂貴,不可能作為社會性的書寫材料。古代西方,歐洲使用質地脆弱的“莎草紙”作書寫材料,極易損壞,還不如竹簡木牘方便。用羊皮書寫,比縑帛還昂貴。因此,把造紙術作為人類曆史上的重大發明是完全正確的。美國學者邁克爾・H。哈特在他那本著名的《曆史上最有影響的l00人》中,曾從中西文化發展比較的角度分析過紙的發明的重要性。他認為,在公元2世紀以前,中國文化不如西方文化先進,但在公元後的1000年間,中國的成就則超過了西方,其主要而基本的原因就是蔡倫造紙術的發明使中國人掌握了方便的書寫材料。而西方國家掌握了造紙術以後,才逐漸趕了上來。當西方更先進的印刷術推廣以後,又逐漸開始領先於中國。也就是說,哈特從技術發明對世界影響的角度評價造紙術對人類發展進步的貢獻。這個評價是很有見地的,也是中肯的。

  [餘論]造紙術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紙的發明,對人類文化和世界文明的傳播和發展起了很大作用。可以說,紙是科學興起、文化發展的最基本的物質載體,是全人類科技、文化交流的開路先鋒,是中華民族對世界科學文化的一項重大貢獻。

  應該說,曆史上任何一項重大工藝技術的發明,都不是偶然的,都具有從設想,到雛形,到完善的發展過程。蔡倫之前雖然有紙,但這無損於蔡倫作為重大改良者和完善造紙術這一發明者的豐功偉績。是蔡倫的發明創造,使紙進入了它的實用階段,並迅速、廣泛地推廣開來,為完善和發展印刷術提供了物美、價廉而又易得的承印物。蔡倫的功績和他作為完善造紙術這一偉大發明的發明家的光輝形象是不容抹煞的。

  (顧兆貴)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