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十八 西魏取江陵

  西魏的實力幾年間迅速增強,固然托了侯景之亂的福,但宇文泰在國內如火如荼的軍事與文化改革,才是最關鍵的因素。呂思勉先生評價說:“從來北狄入中國者,其能否有成,恒視其能否通知中國之情形。以此言之,則爾朱榮不如高歡,高歡又不如宇文泰……(宇文)泰頗知治體。”

  西魏的府兵製從河橋邙山之戰後開始建立,到文帝大統十六年(公元550年),已經基本成型。此時的府兵製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六柱國體係,六名柱國大將軍依次是:李虎、李弼、獨孤信、趙貴、於謹和侯莫陳崇。

  西魏所封的柱國一共有八個,另外兩名是宇文泰自己和西魏宗室、孝文帝的侄子元欣,宇文泰總攬大權,位居眾人之上,而元欣的柱國身份,更多的是對宗室的安撫,基本上是個虛職,沒有多少實權,也沒有資格統領軍隊。六柱國的實權,是直接都督兩名大將軍。大將軍的戰功與資曆僅次於柱國,包括達奚武、李遠、楊忠等十二名屢次跟隨宇文泰出征的將領,這批人的實戰經驗也是相當豐富的。每名大將軍手下再統領兩名開府,開府就可以直接對士兵發號施令了,府兵的“府”,便源於開府。

  這麽一個自上而下的軍事結構,是通過廣募豪強、擴整鄉兵組織起來的,如何才能夠有效地維係呢?宇文泰的措施是:一、改郡望;二、改姓氏;三、物質的賞賜。

  孝文帝遷都,將鮮卑大族的籍貫一律改為河南洛陽;原本世居北方的漢族門閥,又各有各的郡望。於是宇文泰就得麵對一個大問題,手下的大部分將領乃至士兵都不是關中本地人,而是五湖四海的大雜燴。中國人一向講究歸葬故裏,客居他鄉久了,不免會有這樣那樣的想法。宇文泰下令,凡是納入府兵係統的有功將領,以宗族為單位,統一改變籍貫郡望。一般的原則是,你目前在什麽地方效力,籍貫就改成什麽地方人。鮮卑人本來就對自己的洛陽籍貫沒什麽感情,再改到關中也不會太在意,而改變籍貫的漢人多數功勳卓著,這更是成了一種榮耀。將士們做了關中人,向心力得以加強。

  改完郡望,宇文泰又在府兵將領中逐步推行改姓氏的政策,以消除各方人士的差異。孝文帝是改鮮卑複姓為漢族單姓,宇文泰以鮮卑人為主體建軍,就要反其道而行:對於鮮卑人,恢複原來的複姓,比如於謹,就改回原名,叫勿忸於謹;對於漢族將領,以賜姓的方式把單姓改成兩字或三字的鮮卑複姓,比如柱國中的李虎,改叫大野虎,李弼,改叫徒河弼,趙貴,改叫乙弗貴。與孝文帝的改姓不同,宇文泰的改姓是出於軍事目的,而非文化目的。賜姓的將軍手下統領的軍人,也統一跟著改姓。如此一來,並肩作戰的將士們不僅都是本地人,而且還是一家人,彼此的認同感也提高了。

  光改郡望和姓氏還不夠,最終得靠物質和財富的激勵來鞏固府兵製度。宇文泰對立功將領的賞賜極其豐厚,包括農田、奴仆、牲畜、財物,其中最為重要的是農田,有了田地的將領,就是關中豪族。關中豪族在本地生根發芽,一個影響隋唐統治一百多年的關隴貴族集團應運而生。因此,宇文泰的軍事改革,在中國曆史上承前啟後,不容忽視。

  府兵製剛剛成型,就發生了波折。身為六柱國之首的李虎,於大統十七年(公元551年)去世。

  按理說,必須有人遞補柱國的位置,以保持六柱國的規模。朝中商議,由平定漢中的大將軍達奚武來頂這個缺。但是達奚武固辭不受,舉薦了另一個人選——義陽王元子孝。宇文泰接受達奚武的建議,把柱國大將軍的頭銜授給了元子孝。

  元子孝與元欣一樣,是西魏的宗室,身為柱國,徒有虛名。經過此次人事變動,宇文泰對府兵有了更大的直接掌控權,這引起了皇族的忌恨。

  西魏文帝與李虎同年去世,文帝心甘情願放權給宇文泰,得以善終,算是魏國末年唯一自然死亡的傀儡皇帝。繼位的太子元欽遠沒有父親那麽聽話,皇族與宇文氏的矛盾很快升溫,元欽繼位的第三年(公元553年),尚書元烈謀害宇文泰,意圖奪回皇權,計劃敗露,被宇文泰誅殺。

  元欽愈發不滿,對宇文泰怨言不斷。宇文泰安插在皇帝身邊的耳目一通報,宇文泰也不含糊,直接把元欽廢了,立他的弟弟元廓為皇帝,並且幹脆把皇族的姓也改回拓跋。拓跋廓就是西魏的最後一位皇帝,魏恭帝。

  宇文泰又改依周代的製度,取消魏帝的年號,稱元年。他參考記錄周代官製的《周禮》,改“品”為“命”(一品即九命),繼而搬用周代六卿的官名:天官塚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六官的職權,大體上分別對應隋唐的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宇文泰自任大塚宰,其餘柱國分擔各官。這項製度,宇文泰讓蘇綽擬籌了好多年,蘇綽病逝,又由尚書右仆射盧辯接班完成。周製表麵上是官名的變動,實質上確立了西魏獨特的文化體係。

  整頓好內部,宇文泰便於魏恭帝元年(公元554年)十月,命於謹、宇文護、楊忠統率五萬精兵討伐江陵的梁元帝。

  於謹料到梁元帝多疑少謀,肯定會坐以待斃。他在襄陽與蕭詧的軍隊會合,長驅撲向江陵。

  火燒眉毛了,梁元帝卻還沉浸在坐穩皇位的幸福之中。他素愛道家思想,興致甚高,升殿大講《道德經》,聽眾雲集。邊境戰報傳來,手下大臣們認為梁、魏修好,不可能憑空有軍事行動。梁元帝深感有理,不做軍備,繼續講經。等到魏軍兵臨漢水,梁元帝才意識到軍情緊急,征調遠在建康的王僧辯,一切都太晚了。

  於謹指揮大軍渡過漢水,分派宇文護和楊忠率領精騎兵抄小路占據江陵南麵的江津,堵住梁軍渡江的後路。然後,魏軍在江陵四周築起長圍,百道攻城。

  梁軍奮力抵抗,可是江陵守兵太少,援軍又過不來。守城主將胡僧祐不幸中箭陣亡,外城被攻破。梁元帝無心再守,向魏軍獻上人質投降。

  令人憤怒的是,梁元帝在投降前,命舍人高善寶把平生收藏的十四萬卷古今書籍付之一炬。(這些書大多是手抄本珍卷,不少是孤本,梁元帝就這麽給燒了。他自以為讀書萬卷,乃至失敗。我看,讀書讀成梁元帝這樣,也真是活該失敗。隻是這把火對於中國文化造成的損失,我們後人已無法估量了)

  梁元帝想要自焚,被左右宮女拉住。有人勸梁元帝突圍逃往江南,梁元帝身體肥胖,行動不便,放棄了逃跑的機會。他換上白衣、跨上白馬,出江陵東門投降,一路上長籲短歎:(梁元“蕭世誠落得如此下場!”帝字世誠)

  於謹沒有放梁元帝一條生路,他使出損招,把梁元帝轉交到蕭詧手裏。蕭詧想起兄長蕭譽之仇,氣不打一處來,上去就是一通毆打辱罵。發泄折磨夠了,蕭詧命人用大土袋壓死了梁元帝(梁元帝的死法竟和簡文帝一樣,可歎梁國幾代君主,沒一個死得像樣的)。

  梁元帝一死,於謹把蕭詧安置在江陵,派專人“看護”,蕭詧原先的封地襄陽則被西魏吞並。於謹沒搶著梁元帝的書籍,就把江陵的文士、珍寶、儀器(比如劉宋時代的渾天儀、梁代的銅晷表等等)集中起來帶往長安,並從江陵百姓中挑選十萬男女分賞三軍為奴婢,身殘體弱的統統殺死。北朝的經濟文化又一次獲得了巨大提升,而南朝文化遭受嚴重洗劫,從此一蹶不振。

  蕭詧眼看苦心經營多年的襄陽轉眼間換成一座空蕩蕩的江陵城,後悔也沒用了,家事國事到了這地步,隻好老老實實當他的傀儡。不久,蕭詧稱帝,定都江陵,以梁國正統自居,管轄範圍限於江陵方圓三百裏的一州之地,奉西魏——北周為正朔,曆史上稱這個巴掌大的附庸國為西梁或後梁(需要提請注意的是,蕭詧的後梁與五代朱溫建立的後梁,沒有任何聯係)。

  西魏盡取梁、益、雍、荊,版圖幾乎擴大了一倍,由三國中最小的一國,一躍成為麵積最大的國家。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