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十六節 明代瘟疫的種類

  明代瘟疫發生的次數比較多,但在記載中大多沒有明確瘟疫種類,但還是可以從病人的發病症狀及其他一些特征上來辨別瘟疫的種類。明代瘟疫的種類總起來說有以下幾種。

  (一)鼠疫

  鼠疫是一種傳染極快的烈性病,它的潛伏期很短,腺型為2~8日,肺型為數小時至3日。兩種鼠疫中,以腺型最為常見。腺鼠疫常發生於流行初期,急起寒戰、高熱、頭痛、全身疼痛,偶有嘔吐、淤斑、出血。發病間有淋巴組織腫大症狀,其部位多在鼠蹊、頸部和腋下。如不及時治療則淋巴結迅速化膿、破潰、病情加重,於3~5日內因心力衰竭或繼發敗血症或肺炎而死。病情輕緩者則腺腫逐漸消散或傷口愈合而恢複。肺型鼠疫可原發或繼發於腺型,該病發展迅速,急起高熱,伴有全身中毒症狀,數小時後出現劇烈疼痛、咳嗽、咳痰,痰中含有大量泡沫血痰或鮮紅色血痰。搶救不及時,大多於3日內因心力衰竭、休克而死亡。一般說來,腺鼠疫的病死率約為30~70%,肺鼠疫的病死率高達90%以上。此外,還有敗血型鼠疫,病死率幾達100%。關於明代後期鼠疫的流行研究是近年來的一個熱點,出現了以曹樹基的《鼠疫流行與華北社會的變遷(1580~1644年)》為代表的一大批成果。但這些成果僅是根據病人的發病症狀推測而已,因為據當時的史料並沒有某一次瘟疫明確記載為鼠疫的。

  (二)天花

  “天花”又名痘瘡,是一種傳染性較強的急性發疹性疾病。早在晉代時,著名藥學家、道學家葛洪在《肘後備急方》中已有記載,他說:“比歲有病時行,仍發瘡頭麵及身,須臾周匝,狀如火瘡,皆戴白漿,隨決隨生”,“劇者多死”。同時他對“天花”的起源進行了追溯。指出:此病起自東漢光武帝建武年間(公元23~26年)。這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關於“天花”病的記載。書中還說:“永徽四年,此瘡從西流東,遍及海中”。這是世界最早關於“天花”流行的記載。

  天花,是世界上傳染性最強的疾病之一,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傳染病,這種病毒繁殖快,能在空氣中以驚人的速度傳播。天花病毒外觀呈磚形,約200微米×300微米,抵抗力較強,能對抗幹燥和低溫,在痂皮、塵土和被服上,可生存數月至一年半之久。天花病毒有高度傳染性,沒有患過天花或沒有接種過天花疫苗的人,不分男女老幼包括新生兒在內,均能感染天花。天花主要通過飛沫吸入或直接接觸而傳染,當人感染了天花病毒以後,大約有10天左右潛伏期,潛伏期過後,病人發病很急,多以頭痛、背痛、發冷或寒戰、高熱等症狀,開始體溫可高達41℃以上。伴有惡心、嘔吐、便秘、失眠等。小兒常有嘔吐和驚厥。發病3~5天後,病人的額部、麵頰、腕、臂、軀幹和下肢出現皮疹。開始為紅色斑疹,後變為丘疹,2~3天後丘疹變為皰疹,以後皰疹轉為膿皰疹。膿皰疹形成後2~3天,逐漸幹縮結成厚痂,大約1個月後痂皮開始脫落,遺留下疤痕,俗稱“麻斑”。重型天花病人常伴並發症,如敗血症、骨髓炎、腦炎、腦膜炎、肺炎、支氣管炎、中耳炎、喉炎、失明、流產等,是天花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明代,天花也多次發生,並有明確的記載,如嘉靖九年(1530年),“庚寅年,痘災盛行,死者過半”。嘉靖十三年(1534年),“甲午年,春,痘毒流行,死者十有八九”。

  (三)霍亂

  霍亂,又稱觸惡,是由霍亂弧菌所致的烈性腸道傳染病,泛指突然劇烈吐瀉,心腹絞痛的疾病。我國古代很早就有關於霍亂的記載,《巢氏諸病源候總論》中有:“霍亂者,由人溫涼不調,陰陽清濁二氣有相幹亂之時,其亂在於腸胃之間者,因遇飲食而變發”。《靈樞經》中有:“清氣在陰,濁氣在陽,營氣順脈,衛氣逆行,清濁相幹,亂於胸中,是謂大悗……亂於腸胃,則為霍亂”。

  霍亂弧菌分為兩個生物型,一個中古典生物型即霍亂的病原體,另一個是愛爾·托生物型即副霍亂的病原體。它的潛伏期數小時至6日,突然起病,100%的病人有腹瀉,為無痛性,裏急後重感,每日大便數次甚至難以計數,量多,每天2000~4000ml,嚴重者8000ml以上,初為黃樣,不久轉為米泔水水樣便,少數患者有血性水樣便或柏油樣便,腹瀉後出現噴射性和邊疆性嘔吐,初為胃內容物,繼而水樣,米泔樣,由於劇烈瀉吐,體內大量液體及電解質丟失而出現脫水表現,輕者口渴,眼窩稍陷,唇舌幹燥,重者煩躁不安,眼窩下陷,兩頰深凹,精神呆滯,皮膚幹而皺縮,失去彈性,嘶啞,四肢冰涼,體溫下降,體液濃縮,脈搏細弱,心率低下,血壓下降,如不及時搶救則危及生命,病人脫水及時得到糾正後,大多數症狀消失,逐漸恢複正常,部分病人出現發熱反應,一般38~39℃,持續1~3天自行消退,目前霍亂大多症狀較輕,類似腸類。按脫水程度,血壓、脈搏及尿量多少分為四型:①輕型,僅有短期腹瀉,無典型米泔水樣便,無明顯脫水表現,血壓脈搏正常,量略少。②中型,有典型症狀體及典型大便,脫水明顯,脈搏細速,血壓下降,尿量甚少,一日500ml以下。③重型,患者極度軟弱或神誌不清,嚴重脫水及休克,脈搏細速或者不能觸及,血壓下降或測不出,尿極少或無尿,可發生典型症狀後數小時死亡。④暴發型,稱幹性霍亂,起病急驟,不等典型的瀉吐症狀出現,即因循環衰竭而死亡。

  (四)傷寒

  傷寒是由傷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我國古代關於傷寒的記載始見於《黃帝 素問》,其記載為:“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繼後,《難經》明確指出,“傷寒有五,有中風,有傷寒,有濕溫,有熱病,有溫病”。漢代張仲景“勤求古訓,博采眾方”,以六經證治為綱要,撰寫了《傷寒論》一書,使中醫學理法方藥得到和諧統一,從而奠定了辨證論治的基礎,無論對外感熱病和其他係統疾病,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傷寒的致病因素包括外因、內因。廣義傷寒各種疾病的外因為風、寒、暑、濕、燥、火六淫之邪;狹義傷寒由冬令感受風寒所致。傷寒發病的內因為正氣虛虧,如果素體虛弱,或勞倦饑餓,起居失常,寒溫不適,房事不節,均可導致正氣虛虧,易被外邪侵犯成病。

  現代醫學認為傷寒是由傷寒杆菌引起的,傷寒杆菌的潛伏期一般為7~14天。多數起病緩慢,體溫逐漸上升,至5~7天上升至39~40℃,且持續不退,除發熱外,患者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表情淡漠、頭痛、全身不適、腹脹、便秘或腹瀉、肝脾腫大,相對緩脈,即脈搏跳動與體溫上升不相稱。在腹部和胸部可見淡紅色皮疹,稱為玫瑰疹,但少見。約半數患兒有咳嗽,咽部充血等呼吸道感染症狀。

  (五)瘧疾

  瘧疾是由瘧原蟲引起的傳染性寄生蟲病,俗稱“打擺子”。中醫稱“正瘧”、溫瘧。瘧疾是一很古老的疾病,早在數千年前《黃帝內經素問》中即有《瘧論篇》和《刺論篇》等專篇論述瘧疾的病因、症狀和療法,並從發作規律上分為“日作”、“間日作”與“三日作”。典型的瘧疾多呈周期性發作,表現為間歇性寒熱發作。一般在發作時先有明顯的寒戰,全身發抖,麵色蒼白,口唇發紺,寒戰持續約10分鍾至2小時,接著體溫迅速上升,常達40℃或更高,麵色潮紅,皮膚幹熱,煩躁不安,高熱持續約2~6小時後,全身大汗淋漓,大汗後體溫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經過一段間歇期後,又開始重複上述間歇性定時寒戰、高熱發作。非典型發作者體溫可達42℃,以致昏迷,惡性發作者劇烈頭疼,惡心嘔吐,煩躁不安,精神錯亂,腹痛腹瀉,抽搐昏迷,偏癱失語。寒冷型者有出汗、體溫和血壓下降等特征,如不及時搶救則死亡率較高。

  “瘧疾”一詞在拉丁語中的含義是“壞的空氣”,中國古代文獻中記載的“瘴癘”實際上就是惡性瘧疾。瘧疾在我國除青藏高原外,遍及全國。北緯60°至南緯30°之間,海拔2771米高至海平麵以下396米廣大區域均有瘧疾發生。一般北緯32°以北(長江以北)為低瘧區;北緯25°~32°間(長江以南,台北、桂林、昆明連線以北)為中瘧區;北緯25°以南為高瘧區。但實際北方也有高瘧區,南方也有低瘧區。

  明代,我國瘧疾的分布情況,根據《明清時期中國瘴病分布與變遷》一文,雲南與廣西是當時瘴病流行嚴重區;貴州與廣東是當時瘴病流行區;湖廣、四川、福建、江西等地是當時瘴病局部及零星分布地;西北地區因氣溫變化大,天氣嚴寒,當時亦有所謂寒瘴,分布於今甘肅、寧夏、青海等地。

  總之,明代的瘟疫主要類型就是以上幾種,雖然有些如霍亂、傷寒等在明代的記載中沒有十分明確的記載,但這些是比較古老的疾疫,我國古代中醫學對它們的研究一直沒有中斷,因此在明代肯定是有分布的。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