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紀念楊傑將軍誕辰一百周年

  楊傑是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創始人之一,著名的國防戰略家,愛國主義者。他一生為尋求祖國獨立富強的途徑,嘔心瀝血,曾實踐過各種救國的方案,但都一一成為泡影,這使他苦惱,更使他奮進。20世紀30年代他對歐洲大小二十個國家進行了考察、認真研究比較,再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對中國社會的政治及物質條件作了具體全麵的分析,提出了一個比較完整的改造舊中國的方案。這個方案雖然在當時未能實行,但楊傑對改造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狀況的思考卻有著一定的積極意義和價值。本文擬對此作一個簡扼的論述,不僅希望對祖國文化寶庫添一塊磚瓦,更希望為祖國今天四化建設的某些方麵做一個借鑒,以此緬懷楊傑將軍誕辰一百周年。

一、農業國必須變為工業國

楊傑於1933年秋到歐洲考察,訪問了大小二十個國家,所見到聽到的都是講軍事機械化、農業機械化。使他感受到“一切職業推進的力量,都是在機械的指揮推動下,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以至一個人,都要仰著機械化的鼻息。”這使他“聳然惕懼,耽憂我們中國老是焦頭爛額地在農業的圈子裏摸索回旋。而外國,用機械工業品向我們暗攻,使我們貧弱下去,受到無斑痕的創傷;用機械化的軍隊向我們明攻,使我們不能在鋼鐵造成的地球上立足。”為此,他抱著把舊中國農業國這塊老招牌,換成工業國的新招牌的宏願,提出了改造舊中國的方案。他的這一思想具體地反映在他所著的《現代國防的基本條件是什麽?》一書裏,正如他自己所說:“本書的名目,雖說是研究國防的基本條件,但它的中心意義,是想建設一個新中國。”

首先,他認為我國造成貧困積弱和內戰不已,是“大一統”與“民無二王”的這兩個意識在作怪,因為“大一統”的意識伸展,便不能接受本國以外的文明而漸自積弱。“民無二王”的意識擴大,便不肯容納個人以外的“力量”,而演成內戰。內戰不已,自己削弱了自己的力量,造成國防廢墜,外力入侵壓迫。要改造中國,必須首先把這兩個怪意識除掉,本著“本身的短處,要研究對方的長處才能發現,同時還要師法對方的長處才能改正自己的短處。”。使中華民族展足前進。楊傑深深地了解舊意識在緊緊地束縛著人們的思想,不革除它,要改造中國,使其大踏步向前是不可能的。

其次,他認為決定一個國家民族的命運,是看其工業發達的程度和國防建設的鞏固、強大與否。他說,要建設一個強大獨立的國家,必須具備三個主要的條件:民族的技能、機械的動力、天然的蘊藏。因為,科學為機械與地下蘊藏的產母,地下蘊藏,又為科學與機械的俘虜品。三者相依為命,互有關係,而交相為用。但是,它們的效用隻是一個,就是機械工業,尤其是重工業,因為重工業是產生一切生產工具的總機關,是促進國防計劃的總樞紐,它的使命,一方麵是鞭策陸、海、空軍的威力,不斷地向前發展;一方麵是鼓動國民經濟全身的細胞,不停地循環生長。隻要立穩了重工業的基礎,平時僅可就國民生活所需要的條件下,作個別的從容供給。萬一國際上有不幸的戰禍,便可轉換它的任務,在一切軍事的需要上,作迅速大量的供給。這就說明了工業化對保衛國家獨立的重要性。

楊傑認為,世界上凡是注重工業化的國家,其國必強亦富,反之,雖富亦不能強,甚至走向衰弱。

楊傑列舉荷蘭、西班牙、德國、美國、日本、蘇聯等國的例子,說明了世界各國,不論資本主義、社會主義,還是殖民地國家,要想獨立富強,都離不開走工業化這條基本的道路。他的這種認識基本上是正確的。然而,他也認識到,各國的具體國情不同,有從重工業開始,有從輕工業開始,這就要由各國自己來定了。但是,不管從什麽開始,國家必須工業化才能富強,要改造舊中國,必須首先把農業國變為工業國,才能夠擺脫被殖民的命運,才能達到民族的生存發展、國家的獨立富強這個目的。以此來看,楊傑改造舊中國的方案,是建立在發展工業,尤其是重工業的自力更生的基礎上,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是正確的,也是可取的。

二、中國工業化的條件

認定工業化是改造舊中國唯一正確的道路,為此,楊傑具體分析了中國工業化的條件。

首先,是民族技能的提高。而要能夠提高民族技能,就需要解決民族自卑感或者媚外的奴才思想。

他針對有些人說:“中國人到底不行,不論辦什麽事,還是要請外國人。”留學生也沒用,回國後“做些非其所學的很空洞的便宜事;甚或仍溜到外國去,自謀生活。”楊傑認為照這樣僅從表麵上責備學生是不對的。因為一般學生回到本國,先就喪失了他們向學的指標與他們生活的根本,工廠不能在他們才學得到很薄弱的基礎上,磨煉培養,培養成適合於國家需要的技術人才,這能夠單怪在人的一方麵嗎?楊傑進而說明物質文明,固是依賴人的技能,同時人的技能也是憑借已成功了的若幹的物質,才能繼續增進,兩者是辯證的關係。他說,在工業革命以前,歐洲各國老是停止在那很陳腐、很混亂的中古時代,與中國同樣的砍殺至幾千年之久,到了螺絲釘、蒸汽機次第出世後,一百年間的進步,勝過以前幾萬年,這能說明某時代的人行,某時代的人不行嗎?所以,“不惟不能怪青年學生,就是一般的中國人,也不能一筆抹殺說不行。”楊傑這種實事求是的分析問題,是有說服力的。他進而引用孫中山的話說:“中國,不是人不如人,是機器不如人。”這就更抓到了問題的實質。他也表白,他不是不歡迎外國技術人才,而是因長久地用外國技術人才,使中國人的技術老是無進步,這於國家民族的前途是極危險的。我們如有機器的後盾,加上環境的訓練,自然各方麵要強得多。所以,民族技能的造就提高,科學的發達是國家工業化及國家獨立富強的首要條件。

第二個條件,就是機械動力。據歐美統計學家對於機械力的計算,以為“一國的機械動力的總數,與其國人口的總數相比較,能達到某個限度以上,則其國必富強。在某個限度以下,其國必貧且弱。並可依據這個方法,決定其國防力量的厚保”這說明了機械動力是關係到國家的強富貧弱及國防力量的強弱。然而,我國的機械動力如何呢?

楊傑說:“除各大埠有極少數的機械動力在資本主義國家的操縱下掙紮活動外,可以說空若無物。”他認為,如果與各先進國家相對比,無異是大刀隊與機械化的軍隊比,帆船與軍艦比,人力車與飛機比。處此情況,我們還能無動於衷,束手就擒嗎?所以,大力發展機械工業是刻不容緩的。

第三個條件是天然的蘊藏。楊傑認為關於天然蘊藏這個問題,我們應該明白:天然蘊藏多的,並不是強國,缺乏天然蘊藏的也不是弱國。如非洲、印度、安南,這些地區和國家天然資源極為豐富,可都是殖民地,而荷蘭缺煤、意大利缺鐵、德意誌缺橡膠樹,卻早已被稱為世界的強國了。但是,天然蘊藏是國家工業化和建設富強國家不可缺少的一個條件。他可以就地取材,不至於用各種手段去獲取等等。

我國是天然蘊藏素稱豐富的國家。楊傑認為,我們憑借這種種的蘊藏,政府和人民很快可迅速地把中國改造成為一個工業國。如果不很好很快地利用這些天然蘊藏,枉有天然蘊藏的美名,也不能成其為工業國,強國也免不了孫總理所稱的:“次殖民地”的命運。

楊傑用辯證的方法,具體分析了我國工業化應具備的各種基本條件,鼓勵國人很好地利用這些條件進行國家工業化的建設,以改變舊中國的命運。

三、實現工業化的具體辦法

楊傑認定發展工業是改造舊中國的中心,那麽怎樣來實現這個中心呢?

他說,首先就是要集中財力。並分析道,我國的財力,固不能望美國,但終勝於意大利,唯獨可惜的是所舉的內債外債,因種種關係(救災、剿匪等)大都不能集中,不能完成一種根本建設,發揮集中財力的作用,得到應該得到的利益,何況我國目前的國難,不但是關係安危,簡直是關係生死,我們不忍痛,就不能把財力集中,不緊縮或停止若幹不急的經費,就不能把關係生死的工業建設起來,把國防建設起來。

其次,是政府與民眾合作辦工業。楊傑指出,要使一般人認識政府的決策,和這樣的決策與個人本身的關係,自動起來為建成工業國共同努力。在工業建設開始的時候,應該先在富有鐵煤的各省,選定若幹區域,傾注全力,建設極大規模的鋼鐵廠,以製成的機械和低價鋼鐵供給全國各企業家,一方麵抵塞漏洞;一方麵促進生產,同時便可形成建設國防的策源地。

關於任隨民眾辦大規模的工業問題,有人對楊傑的這種主張表示懷疑。楊傑進而說明這種懷疑是有道理的,他承認世界上這種民營發展的弊病,以至政府采取了經濟統製,或者社會主義的分配,以製止個人企業過度膨脹的一切流弊。但是,他認為,我們中國,國內的經濟力量尚未伸張到海外,與各國爭奪市場,國內的機械工業,尚未發達到生產過剩、失業增多的那個境界。那麽我們對於大規模的工業正是提倡之不暇,又何必憂慮到某種大工業有獨占性而不許民營呢?不過在這種大規模的民營工業當中,要有若幹的計劃和條件。他說:“一,要擺脫帝國主義各國所加於我們的不平等條約的拘束(例如關稅不得完全自主,各租界不能收回,而聽憑外人設立大工廠兩事,便是我們的致命傷)。二,政府要有整個的一定不易的計劃。三,政府要在有形無形中,規定若幹扶助的辦法,鼓舞一般民眾企業的勇氣。”遠在20世紀30年代,楊傑即提出了結合中國國情的迅速發展中國民族工業的辦法,並強調要擺脫帝國主義經濟優勢的壓迫及政府扶助民營的辦法,同時指出中國工人失業的原因是帝國主義經濟侵略和連年內戰以及苛政暴力影響的結果,而不是辦民營工業的結果。

楊傑一生最可貴之點是任何時候遇到任何困難,絕不灰心、悲觀、氣餒,相反地,他說:“我仔細觀察,覺得我們中國,與這些國家比較,總落後了半個世紀,又聽到一般政治家批評說:‘歐美一百年的進步,像日本那樣辦,隻要五十年,又像蘇聯那樣辦,隻要十年’,這就是物質建設不論在時間上、經濟上,越後越占便宜。那麽我們既有這個便宜,又有日本、蘇聯那樣的先例,憑借這天然資源,我們還怕沒有超越農國進入工國的辦法嗎?”

楊傑作為一個軍人,要想完成農業國變工業國的宏願,是需要付出重大的代價的,然而,他並不因此以個人的得失而畏懼權貴、畏懼輿論,從而動搖或放棄改造舊中國為工業國的宏願,他一方麵提出了理論根據,列舉了世界各國的例子;另一方麵又積極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具體辦法,再結合中國的國情,提出隻要努力就能實現,這種一心為祖國的思想,怎不使人感動並為之欽佩呢?

再次,選擇一個中心區域。有了實現工業化的條件及具體辦法外,還得選擇一個中心地區,否則遍地撒網,滿地開花,結果將無所收獲。他認為,中國國防中心及近代大工業區的中心最恰當的是陝西西安。就西安本身說,一則重工業必需的金屬原料、化學原料,以至石油、石灰各種礦藏皆極豐富。二則地質深厚,適合於國家及民眾在地層以下的遠久的或暫時的各種設備。三則形勢天成,舉凡進取保守,以至後方的一切建築,在縱的、橫的方麵,皆易計劃布置。四則因氣候寒冽,民習建武,舉凡兵家堅忍耐勞的基本美德,無不備具。五則帝國主義經濟力侵入的程度較淺,憑借豐備的資源與儉樸的民俗,建設成近代的大工業中心區,而與濱海七省的商業各區相吞吐,皆是適合於國防中心的重要條件。而鄰接陝西的甘肅、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各省的已開發未開發的各礦藏,皆天然拱衛陝西,形成取之不盡的寶庫。

他說:“總之,整個中國的北方,天氣高寒,民俗剛強。並且土厚質堅,礦藏豐富,近代的工業原料,無不應有盡有,宜於重工業。於人如頭腦,其職司在指揮。南方土沃而燠,江河深廣,天然的交通便宜,宜於農商。於人如髒腑,其職司在營養。明了這天然形勢,國防中心能得一個具體的決定,那末人為的一切建設,自然有條不紊了。”

楊傑對工業及國防中心區的選擇,對於中國當時的處境來說是正確的。他這種主張是在“九一八”之後,“七七事變”之前提出來的,當時中國大陸上東北已淪入日本之手,日軍以東北為根據地,積極入侵西北,截斷我們的陸地交通,企圖一舉並吞整個中國。在海上,琉球群島、台灣島、澎湖群島早已為敵所霸占,日本積極準備大隊潛水艇,並由日本迤南經台灣、馬加利納島、加羅林島至馬紹爾島一帶,遍設海軍根據地,俾成連鎖,以期完全控製中國海及西部太平洋,封鎖我們的海上交通。楊傑根據當時的形勢和自然條件提出,以西安為工業及國防的中心區,這樣既可以接近資源,發展工業,完成國防中心的建設計劃,又可開發西北,作為複興中國的根據地,這就是他希望的“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道理。可見他對問題本質的分析是透徹而全麵、寬廣而長遠的,他不僅以經濟的眼光,還以政治的頭腦看待問題,這就使他所提出的方案是正確的。

四、發展重工業為重心

楊傑主張通過優先發展重工業來完成中國的工業化,這樣可以同時解決國防與經濟的問題。

他認為,重工業領域內鋼鐵工業的最大任務,在製造一切機械,而機械的動力,一方麵在經濟上活動,一方麵又可以在國防上活動,世界上工業極度發達的國家,同時也就是國力充實,對於國防極有辦法的國家。他們可以把和平的商品製造廠,在一晝夜短促的時間內,改為兵器製造廠,或毒瓦斯製造廠,使鄰國感受威脅而極度不安。他引用德國作家漢司蘭博士的話:“武力或戰爭,並不能威嚇科學與工業極度發達的國家,而使它屈服,因為人人習於工業,便不難把全國民眾,於短時間武裝起來,為國效命。”並進一步指出,國家能實現工業化後,國防和經濟這兩個問題也能因此而得到解決。我們這個農業國家,也可以在短時間內改造成工業國。因為,我國有極豐富的金屬原料和化學原料,我們可以把工業機械動力,逐步轉向農業機械化,使工農的界限逐漸融合,成為職業上的分工。我們的國家,非下定決心這樣做不可。他說:“最近日本在中國經濟提攜的談話中說,‘以中國豐富的農產供給日本,以日本大量的工業製造品供給中國’,這樣的語調,不惟菲薄我國,欺騙我國,直是以殖民地待遇我國。我們幸勿妄自菲薄,自視為農業國,自甘為日本的殖民地啊!”這是多麽感人肺腑的心聲!他激發國人振奮精神,甩掉自卑感,造成中國的工業化、農業機械化,擺脫日本企圖殖民中國的命運。因此,他非常強調中國工業機械化的重大意義,認為這簡直是關係到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大問題。並說機械化愈普遍的國家,研究科學的人愈進步,科學的進步又能促進工業機械化的發展,國家也才能隨之富強。在世界機械化突飛猛進的當中,中國還不振作,還像現在一樣渾渾噩噩的侈談所謂“形而上學”,墨守手工業而不大重視機械工業,所以貧困,因貧故弱,因貧弱交困故多動亂,如果中國工業化解決了,這些問題就可迎刃而解了。

中國自鴉片戰爭以後,資本主義列強的侵入與掠奪,把中國逐漸變成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封建統治者為了苟且偷安,“不惜量中華之物力,以求帝國主義之歡心。”使中國日益貧窮和落後,中國人民為了改變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從帝國主義侵入的那天起,就沒有停止過鬥爭;代表各階級的政治勢力,也曾不斷地提出過各種救國方案,發展資本主義,但都失敗了,都行不通。蔣介石背叛革命建立起來的政權,是代表大地主、大買辦、大官僚資產階級的利益的政權,他利用種種特權,發展了官僚資本,不但沒有擺脫,而且擴張了帝國主義在華的經濟勢力,加上官僚資本對國民經濟的控製和掠奪,國民黨軍閥連年混戰的破壞和苛捐雜稅的不斷增加,使中國民族工業日益衰退,農村經濟日益破產,日本帝國主義乘機襲來,使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加深,這就是蔣介石標榜的中國外交新紀元的時期,就在這個時期,中國仍然不能擺脫帝國主義的控製,完成工業化的道路。

就在上述的國內外形勢下,楊傑提出了他的建設舊中國工業化的思想。這一思想是以抵抗帝國主義、建設國防為中心,促進中國工業化,這是一條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農業國走向工業國的道路,他希望通過這條道路,建設一個新的中國,把世界各國和我們自己公認的農業國這塊老招牌,換成一塊工業國的新招牌。

要把舊中國建設成為工業國,除了基本條件、三個要求及具體實現的辦法外,他還提出了如下幾個先決條件:

第一,參照各先進國先設工業基本的成法,製定一個國策。凡足以實現這個國策的辦法可以改變,而國策不容改變。

第二,希望全國的各級政府,把政治工作的重心漸次移到工業上麵來。

第三,希望在政治、軍事……方麵已有地位的人們,把做官的意誌與財力,漸次轉向到社會事業中的生產事業上麵,因為民眾觀瞻所係的人們,擁有一種有形無形的吸引力,既可轉移風氣,又可事半功倍。

第四,希望全國青年,尤其是學生們,把各人做官的指標,改為做工,因為做官這條道路極窄狹,又極險惡,難容多數人;不如工業一途的坦平,可以任人競爭,並且愈競爭而國家愈繁榮,社會愈安定,個人文化程度愈向上,就是所謂“官愈多而國愈亂,工愈盛而國愈治”的道理。

楊傑認為,這四項先決條件可保證他的工業化實現。他力圖使中國不要固守陳規,要改變這種落後麵貌,改農國變工國,改貧窮為富強,改變舊的陳腐觀念,改變重農輕工,改變中華民族的命運……總之,他說:“本身的短處,要研究對方的長處,才能發現;同時還要師法對方的長處,才能改正自身的短處。”從要改變舊中國的命運來說,還是值得肯定的。

楊傑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裏,由於他所處的特殊地位,對社會上的利弊、統治當權者的腐朽看得比較清楚;在考察世界上二十個國家之後,又給他莫大的啟示,他進行了研究比較,加上他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的支持,產生了他改造舊中國的設想。他完整全麵地提出了發展舊中國工業化的方案,希望以此達到甩掉農業國的老招牌,使中國獨立富強,與列強並駕齊驅於世界之林的目的。但是,楊傑不知道舊中國半殖民地的對帝國主義的買辦性、依賴性,以及半封建社會的頑固的封建剝削性,都不能容許他實現這一宏偉的願望,他雖然大聲疾呼,雖然拚命努力,雖然不畏權貴、不計個人的得失,並且也曾親自支持友人,試辦了一個水泥廠,但一切終歸徒勞,辦水泥廠反受到蔣介石的嚴厲斥責。直到他死於國民黨特務的手槍下,仍未看到自己願望的實現。

五、對楊傑改造舊中國思想的幾點看法

縱觀楊傑關於舊中國工業化的思想,我提出以下幾點個人的意見,以求教於專家學者。

第一,楊傑工業化的思想,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裏,堅決反對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特權,堅決主張取消帝國主義侵略勢力對中國民族工業的壓製與操縱,主張政府從政治上、資金、原料、信息、法律等等方麵,全麵給予民族工業以巨大扶助與支持,使其得到順利迅速的發展。這是一條發展民族資本主義,使舊中國達到工業化的目的的道路,也是一條獨立自主,動員全民族艱苦奮鬥,努力克服困難的工業化道路,在日本帝國主義猖狂侵略中國的時候,這條工業化道路有其一定的積極作用。同時,楊傑是希望利用中華民族反侵略鬥爭的熱情,解決中國工業化問題。由於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步步逼侵,戰爭不斷擴大,受淩辱、受奴役、東北淪陷的事實,已成為前車之鑒,他以此激發人們的反侵略的愛國感,他提出以建設國防為中心,促進重工業的生產和發展,以此帶動其他工業的生產和發展,完成中國工業化的目的。

第二,楊傑工業化的思想,是希望發展重工業,建設鞏固的國防,希望收到國防建設問題與工業化問題及社會經濟問題同時得到解決的效果。他衷心展望著,當中國士兵手中的武器創造廠名由拉丁文變成漢文,人民生活日用品商標由拉丁文變成漢文的時候,就是中國國防建成、經濟發展、中華民族開始揚眉吐氣抬頭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時候。

第三,楊傑的工業化思想借鑒於蘇聯並結合了中國具體情況的工業化道路,也就是說,他在主張發展本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化的同時,並不排斥蘇聯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道路。這是由於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極端微弱,必須鼓勵、扶持其發展;為了能在較短期間實現中國工業化,他研究比較了世界各國工業化的道路,最終選擇了中國走蘇聯工業化的道路,所以,他從多方麵舉例說明蘇聯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工業化道路使其在國防上、工業上、農業上所取得的成效。他認為中國的國情與蘇聯的相似,他們能做到中國也能做到,甚至比他們做得更好。

第四,楊傑工業化的思想,在舊中國,不僅帝國主義不容許,蔣介石政權也不能容許。如果按照楊傑的主張和具體辦法去做,必然損害了帝國主義在華的經濟侵略勢力,損害了官僚資本主義的利益。同時,民族資產階級雖然因受官僚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壓迫與操縱,與他們有矛盾,有反帝反封建的一麵,但是,作為資本家的本質,是想方設法牟取剩餘勞動價值,牟取利潤,要他們去發展利潤少而投資大的重工業,他們也不是十分願意的。盡管楊傑以愛國主義激發當官的、經商的轉向工業,那也是有限得很,因此,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中,在蔣介石政權統治下,楊傑的這條不能徹底解決蔣政權問題的改良主義辦法的工業化道路注定行不通。

第五,楊傑工業化思想,畢竟是國民黨政府統治時期,明確提出的實現舊中國工業化的一個較全麵、較係統、較完整的方案。他首先從理論上掃清了舊中國工業化道路上的障礙,接著提出了舊中國工業化的基本條件、實現工業化的具體辦法,以及中心區域的選擇和先決條件。他以工業化來改造舊中國的思想,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已著書公之於世,他這種思想是以發展國營工業和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為主,至於行之是否有效,因為沒有實踐的機會,也不敢妄言肯定。但是,處於當時曆史條件下,楊傑的思想是有一定的進步意義的,特別是他堅持中國獨立自主的工業化道路以及利用外資的各項條件原則,在今天我認為仍然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他所列舉的許多資料都可作為今天的四化建設的參考和借鑒。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