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論楊傑的國防思想

  楊傑將軍是中國近代的軍事國防戰略家、愛國主義者、無畏的民主主義革命戰士,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創始人之一。曾任國民黨蔣介石的總參謀長、陸軍大學校長、教育長、駐蘇聯特命全權大使等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被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

楊傑所處的時代,外患不絕,社會動蕩,他以畢生的精力,致力於國防建設,寫了上百萬字的國防理論書文。本文對楊傑國防思想進行一些探討,以緬懷烈士忠魂,以饗讀者。



國防是保障國家生存、獨立、發展的先決條件。強調國防建設的重要性,是楊傑國防思想的主要內容之一。楊傑認為,近代中國由於不重視國防建設,因此,才陷於被動、挨打、受侵略、受淩辱、受壓迫的境地。

為什麽具有五千年悠久文明曆史的中國,不重視國防建設呢?楊傑對此作了全麵分析:

從地理上看:中華民族得天獨厚的疆域,未遇真正的敵國外患,東麵和南麵有大海包圍,北麵和西麵有沙漠和高山阻隔著;在生存空間上,具有天然的優越條件,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容易生活繁殖;地麵廣大,人口稀少,可以無限製的自由發展,因而,在元朝、明朝之前,我們根本沒有真正的敵國;既無敵國,何來外患?沒有外患的威脅,自然不會感到建設國防的必要。

從政治上看:我國過去整軍經武的目的,實在是為了對內,不是為了對外。過去的戰爭史,十之八九是中華民族國家事務的記錄,不能算做和敵國鬥爭的曆史,所有的軍事設備,是維持國內的治安,不能算做國防。

從經濟上看:農業社會經濟生活、農民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土地上,所以他們最理想的生活就是最安定的生活,戰爭曠日持久,打破了社會的安定秩序,造成“大兵之後,必有凶年”,從事生產的死的死了,逃的逃了,田園荒廢,沒有人去耕種,凶年無法避免,因而產生厭惡戰爭的思想。

從思想上看:一直散播“厭戰思想”,鼓勵人民反對戰爭。老子說:“夫唯兵者,不祥之器。”孟子說:“善戰者,服上刑。”墨子則摩頂放踵到處去宣傳“兼愛非攻”、兵戰危險的思想,深入一般國民的心坎,造成一種愛好和平的德性,曆數千年而不廢。

再加上國內戰爭弄得民氣消沉,人心渙散,哪裏還談得上建設國防呢?

鴉片戰爭以前,中華民族處在黃金時代,雖然唐代和明代兩次東征日本都失敗了,這是我們吃了大海的虧,並不是打不敗敵人。但關起門來,我們仍是“上邦天朝”,威風不減當年。再想不到我們正在做著“唯我獨尊”的美夢的時候,英國的軍艦已經破關而入了,我們抵擋了一陣,吃了敗仗,雖然忍痛簽訂了可恥的“和平條約”,心裏還是不服氣,還在倚老賣老地說他們是物質文明,我們是精神文明,總不願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整理一下國防,接著中法之役,與八國聯軍對抗,打一仗,敗一仗,於是割地、賠款、門戶開放、最惠國條款,統統都接受了。清政府受了這幾次血的教訓,還是不重視國防建設,卻花了十多年的時間,用大量的資財把太平天國的革命力量壓倒了,結果弄得民窮財盡,元氣大傷,辛亥革命一起,懵懵懂懂、不知振拔的清政府,也就不打自倒了。

這種不重視國防建設,不理解保衛自己國家生存發展的方法,弄得自食惡果的國家,古今中外屢見不鮮。楊傑認為這就是中國國防廢墜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分析上述原因的基礎上,楊傑認為要想攻擊沒有準備或是沒有充分準備的國家,自己必先有準備,有充分的準備;要想避免敵國的突然進攻,自己也必須先有充分的準備,這種充分的準備,就是國防建設。同時,有了非常充實的國防力量的國家,也不能高枕無憂地去睡大覺,這仍然是非常危險的。因此,充實的國防力量,還需要高度的戰爭警覺性,時時刻刻提防受到意外的攻擊,這就是“以虞待不虞者,勝”,虞,就是戰爭的警覺性和提防性的意思。所以,楊傑說:“高度的戰爭警覺性是建設國防的原動力,而時時刻刻提防,也是國防的一種要素。”

然而,建設國防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國防建設需要大量的投資,而且是不生產的投資,但是若吝惜這種投資,則國家社會以至於個人的生產活動,立刻就要停止,以至斷絕。若是理解國防建設的重要性,則不會吝惜投資。

楊傑指出:“一九一四年大戰爆發,德軍以排山倒海的力量,攻打列日和那米爾西要塞,力量薄弱的比利時軍隊還能夠堅持四十多天,不能不歸功對於國防建設具有遠大的見識的亞爾丕了。”他接著指出,中國要建設國防更困難,帝國主義者看見我們有了一線生機,就覺得威脅他們在華的利益,尤其是日本軍閥懷著“要想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要想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的鬼胎。一看見中國統一就要生氣,一聽說中國建設就要傷心,哪裏會讓中國人過自由日子?哪裏會讓中國人從此抬頭呢?“九一八”事變,日本進兵東北,製造中國內亂,破壞了中國建軍計劃,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問題的例子。

中國人知道了日本帝國主義要千方百計地使中國亡國滅種,征服中國,隻有團結禦辱,才能生存,所以發生了“西安事變”。楊傑說:“一九三六年的西安事變,造成中國的精神國防,這次事變的和平解決,結束了國內的戰爭,促成了全國上下的大團結,這是幸災樂禍的日本軍閥所料想不到的。”但是,日本帝國主義是不會因此放棄征服中國的。在這種嚴峻的現實麵前,中國就必須在抗戰中發展自己的軍需工業,從事獨立自主的國防建設。命運已經注定了,中國的軍需工業必須在苦痛的民族自衛戰爭過程中打下基矗中國的軍隊必須用中國製造的武器,把敵人驅逐出境,從而獲得真正的勝利。

楊傑從中國曆史上找出中國為什麽不重視國防建設的原因,是符合中國曆史的實際情況的。由於不知道國防建設的重要作用,也即不知道保衛國家的方法,近百年來,具有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古國,才會陷於被動、挨打、受侵略、受淩辱、受壓迫的境地,楊傑用我國曆史的沉痛教訓,來說明國防建設的重要作用,這是非常有說服力的。

同時,楊傑進一步指出,中國要建設國防,比其他國家更困難,中國不僅要有高度的戰爭警覺性,不吝惜國防建設的投資,而且還要堅決反對帝國主義,因為帝國主義不容許中國獨立、富強、繁榮昌盛威脅它在華的利益,特別是日本帝國主義。這樣,楊傑把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和中國國防建設聯係起來,從而誘導國人理解建設國防的重要作用,促使人們重視中國的國防建設,這在當時是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的。這是楊傑國防思想的可貴之處。



楊傑國防思想的第二個基本內容是國防建設三要素。

楊傑說,戰爭範圍隨著人類生產的進步一天一天擴大,國防的範圍也隨著戰爭的範圍的擴大而擴大;戰爭的要素也隨著人類生活的進步一天比一天複雜;國防的內容也隨著戰爭要素的複雜而越加複雜。然而在無數的要素裏麵,哪幾種要素更加重要呢?楊傑認為: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時代的國防,都具備幾種共同的要素:第一是人的要素;第二是物的要素;第三是混合要素。

楊傑指出,人在國防建設上,自古就占著唯一重要的地位。孫子說:“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就是把人當做使國家富強的根本力量。孟子見梁惠王,梁惠王問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西凶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可見梁惠王也懂得“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的道理。國家本來是為了保障人民的生存、促成人民的發展而組織的。人是國家的主人翁,沒有人,也就沒有國,更沒有國防。但是,人口眾多的國家,不一定是強國,因為國防上所需要的人,是能夠發生國防力量的“國防人”。

所謂“國防人”,楊傑認為要有三個條件:第一身體健全;第二有生產技能;第三思想正確,遵守國家法令。至於煙鬼、酒鬼等等,都不能做國防人,因為這些人不但不會產生國防的力量,而且還要消耗力量,最可怕的就是國防力量的自相抵消。因為,國力有餘,才能建設國防。

有了“國防人”,還需要有國防技術,還需要有國防組織、國防計劃、國防重心,更需要國防精神。楊傑說,國防精神就是民氣和士氣,這是最重要的因素。雖然戰爭的許多條件互相密切地關聯著,但戰場上的主角始終是人。因為現代的戰爭是人的戰爭,打起仗來,精神力量實在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

國防建設的第二個要素是物的要素。

隨著曆史的進程,科學技術的發展,一個現代化的國家,無論如何,沒有物是不能打仗的,所以,物便成為國防建設的另一個要素。複雜的國防,基礎建築在各種工業上,複興中華民族,須先樹立並發展獨立自立的國防工業。

楊傑說:“我們要是再不覺悟,下最大決心,用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技術,把自己地下的無盡寶藏發掘出來,發展各種工業以加強機械動力,再以機械動力推動國防工業之發展,”在經濟上、生活上、戰爭上不做到獨立自主,中華民族便永無複興之日。“當中國的鐵礦變成摩托,中國的石油在天空中、在地麵上、海洋裏發出怒吼的時候,就是中國開始勝利的時候;當中國日用必需品商標上和中國海陸空軍一切武器上,‘拉丁字母’完全變為中國字的時候,就是中華民族開始抬頭的時候。”

楊傑把國防建設中物的因素,緊密地和中華民族的複興、獨立聯係在一起,把擺脫依賴性、樹立自力更生的骨氣和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聯係在一起,以此來說明物質建設對中華民族的繁榮富強何等重要,表達了楊傑對祖國的熱愛,他多麽向往祖國有一天也能昂首挺胸,屹立在世界列強之林啊!

國防建設的第三個要素,是混合要素,包括經濟、技術、組織。

楊傑認為,戰爭是消耗,它像一隻老公雞,隻會呐喊,不會下蛋。現代的戰爭,要想勝利,必須消耗,而且這種消耗越來越大,所以,國防建設必須有強大的經濟基礎,因此,大力發展經濟就顯得格外重要。

在這方麵,社會主義的蘇聯樹立了榜樣。斯大林指出:“我們今天要采用的政策,必須以發展國際貿易,增加蘇聯的經濟力量為目標。我們應時時設法不依賴資本主義國家而生存,應設法將蘇聯建築在高度發達的工業基礎上。”楊傑以蘇聯為借鑒,說明發展獨立經濟的重要性。

但在我國,特別是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的經濟在數量上不及敵國,難道就不能同敵國作戰嗎?為了使人們不因經濟落後而喪失抗戰信心,楊傑客觀、辯證地分析了敵我雙方的情況,指出,我國是農業國,經濟性質是農業經濟,日本是工業經濟,工業國最怕的是經濟封鎖,外國的原料來源斷絕了,國內的商品又找不到市場,工廠一倒閉,馬上就發生大恐慌。我們農業國的經濟卻比工業國穩固持久。在平時,我們的產業落後,受國際資本主義的壓迫,土貨被洋貨打倒了,手工業和小規模的機器工業也被外國的大托拉斯吞並了,自己的工業經濟打不下穩固的基矗現在敵人把我們的國際路線切斷了,想用經濟封鎖政策來困死我們,我們正可利用這個機會起死回生。洋貨來不到,土貨就大走紅運,外國的托拉斯被關在門外,我們的手工業也可以呼吸一口自由的空氣了。借此機會,一方麵要在大後方建設各種各樣的工廠,越多越好,把工業的基礎建起來;一方麵要改良農村經濟,增加原料的產量,並且對敵人來個經濟反封鎖,使他搶不到原料,買不到貨物,置他工業經濟於死地。楊傑說:“我們要想使東亞病夫變成膀大腰圓的生龍活虎,也請全國同胞把這最後一滴苦藥忍痛咽下罷。

可見,楊傑國防建設要素的原則,是貴在活用。他在說明經濟對國防建設的重要性時,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客觀地承認農業經濟的落後性,並辯證地提出把落後因素變為積極因素,把帝國主義對我們的經濟封鎖,變成我們對帝國主義的反封鎖,並以此發展國家的獨立工業,這表明楊傑為進行國防建設,變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堅持民族解放戰爭的摯誠精神,是感人肺腑的。

混合要素的第二方麵是技術。楊傑認為,技術是人力和物力綜合所不可缺少的一種媒介劑。沒有現代技術,便無法建立現代的工業;沒有現代工業,便製造不出現代的工業用品;沒有現代的工業用品,便不能建設現代的國防。楊傑以此來說明技術對於建設國防的重要性及其相互關係。

混合要素的第三個方麵是組織。楊傑認為,國防組織對於國防建設是非常重要的,國內其他的組織都應該服從國防組織,更不能脫離國防組織。因為情報組織是國防的耳目,宣傳組織是國防的心口,參謀組織是國防的腦神經。因此,各種小組織都是要在國防的大組織裏發揮作用。”史太林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有鐵的意誌和組織天才“。這就充分說明組織在國防建設中應有的地位。

楊傑的國防三要素,把人作為第一要素,說明人在國防中的主要地位;把物的要素作為第二位,同時強調物質在戰爭中的重要作用;第三位的混合要素也是缺一不可少地相互聯係。這就組成了楊傑國防思想的原則。



楊傑國防思想的第三個內容是國防力量運用的四麵體。

國防建設要素具備了,還需要發揮其相應作用。楊傑指出,各種國防要素一應俱全的國家,不一定就是強大的國家;最強的國家,不一定是必能戰勝的國家。因為,國防要素有沒有是一回事;有了,能不能表現出強大的力量是另一回事;力量發生了,如何應用它,又是一回事。所以,國防的要素雖多,國防力量的表現,也往往因國家的情況不同、政策不同而互有差異。楊傑結合古今中外世界戰史的情況,獨創出他的”國防力量運用的四麵體“理論。認為國防力量的表現,歸納起來,不外經濟、技術、軍事、外交等四種方式。

經濟:包括財政、資源、金融、機械等。

技術:包括創造、模仿、生產、使用、教育、宣傳、訓練、組織、交通等。

軍事:包括海、陸、空軍、防空軍及國防軍事等。

外交:是國家政治力的擴充。

這四種方式,就是國防力量的結晶,也就是表現國際力量的四種手段。一個國家離不開經濟、技術、軍事、外交,正如車之離不開四輪,人之離不開四肢。如果能夠把它們適當地配合,機動地運用,國家就有由貧弱變強盛的可能,強盛的可以更強盛。

那麽,國防四麵體之間具有何種關係呢?楊傑認為,它們之間是互相支持,有著直接連鎖線的關係。如:兵工業的本質是軍事性的,同時它又是生產機構。造飛機大炮,造各種機器,造各種現代化的軍用品,沒有優越的技術就辦不到。如果要大量製造,便牽涉到經濟問題,所以說,兵工業和軍事、技術、經濟三者都有關係。軍事、技術、經濟都是國際性,又和外交有關係。因為交通發達,樣樣都帶著國際性,都要和外國溝通,都要用外交的手腕去滿足自己的要求,達到預定的目的。

但是,外交必須有軍事、技術和經濟的支持,才有力量,才能發生效果。所以,強國的外交,有所恃而無恐,一遇到國際糾紛發生,他們的態度硬,手段辣,不占便宜便不肯罷休。他們的外交力量既為其餘三種力量的結晶,因而隨便一紙抗議書,就可以抵得上十萬雄兵。弱小國家的外交,抗議書雖然義正詞嚴,可是因為其餘三種力量弱,後勁差,往往不生效力,就是這個緣故。

楊傑進而指出與外交、軍事有關係的問題,不能用單純的外交手段解決。而要用外交和軍事兩種方法解決它,並以技術經濟作後盾。如果隻用純粹的外交方法對付它,而對方的軍事行動毫無停止,交涉的結果,仍然是吃虧。”九一八“事變,本來是軍事問題,敵人出兵占領我東三省的土地,而我們的軍隊都竭力避免衝突,希望用外交方法解決,向國聯告狀,敵人則雙管齊下,一邊派外交官在國際聯盟和我們周旋;一麵增兵東三省繼續西進,占領熱河,侵入關內。等到我們采取”一麵抵抗,一麵交涉“的對策時,形勢已非往日可比,抵抗也抵抗不住,交涉更交涉不好。”盧溝橋的炮火,揭開了中華民族自衛戰爭的序幕“。雖然戰爭初期,中國失掉了廣大領土,放棄了許多重要都市,可是素質裝備低劣的中國軍隊卻處處打擊敵人,阻止敵人前進。在淞滬、在忻口、在台兒莊、在武漢外圍、在鄂北豫南、在昆侖關,取得了光輝燦爛的戰績。日本人為中國人愈挫愈奮而頭痛,外國人聞”草鞋打豫南“而驚歎!堅強不屈的戰鬥精神,使中國軍事力量突出了國際平麵。”戰爭打出了正義人道,戰爭打出了真正朋友,戰爭提高了中國人的國際地位“。於是,中國的外交官又開始活躍於國際舞台。從前對中國惡感甚深的國家,慢慢地轉變了態度了;從前不關心中國的也關心起來了;本來對中國要好的國家,則變得更好了。英、美、法、蘇在經濟上、軍事上、技術上直接間接給中國不少的援助。楊傑從理論到實際的結合上,闡述了正確運用國防四麵體的重要性。

楊傑在分析中國軍事、外交的基礎上,進一步指出,中國國防力量的四麵體,還有”兩隻腳“——經濟、技術。楊傑認為,這”兩隻腳“還沉沒在國際水平以下。中國能不能從世界的旋渦中一躍而成為一等強國,完全由這”兩隻腳“決定。”因此,中國的獨立富強,必須使中國的經濟、技術獨立自主“。

楊傑用四麵體的國防理論分析中國的實際,是客觀的,他肯定了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英勇奮戰,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野蠻侵略與掠奪,造成了重大的國際影響。軍事上的成就,支持和影響了外交活動,使中國外交以嶄新的麵貌活躍於國際舞台,讓許多國家對中國人民的抗日行動刮目相看。中國外交方麵的成就和勝利,又支持了抗日戰事,加強了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抵抗。特別是楊傑指出了中國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作用和地位,肯定了中國的舉止將影響到整個戰局的變化,使同盟國國家不得不認真對待中國的抗日問題,不得不較積極地支持中國人民抗戰。這的確表現出軍事家卓識的遠見及對問題分析的淵博知識。楊傑在指出中國將主宰大亞細亞政局之後,又能實事求是地提出中國的經濟、技術水平還落後於國際的水平,使中國人民看到自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重大作用的同時,也看到了自己不足之處,從而知道,中國必須在艱苦的抗日民族解放戰爭中振興經濟,發展技術。隻有在經濟、技術這兩隻腳也上升到國際水平之上,中國才能從世界的旋渦中一躍而成為一等的強國,否則,盡管中國在軍事上起著如何重大的作用,外交上如何活躍於世界舞台,盟國如何支援我們,但中國終究不能甩掉貧窮落後的帽子,中國的經濟、技術不能獨立自主,中國也將永遠不能走向獨立富強之路。楊傑能夠客觀地、實事求是地估計、評價中國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作用,使他超出了當時世界資產階級軍事家一籌,楊傑還否認了資產階級軍事家們對中國人民抗日作用的成見,確實是難能可貴的。

不僅如此,楊傑還以國防四麵體的理論,對軍事和政治的關係,作了精湛的論述。他指出,軍事是四麵體的一個頂點,政治也是四麵體的一個頂點。它們的位置,隨著國家環境的需要而變化。在戰爭爆發之前,政治組織決定軍事組織,可以說軍事附屬於政治;等到戰爭爆發以後,軍事就成為國防四麵體的頂點,政治組織必須適應於軍事需要,把平時組織變為戰時組織,可以說政治附屬於軍事。

基於這種認識,楊傑批評了魯登道夫的”戰爭是民族生活的最高表現。因此,政治應附屬於戰爭“的觀點;批評了克勞賽維茨的”戰爭是用著政治以外的手段的政治繼續“的機械論觀點。

楊傑認為,軍事服從政治或政治服從軍事的機械論法,都不正確,應該是政治與軍事互相隸屬,因時製宜,他說:“克勞賽維茨和魯登道夫都沒有把握住戰爭的全部真理,他們兩個人的見解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空間看來,全是一偏之論。根本上,軍事、政治、經濟、文化都是國防組織的一種元素,都是民族生活的一種方式。它們互相隸屬,互相滲透。”

但是,楊傑在批評了魯登道夫的政治服從軍事的觀點;批評了克勞賽維茨的軍事服從於政治的觀點同時,他卻沒有能指出克勞賽維茨雖然承認了“戰爭是政治的繼續”,卻沒有分析政治的階級內容。

我們知道,戰爭是階級政治的繼續,它始終帶有階級的性質。列寧指出,在分析任何一次戰爭時都必須弄清楚“這個戰爭具有什麽樣的階級性,它是由什麽引起的,它是由哪些階級進行的。它是由什麽樣的曆史條件和曆史經驗造成的。”

正是由於缺乏這一點,雖然楊傑用辯證法來分析戰爭,但仍然沒有能夠跨入馬克思主義的戰爭理論觀。

然而,應當指出的是,楊傑國防力量四麵體運用的理論用辯證唯物主義來分析戰爭的方法,特別是對世界許多國家的實際情況,進行研究,並作出客觀的分析,使楊傑的國防理論,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楊傑國防思想的第四個內容是國防的型式及其組織。

楊傑認為:新型的國防組織有兩大特點:第一,是全體性的,就範圍來說,包括著國民生活、生產的各部門。可以名之曰“全體總動員的國防型”;第二,是注意平時的,就時間來說,平時即是戰時,隨時可以動員,隨時可以應戰,可以名之曰“戰時體製的國防型”。正確認識國防組織是很重要的,如果忽視了國防組織問題,任何在製造飛機、坦克、大炮、巨艦上努力下功夫,也是無法應付現代的戰爭。“國防組織健全的國家,政治機構不因戰爭勝敗而變”。

鑒於以上的思想,楊傑經認真考察研究比較後,認為蘇聯是最注意國防組織的國家。他說,因為蘇聯“對於國防組織著手得早,占著時效上的優勢,所以基礎穩固,納粹德國雖以雷霆萬鈞之勢向她衝擊,並不能把她擊破。她不但抵抗得住納粹德國的進攻,而且還準備實行大規模的反攻,就是由於她的國防組織嚴密,富於彈性和韌性”。

所以,楊傑認為,完成國防動員型的國防組織,是國家存在發展的先決條件。楊傑提出的國防組織,包括軍事、生產、參謀、政治組織等等。

軍事組織是國防組織的核心。軍事組織的性質,被國家的環境和國策決定著。如德、日是攻擊性質;蘇聯,既要防範敵國的進攻,又要準備隨時援助被侵略、被壓迫的弱小民族,所以,蘇聯帶著“攻擊”、“防禦”的二重性。當然,科學和技術決定著軍事組織的內容。

關於生產組織,楊傑認為,國民訓練普遍的實施,造就了大批有作戰技術的後備軍,這許多後備軍隨時可以召集起來,編成正式隊伍準備作戰。於是乎就需要大規模的生產機構,來維持戰爭這個自己不會生產而揮霍無度的浪子的壽命,誰能夠滿足它,勝利就屬於誰,但是,不能因而忽視了國民生活上心理的安定、生理健康的水平。

至於參謀組織的任務,就是正確地估計敵我雙方的國防力量,做到真正的知己知彼,根據已知的數字,去確定國家政策,擬訂國防計劃。由於近代戰爭產生了全體總動員的新國防型,參謀組織也跟著擴張到發生國防力量的各部門,如政治、經濟、外交、交通、實業、教育、文化,因而也可以叫做“國防組織”。因此,調查工作和情報工作便在參謀組織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參謀組織是國防組織的神經,必然跟著戰爭與國防的發展而發展到國外去。

楊傑認為,最新的政治組織,是軍事化的國防政治,而“人民加入政治組織的數目是衡量政治力量的標準”。民眾深切地信賴政府,熱烈地擁護現行政治製度,自然會尊重政府的法令,服從政府的指導。政府獲得人民的擁護,國家的法令才能貫徹實施,產生出偉大的政治力量。所以,“政治組織的目的在於增進國家和國民的健康”。假使國民生活被戰爭弄得無法維持了,不管其他的條件怎樣優越,戰爭也是不能繼續的。

與此同時,對國民要進行國防教育,也就是文化組織,保衛民族文化,因為“獨立自由的國家民族,必有獨立自由的文化”。楊傑說:“中國人應該受中國的教育,過中國式的生活,代表中華民族的文化,繼承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如果一個中國人,裝了一腦袋日本文化,說的是日本話,寫的是日本文,穿的是和服,信仰的是武士道,崇拜的是日本天皇,試問他肯不肯為保衛祖國而會和侵略我們的日本帝國主義拚命呢?當然不肯,因為他完全被日本同化了。”所以,對國民進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楊傑認為:“新的全體性的戰爭理論,產生了一種國防新思想,這種新思想的結晶,就是國家總動員的國防型式。”“新戰爭型把整個國家變成一架戰鬥機械。”隻有實行國家總動員,才是保證國家民族的生存獨立的方法。

以上可以看出,國防的型式及其組織,在楊傑的國防思想裏,占著重要的地位,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我們知道,盡管國防的要素都具備了,國防組織跟不上,還是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如中國,國防的要素都具備了,人口眾多,物產豐富,可是如果不重視國防組織,沒有力量,一旦受到帝國主義者的攻擊,就很難抵禦。即使是富強的國家,如法國,由於國防組織弱,結果很快敗給德國;英國是海上強國,還是受到了希特勒的攻擊,一等財主的美國,也免不了在太平洋上吃了日本的虧,這就是因為他們平時不注意國防的組織。再看蘇聯,由於對國防組織著手得早,平時也很重視國防組織,所以基礎穩固,納粹德國雖以雷霆萬鈞之力衝向她,但不能征服她,相反,失敗的卻是希特勒自己。所以,楊傑認為一個國家民族要生存發展,必須加強國防組織,這是正確的。



楊傑國防思想的最可貴之處是結合中國的實際,提出建設中國的國防方案。

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抗戰中覺醒了,為了維護國家、民族的生存獨立,要使全國人民心裏認識到國防建設的重要性,燃燒起建設國防的熱情。那麽我們應該怎樣建設中國的國防呢?楊傑認為,第一,應該把握住時代;第二,應該把握住特殊性;第三,應該把握住重心。

為什麽要把握住時代呢?楊傑認為,人類社會的進步,一日千裏,戰爭的性質和形式也在時時刻刻地變化。誰在國防建設上落後一步,無論這種落後是物質上的、精神上的或理論上的,誰就要接受一分應得的懲罰。所以,我們要把握足以代表反映這個時代的“科學”。我們的科學趕上了這個時代,超過了這個時代,我們的國家自然是時代的先驅者,我們的國防建設才可以超過時代。因為理想的國防必須是“超時代”的國防。

為什麽要把握特殊呢?楊傑說:因為中華民族有自己的特殊性,有自己的特殊曆史,有自己的獨特文化,有自己獨特的地理環境。這許多獨特的東西,造成中國獨特的政治製度,造成中華民族的獨特生活方式。對於任何事物,中華民族有他自己的觀點;對於任何問題,中華民族有他自己解決的方法。這許許多多的特殊因素,使中華民族在世界上建立了一個獨特的國家。因此,中國的特殊性,就是必須自力更生,奮發圖強。

什麽是中國國防建設的重心呢?楊傑認為,建設國防重心在於發展民族工業。完成中國國防的先決條件,是完成農業國家的工業化。“中國有豐富的資源,有廣大人力後備,天惠並不算薄,如能運用科學的力量,把中國由農業國家推上工業化的道路,立刻便成為東亞的支配力量;論富論強,中、蘇、美將在世界上鼎足而三,我們能不能實現這一個理想,全看中國能不能利用本身的人力物力,發展民族工業,再把民族工業軍事化”。這就是“國防建設的重心”。

楊傑認為,我們把握住了時代,把握住了中國的特殊性,把握住了重心,再加天惠的各種條件,要建設一個合乎理想的國防,並不是什麽難事。事物發展,往往是後來者居上。

為了說明他的觀點,他舉了蘇聯的例子。他說,蘇聯革命以後,她的產業比英國、美國要落後五十年到一百年,可是蘇聯集中全國的人力物力,咬緊牙關,完成了兩個五年計劃,居然把一個農業國家變成一個工業國家。不但在物質文明上,而且在戰爭的潛力和蓄力上,其驚人的成就,反使英美各國瞠乎其後。蘇聯能夠以十年的努力把國家的文化向前推進了一百年,中國目前的形勢,比蘇聯革命後的形勢要好得多,人家可以辦到的事,我們為什麽辦不到呢?黃帝子孫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

楊傑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信心,認為將來的世界,必是中、蘇、美鼎足三立。他以蘇聯為例,說明了隻要我們能合理地應用人力物力,發揮它們的作用,蘇聯能做到的,我們也一定能做到。這種思想,在舊中國是難得的。那時,許多人認為中國落後,什麽都不如人,悲觀、失望,自甘墮落,鴉片不僅侵蝕上層人的思想與肉體,也侵蝕到下層人的思想與肉體,要奮發上進,靠自己的力量會趕上英美,去和他們較量,這是很難想象的,當時崇洋懼外的心理在許多人中起著作用,依賴外國的劣根性可以說是根深蒂固的。然而,楊傑不僅敢想,而且敢於根據實際情況,提出實現的具體的方案。可惜的是他生不逢時,生長在舊社會,許多熱愛國家民族的抱負不能實現。

關於國防兵力的決定問題,楊傑認為,雖有許多客觀條件的限製,但這不是固定不變的,主觀的努力往往可以改變客觀的環境。我們建設國防,一方麵固然要適應客觀環境各種條件的限製,一方麵還要根據自己主觀的要求,以最大的努力改造環境,會完成合乎理想的國防建設。

根據以上的觀點,楊傑提出了中國具體的建軍數字。

最低限度的陸軍:中國東境雖有七千餘裏海岸線,可是和英、美、日、意比較起來,海岸線並不算長。如果要建軍,陸軍和空軍應該是國防軍的主力,海軍處於輔助地位。假定陸軍的編製每師一萬人,依照中國環境的需要,第一線的常備陸軍,至少應該有一百二十個師。這一百二十個師,需要三年至六年的時間,逐漸編配完成。

中國是一個工業落後的國家,也是交通落後的國家。為了適應中國工業、交通的特殊情況,一方麵發展工業,使軍隊的裝備現代化;另一方麵發展交通,使軍隊的運輸現代化,但在全國鐵路、公路交通網尚未完成之前的過渡期間,不能不縮小師的編製。

為了適應中國地理的特殊性,國防軍建立分區組訓製度,目的在於因地製宜,因人製宜,使戰鬥條件盡可能與生活條件協調,以增加戰鬥力。

最低限度的空軍:戰爭立體化後,空軍的重要性與日俱增。

由於列強積極擴充空軍,沒有五千到一萬架飛機,算不上一個強國,而且也不足以自衛。在中國的建軍計劃中,應該以兩年到四年的時間,加緊完成最低限度的空軍建設,可以隨時出現八千架第一線飛機,包括四分之一的轟炸機,四分之一強的戰鬥機。

最低限度的海軍:要想完成領海防衛,中國在最近和不遠的將來,需要建設三十萬噸級的海軍。

中國海軍的建設,因為經濟、產業、技術種種限製,隻能采取守勢主義,先完成一支小型艦隊以防衛沿海沿江的安全。這支小型艦隊,以巡洋艦、驅逐艦、潛水艦、敷設艦、掃雷艦、魚雷艦多艘編組而成。隻要和空軍配合起來,就可以打擊敵國的海軍,使其無法登陸,並進一步用機動奇襲的戰術予敵以打擊。楊傑認為,主力艦花費太大,建造困難,目前隻有暫時付缺一法。我們與其耗費大量的金錢去建造一艘主力艦,倒不如拿這筆巨款去擴充幾百架飛機。因為我們的目的是保衛我們的領海,不是和海權國家爭霸。從威爾斯親王和利巴斯爾號在西南太平洋沉沒的史實來看,憑著一支小型艦隊和優勢空軍來擔任領海的防衛,是可能的。

楊傑認為他所提出的建軍數字,僅僅是一個最低限度的要求,不能作一個固定的標準。筆者認為,楊傑根據中國的各種特殊性,也就是中國的具體情況,提出中國國防軍的數字。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數字而已,裏麵包含著深奧的學問和科學的方法,對當時國防軍的建立有著重大的意義。

至於中國國防軍的組織,楊傑認為應該以適合“以動製動”的現代戰術特性的標準,同時需要裝備機械化和掌握軍事技術。

中國軍隊建軍問題的核心,必須適合於大陸性的戰爭。這是由於中國是一個物質文明落後的國家,我們社會重心還沒有脫離舊式的農業,因而,我們的建軍計劃麵臨著許多困難,但是我們必須咬緊牙關,動員整個的國家機構,來實現這一個理想。不論從地形上、環境上、交通上、國際形式上或是從主義、國策著眼,都可以確定中國所遭遇的未來戰爭和現代戰爭同樣是大陸性戰爭。

楊傑為什麽確定中國現在和將來所遭遇的戰爭是大陸性的戰爭?因為中國是一個大陸性的國家,雖然她也有綿延數千裏的海岸線,終因為受民族傳統文化和“和為貴”的影響不侵略的一貫國策的製約,使她不能夠向海外發展,變成一個海權國家。因此,我們就需要建設適合大陸性戰爭的軍事組織來打敗敵人。

當然,一個國家要想完成優良的現代的國防軍的組織,必須有適合於時代要求的優越進步的軍事製度,把軍官的培養問題、兵士的訓練問題、軍隊的武裝編製問題、後備兵員的儲備問題作一個根本的解決。楊傑認為,要根本解決問題,首先必須破除封建的軍事傳統製度和觀念,進行國民教育,以此培養必要的體力、知識、技術,激發愛國熱情,養成守紀律負責任的天性。同時,在精練、苦練、時時訓練中成為有用的軍隊。

楊傑指出:在艱苦抗戰的今天,軍事第一,勝利第一,經濟建設的重心必須放在工業的發展上,尤其是戰爭工業的發展上。我國有了獨立自主的戰爭工業,有了大量自製的進攻武器,才可以獨立和敵人作戰,我國國防軍在裝備上、素質上、數量上都趕上了甚至超過了敵人,才有把握擊退其進攻,將其驅逐出中國的領土,得到真正的勝利。這種客觀科學的預見,體現出楊傑對中國社會性質的深刻正確的了解。

為了加速完成中國的國防經濟建設,楊傑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政府除了發行國內公債,還可以利用外資。但是,楊傑強調在利用外債的時候,應當注意,絕對不可損害國家的主權;不以國家和地方稅收作為利用外資的擔保;不以事業的經營管理權作為利用外資的擔保;不以國家的需要和權利或聘用外國人才、采用外國的原料作為利用外資的交換條件。隻有這樣,才能增加國家的生命力,充實我國的國防建設。

楊傑利用外資的四項條件主張,是完全正確的。這是他從近百年來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以後,一步步地步入深淵而難以自拔的血的曆史教訓中總結出來的。楊傑對引用“外資”態度,第一是肯定可以用;第二是必須有條件。他這種維護國家主權、有利祖國經濟建設的主張,不僅有重大的曆史意義,對我們建設四個現代化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這正是楊傑國防思想的不朽之處。

至於國防工業,楊傑認為還需要一個中心區。大體上說,西北各省天氣高寒、人民剛強,土地堅厚、地下蘊藏豐富,重工業易於發展;中部長江流域和南部珠江流域以及濱海各省土地肥沃、氣候溫暖、農產品豐富,輕工業易於發展。我們正好利用這種種自然條件,把前者造成中國的武庫,把後者造成中國的倉庫。楊傑認為,現在我國的倉庫已被敵人占領了一半,幸而武庫大部分完整,我們要含辛茹苦地經營它,以此為複興中華民族的本錢。

楊傑所提出的中國國防建設的計劃,是科學的、正確的。因為一方麵他是根據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根據帝國主義唯利是圖的侵略本性,根據中國本身具有的特殊條件,根據對舊中國軍隊製度的深刻了解以及對中國地質、氣候、礦產、民俗、性格的了解;另一方麵他應用了自己深遠、廣博、卓識的軍事知識和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對中國進行了全麵的分析、研究後,才提出了這樣具體建軍的數字,闡述大陸性的作戰特點,確定國防工業的重心及區域,並提出了要廢除什麽、建立什麽、必須注意什麽的具體措施,這樣的全國計劃,無疑已經超出了保衛國家、民族生存發展的範圍,可謂一個全麵具體改造中國的計劃。



楊傑國防思想的核心是人民的國防,這是他一生為之奮鬥、為之向往、為之追求的國防。

“現代的國防是人民的國防,戰爭的方式已經由武裝戰鬥員的互相殲滅轉移到全體人民的互相的對壘。人民的戰爭是最進步的戰爭。”楊傑指出人民的國防應該是為全體人民的利益而建設,由全體人民去從事建設,並且建築於全體人民身上的國防。國防是人民的事業,每個國民都負有國防的責任,這叫做國防需要人人;國防是保衛全體國民共同利益的工具,國防對於每一個國民所發生的利害關係是相等的,這叫做人人需要國防。不過由於世界各國經濟製度和政治製度不同,雙方所需要的程度與表現的程度,仍然不能一致。

那麽,什麽才能算是人民的國防呢?楊傑認為,必須具備一定的先決條件:即人民的經濟、人民的政治、人民的文化和人民的軍事。因為“一個國家要想建設真正的人民國防,必須先使經濟變為人民的經濟,政治變為人民的政治,文化變成人民的文化,軍事變為人民的軍事。也就是首先消滅經濟上、政治上和文化上的階級對立,假如一個國家在經濟方麵還存在著人剝削人的製度;在政治方麵,管理國家大事還僅僅隻是少數人或某一部分人特殊的權利;在文化方麵,知識分子還被當做一個階級;在軍事方麵,還有一部分國民千方百計地逃避兵役——人民的國防是建設不起來的。”

楊傑認為,人民沒有掌握政權的政治製度必然產生貪官汙吏,國防政治應該是“欲使民由之,先使民知之;民不願由之,不可強迫之。”隻要政府的一切政策不違背全體人民的利益,而人民已經知道得很清楚,他們絕不會不願由之的。他主張政府的政策要符合人民利益,要人民了解清楚,這種開明思想,與舊中國統治集團的愚民政策是相反的,有一定的進步作用。他還堅信,一種進步的政治製度,必須要代替落伍的政治製度,正如春天必然要代替冬天一樣。這是一種曆史發展的規律,政治家應當具有卓識的遠見,來合乎時代潮流,采取進步的政治製度,來從事國防建設。這種合乎時代潮流進步而進步的思想,就是楊傑的偉大之處。正因為他有這種卓識遠見,他雖身居國民黨要職,是蔣介石的智囊,但是還能夠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直至為人民的利益而甘願拋棄榮華富貴,甚至獻出生命的根源也就在於此了。

在世界上的許多國家中,他認為蘇聯的國防是理想的國防。蘇聯用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主義把全國人民的思想統一起來。蘇聯的國防建設是以恩格斯“武裝、編成、組織、戰術和戰略等,第一是依存於當時的生產階級和交通狀況”的軍事理論為指導的。它之所以接二連三地實行五年經濟建設計劃,目的完全是提高社會主義國家生產力,改善社會主義國家的交通狀況。蘇聯的經濟製度不是賺錢的剝削機器,而是加強國防力量,增進人民福利的有效武器。它的作用不單是武裝陸海空軍,而是武裝整個國家和人民全體。全體人民支持這個政權,是合乎國防需要的政治,是最難摧毀的。蘇聯的政治解決了“國防人”的問題,它的經濟製度解決了“國防物”的問題。蘇聯的外交政策,是受蘇聯共產黨的戰略指導的。在平時,它的活動中心是爭取和平,以掩護社會主義國防建設;在戰前,它的活動中心是把握住國際的矛盾對立關係,給蘇聯造成一股有利的形勢;在戰爭爆發後,它的活動中心是捐棄一切恩怨,盡可能爭取友邦的力量以加強自己的抵抗,盡可能分散敵人的壓力以取得賤價的勝利。蘇聯的外交政策,比其他國家的現實主義的外交政策更能正確地把握現實。所以,蘇聯的國防政策是最理想的國防政策。

楊傑明確地提出了他所追求的是人民國防;他所需要建設的是人民國防。這種國防隻有當時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社會主義製度的蘇聯才能建立,這種國防是最難摧毀的,要建立這種國防,必須首先消滅經濟上、政治上和文化上的階級對立。楊傑的國防思想,緊密地和國家社會製度的性質結合起來,這就明顯地看出了,他希望中國的社會能夠建立蘇聯那樣的社會主義國家製度,這樣,楊傑的國防理論又較前推進了一步,而超出了與他同時代、同階級的軍事思想家們,它向著社會主義的道路邁進了。

綜上所述,楊傑的國防思想,由於曆史條件的限製,以及當時中國處於抗日戰爭時期,對於軍事作用強調過多,這是可以理解的。楊傑提出的國防建設三要素、國防力量四麵體的運用、國防型式的組織等,具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並且說理清楚透徹,為當時國內外軍事家所稱頌。

楊傑能夠認識到而且承認戰爭的侵略性質和被侵略性質;認識到戰爭的正義性質和非正義性質,這是可貴的。但是,他又過分強調為了“生存競爭”,弱小民族必須建設國防,防禦與反抗外來的侵略者。這就抹殺了民族壓迫實際上是階級壓迫的實質,民族鬥爭實際上是階級鬥爭的實質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戰爭觀點。因而,楊傑國防思想在某些問題上,仍然不能完全擺脫資產階級的軍事觀點。

楊傑的國防思想,明顯地貫穿著全民國防、全民戰爭的思想,因而,有許多方麵是針對著蔣介石的所作所為以及單純的政府和軍隊的片麵抗戰政策。他說:“請自今日始,舉國上下愛國誌士,分流血流汗兩類,各盡其天職。流汗之人,如工如農,以謀足食足用。教育家流汗則民智啟發;科學家流汗,則研究精深;實業家流汗,則生產增加。上自政府職員,下至牧夫樵子,苟能多流一點汗,則國家力量增加一分,勿謂汗少,揮汗可以成雨;勿謂血少,血流可以成河。以成雨之汗,全國努力工作;以成河之血,軍人努力禦敵。”這段話,明顯地表達了楊傑全民國防思想。

楊傑的國防思想是對於國際上各種製度、戰史以及反法西斯戰爭的深刻研究;對中國古今戰史、抗日戰爭以及中國的各種特殊性深刻研究所提出來的。中國國防建設的計劃,更是根據中國國情製定的,這種理論聯係實際的國防思想,是行之有效的。隻是蔣介石不能全麵采納,使它無法見其實行的效果。

楊傑國防思想更可貴之處,是他不斷合乎時代潮流而進,處處表現了對祖國充滿了無限的熱愛和忠誠,對祖國的前途充滿了無限的信心,他強烈地希望祖國獨立富強和進步,並嘔心瀝血多次提出了建設祖國國防的方案和具體措施。這就是楊傑國防思想閃光之處,進步之處,也是楊傑國防思想理論能夠超出他同時代的中外資產階級軍事家的國防理論之故。楊傑的國防思想不僅對當時有重大意義,就是對今天國防現代化建設,不僅有參考價值,而且還有一定的現實作用。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