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節 論楊傑的軍事思想

  中國國民黨軍事家楊傑將軍,舊中國時素稱“三個半軍事家”之一。楊傑的軍事理論不斷地運用了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以及理論聯係實際的方法,特別是他卓識廣闊的軍事視野,他所科學分析預見的戰爭結局,都被曆史證明是正確的,這就使他的軍事理論格外閃光,成為祖國燦爛文化遺產之一,成為研究祖國軍事史、民國史、抗日戰爭史及世界二戰史的寶貴資料。在楊傑將軍誕生百年紀念之際,對楊傑的軍事思想做一些探討,是具有其曆史價值和現實意義的。本文不妥之處,請批評指正。

一、楊傑軍事思想的主要內容

楊傑的軍事思想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意識形態的反映,是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提出來的,楊傑的軍事思想裏也談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但是,都以軍事為核心。我們要了解這點,才能理解他的軍事思想。

楊傑軍事思想的第一個內容:“生即是戰。”

“生即是戰”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是反侵略的炮火硝煙彌漫的戰爭;一層是“自強不息”的奮鬥。

楊傑希望中國人用自己的拳頭打出自己的新天地。認為中華民族要從被侵略被奴役的枷鎖下解脫出來,要求得生存與獨立,隻有起來戰鬥。

他說:“戰爭是國家存亡的大事,是決定人民生死、國家存亡的大事,個人求生存要奮鬥,團體求生存也要奮鬥。國家是許多人民組織起來的大集團,要生存也不能不奮鬥。”

然而,戰爭對人民來說是殘酷的,也是矛盾的。戰爭就人民來講,是生與死的問題,就國家來講,是存與亡的問題,人要求生,國要求存,這兩件事本來是一致的,可是打起仗來的時候,個人的生與國家的存就有可能發生矛盾,為了個人的生,最好不去打仗,然而為了國家的存,卻非打仗不可。因為國家不準備戰爭,就會滅亡的,國家打起仗來,一部分人民群眾組織起來的軍隊,是不免要死傷的,當國家存亡與個人生死不能兩全的時候,怎麽辦呢?隻好犧牲一部分人民的生命以爭取全體的生,國家的存。所以,他認為,戰爭的目的不是殺人,而是求生存,戰爭是求生存的一種手段,是國家的大事,不能不關心。

當然,我們要認識戰爭,準備戰爭,不要輕舉妄動地從事戰爭。但是,隻有積極地準備戰爭,才能防止戰爭,因為認為敵人不來是不可靠的,我們準備好了等著敵人是可靠的;認為敵人不攻打我們是不可能的,我們有使敵人覺得不可攻打的充分準備是可靠的。

所以,應當事先比較一下敵我的力量,精確地進行估計,充分地進行準備然後製出作戰計劃,即孫子說的:“謀定而後動”。我們用主觀的努力去爭取勝利,去求得生存,這就是“生即是戰”的道理。

楊傑認為:戰爭就廣義來說,“凡是求知識、求技能、鍛煉身體,皆其範圍”。就是要“自強不息”,就要奮鬥,兩者相互聯係,所以,他說:“求生存就要戰爭,而戰爭便是自強。”“能戰鬥的,才能生活,有戰勝敵人本領的,才能生存,誰要是戰敗了,誰就要被滅亡,被淘汰。”這些論點,也是楊傑在時代的血淋淋的現實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生活就是戰爭”。

楊傑指出,所謂自強,就是要奮發為雄,就要做到“勤”、“恒”、“敬”。“勤能補拙”,“恒”即“有誌者事竟成”,“敬”能使人虛心,不苟且,不敷衍。所以,我們要救亡,必須自救,要自救,必先革心,要革掉苟且偷安、自私自利、貪生怕死等一切心賊,這就必須從自新自強著手,才不失之盲人瞎馬,亂事奔馳。他希望把人民改造成為新國民,來作為我們新國家的基礎,來挽救在這狂風駭浪的20世紀中的中華民族的存亡,這就是“生即是戰”的道理。

楊傑軍事思想的第二個內容:“不戰而勝”是最好的戰爭手段。

楊傑認為,戰爭是悲慘的,殘酷的,為了減少人民在戰爭中的痛苦,就應該采用“速戰速決”的戰術。因為戰爭的時間一長,軍隊便疲憊不堪,銳氣就漸漸消失了,長期戰爭造成國家的貧困,經濟資源枯竭了,如果鄰國乘機進攻,雖然有了不起的參謀也想不起什麽轉危為安的好辦法。所以,寧願用笨拙的手段以求速戰速決,不願以巧取的方法去進行持久戰。因為,長期的戰爭對國家是沒有利的。

善於用兵的人,目的在於使敵人屈膝投降,而不是為的“戰爭”;目的在占領敵人的城市,而不是為了“進攻”;目的在於摧毀敵人的國家,而不是為的“持久”。戰爭即是一種求勝的手段,使敵人屈膝投降,占領敵人的土地,摧毀敵人的國家,是作戰的目的,如果不戰而勝,能夠達到作戰的目的,這是最好的辦法,因此,就應該用理智的辦法,爭取賤價的勝利。

戰爭是決定國家人民生死存亡的大事,絕不能感情用事,戰與不戰,不取決於領袖個人的意誌,而取決於國家民族的利害。所以,計劃戰爭的人,要有智慧的靈光,能夠洞察隱微,在黑暗中找出一條光明的路徑,在坦途上發現可以致命的陷阱。將帥考慮戰爭,分析戰爭,必須在利害複雜的關係中想辦法,找出路,在有利的情況下注意到種種困難,並事先做好克服困難的準備,任務才可以順利達成,在危險的情況下要找出有利的條件,並充分利用各種有利的條件去奪取勝利,困難才能夠一一解除。利與不利不是絕對的,不變的,隻要善於運用當前的情勢,也可以使敵人的有利條件化為不利,將自己的不利條件轉為有利,這就需要“知己知彼”,在明了敵我雙方的實際情況下來決定戰與不戰,這樣就可以百戰不殆;在不知彼而知己的條件之下來決定戰與不戰,戰爭勝利的可能隻有一半;如果既不知彼又不知己,糊糊塗塗地蠻幹,那一定會打一仗敗一仗。

所以,楊傑認為,決定戰爭的領袖和執行戰爭的將帥,要有冷靜和智慧的頭腦,冷到冰點以下,有了智慧的頭腦,就不會主張冒很大危險去求取沒有把握的勝利。善於作戰的將帥,不是用武力戰勝敵人,而是用智力戰勝敵人,善於作戰的人自己要立於不敗之地,而又不要失卻可以造成敵人失敗的有利時機,這樣才能取得賤價的勝利。

楊傑指出,戰爭需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但百戰百勝不是戰爭最好的辦法,不戰而使敵人屈服投降,才是最好的辦法。

所以,兵不血刃而能夠取得整個的勝利,就是楊傑追求的、向往的“不戰而勝”最高、最好的戰爭手段。

楊傑軍事思想的第三個內容:戰爭為精神力及物質力之比較,而精神力的成分尤多。

楊傑認為,作戰有兩種力量,一是精神力量,一是物質力量,軍隊的組成有三個重要的分子,一是發號施令,主持全盤計劃的統帥;一是運籌帷幄的參謀;一是行使命令的部隊。如果這三個分子能充分發揮其精神及物質的諸種力量,以百般卓越的手段,善為運用,便一定可以打勝仗。所以,楊傑指出:“所謂精神的力量,就是智慧、銳氣、熱誠等,物質的力量是就裝備、素質等,有了物質的力量,才有作戰的工具,有了精神的力量,才能將工具有利使用,二者相依為用,不可或離。同時,補給、宿營、行軍等事,亦必須順應人類生理的要求,以維持各個分子自身的健康。能將這三個條件綜合運用,顧慮周到,便隨時隨地都可以打得勝仗。”楊傑:對陸大十二、十三期學員總講評。

但是,楊傑說:“精神力和物質力的比較,兩者的關於戰爭勝敗的成分,比較起來,實為精神力為多,因為物質力永遠不變,毫無伸縮變化之可能,而精神力則不然,真是其大無內,其小無外,所謂‘風聲鶴唳,草木皆兵’、‘聞聲喪膽’、‘望風披靡’,這些都是形容精神力喪失的話,反之,精神力膨脹的程度也可想見了。因為精神力的伸縮偉大,所以物質又隨之變為利器,也可以隨之變為廢物。在實戰時常見一連人敢追一師人,而一師人往往不敢抵擋,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有為的指揮官就是能夠操縱精神。換句話說,就是能夠立於主動的地位,主宰戰場,支配戰局。”楊傑:對陸大十二期學員講評。以此,取得戰爭的最後勝利。

楊傑軍事思想的第四個方麵的內容是總體戰。

楊傑把政治、外交、經濟、軍事並列為作戰的手段,叫做總體戰。

然而,以上這幾個方麵中,他認為處於首要地位的是政治戰,或叫做心理戰。

當強大的國家侵略弱小國家的時候,弱小的國家為了求生存,一定要計劃抵抗,這樣,戰爭就無法避免。強大的國家要想不戰而勝弱小的國家,就要用政治的手段去破壞弱小國家的防禦計劃,使它們打消抵抗的念頭。當然,弱小的國家也可能用政治手段粉碎侵略者的侵略企圖。這就是用和平的手段通過不流血的戰爭取得勝利,這就叫做政治戰,是最理想的戰爭手段。

其次,是外交戰。外交戰就是用外交手段,盡量加強自己的力量,削弱敵方的力量,使敵人屈服。

不論侵略者或者是被侵略者,都需要用聯合利害相同的國家,結成軍事同盟,以保證自己的生存發展。一個國家,若遇到敵對方麵已經成立了軍事同盟時,就用外交的手腕拆散他們的團結,或者結成更強大的同盟以壓倒敵方集團。縱使不能用外交方式達到目的,也要運用外交手腕,造成客觀方麵的有利形勢,使戰爭的勝利更有把握。

楊傑認為,外交戰也可以說是政治戰的一種,但這種政治戰更接近戰爭,應用得當,也可取得不戰而勝的可能。這也是戰爭手段中的一種策略。

第三種是經濟戰,一個國家要生存,要發展,不能不進行經濟生產、經濟建設、經濟發展,以經濟為基礎,在平時秣馬厲兵,充分準備,也可以收到“以戰止戰”的功效。

如果,以上戰爭手段都行不通了,已經到了不得已的時候,隻好用武力來決勝負,這就免不了有犧牲、有流血。遇到了這種情況,就要想盡一切辦法,采用速戰速決的戰術來解決問題,並用智力作戰配合,這樣,縱使不能不戰而勝,也可以把戰爭的消耗降到最低限度。

因此,楊傑指出:戰爭不僅隻考慮武力的競賽,而且需要從政治、外交、經濟等方麵全盤考慮。這就是楊傑的總體戰略思想。

在楊傑的軍事思想裏處處都體現出活學活用軍事原理原則的思想。

楊傑指出,軍事原理原則,“貴乎活用”。要能活用,必須要有三個先決條件:其一,須博通普通常識;其二,須有實戰經驗;其三,須嫻熟名將的戰史。他說:“蓋研究戰術,譬如研究文學,讀過唐宋八大家的文章,才曉得做文章的方法,讀過李杜的詩詞,才曉得做詩的要領,博通古今諸子百家後,詩文的材料方能充足,但是,死板板地按照起承轉合,或平散仄入的方法扯用一些腐陋材料,必不能成就好詩文,一定自己多多練習,孜孜不已,夙夜匪懈,曆時既久,然後胸境豁然,興到成篇,惟妙惟肖,古太白鬥酒詩百篇,東坡嬉笑怒罵都成文,都非偶然。”楊傑以此比喻,認為:“研究戰術亦然,除從書本上研究以外,還要今日設一想定,明日作一問題,時時練習,將一切經驗事物、陶融一心、千錘百煉,方能心靈手敏。”他又拿持槍打獵來比喻說:“持槍打獵,必須有嫻熟精巧的技能,才能百發百中,如果專曉得對正照門準心打槍的原則,而不能依原則苦工鍛煉,心領神化,則野獸奔馳不已,照門準心永無對正之時,狼糜鳥雀,終無所獲。”他又說:“故嶽穆說:‘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此語我人極應詳加領悟。”楊傑:對陸大十二、十三期學員總講評。

楊傑最後指出,以兵學之深奧艱難,莫不以半生心力從事研究活用,其所得幾何。理論隻有在實踐的時候才是有用的,軍事理論的本身是否有用,是否適合戰爭的需要,全賴戰場上的實驗來證明。

楊傑軍事思想的第五個方麵的內容:人民的戰爭是最進步的戰爭。

楊傑隨著他人生的經曆變化,客觀考察了對世界上的各種社會製度,在中華民族偉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戰爭中,他的軍事思想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楊傑認為,在各種戰爭之中,“人民的戰爭是最進步的戰爭,因為,戰爭是一棵有生命的樹,它的根必須深入到廣大的民眾裏,它的枝葉才會茂盛,才會生生不已。”

戰爭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有力量的源泉,才談得上勝利。這樣,國家就必須要得到人民的擁護。因為,國家是人民的結合體,國家的事情自然應由人民來管理。政府是管理國家大事的執行機關,若得不到人民的擁護,它就不會有巨大的權力;要得到人民的擁護,它必須代表人民的利益,為人民謀利益。所以,政府要想博得全體人民的擁護,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給全體人民謀利益,把國家最高統治權交到全體人民手裏。以此相適應的,必須建立合理的經濟製度,這就是需要消滅不合理的人剝削人的製度。

所以,假若一個國家,在經濟方麵還存在著人剝削人的製度,物質生產、分配、消費等等都不合理,戰爭就很難組織人民去參加,很難得到人民的支持與擁護,去為之流血犧牲,為之奮鬥。

楊傑指出:世界上有三種不同的經濟製度:“一種是資本主義的經濟製度,全國的實業集中在少數資本家和商人手裏,生產的目的是賺錢,不在增進人民的福利;分配商品的辦法,不是以增進人民的福利,不是以需要與否為標準的,而是以有錢與否為標準的。”所以,矛盾重重,各種資源不能充分利用,因為追求利潤,資本家不願負擔數目太大的軍事經費,遇到戰爭,若不被敵人的閃電戰術征服,等到國家總動員,需要一定時間後,作戰能力才能發揮。

“法西斯主義的經濟製度是一種變態的資本主義,它把資本主義國家戰時的國家經濟總動員的辦法拿到平時來用了,法西斯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同樣承認私有財產製度,而財產的管理權,卻控製在幾個政治領袖手裏,勞動者和機器都在政府的強力編製下麵發揮高度生產力,可是人們所得到的工資很低,他們吃不到好的,也穿不到好的,在這種全盤的統治之下,要維持這種經濟秩序,保證它的效率,就必須使用無孔不入的秘密警察組織,對人民進行恐怖鎮壓,這當然得不到人民的支持與擁護。”

社會主義經濟製度是“集體的、統製的、計劃生產的、政府壟斷的,然政府則是代表無產階級利益的,它鏟除了私有生產工具的製度,它能夠一方麵把全體人民的力量集中起來,投入偉大的衛國戰爭,支持戰爭,造成了強大的人民國防力量。另一方麵,政府努力增進全體人民的福利。”因此,人民為了國家的獨立發展、人民的生存,就能積極支持戰爭,參加戰爭,擁護戰爭。

所以,楊傑指出:“人民就是這個時代的象征,是新社會的創造者和支配者。”

這種觀點,是符合毛澤東同誌關於人民戰爭的思想的,毛澤東同誌指出:“戰爭之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

從以上楊傑軍事思想的內容,我們可以看出其核心就是為了和平。為了祖國免受侵略掠奪,獲得獨立富強而戰;為祖國生存發展,獲得和平自由而戰。其結晶就是愛國主義。

二、楊傑軍事思想產生的曆史條件

人們都稱讚楊傑是位軍事天才,但是,楊傑的軍事天才並不是從天上掉下來,也不是偶然的。他具備了許多使他成為軍事天才的條件:他出身的家鄉、他所處的時代、他的聰明才智以及他坎坷曲折的人生道路。這些複雜的特殊條件都讓他掌握了,並充分利用了、發揮了、創造了,所以他便成為一個享有世界聲譽的軍事戰略家。

楊傑的家鄉大理,是一座文化悠久的曆史名城,從唐宋以來,一直是雲南地區的政治文化中心,元朝以後,設雲南行省,這裏仍是雲南文化的名城。它不但以風、花、雪、月著稱於世,而且它的天然地理形成了它在軍事戰略上的重大意義。大理西倚蒼山,東濱洱海,北有龍首關,南有龍尾關(今上關、下關)在這山水之間建城立關,的確是“固若金湯”。唐時,著名的“天寶戰爭”,使得鮮於仲通率領的唐兵六萬、李宓率領的唐兵七萬全軍覆沒於此;南詔時,派重兵鎮守龍首關,以防禦吐蕃南下侵擾;明朝洪武年間,大理衛指揮派周能在此撥重兵守之;元世祖忽必烈南征時,途徑龍首關,亦經過數晝夜激戰,方攻下此關。這些史實都說明此地是曆代兵家必爭的軍事要隘,這些英雄豪傑薈萃的場所,被大理人編成了美麗的佳話,被長期傳頌,家喻戶曉,這無不給童年的楊傑以重大的影響。當然,使楊傑成為著名的軍事戰略家,還應該從他的生活時代去尋找。

楊傑生活的時代,是戰爭的時代,是列強侵略者不斷侵略掠奪中國、壓迫中國的硝煙彌漫的戰爭時代,是列強用武力迫使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血淋淋的時代。地處祖國邊陲的大理,消息並不閉塞,因為大理老人有在晚飯後聚集在花架下談論各種問題的習慣,隻要有一點新聞傳進大理,很快就家喻戶曉:義和團的英勇奮鬥、可恥的《馬關條約》,馮駝子的英勇抗法……好學深思的少年楊傑在一旁聽了,又得到不少活潑潑的知識,天長日久,識別的能力不斷增長,“軍事”這個概念也在他腦子裏日愈加深。

楊傑一直在正規軍事學校裏學習、深造,受到了係統的軍事技能的訓練和軍事理論的教育,這也是他成為軍事家的原因之一。楊傑十六歲時步行到昆明,考取雲南陸軍速成學堂,踏進了他人生曆程中重要的第一步,在這裏,這位自負剛強的少年,第一次感到了自己知識的貧乏,他如饑似渴地拚命讀書,初步涉及許多軍事知識的奧妙。第二年就考取選送“保定北洋陸軍速成學堂”學習,1907年,再以聰慧過人,被清政府考選後,保送到日本陸軍士官預備學校學習,兩年後,正式升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剛滿二十歲的楊傑,在那裏受到了嚴格的軍事訓練,那裏采取軍國主義的教育方式,連小便、整裝、紮綁腿都有規定,打罵製度更是平常。然而求本領、求進取的思想支持著他,他準確地完成了教官的要求。此時,同盟會在日本開展了宣傳組織發展的工作,楊傑和一批愛國青年留學生參加了同盟會。楊傑在探索軍事奧秘的同時也積極尋求救國救民的途徑,正值辛亥革命爆發,他畢業於日本士官學校炮科,回國參加革命。

1921年,楊傑以留學生監督身份,第二次到了日本,他感到戎馬生活一混十年,毫無結果,中國依賴外國的“劣根性”仍然根深蒂固,再這樣下去,“東亞病夫”不久就要壽終正寢了。這使他向“西方學習”的幻想破滅了,為了報效祖國,深感自己能力不夠,決心自費報考日本陸軍大學。在這裏,他進一步全麵係統地學習到有關軍事各方麵的知識。四年時間,他讀了幾大木箱書籍和資料,他利用假日到曆史上著名的古戰場、要塞進行考察,研究它們的特點,以及在戰爭中所起的作用和得失,從而認真地總結經驗教訓。他常被學校選為“統帥”指揮演習,這使他不斷完善自己的指揮才能,陸大畢業時,成績奪魁全班。

楊傑的青少年時代,一直受到正規軍事學校的嚴格訓練,為他成為一個軍事戰略家打下了良好的基矗

楊傑的軍事思想受到我國古代軍事家孫武子的啟示和影響。

楊傑對古代軍事家孫武子評價很高,他說:孫子是“中國曆史上首屈一指的戰爭理論家”,是中國曆史上“最偉大的軍事天才”,“他所著的書,一向被研究軍事學術的人奉為經典,他的思想結晶,一串珍珠一般的無聲語言,永遠活在許多人的記憶裏,在文人的筆尖上和戰士的槍杆上得到新生”。“他的作品像天上的月亮一樣,萬丈光芒照徹了大地,使廣大的戰鬥群從漆黑的夜裏過渡到黎明。”因此,他認為,孫子和中國兵學是分不開的,講中國兵學的人,不能不講孫子,講孫子的人,也不能不講中國兵學。但是,楊傑學孫子兵法,不是照搬照抄,東施效顰,而是學孫子的精神,他說:“讀孫子,千萬不要開倒車,不要食古不化,返回春秋戰國時代,我們的任務是要效法孫子的精神,利用孫子的思想方法和成果,來幫助我們創造將來。可見楊傑的軍事思想是受過孫子兵學的啟示和影響,同時,孫子的戰爭思想也被楊傑發展成為更係統更科學的理論了,並且進而樹立了獨創性的戰爭理論了。

三、楊傑的軍事思想產生於他參加的戰爭實踐中,以及對世界戰史戰例的考察研究中

辛亥革命爆發,楊傑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回國後任滬軍威武軍第一團團長時,因要求士兵嚴格,而遇兵變,離開了滬軍,這次兵變不聽指揮的事件,使他很為痛心,也使他感到軍隊沒有主義的信仰,就不辨是非,不明黑白,為所欲為,不能聽命指揮,這種軍隊是不可能打勝仗的。以後,他在主持陸大工作時,把對學員的愛國主義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吸取此次兵變教訓亦是其原因之一。

之後,楊傑到貴陽指揮了著名的”黔東大捷“戰役,使兵分幾路,來勢洶洶,數倍於唐繼堯軍隊的楊柏舟軍隊大敗而回,使滇軍免受全軍被殲的滅頂之災,為滇軍建立了奇功。這是楊傑操縱士兵精神,以少勝多的”口袋戰術“理論的第一次成功的實踐。以後,經他不斷充實、總結,形成了他獨創的一種誘敵深入、紮緊袋口全殲敵人的”口袋戰術“的理論。

護國戰爭中,他率軍駐防滇川邊境昭通、敘府一帶,完成了鞏固邊防的任務,使他的”防禦攻勢“理論得到了實踐,以後在抗日戰爭中形成了他獨創的利用各種地形進行”防禦攻勢“的戰術,並且駁倒了世界兵學家認為防禦戰術是被動挨打、自掘墳墓的錯誤論點。

袁世凱覆滅後,楊傑任靖國軍第四軍參謀長、中央軍總指揮,指揮了著名的”瀘州之役“。當時,川軍在兵力上、地形上都占絕對優勢,滇軍各部都連吃敗仗,並責令各指揮官降一級,朱德旅長亦被降為團長,以示薄懲,激勵鬥誌。但客觀實際是,以當時滇軍的實力,要想打開局麵渡過難關的確是很困難的。楊傑分析到此種情況,認識到強攻硬拚是不可能取勝的,於是采取了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智缺方法,迷惑了川軍,一舉攻下了瀘州,取得了全勝,各指揮官複級。在朱德旅長倡導下,川滇兩軍重新和睦相處,結束了這場戰爭。這就是楊傑軍事思想裏一直追求的“智缺思想,達到了用兵不血刃而能夠取得整個的勝利的目的,”瀘州之役“,就是”智缺思想理論的初步成功實踐。

北伐戰爭中,楊傑任第六軍總參議,後任第十七師師長。第六軍在攻打南昌時,與敵人形成拉鋸式戰鬥,部隊幾進幾出,損兵折將,軍長程潛到武漢時,被李宗仁、白崇禧扣留後,蔣介石乘此機會,將程潛的部隊下令解散。楊傑認為戰爭時期,正需要兵源補充,不能隨便解散一個軍,就把被解散的部隊收編成一個縱隊,他任縱隊司令,繼續北伐,首先攻下了南京。這次收編組織解散的軍隊,在北伐戰爭中取得一定的效果,使楊傑在實踐中認識到,軍隊隻要好好組織訓練,是能打勝仗的,因此,在他的軍事理論中,十分強調組織的作用,到他著《國防新論》時,他不僅強調組織訓練軍隊,而且注重組織人民參加戰爭的重要性,使他的軍事理論進一步發展。

中原大戰中,楊傑任第二炮兵集團指揮官,蔣介石的總參謀長。

戰爭初期,馮玉祥以徐州為目標,兵分七路,沿隴海線向蔣介石部隊發動全麵進攻。魯西北的石友三部從蘭封以北地區突破,逼近蔣在李壩集的總司令部指揮所。蔣介石的主力部隊都在隴海路一線,身邊沒有總預備隊可用,形勢非常危急。於是電請楊傑到指揮部商議對策。在此種危急的情況下,楊傑認為,如果采用退卻辦法,必定引起全線潰亂,極為不利,必須苦撐幾天,同時采取“圍魏救趙”之計策。結果取得了成功,使蔣介石免做俘虜。以後的許多戰役中,楊傑充分發揮了他的指揮能力,為蔣介石“一統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在此次戰爭中總結了許多戰爭經驗。他指出:攻擊、防禦、退卻、追擊,四者雖都是戰術的方式,都可以主動地實施,但防者動輒陷於完全被動的地位,易失動作之自由,這正仿佛楚霸王那樣拔山蓋世的英雄,被人綁係在大樹上,腳鐐手銬,不能動彈,這時他必定見弱於婦人小子,雖勇,亦無所為力了,所以要想一個辦法,以恢複其自由。防禦亦然,就是要用預備隊解除自己的困境,因此,他說:“預備部署及配備之妥善,與運用之巧妙,是最關重要的問題。”如果,這樣還不能解圍,那就隻有用“逆襲”來解決問題了。

楊傑在他參加的戰爭中,不斷總結得失,豐富經驗,使他的軍事思想不斷充實,並且成為行之有效軍事原理原則。

楊傑的軍事思想在考察研究世界戰史、戰例中不斷發展。

他在研究攻勢防禦時指出:“蓋自拿破侖戰爭,斐得烈大王戰爭,一八七〇年普法戰爭,日俄戰爭以來,無一非以攻擊之方式,收戰勝之效果。”“故截至一九一四年止,因有數次事實之鐵證,攻擊萬能之說,遂風靡一時。”1914年以後,由於“興登保將軍,對俄作戰,以少數兵力,取攻勢防禦,看破好機,移轉攻勢,將俄國沙姆索諾夫軍二十餘萬之眾,殲滅於坦登堡附近。霞飛將軍亦以凡爾登巴黎為支撐點,對法軍取攻勢防禦,看破好機,以新組成之第六軍,轉移攻勢,一舉而得成功。於是兵學家,遂了然於戰爭之勝利,不僅限於攻擊,即防禦亦為極妥善之方式。”“兩者之優劣問題,遂由絕對的,而轉入相對的地步。此世界戰術變遷之一大關鍵也。”聯係到我國的情況,他認為:我國古代黃帝戰蚩尤時,風後察天地日月龍虎風雲之變化,而演為“握奇圖”,已開攻勢防禦之先河;尤以就孫子兵法之“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以及曾國藩之“打硬仗,紮死營”等名言觀之,益足以證明攻勢防禦一式早為我國人所濫觴。可惜我們不能自勉自勵,發揚祖業,以為世界戰術之領導者,世界上的人又沒察覺,還以為是新發明。他進一步提出為什麽攻勢防禦方式,何以不用於1914年之前,而風靡於1914年以後。他指出,其故有三:一,歐戰前之兵器,與歐戰時不同;二,兵器進步,戰術進步;三,1921年至今日,世界戰術又隨時代進化而變遷了。所以,世界各國,皆因其國家民族之環境、兵器素質、國民性之不同,遂各有其獨特之戰術。可見,楊傑是不斷考察研究世界戰史,總結其成敗及經驗教訓,不斷充實自己的軍事思想理論的。

四、楊傑軍事思想在曆史上的作用

由於楊傑的軍事思想理論是辯證唯物主義的,所以他能科學地預見世界大戰的產生和戰爭進行的結局。

1934年秋,楊傑考察了世界二十九個國家回國後,深知世界大戰不可避免,他給蔣介石寫了一個報告,希望趕快積極進行國防建設,以應付形勢的變化。他說:“默察歐洲列強擴張軍備競爭之烈,第二次世界大戰之揭幕決難期其緩在三年之後。”曆史進程到1937年7月,日本在亞洲發動了全麵侵略中國的戰爭。11月,法西斯侵略軸心形成。1938年3月,法國並吞奧地利。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與楊傑的科學預見基本符合。

當世界大戰不可避免,中國怎麽辦呢?

楊傑分析道:“歐戰一開,太平洋之風雲必隨之而澎湃,太平洋海戰之三主角,英美日其海軍比率雖為五與三,然日利用其距離之近陸地,空軍可接應艦隊之優點,趁英美利害之不同,聯合之困難及太平洋上根據地新加坡、夏威夷之遠離,及空軍限於運輸不能充分發揮威力諸弱點,始終可以保持其優勢。”在這種情況下,楊傑認為:“當此之時,可以左右其勝負者厥為擁有龐大空軍而與大陸接壤之俄,然苟軍事計劃整理得法,則較俄尤可左右而輕重之者中國也。”接著他分析道:“我以海陸軍之脆弱於此次大戰中本無價值可言,然原於近代戰術之變動,頓以我莫大之良機,蓋我若能一意致力於戰前三年中,為三四千架飛機之裝備,組成強大之主力空軍,則於此戰爭中可以左右雙方而為天之驕子,加入英美則可襲日而掩護英美主力艦隊安然進入日本海而覆其海軍。加入日本,則可根本一掃遠東英美之勢力,故為中國今日圖強救亡之計,應按所規定空主陸從方案積極進行,飛機之大批購置製造之積極設備,人員之從速養成,化學戰器之研究與儲備,以及陸軍六七十個師之補充整理,使具有近代之裝備與戰術,俾可周旋於國際戰場,乃能期應付此未來之危局而開國家複興之隆運。”楊傑:《歐洲考察報告》。還在1943年楊傑就能對世界形勢以及中國處此情況下應付的方法作出如此深刻的分析與科學預見,不能不說明他軍事思想的正確。可惜的是,蔣介石並沒有聽取他的意見,以空主陸從的方案積極進行準備,而是把巨大的資財武器用去圍剿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根據地和工農紅軍,使中國在未來的世界大戰中大傷元氣,致使日本侵略軍很快就侵占我大好的半壁河山。然而楊傑以上的分析,在當時有一定的現實指導意義,在今天亦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戰爭進行到1944年時,楊傑已經能判斷出戰爭結束的時期了。楊傑指出:“歐戰結束之期當為在今年至遲明春夏之交。”“太平洋戰場之形勢,大戰須俟歐戰結束之後,由軍事技術來看,英美陸海空軍必至集結總兵力到四五百萬時始有決定性的戰鬥,故須有六—八個月的時間。”“日本挨打的日子約在明年春夏之交或竟延到夏秋之交。”楊傑並具體指出這樣就需要美國達到菲律賓,英國克複新加坡,則戰略形勢改觀,日本有利的地理將與英美成為主客顛倒之勢,此外“促成蘇聯參加中國之總反攻,亦在作戰上為最有利的條件,萬一菲、新不能存活時,擊潰日本之最有利形勢,莫過於蘇聯之參戰。”楊傑:《第二次世界大戰之觀測》。他最後指出,中國不能因此而存依賴心,要用自己的拳頭打開新天地,因為勝利的關鍵是操之在我,否則,雖然勝利,中國仍是兩手空空。

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於在1945年夏秋之際結束了,曆史再次證明楊傑的分析及科學預見戰爭的結局是正確的。這說明有了正確的軍事思想,才能發現戰爭的進展與規律,掌握戰爭的主動權。

楊傑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觀測,在世界法西斯氣焰甚囂塵上之時,給人們堅定了反法西斯的信心,在日本侵略中國氣勢逼人之時,堅定了中國人民抗日的信心。

楊傑軍事思想之所以能正確分析、科學預見戰爭的規律,是他能正確地認識現代戰爭,他認為:“現代戰爭是隨著人類生活的進化而進化的,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隨著科學文化的進步而進步的,因為,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戰爭方式,一次戰爭有一次戰爭的特點。”楊傑能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充實、豐富自己的軍事思想,不至於墨守成規而落後於時代,因此,楊傑的軍事思想裏的原理原則,有不少地方至今仍沒有失掉時效而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馬克思主義者主張把戰爭這一社會現象不僅同政治,而且同生產政治的經濟基礎緊密地聯係起來考察。恩格斯把它說成是“圍繞著經濟解放進行的‘階級鬥爭’。”楊傑的軍事思想是符合革命導師的這一論點的。

由於時代和階級的限製,楊傑的軍事思想也受到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影響。他認為:“國家是一種權力的政治機構,也是一種複雜的有機體。它的機能和一般生物並沒有兩樣,一般生物要求生存,國家也要求生存;一般生物要求發展,國家也要求發展。”這種把生物進化論的觀點用於社會發展、社會科學的解釋是錯誤的。但是,隨著楊傑的思想變化和發展,在他人生最後的幾年中所著的軍事著作裏,已經拋棄了進化論的觀點。

列寧曾經說過:“判斷曆史功績,不是根據曆史活動家有沒有提供現代所要求的東西,而是根據他們比他們的前輩提供了新的東西。”

總之,楊傑的軍事思想,是他所處的那個時代社會意識的反映。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