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中國共產黨的生命力在於不斷創新

  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幾千年悠久文化傳統的偉大民族,對人類思想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事實證明,任何外來的思想文化,要在中國獲得生存發展,就必須和中國固有的優秀傳統文化相融合,即使是人類最先進的思想——馬克思主義也不例外。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是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和建設實際相結合並不斷創新而得到豐富發展的,又以此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使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取得勝利並不斷地興旺發達。

一、毛澤東思想開辟了具有中國特色的

民主革命道路

中華民族從帝國主義侵入壓迫開始,就沒有停止過反抗鬥爭,與此同時,進步的知識分子和憂國憂民之士不斷地向外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於是,實業救國、教育救國、農業救國、軍事救國等等各種思潮,不斷湧入中國,但終因它們都不能與中國具體國情相適應,不被中國人民所接受而失敗。以毛澤東同誌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經過反複探索,在總結成功和失敗的基礎上,找到了適合中國國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把革命引向勝利,使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發展出現了第一次曆史性的飛躍。這次曆史性的飛躍經過了“以俄為師”,照搬蘇聯模式和共產國際的教條到走具有中國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的曲折過程。

中國共產黨人在民主革命過程中,對新民主主義革命問題作了認真的探索,初步揭示了中國民主革命的性質,揭示了新舊民主革命的根本區別。

在此基礎上,毛澤東同誌集中了全黨的智慧,於1925年12月至1927年3月,寫出了《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等文章,比較係統地闡明了中國革命的性質、對象、動力、領導力量及前途,從而形成了黨關於民主革命的基本思想,成為毛澤東思想萌芽的標誌。

1936年至1940年,毛澤東同誌代表全黨總結了中國革命多方麵的經驗教訓,寫出了《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論持久戰》《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共產黨人〉發刊詞》《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等等重要著作,全麵係統地闡述了民主革命時期的特殊規律,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概念。

毛澤東把中國民主革命概括為:“無產階級領導下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科學概念。1948年3月1日,毛澤東在《關於民族資產階級和開明紳士問題》的黨內指示中,第一次將新民主主義表述為:“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主義和反對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概念的提出,具有偉大的理論意義和深遠的曆史意義及現實意義。

那麽,要在中國實現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應該走什麽樣的道路,同樣是中國民主革命的重大問題。

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的實踐中,在成敗的經驗教訓中,終於找到了適合中國國情的民主革命道路。由攻打城市到上山下鄉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是中國革命的重大轉移,這個轉移是被迫的,但是卻適應了中國的國情。

毛澤東同誌把馬列主義關於無產階級革命的普遍原理創造性地運用於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的革命實踐中,為中國革命在城市遭到失敗後的進一步發展指明了正確的方向。以後,隨著革命實踐經驗的豐富,毛澤東同誌又把“工農武裝割據”的理論推向前進,到土地革命後期和抗日戰爭初期,又進一步完整地論述了中國革命必須堅持先占領農村,後占領城市,以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的問題。可見,中國民主革命道路,是中國社會曆史發展的客觀要求,是中國革命特殊規律的集中表現。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誌著這條道路的徹底勝利。這就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的革命理論。因為:

首先,工農武裝割據的理論,突破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城市中心”的模式,這是以毛澤東同誌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所獨創的。

其次,在建立工農武裝割據陣地的同時,創造性地解決了武裝鬥爭、土地革命和根據地建設等革命的基本問題,將落後的農村造成軍事上、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的偉大革命陣地,這是馬列主義經典作家所沒有論及的。

再次,正確處理了武裝鬥爭與其他鬥爭形式的關係以及農村根據地工作與城市工作的關係,提出了適合我國國情的白區工作的方針和政策,使白區工作得到了有效的開展,加強了黨在城市與群眾的聯係,發展壯大了革命力量,這不僅對農村根據地工作開展起了有力的推動作用,而且為最後奪取城市打下了堅實的基矗。

總之,毛澤東同誌和中國共產黨人在運用馬列主義指導中國的革命過程中,從中國的國情出發,創造性地解決了中國民主革命道路的問題。中國民主革命道路理論的形成和實踐,對中國革命的勝利具有決定性意義,它標誌著馬列主義同中國的革命實踐相結合的第一次曆史性的飛躍,這就為中國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同時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的革命理論。

二、鄧小平理論開辟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建設道路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毅然拋棄“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左”傾錯誤方針,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同時製定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戰略,十一屆三中全會黨在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為社會主義發展新時期確立正確的路線、方針奠定了基矗。

黨的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鄧小平同誌在致開幕詞中更明確地提出來:“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無論是革命還是建設,都要注意學習和借鑒外國經驗。但是,照抄照搬別國的經驗、別國的模式,從來不能得到成功。這方麵我們都有過不少教訓。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曆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鄧小平同誌代表中國共產黨人,總結了長期革命和建設的曆史經驗,在黨的十二大明確地指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道路,並作了精辟的論述,這就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健康發展,指明了根本的方向。這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征途上,把馬克思主義同我國實際相結合,開辟了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之後的又一次曆史性飛躍。

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黨的十四大,黨中央從不同的角度,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先後作出過六次比較係統的概括,特別是十四大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概括,比過去幾次更全麵、更係統、更深化和有更新的發展:

1.在社會主義發展的道路上,強調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2.在社會主義的發展階段問題上,作出了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

3.在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問題上,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4.在社會主義發展的動力問題上,強調改革也是一場革命,也是解放生產力。

5.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外部條件問題上,指出和平和發展是當代世界兩大主題,必須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爭取有利的國際環境。

6.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政治保證問題上,強調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7.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戰略步驟問題上,提出基本實現現代化分三步走。

8.在社會主義的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問題上,強調共產黨必須不斷改善和加強對各方麵的領導,改善和加強自身建設。

9.在祖國統一的問題上,提出“一個國家、兩種製度”的創造性構想。按照這個原則來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完成。

這次論述和概括,對社會主義的本質問題、動力問題、對外開放問題等比以往都有進一步的深化,特別是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問題,又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一個重大突破。

黨的十四大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係統闡述和概括,標誌著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和發展。

鄧小平理論是在世界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曆史條件下,在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勝利和挫折的曆史經驗並借鑒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的曆史經驗的基礎上,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確認我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它初步回答了中國這樣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在當代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係列基本問題。它是馬克思主義的繼承和發展,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中國特色,內容廣泛: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把發展生產力擺在首要位置;改革同生產力發展不相適應的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對外開放,吸收和利用人類創造的一切文明結果;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等等。

鄧小平理論的創立,對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曆史意義: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曆史性飛躍;它具有明顯的中國特點,同時也反映了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社會主義發展的一般規律,所以對國際社會主義運動也具有普遍性意義;對人類的進步事業有重要的影響。中國是當今世界堅持社會主義的大國,在蘇聯及東歐發生劇變的同時,中國社會主義生機蓬勃、充滿活力,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都是在這一偉大理論的指導下創造的。

三、“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集中體現

中共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江澤民同誌《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的報告作出三項具有深遠意義的決策:一是抓機遇,加快發展;二是明確我國經濟體製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三是確立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

中共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江澤民同誌作《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麵推向二十一世紀》的報告,闡述了鄧小平理論的曆史地位和指導意義、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綱領、經濟體製改革和經濟發展戰略、政治體製改革和民主法製建設等一係列重大問題。大會通過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並將其寫進黨章。

2000年2月25日,江澤民同誌在廣東考察黨建工作時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他指出:我們黨之所以贏得人民的擁護,是因為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曆史時期,總是代表著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並為此不懈奮鬥。5月4日,江澤民同誌在江蘇、浙江、上海黨建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進一步指出: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必須把“三個代表”的要求貫徹落實到黨的全部工作中去。

在慶祝黨成立80周年的大會上,江澤民同誌係統地總結黨80年來的奮鬥業績和基本經驗,全麵闡述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

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運用這一理論觀察世界、掌握時代特征、指導各項工作,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堅持各項工作、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從容應對來自國際、國內的種種困難和風險,使改革開放取得曆史性的突破,我國的綜合國力大幅度上升,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取得重大進展,人民生活總體上實現了由溫飽到小康的曆史性跨越,開創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嶄新局麵。

隨著新世紀的到來,我國進入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從根本上回答了在新的國際、國內條件下,在充滿挑戰的21世紀,把我們黨建設成什麽樣的黨和怎樣建設黨的根本問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的理論武器。堅定不移地全麵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我們的黨就能夠始終站在時代發展的前列,不斷增強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我們的國家就能夠始終保持穩定和強大生機,順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下,堅持與時俱進,我們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就能夠充分體現時代發展的要求,體現人民群眾的利益,就能夠科學地把握共產黨執政的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麵。在黨的領導下,實現推進現代化、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這一曆史和時代賦予我們的莊嚴使命。

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首先就是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生產力是社會曆史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無論是社會形態的更迭還是同一社會形態由初級階段到高級階段的推進,歸根到底都取決於生產力的發展,這是曆史唯物主義的根本原理。鄧小平同誌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明確地提出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

江澤民同誌指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必須高度重視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離開發展,堅持黨的先進性、發揮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和實現民富國強都無從談起。黨要承擔起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的曆史責任,必須始終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發展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立足中國現實,順應時代潮流,不斷開拓促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發展的新途徑。江澤民同誌要求我們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對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是對馬克思主義關於生產力理論和黨建學說的豐富和發展。

其次,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文化作為上層建築適應著生產力狀況,並在相對獨立發展的同時,通過經濟基礎對生產力產生巨大反作用,從而影響社會總體麵貌變化及曆史演進。先進文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結晶,是推動社會前進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滲透於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它代表著中國先進生產力發展的要求,這就決定了黨必然要不斷衝破一切阻礙和束縛先進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係以及相應的上層建築,建立先進的文化,以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全麵進步。

江澤民同誌提出,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把文化建設從黨所領導的一個重要方麵的工作,上升到黨的建設的本質和政治方向上來。他指出,一切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都要堅決衝破,束縛發展的做法和規定都要堅決改變,影響發展的體製弊端都要堅決革除。要集中全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這就極大地豐富了新時期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是我們黨建黨以來領導人民革命、建設及改革開放經驗的科學總結;是我們黨關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思想的新發展。

再次,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人民群眾不僅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同時還是變革社會製度的決定力量。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黨除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之外,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江澤民同誌說:必須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這要作為黨和國家的一項重大方針在全社會認真貫徹。他強調: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進程中,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各種具體的利益關係和內部矛盾可以在這個基礎上進行調節。製定和貫徹黨的方針政策,基本著眼點是要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方麵群眾的利益,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承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而且有所豐富、發展、創新。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麵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克服各種困難,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成就。

中國共產黨三位傑出的革命領袖,就是能夠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運用到中國的革命建設實踐和具體國情中,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勇於衝破各種教條、模式,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結合中國的具體情況,不斷順應時代潮流,豐富、發展、創新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的革命和建設,才使中國共產黨在八十一年的曆程中,在國際風雲變幻複雜的情況下,克服種種困難,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乘風破浪,奮勇前進。特別是在國際社會主義運動處於低潮的形勢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不僅成為指導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同時也成為指導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重要思想理論。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所以,我們黨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要譜寫新的理論篇章,要發揚革命傳統,又要創造新鮮經驗,善於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

勇於不斷創新,這就是中國共產黨興旺發達、後繼有人、不斷取得新勝利的根本原因所在。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