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試論河口起義

  雲南河口起義,是辛亥革命前又一次武裝推翻清政府的嚐試。它雖然失敗了,但有些經驗教訓還是可以總結的,以提供我們研究辛亥革命成敗的原因。本文試圖對河口起義作些論述,不妥之處,請批評指教!

一、河口起義的背景

1905年,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政黨——中國同盟會在東京正式成立。這是一件劃時代的大事,團結在反清旗幟下的各派革命者,終於有了統一的組織,有條件整齊步伐,一致號令,向著清政府衝鋒陷陣了。這使孫中山無比的興奮,他說:“自革命同盟會成立之後,予之希望則為之開一新紀元。”又說:“吾始信革命大業可及身而成矣!”可見孫中山高興的心情,以及他對革命充滿了信心。孫中山在同盟會成立宣言中提出了包括“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資產階級革命綱領。這是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它主張用革命的手段打倒清朝的統治來“建立民國”,這在當時,是符合全國廣大人民的願望和要求的。

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以後,會員們很快地就分頭回國到各地去組織革命團體,聯合愛國人士,準備起義。全國革命形勢日益高漲。就雲南來說,法國那時在雲南修建的滇越鐵路已通到昆明,並且掠奪了七個府的礦產開采權。英國也伺機侵略我國邊疆的片馬等地。法、英帝國主義對雲南省的加緊侵略,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憤怒,雲南人民更感到“內鞏國基,外禦強敵”的迫切,於是積極起來反抗。1907年,雲南同盟會會員創辦了《雲南》雜誌,在發刊詞中號召雲南人民“同心同德,群策群力,萬死不懈,以抗強敵”。一時以昆明、騰越的同盟會支部為中心,聯絡愛國革命人士,組織了許多革命團體,這樣,雲南就成為策動革命運動的重要省份之一。

雲南現代地方史研究與此同時,同盟會迅速展開了和改良派“革命與改良”的大論戰。經過論戰,改良派失敗了,喪失了在思想和輿論界的領導地位,於是,必須用武力推翻清政府的革命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中國近代出現了又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孫中山懂得,處於清政府的暴力統治下,要想奪取政權,建立民國,隻有用暴力對付暴力,進行武裝起義,推翻清政府的政權。於是伴隨著革命派在論戰中的節節勝利,就出現了以萍、瀏、醴起義為開端的武裝起義高潮。

萍、瀏、醴起義雖然失敗,但它爆發於中國腹心地區,以勞動人民為主體,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參加人數之多,為曆次起義所不及,是同盟會成立後第一次大規模的起義,它激起了巨大的反響。繼之,孫中山又著手領導了南部起義:黃岡起義、惠州七女湖之役、防城之役、鎮南關之役、欽廉上思之役、河口之役。

1908年3月,越南法國殖民當局應清政府要求,驅逐孫中山出境,孫中山臨行前,命胡漢民留守越南河內機關部,同時命黃興為總司令,再次在欽廉地區發動起義,並命黃明堂規劃進取雲南河口。

二、河口起義

河口地處中越邊界,有滇越鐵路經過,北可達昆明,因此,清政府也很重視,在此建有炮台四座,重兵防守,而孫中山的機關部設在越南河內,計劃在雲南發動起義,河口當然是必爭之地,所以謀取河口,進圖蒙自,以窺全滇,是河口起義的目的。

1908年4月,孫中山委派黃明堂籌劃雲南起義事宜,以王和順、關仁甫為輔。關仁甫事先進入河口,對清軍防營進行策反工作,並且獎勵凡攜械投降者,給銀元1元。準備工作完成後,4月29日夜2時,黃明堂等率所部200餘人從越南邊界渡河,得到清軍防營一部響應,共500人,向河口進攻。4時,占領河口。城內警兵相率反正,清軍管帶岑得貴等驚慌失措,趕忙逃入半山炮台,與防務處督辦王鎮邦合力死守。4月30日,起義軍奮力攻山,管帶黃元貞投降,王鎮邦也詐稱願降,但卻暗中命親隨射殺上山說降的革命黨人王槐廷。起義軍大憤,全力進攻。清軍守備熊通用槍押著王鎮邦,率部反正,清軍全部投降,河口4座炮台均為起義軍占領,得槍千餘,子彈70000發。革命軍處死了王鎮邦,成立了雲貴都督府,河口起義成功。接著,黃明堂以“中華國民軍南軍都督”名義出示安民,聲稱:“本軍政府因義討暴,以民請命”,《神州日報》1908年5月13日。並宣布軍律若幹條,同時向各國發表宣言:“本軍政府今起國民軍,擬欲推倒現今之清政府,建造社會主義之民主國家,同時對於友邦各國益敦睦誼,以維持世界之和平,增進人類之幸福。”其條文主要有:

軍政府占領地內之外國人民財產一體保護;

軍政府占領地內,外國人於條約上已得之權利,皆得繼續有效力;

外國人若直接援助清政府妨害國民軍者,國民軍將其認作敵國;

外國人若以戰爭用品接濟清政府,則國民軍立即沒收之。

在革命非常時期,製定正確的對外政策是保證革命勝利的重要條件。

義軍還得到了河口商人和越南華僑的資助。河口商人資助1700餘元,越南華僑資助4000餘元,並運來大米400餘包。

5月2日,關仁甫率軍400人左趨蠻耗,準備進兵個舊,攻取蒙自。一路連克巴沙、田防、安定、新街、萬河等地。4日,王和順率兵沿鐵路北攻,清軍紛紛來降,王部占領南溪。

5月3日,孫中山在新加坡電委黃興為雲南國民軍總司令。7日,黃興進抵河口,力催黃明堂沿鐵路進攻昆明,黃明堂擔心糧食不繼,猶豫遲疑。黃興焦急,準備親率各軍前進,黃明堂僅派百人。由於缺乏思想基礎,主力軍又多半是變兵,所以行軍不到一裏,士兵便向天開槍,齊呼疲倦;再行半裏,便一齊哄散。黃興無法,隻好折回河口,派人至前敵找王和順商量,王也以兵疲彈缺為慮,在此情況下,黃興仍擬率軍先取蒙自,而將士多不聽命,並要求再發一月的餉。不得已,黃興於5月9日返回河內,準備多買一點駁殼槍,成立一個司令部或敢死隊,強製士兵服從命令。住一日,複乘車北上,過老街時,被法警截留,解送出境。

河口義軍初勝利之時,蒙自關稅務司柯必達(法國人)、法領事白鼎業即電總稅務司及駐北京法公使。彼等立轉清廷之總理衙門,遽以上奏,一聲迅雷,舉朝震驚;軍機處傳旨,一麵將雲貴總督錫良交部議處,以及臨安開廣兵備道增厚、開化鎮白金柱等摘頂留任,責以恢複,並派金柱總統前敵各路之兵先進;一麵電飭赴京引見之雲南藩司劉春霖,路途折回,馳赴前線總統諸路之兵,迅圖恢複。同時電飭廣西巡撫嚴防邊界,必要時出境會攻,及電川黔兩省,整兵待命赴援。同時求法使代電該國由越出兵夾擊,並電駐法公使劉式訓向法政府乞師,作一網打盡,清廷以隻顧眼前之計,竟未考慮引狼入室的後果。

5月6日,法政府表示“自當竭力相助”。《駐法公使劉式訓致外交部電》光緒三十四年四月初七日,軍機處電報檔案。21日,法國駐蒙自代領事羅柯聲稱:“盡快結束目前的騷亂實為至要,否則它會給我們帶來不祥的後果。”這一時期,越南法國殖民當局封鎖邊界,禁止起義人員及糧械進入雲南。26日,在清軍白金柱部進攻下,河口失守,黃明堂率600餘名戰士突圍撤入越南,被法國殖民當局解除武裝,強行押送到新加坡遣散。

在此期間,比利時中國留學生聽到河口起義勝利的消息,非常高興,同時知道清政府電駐法公使,將借兵平亂,留學生們憤慨萬分,便電告東京《雲南》雜誌社。5月24日,楊振鴻、趙伸、呂誌伊等以雲南留日同鄉會名義,邀請全體留日中國學生召開雲南獨立大會,宣稱:“雲南人絕對的不受清廷之支配,亦絕對的不受他國之幹涉。”會後楊振鴻邀約數十人秘密返國,打算入滇援助義軍,到達香港時,知道起義已經失敗,就沒有再到河口,而是到仰光去了。

至此,孫中山在中國南部親自領導的6次起義全部失敗。

三、河口起義的經驗教訓及其意義

根據以上河口起義的背景及經過,我們提出以下幾點看法:

河口起義的經驗教訓:

第一,孫中山因為兩廣和雲南都是近代中國社會動蕩劇烈的地區,會黨勢力深厚,人民富於反抗精神,這一地區離清政府的統治中心遙遠,統治力量相對薄弱;又有漫長的海岸線或國境線,便於從國外輸入餉械和人員,而且1903年的雲南周雲祥起義、1904年的廣西陸亞發動起義,都曾給資產階級革命派以巨大鼓舞,由於這些有利的條件,所以孫中山選擇南方為“起點之地”,而取雲南,擬先取河口,進而蒙自,進而全滇。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第二,河口起義軍由黃明堂等率所部300餘人從越南邊界渡河,得到滇軍防營一部響應,共約500人,起義軍攻占河口後,城內警兵相率反正,4月30日,河口4座炮台被攻下,士兵英勇奮戰,沿途也有一些苦力參加,故而很快打敗清軍取得勝利。

但是,因起義軍中,多以變兵為主,他們多因清廷官吏貪汙腐敗、克扣糧餉,故而廣大士兵不滿。這時,關仁甫於起義前先入河口對清軍進行策反工作,與清軍防營約定,起義軍入境時,清軍內應,如能攜械投降者,還獎給銀元一元。當起義軍攻下河口後,對這些反正的變兵應該及時做思想宣傳工作,把推翻清政府的革命鬥爭道理,向士兵宣傳,同時與當時人民反對封建壓迫、剝削的鬥爭結合起來,起義軍才有思想基礎和群眾基矗可是,義軍領導急於進攻蒙自,沒有很好地整頓隊伍,教育團結廣大士兵,因而當孫中山為加強起義領導力量,派黃興到河口具體指揮起義時,黃興又沒有召集各路領導者開會統一思想,而是急於進攻蒙自,結果,士兵多不聽命,行軍才一裏多路,就一齊哄散,黃興進攻蒙自失敗,無法指揮士兵,又得不到其他指揮者的支持,隻好折回河內。這種沒有思想基礎的單純軍事行動,必然會遭到失敗。

第三,河口起義雖然出了安民告示,但是沒有認真細致地宣傳、組織發動群眾,做群眾的思想工作,用群眾的力量來支持革命的軍事行動,在當地自籌糧餉或從敵人手中奪取,支持起義軍的長久革命行動。起義軍完全靠外援支持,坐鎮河內的胡漢民要求孫中山趕快接濟十萬元(糧餉及武器各一半),孫中山在海外四方求援,可是由於各種原因,一時外來接濟不上,這就很被動,必然影響到整個軍事行動的進展。所以起義軍沒有牢靠的群眾基礎,沒有群眾的支持,單純地靠外援支持軍事行動,也是行不通的。

第四,河口攻下時,黃明堂曾以“中華國民軍南軍都督”名義及時出了安民告示,安定社會秩序,使人民照常生活,列車照常運行,這種做法是對的,讓群眾知道起義軍的目的,以安定民心,使起義後的河口社會秩序迅速恢複,讓人民了解起義革命軍的本質,是應該肯定的。

與此同時,對外也有一些條文規定。

我們知道,製定正確的對外政策是保證革命勝利的重要條件。河口於1895年辟為通商口岸,法國政府就在這裏設立了副領事署。革命軍所頒布的條文,注意保護外僑的生命財產,反對帝國主義和清政府勾結,是正確的。而承認“外國人於條約上已得權利”,這雖然在當時的非常時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就是作了這種過分的讓步,革命行動也沒有取得法帝國主義的同情。相反,法帝國主義者和清廷勾結,很快進攻革命軍,使河口失守。

第五,起義軍缺乏統一的領導、統一的指揮和充分的醞釀,以及周密的組織,倉促上陣。義軍攻占河口後,孫中山才派黃興去指揮,然而黃興7日到河口後,也沒有及時召開指揮員會議,統一思想及步調,更沒有整頓士兵,進行革命思想工作,鞏固現有的軍隊,招募擴充新軍,改造建立成一支革命的新軍,而是急於進取蒙自,攻占昆明。黃明堂、王和順等思想又不統一,相互之間得不到真誠的支持,所以進軍失利。這樣,起義軍就隻可能在個別地方突破而不可能有大片區域的發展,必然無力抵禦清兵的四麵圍攻,更應付不了外援斷絕後的艱難局麵。

第六,此次義軍不但得到河口商人和越南華僑的資助,還得到了國外留學生和愛國熱血青年的響應,他們紛紛回國支援義軍,這些都說明腐朽的清政府的統治,已到了崩潰的邊緣,起義軍的革命行動,是得到人民的擁護與支持的,反映了當時人心所向及華僑的愛國傳統。它感召影響了一大批愛國青年投入革命的洪流中。朱德說:“我就是在孫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影響下,1909年在雲南講武堂參加同盟會的。”

河口起義的意義:

第一,包括河口起義以前所有起義,雖未成功,卻沉重地打擊了清政府的反動統治,動搖了清王朝的統治基礎。自此以後,清政府統治者惶惶不可終日,形成了“各省已風聲鶴唳,草木皆兵,而清吏皆盡入恐慌之地”,甚至“一日數警”。孫中山的這一說法,完全刻畫了當時清王朝在被起義軍不斷地嚴重打擊下,處於四麵楚歌的崩潰前夜的驚慌失措的情景。

第二,這些武裝起義,有力地推動了群眾運動的迅速高漲。革命黨人不畏犧牲,前赴後繼,英勇奮戰的精神,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革命熱情,使“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怨憤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遏抑”。當時在各處起義軍的影響下,群眾鬥爭彼伏此起,遍及全國,與革命派的武裝起義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巨大的革命洪流,勢不可擋,向著腐朽的清朝統治政權,洶湧澎湃地席卷而去,將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向了新的高潮。

第三,這些武裝起義,不僅沉重地打擊了清王朝統治者,動搖了清王朝的統治基礎,它還為即將爆發的武昌起義提供了可貴的經驗教訓。

這些起義的曆史證明:“這幾年孫總理、黃克強等在沿海幾省,靠幾處會黨,攜少數器械,東突西擊,總是難達到目的。”“革命地應居中不宜偏僻。”這些說法,就是根據曆次武裝起義的情況而總結出來的,因此,一些革命黨人吸取了以往曆次武裝起義失敗的經驗教訓以後,決定在中國的中部舉事,在長江流域發動起義,成立了同盟會中部總部,以加強對中部的組織領導,具體指導長江流域的革命鬥爭。於是湖北共進會和文學社實行聯合,這就使長江流域的革命形勢迅猛發展,不久終於爆發了導致清朝覆亡的武昌起義。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政權,最終被推翻了。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