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論孫中山改組國民黨

  孫中山改組國民黨,是中國民主革命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孫中山一生中最光輝的業績。孫中山在長期革命實踐後,毅然堅定地改組了國民黨,在短短的時間內,取得了東征及北伐進軍的勝利,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使中國革命大大推進,為中國民主革命作出了重大貢獻。孫中山不斷適應時代潮流前進,追求真理的革命家氣魄,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在紀念孫中山誕辰一百二十周年時,對孫中山改組國民黨進行一些探討,於今天祖國統一大業仍然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孫中山改組國民黨的思想基礎,是在他領導的革命屢遭失敗後,又看到了十月革命的勝利和“五四”運動中民眾力量的偉大而產生的。

孫中山是最先樹立起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旗幟者。早在1905年,孫中山就在日本東京創立了中國革命的“同盟會”,提出了三民主義的民主革命的綱領,號召“驅逐韃虜,恢複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指出革命不僅要推翻清王朝,並且要推翻封建的專製政體,建立一個自由、平等、博愛的民國。孫中山這個民主革命的綱領鼓舞和團結了廣大的革命分子,他們進行了組織和宣傳工作,獲得廣大人民的同情與支持。在人民革命高潮的支持下,他們獲得了1911年辛亥革命的偉大勝利,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專製製度,建立了民國政府,使民主革命的思想深入人心,使中國社會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中國現代史研究春苑論史——楊德慧文集但是,中國資產階級是軟弱的,既沒有發動農民群眾,更沒有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因此失去農民的支持,失去了民主革命的一個重要基礎,遭到了失敗。毛澤東說:“國民革命需要一個大的農村變動,辛亥革命沒有這個變動,所以失敗了。”當時的孫中山,對於帝國主義的本質也沒有明確的認識,他常常希望帝國主義來幫助中國革命,不斷地向他們要求援助,而帝國主義由於辛亥革命打擊了它在中國的利益,當然無時不在鑽革命的空子,來打擊消滅中國革命,他們乘革命政權還沒有鞏固時,立刻勾結了封建勢力,大舉向革命進攻,革命果實很快被得到帝國主義支持的軍閥頭子袁世凱所篡奪了。對封建軍閥的本質,孫中山也還是沒有認識到,清朝一推倒,就認為革命已經成功,指望民國的招牌早早掛起,隨之將會到來一個政治民主、工商業繁榮的和平建設時代,因而不惜把政權讓給封建軍閥頭子袁世凱,而袁氏一掌握政權後,就對革命開刀,殺害了組織政黨內閣的國民黨首領宋教仁,這使孫中山覺悟到不過問政治是不行的,他說:“故當第一次革命,解職推袁,以免流血之禍……宣言十年不願予政治,俾國人專心信托之,即東遊一月,不啻為袁氏遊說也,迨宋案發生,弟始方然悟。”

這當然是孫中山的一個大錯誤。但是,一經知道袁氏的真麵目,他立即舉起反袁運動的旗幟,繼續革命。他憤慨地指出:“袁賊妄稱天威神武之日,即吾民降為奴隸牛馬之時,此仁人誌士所為仰天椎心,雖肝膽塗疆場,膏血潤原野而不辭也,軍府痛宗國之陸沉,憤獨夫之肆虐,爰率義旗,誓殄元凶,再奠新邦,期與吾國民更始。”又在致黃興書中說:“中國當此外患侵逼,內政紊亂之秩,正我輩奮戈飲彈,碎肉喋血之時,公革命之健者,正宜同心一致,乘機以起。”孫中山就是這樣,當認識到革命失敗後,毫不灰心,振作勇氣,繼續前進,他號召大家起來推翻袁氏的統治,他勸告同誌起來繼續革命,重建理想中的民國。但是,當時國民黨的多數人沒有追隨孫中山,國民黨顯得十分渙散,難以號召重新革命,因此孫中山隻得在1914年流亡日本,組織“中華革命黨”,但它的任務隻在反袁,而且沒有建立在人民大眾的基礎上,所以參加的人非常少,連老同盟會員黃興、陳其美等都不願參加,因此,其作用也就非常有限。

1916年袁氏死後,在中國形成了北洋軍閥控製中央政府和西南軍閥割據的局麵,中華民國仍然是空有其名。段祺瑞在日本的支持下,策動張勳複辟,撕毀臨時約法。於是,孫中山又開始了和軍閥鬥爭的護法運動。孫中山在護法運動中,不懂得他竭力爭取恢複的約法和國會並不能從根本上消滅軍閥,加上他仍采用甲軍閥打乙軍閥的政策,結果,南北軍閥相互妥協勾結,導致了護法運動的失敗。這才使他知道了南北軍閥都是“一丘之貉”,都是革命的敵人。因而,革命的屢遭失敗,就成為孫中山改組國民黨的重要原因。

孫中山在他多年的革命鬥爭中,不知道隻有發動組織群眾,依靠群眾的力量,才能完成中國民主革命的任務。雖然多年來一係列革命鬥爭所遭到的挫敗,已證實了封建軍閥不容許議會製度存在,帝國主義不容許被壓迫國家獨立、富強,但是他不知道有什麽辦法能救中國。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鼓舞了全世界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同時也鼓舞了孫中山,使他在出路渺茫時得到了指南針。他歡呼十月革命的勝利:“因為有了俄國革命,世界人類便生出了一個大希望。”他認為:“俄國革命不僅把世界大權威之帝國主義推翻,且進而解決世界經濟政治諸問題,這種革命真是徹底的成功,皆因其方法良好之故。”這就是俄國共產黨能夠依靠群眾,黨和群眾的利益是一致的,所以革命能夠成功,因此,孫中山提出“吾等要想革命成功,一定要學他”的堅決主張。他致電蘇聯,祝賀他們的革命成功,並鼓勵他們繼續奮鬥。當時蘇俄正處在國際帝國主義包圍之中,列寧接到孫中山的電報非常感動,從此列寧就和孫中山為首的國民黨取得了聯係。

1919年的“五四”愛國運動,數十萬具有高度愛國熱情的青年學生,充當了愛國運動的先鋒,覺悟了的中國無產階級,第一次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顯示出強大無比的威力,迫使北洋軍閥政府釋放了被捕的學生,罷免了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三個賣國賊的職務,並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這一切,深深地啟發教育了孫中山,使他感到人民群眾力量的偉大,他在《致海外國民黨同誌書》中說:“自北京大學學生發生‘五四’運動以來,一般愛國青年,無不以革命新思想為將來革新事業之預備……各種新出版物,揚葩吐豔,各極其致,社會蒙絕大之影響,雖頑劣之偽政府,猶且不敢攖其鋒。”他總結了過去的革命,指出了今後的革命必須以民眾為主,說:“前代革命雖起於群眾,及其成功,則取獨夫而代之,不複以民眾為伍,今日革命則立於民眾之地位,而為之向導,所關切者,民眾之利害,所發抒者,民眾之感情……故革命事業由民眾發之,亦由民眾成之”。孫中山這種不因循守舊、能夠總結經驗教訓、隨著時代的步伐前進的精神,使得他的革命思想大大地向前跨越了一步。

因此,“五四”運動後,孫中山再次振作起來,他把革命的唯一希望寄托於駐紮在福建的粵軍身上。粵軍是國民黨的“遺腹子”,是孫中山多年來艱苦奮鬥從粵督手中爭取來,以十營軍隊為基礎建立起來的,他對這支軍隊非常重視,把較多的國民黨的軍事人才集中在這裏,任命陳炯明為總司令。由於西南軍閥的跋扈,這支軍隊難以在廣州立足成長,一直駐在福建。此時,孫中山積極號召海內外國民黨人援助粵軍回粵,由於華僑大批借款及聲援,部分國民黨員的積極努力,以及深受桂係剝削壓迫的廣東人民的支持,加之段祺瑞也想利用孫中山打擊桂係,結果粵軍得以回粵統一了兩廣。

孫中山回粵後,召開了非常會議,被選為非常大總統,再次號召護法,本想重新好好整頓一番,但孫中山沒有能足夠地認識到中國革命的敵人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是頑強的,帝國主義在中國各自扶持著自己的走狗,來維護自己取得的利益,他們不願意哪一個獨占中國,所以表現在軍閥身上就是誰也不能用武力征服統一中國,當然他們更不容許一個民主革命的領袖有所作為,他們隨時都可利用國民黨內部渙散、分子複雜的情況,從內部或外部來分裂國民黨,給予其重大的打擊。單純依靠一支陳炯明軍,是完全不能抵抗強大的對手的。而同時隨著粵軍的成長壯大,陳炯明變成兩廣最大的軍閥,粵軍也隨之變為他私人的工具,最後為英帝國主義所收買,拖住孫中山北伐的後腿,並企圖把孫中山趕出廣州,使他再沒有醞釀號召革命的立足之地。這樣的局勢,迫使孫中山回師廣東,改道北伐,壓迫陳炯明自動辭職,為了用“理義感之”,還給了陳炯明一個陸軍總長的頭銜。正因如此,陳得以避惠州,而有1922年6月16日之公然攻打總統府、叛變革命、叛變孫中山的行為,最後把孫中山趕出廣州。這就是孫中山一手培植起來的老部下國民黨員的所為,而攻打觀音山總統府之洪兆麟軍隊,又是曾經全部宣誓入黨的,可見,當時國民黨內部組織紀律渙散,黨員不明黨義,不明奮鬥目標,不明革命的對象,而隨時可以叛變革命,叛變自己的領袖,使孫中山處於絕境之中。麵對事實,孫中山沉痛地覺悟到,過去屢遭失敗,是敗於敵人之手,而今卻是敗於自己人之手,像這樣的國民黨如不進行改組,是難以號召革命、進行革命的。這就成了孫中山堅決改組國民黨的思想基礎。



在蘇聯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孫中山改組國民黨,把三民主義同共產主義結合起來,為中國民主革命作出了重大貢獻。

盡管孫中山對群眾力量有了認識,並決心改組國民黨,但是,當時國民黨內部讚成孫中山改組的人隻是極少數,反對者占大多數。因此,要使改組國民黨成為事實,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孫中山偉大革命家的氣魄外,還需要從各方麵得到具體的幫助。蘇聯和中國共產黨就是在孫中山處於苦悶、絕境的時候,向他伸出了誠懇友誼之手,幫助孫中山改組了國民黨。

早在1920年秋,共產國際駐中國代表魏金斯基會見了孫中山,這是共產國際和孫中山的第一次接觸。孫中山向魏金斯基詢問了蘇俄和布爾什維克革命的問題,要求建立電台聯係,希望得到軍事援助。1921年12月,馬林在桂林會見孫中山,具體研究了中國革命的問題,他向孫中山建議:建立一個能夠聯係各階層,特別是代表工農群眾的政黨;組織一支革命軍隊,並開辦軍官學校來訓練革命的軍事幹部。孫中山接受了這些建議,並表示很關心蘇聯革命後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他在給蘇聯外交部的信中說道:“我非常注意你們的事業,特別是你們蘇維埃的組織,你們的軍隊和教育組織,我希望知道您和其他友人在這些事情方麵,特別是在教育方麵所能告訴我的一切。”1922年6月,正是孫中山被陳炯明趕出廣州回到上海、處於彷徨歧途的時候,蘇聯政府派代表來和孫中山討論改組國民黨和建立革命軍隊的問題。蘇聯代表聲明,國民黨可以得到共產國際和蘇聯的幫助。孫中山接受了這種真誠的幫助,1923年1月,孫中山和越飛發表了聯合宣言,在宣言中明確指出:“以為中國最要最急之問題,乃在民國的統一之成功,與完成國家的獨立之獲得,關於此項大事業,越飛君並確告孫博士,中國當得到俄國國民最摯誠之同情,且可以俄國援助為依賴也。”孫中山認識到過去革命屢遭失敗,是單純的軍事奮鬥,沒有依靠人民,沒有宣傳革命的道理,都是無組織、無紀律的各自為政,這些錯誤是因為過去沒有模範,現在則有俄國可以做我們的模範。並且,今日成功者是共產黨,因為它能夠合乎俄國大多數之人心,所以俄國人莫不讚成它,擁護它。這樣,孫中山得出了新的結論:“我黨今後之革命,非以俄為師,斷無成就。”從此,開始了他一生中偉大的轉變,在彷徨中堅定起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具體幫助下,從事國民黨的改組工作。

1922年7月,中國共產黨的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發表宣言,分析了中國社會的性質,規定了革命的任務、動力問題,認為國內各黨派,唯有孫中山為首的國民黨是比較革命的民主派,因此製定了聯合國民黨的政策,決定設法去和孫中山商談合作。

1923年6月,中國共產黨的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著重討論了黨和孫中山所領導的國民黨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問題。由於1922年至1923年,中國工人運動的第一個高潮受到了反動派的嚴重打擊,使黨進一步認識到中國工人階級不能單靠自己一個階級去同敵人作鬥爭,必須聯合一切民主力量,獲得最廣大的同盟軍。因此,大家正確地分析了孫中山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民主主義的立場,論證了把他所領導的國民黨改造為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革命聯盟的政黨的可能性,最終通過了共產黨和國民黨合作的政策。

共產黨幫助改組國民黨主要從兩個方麵進行:一方麵在適當地、帶鼓動性地公開批評,指出國民黨的錯誤和缺點後,又指出應該怎樣去做。共產黨的機關報《向導》上不斷出現這類文章,它表揚孫中山為革命艱苦奮鬥的精神,表揚他不斷進步,適應時代的需要,也嚴肅指出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是中國人民、中國革命的死對頭,是靠不住的,隻有依靠群眾,依靠革命的朋友,革命才能獲得成功。另一方麵,黨通過自己的黨員給孫中山積極的影響,如李大釗、林伯渠等。李大釗是黨的創始人之一,是著名的學者,受到孫中山特別的重視,1923年8月,他奉黨的命令到達上海和孫中山作了兩天長談,給孫中山以重大的影響,以後在幫助國民黨改組上,李大釗成了孫中山最倚重的助手。林伯渠是老同盟會會員,一向和孫中山患難相依,在組織“中華革命黨”時、在反對袁世凱帝製時,他都是孫中山的熱情支持者,通過他也給孫中山很大的影響。

由於中國共產黨給予國民黨以適時和熱情誠懇的幫助,由於共產國際和蘇聯給予國民黨以革命友誼的熱誠的幫助,孫中山從彷徨動搖中堅定起來,在絕望中遇到了希望。他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革命的三大政策,決意改造那個散漫、龐雜的國民黨,使之成為真正的民主革命政黨,打倒封建軍閥,反抗外國帝國主義,建立獨立、平等、自由的中華民國。毛澤東同誌說得好:“孫中山在絕望裏遇見了十月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曆史證明,離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義是沒有前途的,以孫中山為首的國民黨也隻有在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才使它恢複了革命的生命力,才能夠獲得人民群眾的同情與支持,也才使孫中山改組國民黨的願望得到實現。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召開了改組國民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共產黨人李大釗、毛澤東等人都以代表資格出席了大會,它標誌著國共兩黨的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孫中山本著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基本思想,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把適應於舊的國際國內環境的舊民主主義的三民主義,改造成了適應於新的國際國內環境的新民主主義的三民主義。“這種三大政策的三民主義、革命的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真三民主義,是新民主主義的三民主義,是舊三民主義的發展,是孫中山先生的偉大功勞,是在中國革命作為社會主義世界革命一部分的時代產生的。”新三民主義和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階段中的政綱,即最低綱領基本相同,因而,使它獲得了新的曆史特點,這樣,才能夠建立起三民主義同共產主義的統一戰線,取得了全國人民的同情與支持。所以,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宣言,劃分了三民主義的兩個時期,在這以前是舊範疇的三民主義,是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綱領,在這以後,是新範疇的三民主義,是建立人民共和國的綱領,為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的第一步奠下了基石,開辟了廣闊的道路,這是孫中山對革命的偉大貢獻。叛變了革命的國民黨員,雖然口口聲聲稱他們是孫中山的忠實信徒,三民主義的忠實信仰者,其實,他們是地地道道地背叛了孫中山,違反了孫中山積四十年之革命經驗所倡導的三大政策的三民主義。正如國民黨軍事理論家楊傑宣稱的:“現在能繼承總理遺誌的黨員,才是真正的國民黨員。”楊傑:否則,就不配當國民黨員。因為,這些人根本不知道舊三民主義在中國根本行不通,孫中山以追求真理的偉大革命家氣魄毅然放棄了舊三民主義,提倡新三民主義,獲得了廣大人民的擁護與支持,才使革命獲得了新的發展。接著建立了革命的軍隊,奠定了革命的堅實基礎,在短短的時間內,取得了粉碎帝國主義所操縱下的買辦階級顛覆革命的陰謀——商團事變,消滅了一直盤踞在廣東的陳炯明逆軍及地方軍閥,統一了廣東,以及以後舉行的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所以,背叛了革命的國民黨員,他們所信仰倡導的三民主義,實際上是孫中山早在20年代就已拋棄了的舊三民主義。

1924年9月,孫中山發表了“北伐宣言”,號召消除封建軍閥及帝國主義。11月,孫中山同意中國共產黨的主張,發起召開國民會議、廢除不平等條約運動,發表了“北上宣言”,指出:“國民革命之目的,在造成獨立自由之國家,以擁護國家及民眾之利益……使武力與帝國主義結合之現象永絕跡於國內。”他號召開國民會議來解決中國內亂的問題,並強調:國民會議要以人民團體自己選出的代表來參加,要讓人民講話、讓人民解決自己的問題。對外一定要廢除中外一切不平等條約,收回海關稅和領事裁判權。隻有打破封建軍閥和帝國主義這兩個東西,中國才可以和平統一,才可以長治久安。孫中山在不斷追求真理的征途上,堅定地走完了人生的最後一步——堅決反帝反封建。

不幸,1925年3月12日,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孫中山先生在京病逝,臨終時留下了兩個不朽的文獻:“遺囑”和“致蘇聯遺書”。在這兩個文獻中,他明白指出,今後革命的方向目的是要求中國獨立、自由,從帝國主義的侵略奴役下解放出來,希望必須喚起民眾及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

不久,國民黨右派出賣了孫中山的革命宗旨,背叛了革命,背叛了人民,背叛了以誠相待的中國共產黨,投到帝國主義的懷抱裏,以求苟且偷安,進攻革命,致使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中途夭折。否則,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早在30年代就有成功的可能,祖國的興旺發達還會更快一些。當然,假若隻有共產黨的誠懇幫助,而孫中山頑固守舊,不願接受這種真誠的幫助,國民黨的改組也不可能成為事實,所以,孫中山接受共產黨的幫助,改組國民黨,的確是為中國民主革命立下了豐功偉績,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孫中山先生在四十年的革命中,不為官、不為名、不謀個人私利,全心全意地為改造中國,耗費了他畢生的精力,真正做到了為中國革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是值得我們永遠紀念的。

孫中山先生更可貴的地方是他永遠追求真理,不斷適應時代潮流的步伐而前進的革命氣魄,盡管他曾經在革命的征途中彷徨過,但他在革命實踐的教育下,在共產黨的幫助下,認清真理後,就不惜排除一切阻撓,勇往直前,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永遠學習。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