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六節 百家各姓曆史及起名參考(三)

  孫

  1.起源

  一般認為孫姓起源有三:其一源於春秋時的姬姓衛國,姬姓衛國王宮後裔姬武為了紀念祖父惠孫,把自己的姓氏改為“孫”;其二是楚國著名大臣孫叔敖的後世子孫以他的字為姓;其三是孫姓源於田完的後裔,田完逃難到齊國,因品行高尚而在當地有口皆碑,後來他的子孫也屢立戰功,所以齊景公賜其孫姓。

  2.遷徙與分布

  (1)自春秋以來,姬姓孫氏世代居住於汲郡(今河南衛輝市)。安樂孫氏逃至吳國,其後裔有三支,一支留居今太原,一支遷居到清河,一支移居在汝州郟城。

  (2)唐代以前,孫姓世居陳留。到唐僖宗時,孫利定居今江西寧都,其後裔孫承事遷居福建,孫友鬆遷移至今廣東。

  (3)唐宋以來,孫姓遍及中國大江南北。明末清初,孫姓遷入台灣。

  3.孫姓名流

  作為中國的大姓之一,在曆史上,孫姓名人不勝枚舉:古代的伯樂,名喚孫陽,他相傳是第一個善相馬的人;春秋時期的孫武,寫出了中國最早的兵書;戰國時的孫臏,留下了中國曆史上不朽的軍事名著;三國時的孫權,字仲謀,成為一代英豪,稱霸江東。近代曆史上的孫中山為中華民族的振興,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的英名將萬古流芳。

  4.起名參考

  “孫”姓名人中較好或較有特色的名字如東漢末孫策,策,既指古代寫字用的竹片或考試的一種文體,又含計謀之意,名主用此名還有鞭策自己的意思,“策”字用得好;孫策之弟三國時的孫權,字仲謀,起名“權”,不僅表明名主追求權力,而且善於權衡、權宜,同樣具有謀略,一個“權”字表明了名主的威力和智謀;孫家兄弟名中用的這兩個字都很有講究和內蘊;唐代醫學家孫思邈,“邈”,遙遠的意思,起名“思邈”,表明名主思想開放,境界廣闊,具有博大深遠的胸懷和視野,“邈”字用得好;明清之際陝西貧民起義領袖孫可望,“可望”二字給人以信心,充滿希望,但“可望”什麽並未指出,給人以無窮想象的餘地,此名口語化,聲音也好;清代詩人、雲南昆明大觀樓長聯作者孫髯,青年時期就蓄留一把瀟灑漂亮的胡須,故起名“髯”,字“髯翁”,此名用字極獨特,給人一種親切感;現代經濟學家孫冶方,“方”為正,但要通過冶煉才可“方”,以此喻己要鍛煉修身,成為方正之人,“冶方”二字組合得好,含義深刻,聲調也好;現代采礦實業家孫越崎,名字含義是要超越不平坦的崎嶇之途,表明名主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和信念,此名選字及組合獨特,很有力度;愛國民主人士孫曉村,起名“曉村”,表明名主對村野的熱愛,名字含有田園風光的韻味;北洋直係軍伐孫傳芳,雖做了許多壞事,但名字很好,“傳芳”,表明名主要傳芬芳於世,香馨人間,“傳芳”二字選配得好,聲音也好。

  “孫”姓繁體字寫作“孫”。小說《紅樓夢》裏有個人物叫孫紹祖,作者說他是“子係中山狼”。“子”、“係”就是“孫”姓的拆字。簡化字“孫”姓拆字起名叫孫小或孫子,都不好。

  和“孫”字字形相近的字是“遜”。“遜”有謙虛的意思,叫孫遜,不僅姓名字形接近,含義也很好。“孫”,又通“遜”,順的意思,據此還可起名叫孫暢、孫達、孫通或孫達野、孫永通等等。

  “孫”姓和中國曆史上許多人事有關:三國時孫權建國於吳,史稱孫吳。《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兵書,由春秋末孫武作,戰國時期又有《孫臏兵法》,由孫臏作。孫悟空雖然是小說《西遊記》中的人物,但他神通廣大,勇猛無敵,深得人民喜愛。若為懷古,或喜歡以上人物,也可從中擇取恰當字起名。

  朱

  1.起源

  朱姓由邾姓簡化而來。據說其祖先曹挾,是顓頊的後代,被周武王封於邾,建立了邾國(今山東省鄒城市)。因邾國比較弱小,就依附於強大的魯國。到戰國時期,邾國被楚國所滅,邾國的王室成員逃到沛(今江蘇省沛縣),以國名作為自己的姓氏,後來又把“邾”的右半邊去掉,就成了朱姓。

  2.遷徙與分布

  (1)朱姓最早分布於今河南、安徽及江蘇一帶。西漢時朱姓移居到今陝西、河南、湖北等省境內繁衍發展。

  (2)東晉時,朱姓有人遷居至今江西、福建境內;唐末,朱姓有人遷居到今湖南。

  (3)南宋末,朱熹的裔孫朱章甫為避亂遷至今廣東省興寧市寧中鄉竹絲湖立業,成為朱氏興寧竹絲派的開基始祖。

  (4)元代時,朱章甫的兒子朱泗遷居今至廣西東興各族自治縣東。此後,子孫繁衍,分布於今廣西、廣東的許多地方。

  (5)明代以來,居住在閩、粵等沿海地區的朱氏,陸續有人移居台灣,進而又有人遠徙東南亞及歐美一些國家和地區。

  3.朱姓名流

  中國曆史上有兩個朝代都是朱氏子孫建立的政權,即朱元璋建立的明政權以及朱溫建立的後梁政權。自古以來,朱姓稱帝王者有25人。更為重要的是,朱氏出了不少名人義士:戰國的朱亥,以勇氣聞名;西漢的朱買臣,發奮苦讀,官至丞柞長史;南宋理學大師朱熹,在朱姓中更是赫赫有名。翻開近現代曆史,我們仍可領略朱姓子孫的卓越風采,如無產階級革命家朱德、現代作家朱自清、美學大師朱光潛、著名科學家朱光亞等等。

  4.起名參考

  “朱”姓曆史名人中較好或有特色的名字如南朝梁的領軍朱異,以“異”字為名,表明名主敢子打破陳規,追求奇特,“異”字用得好;明太祖朱元璋,“璋”是古代的一種玉器,“元璋”就是第一“璋”,最好的玉器,這名字也好;清初畫家朱耷(音dā,意即耳朵),民間流傳耳朵大的人有福氣,所有菩薩像耳朵都大,以“耷”為名,表明主人期盼福祥之意;清代眉道人朱方旦,其名意即晨光輻射,光輝燦爛,這正是一天最好的時辰;清代戲曲家朱素臣,雖為臣,但素淡清白,名字含義好,表達了名主做人的追求和準則,“臣”字前加“素”字好;現代哲學家朱光潛,“光”雖“潛”,但一旦釋放,將照射四方,輝煌無比,此名含蓄,有後勁和力度;現代翻譯家朱生豪,“豪”,豪放、豪傑、豪邁、很有氣勢,“生豪”,將會有大的壯舉和行為,這也正是名主的追求和理念,此名聲音也好;民主愛國人士朱學範,名字表明自己要學習楷模,做高尚的人,“學”“範”二字組配得好;中國人民解放軍將軍朱早觀,以“早觀”為名,表達了名主追求事業的急切心情,“早觀”二字雖普通,但組合後含義很豐富,聲音也好。此外像朱東輝、朱光鬥、朱汀秀、朱丹心、朱新荷、朱東潤、朱蘊予、朱笛聲,這些名字也很好,可供“朱”姓人起名時參考。

  “朱”姓不好拆字起名。與“朱”字形體相近的字有未、末、來、耒、禾等,這些字都可成“朱”姓單字名,也可將其組合成雙字名,如叫朱未來、朱禾耒等等。

  “朱”的同音字“珠”,指珠子、珠寶,含義好,據此“朱”姓人可諧音起名如朱寶、朱翠、朱光、朱璣、朱珍、朱潤等,也可加恰當的字組成雙字名如朱寶珍、朱玉翠、朱光輝、朱碧璣、朱珍瑰、朱潤己等等;同音字“諸”,含眾多的意思,此意也好,據此“朱”姓人也可起出諧音名如朱多、朱君、朱山、朱海、朱才、朱智等,也可加恰當的字組成雙字名如朱多通、朱君安、朱山遠、朱海澄、朱才慧、朱智明等等。

  不過“朱”和“豬”同音,“豬”是供人食用而又笨拙的動物,所以和“豬”有關的詞切勿用於人名之中,否則就會鬧出笑話,如“石”(包括拾、實、識、什、史、矢、駛),“幹”(包括甘、泔、坩),“羅”(包括絡、漯)這些字,若用,諧音則變成了“豬食”或“豬屎”、“豬肝”、“豬玀”,這就很不好了。這是“朱”姓人起名時要特別注意的。“朱”指紅色,和此意思相同的字還有丹、赤、紅、彤等,據此可起單字名如朱丹、朱紅、朱赤、朱彤,也可在姓和名之間加字變為雙字名,如朱一丹、朱尚紅、朱亦赤、朱及彤等等。

  馬

  1.起源

  馬姓起源於賜號的簡化:據說戰國時的趙奢因戰功卓著被趙惠文王封於馬服,稱為馬服君,其子孫最初以“馬服”兩字為姓,後來省去“服”字,形成馬氏,世居河北邯鄲,史稱馬姓正宗;另一支馬姓出自他姓所改,如漢代有馬官,本牲馬矢,改姓馬。

  2.遷徙與分布

  (1)馬姓最早在趙國繁衍發展,趙國被秦國滅亡以後,馬姓遷徙到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發展。

  (2)唐代末年,福建馬姓人發展成為當地大族;宋朝以後,馬姓族人遍布福建。

  (3)清朝年間,有馬姓人逐漸進入廣東、台灣,進而又遠徙東南亞及歐美等地。

  3.馬姓名流

  馬姓名流大多以軍功聞名於世。東漢初年的馬援,協助劉秀平定天下,官封“伏波將軍”;三國時期的馬超文武雙全,歸順劉備之後為蜀漢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戰功。此外,馬姓名人還有南宋抗金將領馬擴、明末風陽總督馬土英、清末著名將領馬玉昆等,到抗日戰爭時期,回族馬姓出了一位著名的抗日愛國將領——馬本齋。同時,馬氏名流也不乏其他方麵的人才。如東漢經學家馬融、三國時偉大的機械製造家馬鈞、元代傑出的戲劇家馬致遠。現當代的馬氏名人有著名的語言學家馬建忠、著名的人口學家馬寅初等。

  4.起名參考

  “馬”姓字簡休、繁體都不好拆開組名,但以“馬”為部首的許多字都可起出“馬”姓好名,如馬馳、馬馭、馬策、馬驅、馬駟、馬驍、馬駿等等。

  “馬”是一種四肢強健、奔馳迅疾的動物,廣為軍民使用,在曆史上曾為人類做出過突出貢獻。正因如此,漢語中關於“馬”的成語就有上百個。根據馬的高大、強壯、堅韌、勇敢、聰明、快捷等特征,再結合有關“馬”的成語,可以起出許多“馬”姓的單字和雙字名,如馬堅、馬強、馬高、馬壯、馬勁、馬捷、馬力、馬飛、馬龍、馬騰等,雙字名如馬躍飛、馬疾馳、馬當先、馬千裏、馬識途、馬遠行、馬曉津、馬傳烽、馬伯樂、馬成功、馬是瞻、馬立橫、馬厲兵、馬行空、馬駟冠、馬可待、馬揚策、馬歡捷、馬當先、馬兵壯、馬甘芳、馬平川、馬知福、馬前卒、馬金戈,如此等等。

  “馬”姓中有些名人,其名就是根據“馬”的某些特性引出的,如東漢名將馬騰,其子三國時名將馬超,元代戲曲家馬致遠,清初史學家馬輔,現代無產階級革命者馬駿,中國現代生物學家馬世駿,現代伊斯蘭教經學家馬良駒,清末蘇州彈詞藝人馬如飛,近現代教育家馬相伯、現代新聞工作者馬星野、京劇表演藝術家馬連良等,這些名字都和“馬”的某些特性有關,都是從“馬”的某種特征引出的。

  “馬”姓名人中好的名字還有如三國時的機械製造家馬鈞,有“千鈞一發”“雷霆萬鈞之勢”之語,“馬”本身就很有勁,再加上“鈞”,足見其力大,姓名組合得好;元末明初的畫家馬琬,“琬”,美玉,“琬”在人名中少見,這個字用得好;現代曆史學家馬雍,“雍”,表示和諧,“雍”字用得好;中國現代伊斯蘭教史學家馬以愚,“以”,這裏當連詞,跟“而”相同,“馬以愚”,即馬而愚,自謂愚笨,實際是自謙,正是大智若愚、聰明有為,“以愚”二字選得好;回民抗日將領馬本齋,“齋”,齋戒,信奉某些宗教的人士,戒某些食品,馬本齋是回族,當然對某些肉食有戒,於是直接起名“本齋”,表明了自己的民族特點;現代作曲家、小提琴家、音樂教育家馬思聰,“思聰”就是期望聰明,特別是聽覺靈敏,這是從事音樂工作必備的條件和素質,名字正好表達了名主的心情和願望;現代教育家馬敘倫,“敘”,即敘說,“倫”,既指人倫,又指次序條理,“敘倫”,就是敘論要有條理,更主要的是說世間人倫,維護人與人之間的各種道德準則,名字含義豐富,用字也好;現代戲曲家馬健翎,“翎”,鳥的羽毛,色彩美麗,“健翎”,不僅美,而且“健”,名字表麵是說鳥的羽毛,實際寓己如翎,既健且美,表達了名主的美好追求,此名形象生動,給人一種美感。

  不過由“馬”字組成的一些詞,諧音讀起來也易出現偏差。如名叫“砭”,諧音就成了螞鞭;名叫“登”,諧音就成了馬鐙;名叫“冠”,諧音就變成了馬倌;名叫“虎”,讀起來就是馬虎或馬糊;名叫“矯”,諧音就成了馬腳;名叫“庫”,諧音就是馬褲;名叫“韶”,諧音就成了馬勺;名叫“統”,諧音就成了馬桶;名叫“學”,諧音就成了馬靴;名叫“旖”,諧音就成了馬蟻,如此等等,這是“馬”姓人起名時要特別注意的。

  胡

  1.起源

  胡姓源於“媯”姓,與陳姓同宗,皆為胡公滿的後代。陳姓始祖胡公滿死後諡號為胡公,其後代一部分以國為姓,姓陳,另一部分以他的諡號為姓,姓胡。胡姓的另外幾個起源,都源於周朝。當時有兩個胡子國,一個出自姬姓,一個出自媯姓。兩個胡子國滅亡以後,其國人將國名作為自己的姓氏,因此又形成兩支胡姓。魏孝文帝又把鮮卑的貴族紇(音同“起”)骨氏改為胡姓。於是,很多進入中原的外族也紛紛改為胡姓。

  2.遷徙與分布

  (1)先秦時期,胡氏主要在今山東、河南境內發展;到漢代,胡姓外始向四周發展,遷徙到今四川、山西、湖北、河北、廣東、江西等地。

  (2)漢代之後,胡氏子孫逐漸向四處延伸、經過數代的繁衍,先後南達新蔡,北到山西,並成為當時的胡姓望族。

  (3)胡氏南遷,始於西晉末年。胡氏的後代,從中原遷到今安徽一帶。

  (4)從唐代開始,有胡姓人又從今安徽遷至福建,最後由福建遷居台灣。

  (5)清代時,胡氏進入台灣;近代以來,胡姓開始移居海外。

  3.胡姓名流

  胡姓為百家姓中的大姓之一,曆史上胡姓名人不可勝數。漢代教育家胡安;唐代詩人胡元範;宋代學者胡安國、資政殿學士胡銓;明代越同公胡大海、文學家胡震、胡應麟;清代經學家胡渭。近現代曆史上,胡姓更多文壇巨人、政治領袖,如新文化運動的領袖胡適、原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原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胡愈之等等。

  4.起名參考

  “胡”姓名人中較好的名字如宋元之際的史學家胡三省,“三省”取自“吾一日三省吾身”,姓名連起來,意即如何多多反省自己,表達了名主潔身自好,勤於修養的心願,若將“胡”當作“亂來”理解,意即雖然胡亂,但一日“三省”,也會很正,此意也通,姓名連在一起都很好;明末清初活印繪畫家胡正言,“胡”當疑問詞,意即怎麽能正言呢?當副詞“亂來”解,意即即使胡亂,也要正言,改亂為正,兩種理解都好;元代和清代有兩個人叫胡天遊,“胡”,古代泛指北方和西部少數民族,胡天遊既可理解為在北方和西部廣闊天野遨遊,也可理解為怎麽到天下廣遊呢?兩種理解都不僅無貶義,而且很好;中國國民黨早期領導人胡漢民,名字直白自己為大漢民族之民,直接、自豪,有一種堂堂正正之感;現代學者胡適,由於受進化論思想的影響,從《天演論》“優勝劣汰,適者生存”中選“適”字為名,以示緊跟時尚;無產階級革命家胡喬木,名字源於《詩經·小雅·代木》:“出自幽穀,遷於喬木”,意即高大、挺直之樹,以喬木喻己,表達了名主的理想心願,此名用字形象;愛國民主人士胡子昂,名字表示昂揚高漲,這正是名主所要追求的精神,此名很有氣勢和個性;愛國民主人士胡厥文,“厥”,在此當“乃”、“才”用,“厥文”,意即乃文或才文,突出強調“文”,立誌要文明、文靜,有文化,用字也很有特色;經濟學家胡寄窗,“寄”望於“窗”,因為窗有光明,可見室外的光明世界,名字用字脫俗,表示名主對廣闊天地的渴望和愛戀;原國家出版總署署長胡愈之,姓名合起來意即怎麽能愈來愈好呢?即使將“胡”解為“亂來”,因後邊“愈之”是較好、勝過等好意,由“亂”改為“好”,還是向前了,“愈”和“胡”連得好。

  “胡”姓人中還有人用“胡”的同音字“蝴”組成的詞起名。如蝴蝶,原是一種美麗的昆蟲,有位電影女演員以此為名,諧音“胡蝶”此名也很好、很美;有一種香草,叫胡繩,現代馬克思主義理論家胡繩以此為名,利用姓氏“胡”,以“胡繩”喻己,也很好,很有意義;再如像胡蘇,原是水名,古九河之一,地處今河北省東光東南,有位作家起名胡蘇,也許名主正是此地人,這個名字不僅有紀念意義,“胡蘇”二字意思也好,怎麽能夠蘇醒呢?一旦蘇醒,將有大作為,名字餘味無窮。此外像胡揚、胡天風、胡恬然等,這些“胡”姓人名也很好,值得“胡”姓人起名時參考。

  “胡”姓拆姓氏字起名可叫胡古、胡月,或胡古月、胡月古。和“胡”字右邊同部首的字有朔、朗、期、朝、朋等,這些字都可成“胡”姓單字名,也可將其組成雙字名,如叫胡朔朗、胡期朝、胡朔朋等等,這些字之間還可再組成其他名。

  “胡”的同音字有湖、蝴、鵠,這三個字組成的詞如湖光、湖泊、湖田、湖澤、蝴蝶、鵠立、鵠望,可直接入“胡”姓人名,諧音單字名叫胡光、胡泊、胡田、胡澤、胡蝶,也可加恰當的字組成雙字名,如叫胡光映、胡泊瀾、胡田遠、胡澤禾、胡望蘭、胡立瞻等等;“胡”的同音字糊、狐組成的詞不僅不宜入“胡”姓人名,而且像“圖”(包括途、徒、兔等)這些字也不宜入“胡”姓人名,若用,諧音則變成了胡塗,“朋”(包括蓬、鵬、澎),“友”(包括有、酉),“麗”(包括梨、犁、鸝、藜、蠡),“媚”(包括魅、妹),也不宜入“胡”姓人名,若用,諧音則變成了狐朋、狐友、狐狸,這就很不好了。

  “胡”字除用於姓氏外,還是個多義詞,其中有表示亂來的意思,屬貶義,所以由它組成的詞如胡攪、胡鬧、胡說、胡扯、胡來、胡匪、胡話、胡塗、胡言、胡謅,這些詞不僅不宜入“胡”姓諧音人名,而且像矯(包括佼、角、皎、繳)、尺、萊(包括淶)、菲(包括斐、蜚、翡)、樺(包括畫、華、劃、化)、岩(包括妍、炎、顏、筵、延、嚴)、舟(包括州、周、洲)等這些字也不宜入“胡”姓人名,若用,諧音則變成了胡攪、胡扯、胡來、胡匪、胡話、胡言、胡謅,這都不好。

  “胡”本來也當疑問詞用,表示什麽、何故,但由於一般人不懂古漢語,不知道這種用法,而當副詞亂來的意思又給人印象太深,所以有些“胡”姓人起名本意是出於發問,即為什麽、怎麽樣,但常常被人誤解為副詞“亂來”。如“胡奇誌”,名主原意是如何立誌更奇,一般人可能理解為胡奇亂誌;又如“胡新時”,名主原意是如何開創新時代,一般人可能理解為胡亂的時代,甚至變成諧音胡心思;還有如“胡運籌”,名主本意是如何運籌,欲立大誌、幹大事,但一般人則會理解為胡亂運籌,如此等等。名主的本意和一般人的理解相左,造成很大反差,除了由於相當多的人缺乏對“胡”字當疑問詞用這一知識外,還由於“胡”本身具有“亂來”的貶義。正因如此,“胡”姓人起名選字時要特別注意,名字用字盡量不要和“胡”姓字中含“亂來”之意相連,以免造成誤解,出現偏差。

  郭

  1.起源

  中國最早的郭姓出現在夏禹時期,“郭”字本義是指外城,這些郭姓住在外城,以居住地為姓氏,源於夏禹的都城陽城(今河南省登封)。但這種說法無世係資料考證。一般認為,郭姓源於姬姓,是古虢(音同“郭”)國的後人(古虢國在今河南滎陽東北)。周武王把兩個叔叔分別封於東虢、西虢,兩人分別叫作虢叔、虢仲。後人以封地為姓,稱虢氏,古時“郭”與“虢”二字相通,於是虢氏逐漸演變為郭姓。

  2.遷徙與分布

  (1)春秋戰國時期,郭氏分布於今河南、陝西、山西、山東、河北等地;秦漢時,郭氏有部分人徙居江南。

  (2)漢代以後,太原一直是郭氏發展繁衍的中心。此時,郭氏還有人散居於今內蒙古、甘肅、四川、安徽等地。

  (3)唐初與唐末,河南郭氏兩次向福建遷移。

  (4)宋高宗時期,大批中原人逃到江南,其中江蘇、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兩廣等地也有不少郭姓。

  (5)明末清初,福建郭氏有一支遷入台灣,發展為台灣十大姓之一,並有部分人遠徙歐美及東南亞等一些國家。

  3.郭姓名流

  縱觀曆史,層出不窮的名人為郭氏族譜增添了不少光芒。戰國謀臣郭隗;三國時曹操的謀士郭嘉;東晉文學家郭璞、哲學家郭象;唐朝功臣郭子儀;北宋畫家郭熙;元代大科學家郭守敬;清朝外交家郭嵩燾。現代大文豪郭沫若,著名歌唱家郭蘭英、郭頌,喜劇明星郭達、郭冬臨等,則是近現代郭姓的精英。

  4.起名參考

  “郭”姓名人中較好的名字如春秋時齊國勇士郭最,用“最”字命名者古今都很少,“最”,副詞,意即居首位,超過所有同類的人或事,起名“最”,表明名主抱負宏大,欲超越一切,高居前位,很有氣勢;唐代名將郭子儀,“子”,男子,“儀”,外表,起名“子儀”,表示名主外貌威儀,很有大將風度和氣勢;明代畫家郭詡,“詡”,誇耀,名字表示對自己的自信,以及追求和鞭策,此名很有特色;明清之際台灣反荷蘭殖民主義領袖郭懷一,名字表示名主堅貞不二的做人準則,“懷一”二字選得好;清末將領郭鬆林,名字喻己如鬆林,直立挺拔,四季常青,而且林森無際,這也正是名主自己為人的理念和追求;清末外交家郭嵩燾,“嵩”,高大的山,“燾”同韜,覆蓋的意思,名字表示山高且大,很有氣勢,這也正是名主的抱負,“嵩燾”二字選得好;原全國僑聯副主席郭棣活,“棣”,落葉灌木,很美,可觀賞,“棣”後加“活”字使之更充滿活力,增加了名字的魅力,此名很有特色;原福建省副省長郭瑞人,名字表示將吉祥施予人世,給人以瑞氣,這也正是名主的心願和理想,“瑞人”這種組合在人名中較少見,很有特色;現代詩人郭小川,意即小小的河流或平地,名字用字簡單、樸實,表示名主的自謙;現代女革命家郭隆真,“隆”,興盛、凸出,名字表示名主反對虛假,追求真實、真理、真相,這也正是名主做人的理念和追求,“隆”字很好,它凸顯了“真”的分量。

  “郭”姓拆字組名可叫郭享、郭爾(諧音耳)或郭爾享。和“郭”同部首的字有邦、耶、郊、都、鬱等,這些字都可入“郭”姓單字名,也可組成雙字名,如叫郭邦鬱、郭都郊、郭郊耶等等。

  “郭”的同音字有鍋,由“鍋”組成的詞都不宜入“郭”姓人名,此外,“巴”的同音字八、芭、笆,“餅”的同音字丙、秉、柄、炳、稟,“爐”的同音字蘆、廬、鸕,“台”的同音字苔、胎,也不可入“郭”姓人名,若用,諧音則變成了鍋巴、鍋餅、鍋爐、鍋台,這就很不好了。

  “郭”字除用於姓氏外,還指古代城、鎮外周的一道城牆和某些物體周圍的邊或框,據此,可起名叫郭城,或郭築城、郭瑞邊、郭固域等名。

  林

  1.起源

  林氏來自於姬姓,大約形成於西周初年,為商朝比幹的後裔。商末紂王荒淫無道,叔父比幹冒死進諫,被紂王挖心而死。當時比幹的夫人陳氏帶著身孕逃到牧野(今河南淇縣以南、衛輝以北)一帶避難,在深山的石洞裏生下了孩子,起名堅。不久,周武王滅商,陳夫人帶著兒子投靠武王姬發,武王因堅生在林中,賜他姓林,從此有了林姓。

  2.遷徙與分布

  (1)林姓最初在博陵(今山東)一帶繁衍發展。東周以後,林姓已分布於今甘肅、陝西、山西等地。春秋戰國時期,林姓在今山東一帶得到最好的發展,形成了著名的濟南林氏。

  (2)東晉年間,林堅的47代孫林懋由於官在今徐州而定居此地,成為“徐州林”,又稱“下邳林”的開基祖。其後人林國敏,成為台州和溫州等地林姓人的開基祖先。

  (3)林懋的弟弟林祿是林姓入閩第一人,他的後代散居於福建一帶,開創了林姓在東南沿海一帶發展的曆史,史稱“晉安林”,是公認的林姓最大支派。

  (4)唐朝時,北方的林姓隨兩次移民南下福建,其中唐朝開元年間,有林姓人最早到達台灣。

  (5)今天生活在海外的林姓,究其根源,大都是從福建、廣東等地遷去的,其中有一部分人是從台灣移居的。

  3.林姓名流

  曆史上的林姓名人有五代書法家林鼎;宋朝詩人林逋,書畫家林椿、林希逸;明朝詩人林鴻,畫家林良;近現代曆史上有禁煙抗英的民族英雄林則徐,民主革命烈士林覺民,黨和國家卓越領導人林伯渠,當代有散文作家林語堂,著名文藝理論家林默涵,等等。

  4.起名參考

  “林”姓名人中較好的名字如春秋時的孔子弟子林放,“放”,釋放,進一步可引申為擴展,表示名主無拘無束、開放發展的心願,此名很有個性;隋末南方農民起義領袖林士弘,“士”,男子,“弘”,弘圖、恢弘,名字表示名主有宏願大誌,要做一番大業,很有抱負和理想,“士弘”二字組合得好;北宋詩人林逋,“逋”,逃亡,也指避世隱居,名字表明名主的處境和心願,這也是他的人生哲學,“逋”字選得含蓄、獨特;清代政治家林則徐,所以起此名是他出生時福建巡撫徐嗣曾坐轎吹吹打打從他家門前經過,其父認為這是個吉祥的兆頭,期望孩子將來也能像徐巡撫一樣,通達高升,建功立業,於是起名“則徐”,“則”,即學習效法,林則徐後來確實幹了一番大業;近代翻譯家林紓,“紓”,解除、舒展、寬裕之意,名字表達了名主追求個性解放的心願,人名中用“紓”字的少見;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林楓,姓名連起來共用了三個木字,樹很多,但選“楓”樹,是因秋楓紅葉,層林盡染,極其美麗、壯觀;現代作家林語堂(原名“林玉堂”),姓名意即居於林中廳堂,絮語連連,極其自在、舒暢,姓名組成一幅美景,表達了名主的心境,“語堂”二字選得好,有韻味;現代婦產科專家林巧稚,雖幼小稚氣,但很靈巧,名字給人以親近可愛之感;現代文藝理論家林默涵,“默涵”二字,表示默然而涵容,用字獨特,很有個性;現代教育家林礪儒,“礪”,砥礪,“儒”,指讀書人,引申為學問,起名“礪儒”,意即讀書要細磨砥礪,才會真正懂得學問,表示名主刻苦鑽研、奮力學習的精神,用字也很獨特;現代畫家林散之,“散”字表達了名主的心理和性格,其畫風格清醇蕭敬、意境淡遠,正體現了名主名字的含義。此外如林蔭、林莽、林茂源、林青霞、林木森、林盡染、林翠屏、林燕鶯等,這些名字也很好,值得“林”姓人起名時借鑒。

  “林”姓拆字起名可叫林木、林二木、林又木、林雙木、林加木,叫疊音名林木木也不錯。“林”的同部首字有樸、權、杉、杜、枝、鬆、柏、楓、柳、杼、柯、棟、桂、桓、楨、桐、橋、樺、桃、榆、榜、楷、彬、梧、梅、棣、椿、楠、模等,這些字都可成“林”姓單字名,也可將它們組合成雙字名,如叫林樸權、林桂枝、林樺杉、林柏鬆、林楓楷、林杼柳、林桓楠、林梅椿、林柯模等等。“林”的同音字有鄰、臨、琳等,這些字組成的詞有的可諧音入“林”姓人名,如鄰邦、鄰近、鄰裏,諧音名可叫林邦、林近、林裏,也可加恰當的字組成雙字名叫林邦友、林近索、林裏睦等;又如臨池、臨風,諧音名可叫林池、林風,也可加恰當的字組成雙字名叫林池墨、林風展;再如琳琅,諧音名可叫林琅或林琅滿,林琅目,但“行”、“中”(包括鍾、衷),八(包括芭、笆)、“火”等字則不可入“林”姓人名,若用,諧音就變成臨刑、臨終、淋巴、磷火,這就很不好了。

  “林”字除用於姓氏外,還含有樹木叢聚和人群聚集的意思,據此組成的許多詞都可直接成“林”姓人名,如單字名可叫林叢、林地、林冠、林海、林立、林泉、林濤、林道、林苑等,也可加恰當的字組成雙字名叫林叢深、林地茂、林冠丘、林海源、林立偉、林泉湧、林道達、林苑怡等等。

  何

  1.起源

  何姓的起源主要有兩種:一種出自姬姓,為周文王之後。相傳周成王(周文王之子)弟唐叔虞的裔孫韓王安為秦所滅,子孫避難逃之到江淮一帶,當地人因“韓”、“何”音不分,後誤寫為何,子孫沿用至今。另一種出自冒姓或他姓改姓。如漢時有叫何苗的,其本姓朱,冒姓何。鮮卑複姓賀拔氏隨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改為單姓何氏。

  2.遷徙與分布

  (1)西漢至兩晉時期,何姓已經廣泛分布於今河南、安徽、山東、江西、四川、廣東、湖北、江蘇、陝西、湖南等省的一些地方。其中西晉末年,中原何氏有移居今福建者,即永嘉入閩八族之一。

  (2)唐朝時期,中原何氏又有兩次入閩;宋朝時,何氏還有一支自廬江遷往今福建、南京、江西一帶。

  (3)元朝初年,有一支何姓由武平經江西尋鄔、定向、龍南入廣東翁源;另一支由武平入廣東蕉嶺、大埔、梅縣,再分支各地。

  (4)明朝末年,何斌在台灣擔任荷蘭人的通事,為何姓最早入台者;清朝時,福建何氏又有不少人移居台灣,有的又進而遠徙東南亞及歐美一些國家和地區。

  3.何姓名流

  何姓是一個古老的姓氏,中國曆史上有諸多名人,在《二十五史》中列傳者就有190人;在其他典籍、地方史誌中名顯史冊的就更多了。如西漢平陵人何並、東漢經學家何休、三國時玄學家何晏、東晉大臣何充、明朝文學家何景明、清朝書法家何紹基等。近現代有作曲家何柳堂,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何叔衡,國民黨革命派傑出代表、畫家何香凝,中國共產黨早期工人運動領導人之一何孟雄,地質學家、礦物岩石學家何作霖,詩人、文學評論家何其芳等。由比可見,何氏英才輩出,代不乏人。

  4.起名參考

  “何”姓名人中好的名字很多,如東漢經學家何休,就是問何時休止,泛指生活、工作、事業永不停息,永無止境,此名很獨特;南朝宋無神論者、天文學家何承天,意即怎麽承接天,他一生研究天文,曾訂正舊曆所定的冬至時刻和冬至時間所在位置,並批判“神不滅”說和因果報應說,這些都和“天”有關係,名字表明他正是在承接“天”,名和名主本人實際相符;現代曆史學家何幹之,“之”是虛詞,如久之、舞之、蹈之,何幹之,即幹什麽呢,表麵上是提問,實際上是想要幹一番大業;原中共中央宣傳部領導人何克全(又名凱豐),問怎麽能周到周全呢,這實際上表示願周全周到。此外如何為、何鳴雁、何所思、何秋聲、何以瑞、何澤慧等,這些名字也很好,可供“何”姓人起名時借鑒。

  姓氏“何”字由“亻”“可”兩部分組成,拆姓起名可叫何人、何可或何人可、何可人。與“何”字形體相近的字有仃、行、衍等,以此可起單字名叫何仃、何行、何衍,雙字名可叫何衍行、何衍仃等等。

  “何”的諧音字有禾、合、和、河、菏、核、闔等,以此諧音可起出很多名字。如“禾”,指禾苗,以此可起名叫何苗、何壯。“合”含有合攏、合作、符合、同心等意,以此諧音可起名叫何成、何理、何力、何適、何心、何宜等。“和”含有溫和、和諧、和平等意,以此可起諧音名如叫何藹、何暢、何風、何樂、何美、何睦、何平、何善、何順、何悅等。“河”指河水,據此諧音可起名何濱、何川、何道、何穀、何漢、何漫、何清、何曲、何山、何運等。若是河南、河北、山西人,還可叫何北、何南、何東(古稱黃河以東的山西南部為河東,如柳宗元祖籍於此,故稱柳河東)。“菏”,指蓮,據此諧音可起名何蓮、何花、何華、何麗、何豔、何馨、何鮮等。“核”,含有核實、核心等意,據此諧音可叫何準、何實、何定、何心等。“闔”含有“全”的意思,據此諧音可起名何家、何歡、何府、何第等。以上全是單字名,還可加恰當的字組成雙字名。

  “何”是疑問代詞,表示“什麽”、“為什麽”、“怎麽”、“多麽”等意。既然是疑問,就能給人以想象的餘地,用於名中就會富於韻味,有的是問而不答,有的是在疑問中已有回答。順著“何”的含義組成的一些詞,也可用作人名,如叫何必、何曾、何方、何其、何如、何畏、何許等,也可加恰當的字組成雙字名,如叫何曾有、何其多、何如豐、何許知、何以生、何在理等等。

  
更多

編輯推薦

1實習菜譜(農家小吃)
2鑒略妥注
3魯迅作品選
4元史演義
5道德經
6偽自由書
7北戶錄
8茶經
9長短經
10長生殿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傳習錄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閑 【已完結】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辭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

  • 鄧析子

    作者:【周】鄧析  

    生活休閑 【已完結】

    《鄧析子》分為無厚篇與轉辭篇兩篇,無厚篇所強調的是君主與臣民的共生關係,勸勉君王治國時應該以平等的心對待臣民,歸結到最後就是無厚,是民本的反映。

  • 東周列國誌

    作者:【明】馮夢龍  

    生活休閑 【已完結】

    《東周列國誌》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著作的一部曆史演義小說。原版名稱是《列國誌傳》,小說由古白話寫成,主要描寫了從西周宣王時期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曆史。作品中所敘述的五百多年之間,英雄輩出,...

  • 獨異誌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閑 【已完結】

    《獨異誌》者,記世事之獨異也。自開辟以來迄於今世之經籍,耳目可見聞,神仙鬼怪,並所摭錄。然有紀